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特文格勒(wilhelm Furtwangler, 1886---1954)
1886年1月25日 生于柏林。
1893年 学习钢琴,开始谱曲。
1894年 随全家迁居慕尼黑。
1903年至1904年 D大调第一交响曲首演失败,将主要精力转向指挥。
1905年至1906年 任布雷斯劳市立歌剧院排练指导。
1906年6月 在慕尼黑举行个人首场音乐会,曲目包括布鲁克纳的《第九交响曲》、贝多芬的《大厦落成》序曲和自己的《B小调柔板》。
1906年至1907年 迁居苏黎士。
1907年至1909年 在慕尼黑宫廷歌剧院任职。
1910年 在斯特拉斯堡歌剧院任指挥。
1910年 完成《感恩赞》并在布雷斯劳首演,该曲1911年与1914年又分别在斯特拉斯堡和艾森演出。
1911年至1915年 担任吕贝克歌剧院指导及乐团预约音乐会指挥。
1915年至1920年 以德国一流青年指挥家的身份在曼海姆歌剧院任职。
1920年 开始师从于卓越的维也纳音乐理论学家海因里希·申克。
1920年 分别接替门格尔贝格与理查·施特劳斯担任法兰克福与柏林国立歌剧院音乐会的指挥。
1922年 接替去世的尼基什同时出任莱比锡格万特豪斯管弦乐团和柏林爱乐乐团的指挥。同年开始和维也纳爱乐乐团建立合作关系并开始在德奥以外的国家演出。
1924年 首次在伦敦演出。
1925年至1927年 前往美国,担任纽约爱乐乐团客坐指挥。其具个人色彩的指挥风格受到了一二位享有盛名的奉“客观性”为神明的评论家的抨击(这些评论家后来得到了托斯卡尼尼的支持),再加上他与乐团委员会的摩擦,最终导致了他的合同未能续签。托斯卡尼尼和门格尔贝格接替了他的职位。
1927年至1930年 担任维也纳爱乐乐团的首席指挥,同时保持与柏林爱乐乐团的合作。作为一名德国人,他在这段时期内不可避免地与纳粹有所牵连,但他从不迎合希特勒政权,多次表示对纳粹的反感(拒绝行纳粹礼、保护受纳粹迫害的犹太音乐家),并使古典音乐能继续存在于“第三帝国”。然而,他依然成为希特勒政权的宣传工具,并因此在战后倍受指责。
1931、1936、1937、1943、1944、1951年历任届拜鲁依特音乐节指挥。
1934年 因抵制纳粹的禁令演出欣德米特的《画家马蒂斯》而辞去所有职务。后希特勒迫于舆论的压力而恢复他所有职务。
1935年 首次在英国皇家科文特花园歌剧院指挥瓦格纳的歌剧《特里斯坦与依索尔德》。
1936年 纽约爱乐乐团拟请他接任托斯卡尼尼担任首席指挥,迫于舆论的一致反对不得不改聘巴比罗利。
1937年 在英国皇家科文特花园歌剧院指挥瓦格纳的歌剧《尼布龙根的指环》。
1938年 再度在英国皇家科文特花园歌剧院指挥瓦格纳的歌剧《尼布龙根的指环》。
1945年1月 离开德国,逃往瑞士,仅差数小时险些被纳粹逮捕。
1946年12月 美国军事当局为他澄清“亲纳粹”的罪名。
1947年4月 被获准重新开始指挥。
1947年至1954年 再度与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
1949年 芝加哥交响乐团拟请他担任艺术指导,引发了美国国内一场声势浩大的抗议活动,以托斯卡尼尼为首的多名享有盛名的音乐家参加了这场活动。芝加哥交响乐团被迫撤消任命。然而与此同时,他在欧洲各地广受欢迎。
1950年 在米兰斯卡拉歌剧院指挥瓦格纳的歌剧《尼布龙根的指环》。
1951年 在战后首届拜鲁依特音乐节上指挥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1953年 在维也纳的一场音乐会上病倒。
1954年 带病主持拜鲁依特音乐节和萨尔茨堡音乐节的节目。
1954年12月30日 因患肺炎去世,享年68岁。此时他正在计划率柏林爱乐乐团访问美国的巡回演出。
------摘自《爱乐》1997年第四期,略加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