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之造型与灵气——菁莪
石淬火而生,因风雨雷电而有型,历千秋万世而有灵气。
今时,人皆爱在园林亭院中树石刻碑,以彰显回归自然之雅意,且石质坚硬,不易刊灭,故此甚为时下纪念馈送之佳品。
中国之石,古称荆山之石,和氏璧因而藏焉。但璞玉浑金,人多不识其佳趣。卞和亦因此获罪致残。岂不痛哉?
后世有米芾出,敬石如祖,品评佳石更以“瘦漏透皱”为意,文人一旦爱石成癖,实开风化之先,后世爱石辈若过江之鲫。
更兼徽宗天子亦是石中知音,其分派下吏,收罗江浙之石,名曰征“花石纲”。奇石本偶得,且转运艰难,苦费民力,征石之吏巧借名目,科敛不止,遂激变江南之民,方腊因为揭竿而起,数州之间战火重生。
此后,奇石怪岩更借名人之眼,帝王之权而登大雅之堂。更有江南之富绅,名山圣水以为基,巧夺天工,大开园林之门,其园曲径通幽,湖山叠翠,疑似天上人间,令人流连忘返,石之佳趣足矣。
至明季,石之友者更是名园林立,妙趣天成,石自然成为园中不可多得之胜景。其中米氏后裔万钟者,更为采一大青石,几至身陷囹圄,倾家荡产。后其巨石为清帝乾隆所得,运至颐和园中,赐名青芝岫,以祷大清之福运。
石之于国人,其意深远,但大多以石之曲折变幻为美,而不喜壮丽峻挺者,或为中国人性格所致,含蓄深沉,意在言外,令人难以捉摸,方是个中精品。
但石之于世人,用之者众,可通石之心者少也。概未晓石之灵气也。石或为玉,或为琅干,或只为青石,皆采天地之灵气,久蕴于心,而人多未发其本心,虽使名石弃于途,藏于野,而毫无光华之石反充名苑之数,受烟火之贡,岂非怪哉?
我并非懂石者,但亦惜石之人,愿得石之趣,含英咀华,共享天地之灵,岂不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