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定香港粤语流行乐坛的创作人
在奠定香港粤语流行乐坛的过程中,
创作人的作用我们不能忽视。正是有了顾嘉辉、黄沾、黎小田、卢国沾这样一些前辈创作人的默默耕耘,才有了香港粤语流行音乐群星争辉的大好局面。黎小田在1980年、顾嘉辉在1981年分别开了各自的作品演唱会,一时之间传为佳话。1981年,香港作曲及作词家协会成立;从1982年开始,10大中文金曲奖增设了最佳中文歌曲以及歌词奖,创作人的功绩也开始受到重视。
在香港粤语流行音乐的最初10年里,还有这样一些大事值得我们关注:1979年祖国内地的改革开放为香港流行音乐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而又巨大的市场;1981年,香港的城市民谣运动给过于商业化的香港流行音乐助入一股清新的空气;1983年,歌手们纷纷跳槽引发了香港歌坛的一连串地震。徐小凤率先从CBS跳槽到新成立的“康艺成音”;许冠杰、关正杰先后离开“宝丽金”加盟“康艺成音”;林子祥从“百代”跳槽到“华纳唱片”;罗文则由“百代”转到“华星”旗下,汪明荃也从“娱乐”过档到“华星”。前辈巨星们纷纷改换门庭给后辈新人们提供了良好的出头机会,如果宝丽金的两大台柱许冠杰以及关正杰不是在1983年双双出走的话,那么谭咏麟在1984年就未必能够迅速走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