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伯姆,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预测,假使对德国和奥地利的有相当水平的音乐爱好者,做一次有关卡拉扬和伯姆谁最受听众欢迎的调查的话,那么伯姆即使不是最终的获胜者,也肯定是会与卡拉扬平分秋色的,实际上,在德国和奥地利的一些老资格的音乐听众当中,伯姆在许多方面都是更加受人偏爱的。这种看法,从今天世界范围的角度来看,也的确是越来越有道理的了。现在,人们在议论和回忆那古朴、端庄、严谨而深邃的维也纳传统时,都十分自然地对伯姆那经典性的指挥艺术产生出深深的敬意。
1894年8月28日,伯姆生于奥地利格拉茨.他23岁时担任格拉茨歌剧院指挥助理,3年后晋升为首席指挥,因指挥演出瓦格纳的《罗恩格林》而出名.1943-1945年 ,1954-1956年,伯姆两度出任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音乐总监.自1933年以来,他与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达40多年之久,1970年,VPO授予他终身名誉指挥的称号.伯姆的VPO与卡拉扬的BPO并驾齐驱,成为当时世界乐坛指挥两巨头.1967年,伯姆荣获奥地利政府授予的"奥地利音乐总监"的最高称号.
伯姆开始涉猎指挥艺术是在1916 年,当时他在格拉茨市立歌剧院中任见习指挥,第二年,他便在格拉茨首次登台正式指挥,这次活动,实际上就是他几十年漫长指挥生涯的开端。1920 年,年仅26 岁的伯姆成功地指挥了瓦格纳的庞大而复杂的歌剧《罗恩格林》,这次具有轰动效应的成功,使得他开始在指挥界中引起了人们的注意。1921 年,大指挥家布鲁诺·瓦尔特发现了伯姆,并极力将他推荐为慕尼黑国立歌剧院的指挥,在这期间,伯姆受到了瓦尔特的许多关照与指点,在指挥风格等方面也都深受其影响。瓦尔特的田园与伯姆名气一样大,原来是有渊源的。
乐圣写田园时已完全失聪,这部作品其实是乐圣对大自然的依恋和爱慕的深情表白。他是在用心灵来歌唱。这部作品于一八O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在维也纳首演。指挥是乐圣这位可怜的大师。这部作品部不是单纯用音符去描绘大自然,更重要的是将他在田园漫步的愉悦心情表达出来。那种暴风雨过后的感恩之情感人至深。这首名作我推荐伯姆和瓦尔特的版本。乐圣在田野漫步,一路走来,有点庄严肃穆,乐思就在其间缭绕不断,时而抬头悲怆问苍天,而暴风雨过后的感恩之情安详淳朴,情感像是沉入地底,而心灵却耸入高空得到升华。瓦尔特版和伯姆是几十年的名演,却有超群绝伦的音效。伯姆随着乐圣的高兴心情不断跳动跃进。这是最自然的演绎。没有丝毫勉强,让人听得泛想联翩,不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