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马勒第一交的七个版本比较 [复制链接]

查看: 38108|回复: 163
11#

朱立尼只有很少的马勒作品录音,据我所知他只在EMI录过这个第一,还有在DG录了第九和《大地之歌》,除此似乎不见有其它的了。所以这里介绍的这个录音具有很珍贵的文献价值。

这里不得说一说此录音的再版(也就是上面第一幅图)。这个2004年的再版是EMI为了庆祝朱立尼90岁大寿特地出版的,一套4CD,是朱立尼在芝加哥乐团任职时期的所有EMI录音,特别值得我们乐迷收藏。但是有一点让我相当之不满意:其中马勒第一交和斯特拉文斯基的两首作品的录音是2004年重新进行的数码混音,音效制作差得让我颇为吃惊。听过正价版的CD或者干脆是当年的LP的朋友都知道,这是一个音效相当好、相当美、相当真实的录音;但是在这个最新的再版里面,我真的很怀疑EMI是否把原始母带丢失了而只能用残破的n手工作磁带来翻制,又或者是否EMI粗心的制作人员用了什么劣质的音频软件去处理声音,结果出来的声音可以用“难受”来形容——弦乐一到声压大的地方就变得明显刺耳、毛糙,大鼓一敲的时候要么声音失真到开叉,要么就被混音工程师把声音调到很小。 镲、三角铁的声音好像是埋在棉花堆里面,钝、暗哑就不说了,并且声音还小得像蚊子叫一样。总之一句话:正价版与再版的差别,大到让你不相信这是同一个录音!

(未完待续)
TOP
12#

dr kuang 在 2005-10-22 12:31:49 发表的内容
UNICORN替霍伦斯坦录制的马勒一至今还没机会欣赏过,但在后一年录制的马勒三在录音上却没有出现楼主所提及的破音问题(该版马勒三上过TAS75年的榜单),是个动态对比相当强烈,背景干净宁静的优秀录音,在这套1970年录制的马勒三中,录音师是Bob Auger并标明了是使用了“An 8—Channel DolbySound Systerm Recording”,想知道在这一年前录制的《巨人》是否同一人录音,是否使用相同的录音技术?


唱片说明书里面只标明这是1969年9月29和30号在Barking Assembly Hall的录音,录音师也是Auguer,但没说是环绕声录音之类的。这个录音的确和第三那个有一些差距。
TOP
13#

以上对于伯恩斯坦的DG版录音的感觉,可能会有我比较主观的意向,这是来自于录音的音效取向。因为无论指挥家在现场演出时如何安排乐队的各个声部,但录成录音之后的最后效果却是由录音师所调配的,而这些调配出来的效果可能会改变指挥家脑海里对乐队各声部搭配的意念。伯恩斯坦这个录音,我觉得录音里面似乎在弦乐声部上配给的分量有些过多了,所以有时候弦乐部给我一种吵吵嚷嚷的感觉——这并不是音质上的问题,而是关于结构上的个人看法。这种吵嚷的感觉反而让我觉得伯恩斯坦的这个录音缺乏了鲜明个性。

(未完待续)
TOP
14#

就前面JWang的一些无根据的判断,为了说明情况,我把霍伦斯坦版的第四乐章开头45秒钟的音乐先用EAC 100%复制下来并且用Lame转换成VBR形式的mp3文档(因为论坛上上传功能只能允许mp3音乐)。

请版主开启我的上传mp3文件的权限,我打算把这段音乐传上来让各位网友用自己的器材,亲自判断一下到底有没有过载的破音。

假如怀疑mp3的转换,也可以请版主特批我上传这段音乐100%和CD上信号一样的Wave文档,大小约8M,各位网友可以下载来,自己亲耳判断。用扬声器听完假如还不确定,可以继续用监听耳机来听。从而看看JWang整天挂在嘴边的“你的器材不够班”的遁词究竟是何面目。
最后编辑felixcat
TOP
15#

JWang 在 2005-10-23 8:32:16 发表的内容
老兄,母带不能承受大的动态?母带可以做到90db。一般LP大概可到60db。你在讲什么?这张Horenstein的M1录音不是很理想。音场不广,动态压缩的比较多。有破音的话,先检查检查你的设备。如果只能选7张M1,Horenstein是不会入的。当然你可以讲“你”是这样认为的。那我们也不必争了。我尊重你个人的偏好。

我还是这句话,对任何东西发言要经过大脑思考。学风要脚踏实地。不要想当然,也不要信口开河。


很明显,假如录音师在乐队动态大的时候没有调整好麦克风输入录音设备的信号电平,则就会使磁带出现过载现象。霍伦斯坦这个录音,我听的是CD版本。CD版本在第四乐章的时候出现很多次过载现象,相信每一位拥有这张CD的朋友都清楚这一点。

至于为何CD版上会有这种现象,原因出在哪里,我无法确定,但是凭经验我觉得这是来自于模拟磁带上的失真,这是我的估计。

我这里评价的七个版本,我什么时候说过是“七大版本”的呢?我又什么时候说这是公认的好版本呢?我只是拿出手头经常听的几个录音,然后给出个人的看法而已。您不同意无所谓啊,但请别破坏帖子里面好的讨论气氛。我后面还要介绍埃森巴赫指挥的版本呢,您别又说上面那一套话就可以了。
TOP
16#

上山砍柴 在 2005-10-23 12:37:16 发表的内容
FEL兄有听过阿巴多入主BPO之后的那个马1?


噢,这个还没听过呢,多谢砍柴兄的推荐!我近来打算发掘一下阿巴多、Sinopoli、布列兹等当代大师的马勒。过一段时间之后我会可能会再写马勒第一的版本评论续集 :)
TOP
17#

JWang 在 2005-10-23 13:01:41 发表的内容
老兄,还要争?如果象你这样讲的话,那我的LP也会有失真。我的LP和你的CD是同一个录音。凭经验?凭什么经验?

我给你个下台阶吧。假定这个CD本身中是有破声,(此种情况是很少见很少见的。至少不太可能在原始的母带中。)压制CD的或许不是原始母带。在大动态时造成破声很大一部分原因是CD中的动态超过了器材可以接受的范围。反之来讲,器材有毛病或太低档。


一句话:请你听过这张CD之后再来说,好吗?(我现在开始怀疑你是否有这张CD了)

CD版的声音和LP有明显不同的例子多得很,你何必因为LP不是这样就断定CD也不是这样呢?

我这里不讨论CD和LP哪个版本好,我只是说CD版里面出现了过载的破音。假如你还有疑问的话,我打算把第四乐章的一部分拷贝成Wave文档贴上来,让在座各位朋友用自己的器材判断一下,好吗?
TOP
18#

感谢加肥猫兄的补充!
TOP
19#

然后我们再来听听伯恩斯坦指挥纽约爱乐的CBS版,66年10月的录音。这个录音有CBS正价版的,不过我只翻到这张Sony后来再版的,先顶着凑个数:

[upload=jpg]Upload/2005102311593185606.jpg[/upload]

对于马勒第一,相比起DG版我觉得伯恩斯坦的CBS录音让我感觉更好,因为在这版里伯恩斯坦对于弦乐的雕琢比晚年的皇家音乐厅DG版要更加用心。尽管这版总体来讲音效比DG的要逊色,但是因为伯恩斯坦的细心雕琢使我异常感动,因此我反倒觉得这版更为耐听。

要领略伯恩斯坦这版录音里面的精雕细刻之处,我们可以从第二乐章和第三乐章下手。听听第二乐章里面那些调皮活泼的弦乐和第三乐章里面那种忧郁与幽默混杂的情调,假如说朱立尼是通过音色上来实现的话,那么伯恩斯坦则是从节奏和断句的微妙控制来达到目的的。

虽然这个录音并不能重现当时乐队在录音现场演奏第四乐章时的那种狂风暴雨般的气势,但是我们仍然能够从动态有压缩的录音中想象到当时的情景该是如何地激动人心。另外补充一句,伯恩斯坦的DG版的第四乐章在动态表现上来讲的确效果很好,我很喜欢那版里面的大鼓和定音鼓了,敲得特别有感觉。


(未完待续)
TOP
20#

接下来继续看伯恩斯坦(Bernstein)指挥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乐队的DG数码版。

[upload=jpg]Upload/200510225553316565.jpg[/upload]

伯恩斯坦有两套马勒交响曲的录音,稍后还要介绍他和纽约爱乐合作的CBS版。在DG版里面,伯恩斯坦表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因此他演绎的马勒第一让我觉得有点平淡。有一些值得好好滥情一番的乐段,伯恩斯坦却用一种平直的方法叙述出来,或许有思想性但让我觉得意犹未尽。假如想了解马勒这首作品的结构和和声的话,我觉得伯恩斯坦的DG版是一个绝佳的选择。因为录音音效好,并且节奏掌握上中规中矩,因此伯恩斯坦的DG版是一个绝对安全的选择。

皇家音乐厅乐队的铜管比芝加哥乐团的要稍弱,比如说第四乐章圆号吹奏的雄壮的主题,明显朱立尼版的气势要威猛得多;而皇家音乐厅乐队圆号的演奏风格则显得有点随意,庄重度稍有欠缺。

(未完待续)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