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关闭
安全选项
找回密码
记住我
我的中心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HIFI168首页
快速搜索
帖子标题
作者
版块
发烧论坛
»
发烧专区
»
音乐唱片
»
贝多芬第十四号钢琴奏鸣曲「月光」 赖伟峰
发烧专区
HiFi乐趣
音乐唱片
器材用家专区
在线试听
交易论坛
硬件交易
软件交易
返回列表
查看:
2538
|
回复:
4
贝多芬第十四号钢琴奏鸣曲「月光」 赖伟峰
[复制链接]
发送短消息
UID
75667
精华
10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leslie
leslie
组别
论坛博士后
生日
19720110
帖子
27155
积分
28495
性别
注册时间
2003-01-24
1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03-08-04 16:32
|
只看楼主
贝多芬第十四号钢琴奏鸣曲「月光」 赖伟峰
「巴哈的十二平均律被称为键盘音乐的旧约圣经,而新约圣经则是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曲。」任何谈到有关巴哈与贝多芬这两套作品的报导,几乎都会提到这句话,以彰显它们在键盘音乐上的重要性。 如果说,十二平均律的艺术价值,在于巴哈在各大、小调上所运用的创作手法,那么贝多芬从第一首作品2到最后一首作品111,一共32首的钢琴奏鸣曲其的艺术价值,则在于涵盖乐圣整个创作历程,同时呈现钢琴音乐的发展轨迹。说到奏鸣曲,早在古典时期就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它是古典音乐史上相当重要的一种乐曲形式。不过,对多数乐迷来说,却经常对于奏鸣曲(Sonata)与奏鸣曲式(Sonata Form)这两个名词感到困扰。我想有必要在介绍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之前,简单地厘清它们之间的关系。通常「奏鸣曲」指的是由数个(三或四个)乐章构成的器乐曲,写作的对象可以是无伴奏的单一乐器,或是一主奏、一伴奏,当然也可以是大型的管弦乐团。「奏鸣曲」的第一乐章通常采用「奏鸣曲式」写成,而「奏鸣曲式」乃由呈示部、发展部、再现部三大部份组成,是一种注重结构发展的乐曲形式,更是曲式中的主流,它几乎主导古典、浪漫时期的乐曲。说此说来,交响曲、协奏曲、室内乐都算是「奏鸣曲」。在贝多芬的32奏钢琴奏鸣曲中,如果只选一首知名度最高为代表,应该非第14号钢琴奏鸣曲作品27-2莫属。这首属于贝多芬中期时期的杰作,不仅浪漫动听而且还有个诗情画意的名字「月光」!对喜欢过中秋节的爱月民族来说,聆赏第十四号钢琴奏鸣曲「月光」时更增添几分亲切感。但是,您知道吗?贝多芬当年写这首作品时,乐念竟然与月光毫无关系。创作背景1800年,在布伦斯维克家贝多芬认识了一位十五岁的少女茱丽叶塔(Giulietta guicciardi),她起初是贝多芬的钢琴学生,之后贝多芬完全被少女的气质所吸引,当时已经三十岁的他甚至兴起与茱丽叶塔结婚的念头。但是,终究因两人身份不同而没有结果。这首知名的第十四号钢琴奏鸣曲便是提献给她的诉情之作!哇!这是多么浪漫的「师生恋」啊!可是,历史的真相却煞风景地戳破人们所「想象」的浪漫情节。虽然十四号钢琴奏鸣曲的确是献给茱丽叶塔,而她的特质也的确深深地吸引了贝多芬,两人有段若有似无的恋情,但这之间依然有段「迫于现实」的小插曲。原本,贝多芬写了一首充满爱意的曲子作品51-2的轮旋曲,准备送给心上人茱丽叶塔。但是,因为贵客到访而在政治因素与现实的考量下,将这首轮旋曲转送给了李希诺夫斯基(Lichnowsky)伯爵的女儿。事后才将第十四号钢琴奏鸣曲敷衍凑数地送给了茱丽叶塔。此曲于1801创作完成、1802年出版,当初只是一首在形式上略有突破的奏鸣曲,而且没有「月光」的称谓,因为作曲者并非对月亮心生所感而写。但此曲却因音乐极为动听而大受欢迎,贝多芬还因此向弟子彻尔尼抱怨过无心插柳的无奈。直到三十年之后,一位音乐评论家H.F.L. Rellstab听过此曲第一乐章后表示:「犹如置身瑞士琉森湖月光闪耀湖面的摇荡小船上一般。」从此,此曲的「月光」的别称不胫而走,大家都认为此名极为贴切,更拉近了音乐与听众的距离。其实,这首作品音乐本身就已经具备超越局部揣测的特质,也就是说不需要穿凿附会地说「月光」的故事,只要听者用心欣赏就可以体会乐曲的独特性与不凡。创作技法以升c小调写成的十四号钢琴奏鸣曲「月光」,与第十三号钢琴奏鸣曲作品27-1一同创作出版,这两首作品与传统的奏鸣曲在乐章的安排上略有不同,为了避免好事者的批评,贝多芬巧妙地加上「充满幻想风的」的字眼于这两首作品乐谱上,为自己没有在第一乐章摆上奏鸣曲式寻求解套。第一乐章为持续的慢板,二二拍,三段体。一般奏鸣曲的第一乐章都会以奏鸣曲式写成,但「月光」却违反这个不成文的惯例,将第一乐章以三段式写成。虽然是二二拍子,但是左手均匀的三连音却让音乐听来像三拍子,而且营造出迷人的幻想性。如此充满浪漫气氛的第一乐章,对舒伯特、萧邦、舒曼、孟德尔颂等作曲家都有很大的启发。第一乐章整体的表达属于一种朦胧、低迷的调子,性格隐讳且不好处理。第二乐章行板,三四拍子,三段体。与第一乐章同为三段体,而非奏鸣曲中常备的小步舞曲、或是诙谐曲。李斯特曾经形容这个乐章是「两个深渊里的一朵花」,这段话不禁令人想到贝多芬的第四号交响曲,舒曼也称许它为「两位北欧巨人间(第三、五号)的娇柔美女」。第二乐章虽是三拍子,但贝多芬巧妙地运用音符强弱与长度的对比,让旋律听来具有行进的味道切合行板的表情速度。第二乐章最难以诠释之处在,它必须承接第一乐章的隐讳与第三乐章的激进,因此其中间色调的拿捏相当重要,过于接近第一乐章的情绪不仅全曲显得沉重,而且失去作品形式的平衡感。过于接近第三乐章的情绪,则让音乐显得轻佻而且冲淡了第三乐章的爆发力。第三乐章激动的急板,四四拍,奏鸣曲式。激进如贝多芬者大概也不敢不在这个乐章放奏鸣曲式吧!有人说此乐章为贝多芬钢琴音乐中,表现张力最高的一段。的确,快速音阶的弹奏考验着每位钢琴家的胆识与基本功夫,短促而快速的强音则考验钢琴家的触键能量,以及对和声饱满与平衡的处理。录音版本「月光」录音版本之多,个人当然无法尽听,至截稿为止仅就个人聆听过的十六个版本加以分析。不过,相当遗憾的在截稿之前。仍有许多个人认为相当重要的版本无缘一听。例如霍洛维兹在RCA、CBS的录音,帕德雷夫斯基的任何一次录音,波里尼、顾尔德的个性化演出,阿胥肯纳吉的两次录音。虽有遗憾,但在比较的十六个版中,也不乏名曲三百第一名、企鹅三星带花的佼佼者,仍有不少值得收藏的名演。为了公平起见这回特地将单音mono录音与Stereo立体声录音分别开来论,先来看看mono录音的表现。「钢琴狮王」巴克豪斯共有三个「月光」版本,两个单音录音一个立体声。先听他巴克豪斯1934年的mono录音,由法国Dante唱片公司发行。若不论杂音,巴克豪斯以相当稳健的速度弹奏着第一乐章,左手的均匀稳定营造出一股不可动摇的威严感,虽然与贝多芬充满幻想风的要求不同,但不疾不徐的态度也颇有一股神秘感。第二乐章巴克豪斯以速度来区分三段式的段落,中段时速度明显加快,显然是为了避免音乐进入乏味的地步,同时为进入第三乐章暖身。第三乐章的速度展现了巴克豪斯坚实快速的运指,与第一乐章的沉稳判若两人,不过着重速度与情绪的诠释虽然听来过瘾,但却不一定那么切合我个人口味。巴克豪斯还有一版录音确切年代不详(只知1908-1035年间),由Grammofono2000发行的mono版本。第一乐章幻想性格比较充分,但是第二、第三乐章的表现差强人意,如果要选择巴克豪斯的演出,无论录音或诠释我都推荐Decca的立体声版。许纳贝尔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是唯一一版得到三星带花殊荣的全集录音,可见此版地位之崇高。这套1932-35年间的录音转自78转的SP,虽是单音录音却经过数字化的母带重新处理。第一乐章他表现出一种凌驾理性又不沉溺的抒情投射,音乐的语句被一种淡雅的感觉柔化,有一种仙风道骨般的感染力。第二乐章主题的断奏是那样的自然,没有一点矫揉造作,与巴克豪斯的Decca立体声版相同,都属于「纯化」的诠释手法,不过两者不同的是,巴克豪斯骨子里是刚硬的,而许纳贝尔则表现出仁厚的温情。第三乐章的处理手法相当独到且具有创意,除了速度之外表现出一种狂乱低喃的性格,音与音的间隔透过不断的压缩、释放得到相当大的张力对比,加上乐句转折的创见,是令人激赏的诠释。虽然,音像不甚清晰但确是值得一听再听的版本。捷克裔美籍钢琴家法库斯尼(Rudolf firkusny)1955年在EMI的mono录音倒是颇有立体声的味道。我相当欣赏他在第一乐章所表现的幻想感,谨慎的表情处理还能兼顾浪漫的氛围实属不易。钢琴部份音质相当不错,能够体会到演奏着想要处理的音色变化。第二乐章他以表情来处理区隔段落,中段的弹奏较为浓烈。不过第三乐章的处理略显草率,没有区隔出奏鸣曲式与三段式的风格差异。德国老牌大将肯普夫1956年灌录的DG mono版,是单音录音中我个人最中意的版本。第一乐章,轻淡、缓慢、注重和声的不同时情绪的变化,是相当内敛的幻想风格。极具逻辑性的第一乐章表现,浪漫的热情已被升华成理性的虔敬。进入高音域时也没有一点火气,透过轻到几乎听不见的极弱音转入第三段是相当高明的处理!引领听者进入一种「弥留感」状态。第二乐章也不会显得太俗气,明亮感明显多于第一乐章,Trio的进入相当有精神,平静压抑的情绪酝酿第三乐章的爆发。第三乐章,强音短促干净,但是合声又相当丰富,强弱对比清晰。肯普夫展现结构性相当强的演绎,左手支持的力量与速度都很稳,而且有清晰富弹性的拍点,不会因激动而流于没有节度。肯普夫虽然并不是炫技派,但他也绝不让自己的快速音符弹奏出现「崩盘」的危机,松紧有致的弹奏可圈可点。同样是mono录音,个人认为此版略胜许纳贝尔一筹。接下来让我们来谈谈立体声录音的部份!肯普夫1965年录音的DG stereo版,当时他已经七十岁。虽然年迈却维持着往日的水准,第一乐章的手法与过去相差不大,但是细节处显得随性多了。第二乐章表现出一股莫扎特特有的藏着深度悲伤的天真,第三乐章的拍点速度有跟不上的感觉,与他DG mono版的有段差距。如果肯普夫只选一版,我推荐mono版。情况刚好与肯普夫相反,立体声表现比mono佳的巴克豪斯,这张1958年录音的Decca版也相当值得推崇。虽然录音时已高龄74,但无论情绪掌握、速度控制都未见迟滞,他以对乐曲的高度理解为基础,充满自信地将音乐「纯化」,没有过多累赘的情感。第一乐章将持续的慢板、二二拍子的压抑感诠释得相当好,而左手三连音的流动性与均匀度也很稳,踏瓣的运用也相当节制。偏向理性,幻想的况味较淡。第二乐章显然选择较接近第一乐章的情绪,跳音并不明显因此表情显得相当庄严。第三乐章的速度与热情虽然比不上他前两次的单音版,但依然感觉得到巴克豪斯的咄咄逼人,「键盘狮王」果然拥有惊人的弹奏力道。但快速音符的弹奏一开始显得有点紊乱,每段乐句收尾也不够精致是缺点。不过巴克豪斯恢弘的气魄!狂风暴雨般的表现!值得一听。录过三次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的布兰德尔,1962-64年间录音的Vox版为第一次。布兰德尔并没有刻意作态,不过音乐听来庄严有余、幻想不足,虽然正统却缺乏魅力,尤其第一乐章踏瓣的运用我相当不喜欢。第三乐章展现其触键的扎实,但气势上总觉得虚虚的,没有堆砌出乐曲的高潮。布兰德尔第三次全本录音也推出精致的布纹纸盒装,相对于他Vox录音的率真自然,这一回布兰德尔显然无愧一代宗师名号,细心地雕琢这首名曲。但是,不知道是因为「月光」的诠释已有定论或其它原因,只觉得布兰德尔超越了过去的自己,但是却没有超越其它大师的美学范畴,因此只能算是「乖乖牌」诠释。吉利尔斯1980年在DG的录音,是日本三百名曲第一名的名版。沈稳的首乐章铺陈让人想到肯普夫、古尔达等版本的风格,三段式的变化吉利尔斯以极细腻而听者又能察觉的手法加以诠释,是与众不同的处理法。他那狂风暴雨般的第三乐章最令人期待,「钢铁般的触键」在这里再次让您见识到,吉利尔斯透过强大的能量维系着这个乐章的张力的功夫,让人听得血脉奔张!那绝非只因为音符的快速弹奏,而是强奏和弦宛如帮浦般地不断压缩推动导致。首乐章到末乐章因而产生相当大的反差,难怪日本人为此版而疯狂。鲁宾斯坦1962年在RCA的录音,目前已经是Gold Seal中价版,此版是企鹅三星带花。第一乐章鲁宾斯坦就将音乐的二元性融合得相当好,左手三连音自然平稳,右手主旋律严肃又带有幻想性。顺畅、正确、优雅的诠释加上不错的录音品质,光是第一乐章此版就显露其价值。鲁宾斯坦的弹奏中有股平凡中的伟大,音乐的结构骨架撑得起来而旋律的流畅性又能同时兼顾。第二乐章强弱对比相当鲜明,但依然延续第一乐章重视主旋律歌唱性的表达。第三乐章左手营造出厚重的声响,而右手则戮力突破音墙同时保持热力与速度,颇能引发听者的兴奋度。虽然录音未臻发烧顶级,但诠释依然值得收藏。巴伦波因早期在EMI的录音已经发行Red Line系列,他谨慎细腻的弹奏着第一乐章,表情速度都相当不错但却少了一点「才气感」,平稳扎实的演出配上偏慢的速度容易给人烦闷感,相较于他古尔达的Decca显得动听多了!第二乐章在第一段巴伦波因便挑起情绪,反而无法凸显第二段的不同。第三乐章无论在技巧上、演奏力度上他都表现出青壮演奏家的企图心,是相当过瘾的演出但也略微失于狂野,反而说服力不足。塞尔金版的录音相当不错!第一乐章的音色变化(左右手)对比丰富,冷静、理性、注重分析,属于理性过后所遗留的幻想成分,音乐有股隐隐作动的流动感,这也是多数成功的「月光」诠释者最常用采取的手法。相较第一乐章的用心,第二乐章的表现显得中庸多了,第三乐章以流畅的运指取代强奏的震撼,行云流水的快速弹奏充满了自信。如果您的运气不错的话,找找看这版邮报版相信会令您惊艳!其实我一直认为塞尔金的贝多芬应该有更高的评价才对。「维也纳三杰」之一的古尔达人如其名地古怪,他1957年在Decca的录音相当丰实。一开始就可以感觉到古尔达强烈的个人风格,略慢的速度、清晰的说理,音乐维持着相当好的张力,尤其是古尔达在踏瓣上的运用简直已达化境,每一下都让音乐更有气氛、让听者深深地感动着。长达七分钟的第一乐章堪称此次版本比较之最。相对第一乐章长大绵延的呼吸线,第二乐章第一段古尔达顺着曲势采取短促精炼的分句,但是第二段时反而回忆着第一乐章的沉甸,而第三段隐隐宣告终乐章的到来。第三乐章顾尔达相当难得地在快速地half tone弹奏时,依然能够保持音色饱满与音粒的圆润,就连鲁宾斯坦的录音都无法做到这点。他的第三乐章不是外放的烟火而是闷烧的火团,充满了生机同时充分传递「月光」的阴柔。我相当喜欢这个版本,听起来够味而且不脱离原作精神。发烧一族的怀尔德1994年在Chesky的录音,是128倍超取样的高解析版本。第一乐章他的弹奏简单易懂,没有太多刻意营造的呼吸转折,但是听惯了德奥派的沉稳诠释的人,保证不习惯怀尔德的「淡雅」。第二乐章的跳音显得轻挑随便,不仅打破与第一乐章的逻辑性,而且中段显得匠气十足。超技的他在第三乐章强音时也没有石破天惊的表现,再一次令人失望。录音虽然相当不错,但诠释风格毫无棱角可说平淡无味。阿劳1962年Philips版,这是从阿劳低价纸盒装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与协奏曲」全集中挑出来的,经过24bit转制录音品质相当不错。第一乐章阿劳忠于乐曲隐晦的性格,低调深沉地弹奏着,第二乐章性格也忠实地比第一乐章明亮一些,前两乐章的诠释虽无破绽但也谈不上新意。第三乐章在气势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虽是立体声录音,指甲敲击键盘的声音也依稀可闻,但是左手的拍点太弱,以及混浊的琴音拌着快速的音群,就像是加了蕃茄酱煮糊的花椰菜一般,一点都吃不出青菜的爽口与香味,尤其强音的时候录音的表现更是不理想。除了录音的因素外,阿劳在处理第三乐章的结构显得不够慎思,不像他平常的表现,颇令人失望。最后,按照惯例要推荐一版不错的新录音,纪辛1997年的最新录音雀屏中选。第一乐章纪辛一开始就明显地使用踏瓣,他细腻地于和弦时以踏瓣营造丰富音色。这是段充满惆怅(略带空洞感)的幻想乐章,纪辛的酷比前辈们都还冰冷,是一股深沉的表情,浪漫中透出阴森。未满三十岁的他能有如此自己的观点,相当不容易。第二乐章,欢愉度也比前辈们高,音色比较明亮,速度也比较快些,透露纪辛的年纪。中段时显出堂皇,摆脱trio给人绑手绑脚的束缚感。第三乐章的华彩可说无人能及,纪辛的能量大琴音却又富有弹性,他大胆运用弹性速度,在突强奏时相当放得开。凭借无碍的技巧让听者「耳花撩乱」,以及优异的录音表现出厚实音响效果。总结来说,mono录音中我特别推荐肯普夫的版本,当然许纳贝尔也是很不错的诠释。而stereo录音就有较多选择了,古尔达的个性化演出相当精彩,该版为我个人首选,此外鲁宾斯坦、吉利尔斯、塞尔金、巴克豪斯也都属于优秀等级,只不过偏爱温情者请听鲁宾斯坦,爱好硬调子热情者请听吉利尔斯,理性思维者请听塞尔金,超脱世俗则是巴克豪斯。当然,关心新录音的人别忘了纪辛的精彩演出,该版肯定名留青史。录音清单G. 安达(1955年录音),Testament SBT 1070阿劳,Philips 422 970-2/432 652-2/432 301-2(全集)/462 358-2(全集)阿胥肯纳吉(1979年录音),Decca 410 260-2/Ovation 417 732-2/Double 452 952-2/443 706-2(全集)阿胥肯纳吉(1989年录音),Decca 430 759-2/425 838-2/425 590-2巴克豪斯(1958年录音),Decca 433 882-2(全集)巴克豪斯(1908-1935年录音),Grammofono 2000 AB78513巴克豪斯(1934年录音),Dante HPC086P. Badura-Skoda,Astree E8690P. Barbizet,Erato 2292-45563-2D. Bar-lllan,Audiofon CD72009巴伦波因,DG 413 759-2(全集)/419 602-2/3D 427 803-2/435100-2/435091-2巴伦波因,EMI CZS7 62863-2巴伦波因,MCA MCAD2-9803H. Bauer(1926年录音),Biddulph LHW 007R. Benz,THOR CTH2009布兰德尔,Originals ORI 801布兰德尔(1960年录音),Vox CDX 5056布兰德尔(1972年录音),Philips 412 575-2(全集)/Duo 438 730-2布兰德尔(1993年录音),Philips 446 909-2(全集)/438 863-2R. Buchbinder,Teldec 9031-71719-2R. Buchbinder,Teldec 0931-74787-2S. Capova,Lydian LYD 18021卡萨德许,Sony SBK 46345Aldo Ciccolini (1995年录音),Bongiovaanni GB 5580范克莱本,RCA GD60356-2RGM. Dichter,Philips 422 475-2R. Firkusny,EMI CDM 66064Edith Fischer(1948-54录音),M & A CD 880Edith Fischer,OLYM OCD331C. Frank,MUSI MACD-640J. Frantz,Eurodisc RD69139-2-RCI. Friedman(1926年录音),Pearl IF2000 B-L Gelber,Denon Co-72539吉利尔斯,DG 400036-2R. Goode,BOMR 31-7510顾尔德,CBS CD45821F. Gulda,Decca 443 012-2F. Gulda(1967年录音),Amadeo 415 247-2(日本三百名曲83首选)*霍洛维兹(1946年录音),RCAGD60461霍洛维兹(1956录音),RCA GD60375霍洛维兹,CBS CD 44797霍洛维兹,CBS CD 34509霍洛维兹(1972年录音),Sony SK 53467J. van Immerseel,ACCE ACC78332Eugene Istomin(1991年录音),Reference Recording RR-69CD简诺杨多,Naxos 8.505002/8.550294/8.550045V. Kamenikova,Supraphon CO1592 肯普夫(70年代录音),DG 415834-2肯普夫(1951-56年录音),DG 447 996-2(全集)肯普夫(1965年录音),DG 413 435-2/大花447 404-2/429 306-2(全集)肯普夫,HPC HPC046I. Kipnis(1994年录音),Epiphany EP1G. Kladetzky,Schw 310192I. Klansky,Kontrapunkt 32025 A. Kuerti(1989年录音),Analekta Fleur AN4-9201M. Levinas,Ades 14133-2J. Lill,ASV CDQS6043 J. Lill,ASV CDQS6058 A. Lubimov,Erato 94356-2S. Lubin,Decca(天堂鸟) 425836-2鲁普,Decca 421 031-2鲁普,Bela 45004-2 I. Margalit,Chandos CHAN8582I. Moravec,VAI Audio VAIA 1069F. Moyer,Jupiter J103Y. Nagai,BIS CD281 纽豪斯,Harm HMX2905000纽豪斯,Russian Compact Disc RCD 16245E. S. Nokleberg,VICT VCD19011G. Novaes,Vanguard Classics OVC 8072约翰欧康纳,Telarc CD 80118J. 奥格东,Pick Duet23CDJ. 奥格东,PICK PCD828Garrick Ohlsson(1995年录音),Arabesque Z-6677Cristine Ortiz,Tring TRP 27Jorge Federico Osorio,IMP Classics IMPPCD 1095*I. Paderewski,Pear GEMM279(1937年录音)I. Paderewski(1925年录音),COND 690.07.002I. Paderewski(1937年录音),Pearl GEMM 9499I. Paderewski(1937年录音),RCA GD 60923 E. Petri(1937年录音),APR CDAPR7024皮耶丝(1977年录音),Erato 2292-15924-2普雷特涅夫,Virgin VC759247-2波里尼,DG 42770-2J-B Pommier,Erato 2292-34812-2Eduardo del Pueyo,Pavane ADW 7071/72D. Ranki,Hungarton HCD31060Hans Richter-Hasser,Philips 442 747-2B. Roberts(1982录音),Nimbus NI5059J. Rose(1978年录音),Allegretto ACD 8163鲁宾斯坦,RCA Red Seal RD 85674鲁宾斯坦(1962年录音),RCA Gold Seal 09026 61443-2/ Victor 09026-62561-2许纳贝尔(1934年录音),Nuov HMT 90034/41许纳贝尔(1934年录音),EMI CHS7 63756-2许纳贝尔,Enterprise ENT SO 53008许纳贝尔,Grammofono 2000 GRM78598塞尔金,CBS CD 42539R. Smith,Nimbus NI5034I. Sodergren,Call CAL9683Vladimir Sofronitsky,Arlecchino ARLA11Solomon(1956年录音),APR 7030Solomon,EMI ZDHB 65503Naum Starkman(1995年录音),Pope Music PM10042Leopold Stokowski(1947年录音),Music & Arts CD846(管弦乐版)D. Tomsic,PMG CD 160203D. Tomsic,Vivace E330T. Vasary,Coll 107-2Stefan Vladar(1989年录音),Camerata 32CM104A. Watts,EMI CDM 64600不知名艺人,Infinity Digital OK66486整理:赖伟峰
分享
转发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78238
精华
0
99011069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lybxr
lybxr
组别
论坛博士后
生日
19720110
帖子
1424
积分
1424
性别
注册时间
2003-09-08
2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04-01-14 20:46
|
只看该用户
我听过的贝多分中只喜欢《月光奏鸣曲》,但就这一首就能让我承认他是天才。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78040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yashi
yashi
组别
论坛发烧友
生日
19720110
帖子
136
积分
0
性别
注册时间
2003-10-17
3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04-01-15 09:32
|
只看该用户
我也特别喜欢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4115931828407.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41159312675599.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41159314490162.jpg[/upload]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75667
精华
10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leslie
leslie
组别
论坛博士后
生日
19720110
帖子
27155
积分
28495
性别
注册时间
2003-01-24
4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04-01-14 17:19
|
只看楼主
14 OK?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74970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阿邓
阿邓
组别
论坛发烧友
生日
19720110
帖子
1539
积分
0
性别
注册时间
2002-11-11
5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04-01-14 20:56
|
只看该用户
贝多芬是天才 X 32 =32天才,加上天才 X 9……
绝对是天才:)))
TOP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返回列表
高级编辑器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默认表情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登录
|
注册
发表回复
查看背景广告
隐藏
发新主题
发烧专区
HiFi乐趣
音乐唱片
器材用家专区
在线试听
交易论坛
硬件交易
软件交易
TOP
设置头像
个人资料
更改密码
用户组
收藏夹
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