Sony SCD-XB9 SACD唱盘
SACD将与DVD Video合流
目前市场态势很清楚,只有加入SACD或DVD Audio的选择,而没有不参战的权力。如果DVD Audio阵营不想迎战,有可能会把市场拱手让人。更可怕的是,DVD Audio阵营已经无法仗恃SACD不会与DVD Video结合,因为Sony已经宣布将在今年10月推出新的DVD Video旗舰光驱DVP-S9000ES(20万日币),而这部旗舰竟然是DVD Video/SACD兼容机。Sony把旗舰DVD Video光驱与SACD结合,它背后所代表的意义是什么?第一、强迫对旗舰DVD Video光驱有兴趣的人也同时接受SACD。第二、向DVD Audio阵营宣示Sony将进入兼容机市场,不让DVD Video/Audio兼容机专美于前。第三、预告DVD Video/SACD兼容机将会越来越便宜。看到这里,我想您已经了解Sony对整个战场布局的苦心了。在低价SACD唱盘与DVD Video/SACD兼容机的两面夹攻下,DVD Audio阵营要如何来迎战呢?这是我十分好奇的地方。我想,今年此时,SACD与DVD Audio的局势将会更加明朗。
言归正传,让我们开始来研究SCD-XB9吧!从SCD-XB9的重量(约5.5公斤)与外观来看,它已经褪下SACD唱盘“高贵”的光环,而走入寻常百姓中。从面板上简洁的操作按钮配置,我们可以感受到SCD-XB9更接近CD唱盘的外观。的确,听音乐所使用的器材在操控上并不需要如看电影的器材般复杂,所以SCD-XB9面板上只有电源开关、耳机插孔、耳机音量调整、显示窗、开关按钮、播放按钮、停止按钮、暂停按钮,以及一个选曲旋钮(AMS, Automatic Music Sensor)。各功能的操作一如CD唱盘。咦?不是应该还要有SACD/CD的切换操控吗?有!不过SCD-XB9把这项操控功能安排在遥控器上,无法在面板上切换。请注意,切换动作要在“停止”状态下才能切换。如果开机时显示窗所显示的是CD,即使您放入的是SACD/CD复合片,SCD-XB9也会先选CD层来唱。假若唱SACD,显示窗会有该SACD的专辑名称以及每首歌的标题出现,这是CD时代所没有的。
用料毫不随便
虽然XB-9是以SACD为主的唱盘,但是它对CD部份也毫不马虎。在遥控器上有一个Digital Filter按钮,这数字滤波只有在CD状态下才能动作。它分为标准以及另外四段滤波,每种滤波都会有不同的声音表现。当然,这种装置并不稀奇,许多CD唱盘早已拥有,不过这也代表Sony的用心。
在背板上,SCD-XB9就是一组RCA模拟输出端子,以及RCA、Toslink数字输出各一组。打开顶盖,左边是电源部份,承盘在中间,右边是数字与模拟线路板。SCD-XB9采用了二个传统EI型变压器,不过这二个变压器是撑起来固定的,而非一般直接锁在底板上,我想这是为了避震而设计的。电源部份的电容器采用Elna,其中二颗较大者还标明Audio用。有意思的是,SCD-XB9在背板上印刷着Madi in Japan。然而在背板内面靠电源线路板部份,却清楚的以黑字打印着Manufactured in Malaysia,难道日本人也玩起产地标示游戏了吗?假若如此,以后法令是否要更改为Manufactured in何地,而非Made in何地。 从承盘部份只有一个雷射头,我们可以判断SCD-XB9采用一个雷射头二段不同波长的方式来唱SACD与DVD。我们都知道,SACD的读取雷射波长为650nm,CD读取波长为780nm,雷射头可以藉由指示而发出这二种不同波长的读取雷射光。当然,您也可以用二个雷射头,不过这就比较费手脚了。再往右边,就是一块数字线路板与一块模拟线路板。在数字线路板上几乎全都是Sony的LSI,其中最重要的DSD转换芯片采用Sony自家的CXD2751Q芯片。在模拟线路板上,我们又看到了Elna Silmic高级电容,输出端OP Amp则采用二个Burr Brown OPA2604P。
除此之外,SCD-XB9还在内部四个地方贴上铜箔条,最大片的就在承盘上。我也注意到在变压器固定座与底板之间也衬了一块铜板。与Marantz SA-1全机“铜化”的目的相同,这些铜箔都是想把噪声干扰降到最低。这种作法在以往CD唱盘上很少见到,我想这是因为CD的规格只到20KHz,而SACD的规格则高达100KHz的关系。虽然SCD-XB9的全机重量大约只有5.5公斤,不过内部该讲究的地方都有重点下功夫,以一部售价8万日币的机器而言,这样的作法已经表示Sony并不是让SCD-XB9纯粹以低价取胜,而是寄予厚望,希望能够借着SCD-XB9的普及,让更多的硬件、软件厂商以及消费者加入SACD的世界。到底SCD-XB9是否能在市场上掀起一股旋风?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聆听SCD-XB9时,所使用的搭配器材都与听Marantz SA-1时相同,事实上我是连Sony SCD-1这三部SACD唱盘同时交叉聆听的。而软件也是“DMP does DSD”(SACD-02,绝响代理)、Back & Ryerson的“Alto”(DMP SACD-06)、Manfredo Fest的“Just Jobim”(DMP SACD-05)、以及Telarc的Monty Alexander的“Sstir it Up,The Music of Bob Marley”(Telarc CD-83469-SA,上扬代理)等四张复合SACD。
超出期望之外
本来,我对于这部8万日币的SACD唱盘并没有抱持太高的期待。SCD-XB9的售价与SA-1以及SCD-1根本不能比,它是目前最廉价的SACD唱盘。到底这部最廉价的SACD唱盘“能听”吗?我想这也是许多人的疑虑。在此我要先说,在纯音响时代,或许您可以因为某样器材的售价非常便宜,而看轻了它的表现能力。不过,在新数字时代中,情况可能已经不一样了。您还记得纯音响时代, 欧美的器材都是一代比一代贵吗?而在数字新时代中,这些由日本大厂操盘的器材却反其道而行,第一代通常都是旗舰型,往后的第二代、第三代等就以旗舰的表现为蓝本,想办法降低生产成本。以Sony为例好了,自从推出旗舰SCD-1(50万日币)之后,又推出较廉价的SCD-777ES(35万日币),再来才是最廉价的SCD-XB9(8万日币),这种手法与推出DVD光驱如出一辙。
言归正传,到底旗舰与最廉价者之间会有差别吗?这还用说吗?假若只有外观重量的差别,Sony岂不是骗了全世界音响迷的荷包吗?差别是一定有的,问题在于差别多大而已。在我很残酷的比较过这三部SACD唱盘之后,我要持平的说:假若在一个表现平衡、而且环境噪音很低的空间中,您只要听过几分钟,就一定能够分辨出它们之间的差距并不是一点点,而是任何人都可以听出来的差距。换句话说,假若您有机会做AB Test,而且预算又足够,您一定不会选择SCD-XB9,而只会在SA-1与SCD-1中选择一种。可是,假若单纯以8万日币的数字讯源视之,SCD-XB9绝对可以称得上小巨人。
虽不敌高价机,但仍是小巨人
数倍价钱的售价差异转换成声音表现,到底有什么不同?每个人都可以听得很清楚,XB9的钢琴泛音、触键、力度声音的密度、重量感、规模感方面都大大的不如旗舰机种。它的低频延伸能力与柔软程度、弹性等表现也都不如。SCD-XB9的铜管甜度与光辉不足,不过听出真实的铜管质感与音质音色却毫无问题。它的堂音与声音细节都比较少,听起乐器的尾音以及爵士鼓里柔软的钹所泛起的空间感还是差了一些。它的解析力也没有旗舰那么自然与清楚。
从上面这一段看起来,SCD-XB9好象一无是处。但请不要忘了,这是我拿XB9与SA-1、SCD-1比较的结果。假若不要比较,就单独以XB9听上一天,老实说,我并没有什么好嫌的,尤其是以它播放手头上这几张SACD时,或许是因为录音本身的杰出,让我丝毫不会想到XB9仅是一部廉价的SACD唱盘而已,它所再生的音乐依然是那么的迷人。毫无疑问,假若以8万日币买我所听到的这种声音表现,我会建议大家可以进场购买SACD唱盘了。当然,SACD软件的售价要与CD差不多才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