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器评的盲目测试[转贴] [复制链接]

查看: 2540|回复: 5
1#
关于器评的盲目测试[转贴]
关于器评的盲目测试
1.0回归器评的基本命题
(A)我们为什么需要器评?读者想从器评得到什么样的满足?器评除了广告DM也能提供的信息外,还有没有其它方面的价值?
(B)器评写作想要达成的目的与企图是什么?
(C)当今器材评论的标准是建立在一个什么样的价值信念与假定之上?
(D)器材评论的基准与文字描述的涵义,是否能够或有否可能达成沟通上的共识?
(E)器评该以何种方式产生与呈现,相对下较能减少盲点?
器评提供给读者的满足是多方面的,每个人所需要的不同,要求也不一样,但是一篇器评除了提供一些关于厂商和产品的流水帐 一般的背景资料之外,是否能够增加讨论的宽广度与深度?在产品规格数字列表之外,还要另外化为文字填充版面,是否相当程 度的显示出当今器材评论内容的贫乏?当一再翻新的形容词最后无力创新,器评是否注定走入死胡同?
器材评论除了帮助读者了解或认识一件器材之外,是否安于作为厂商产品说明书或广告DM的延伸而已?器材评论写作是否除了 配合厂商推销产品之外,没有其它的企图?在杂志广告收入与评论之间做权衡的同时,真的没有对评论方式的革新与进步产生干 扰?
音响评论的基本价值信念是什么?真的存在一个所谓最终的真理吗?主流器评依循的音响二十要,以之作为器评的评比项目是否 恰当?器材评论的价值标准应该是一元化的吗?音响作为音乐的回放手段,是否能够拋弃音乐的整体性特质,而以原子的,切割 的局部去论述,拼凑各个局部所得到的总和等同一个整体吗?
当今器材评论的做法,习惯以单一评论员做个人式的评论,纵使有多人评论的方式,也多半采个别评论两文并陈方式呈现,作为 一个评论员,是否能够看到自己先验存在的假定与价值观,如果不能,又该如何去向别人说明自己的评论基准?
文字作为器材评论的媒介,在描述感官经验的能力上,无疑的受到许多限制而充满无力感,如果无法当下对一个共同的感官经验 做文字表述上的定义,那么以文字对字义做再多的阐释与定义,是否还是徒劳无功?
以评论员系统作为器材评论的比较标准,是否必须考虑到该系统在各种条件下的相对一致性,甚至该系统的普及程度与容易接触? 否则该一参考系统要如何普遍运用为沟通共识的参考依据?
器材评论是否应该注重启发与创意?多元观点的建立必须容纳不同价值信念的并存,个人独白式的评论,有可能达到这样的评论 条件吗?听感上的经验与技术上的知识同样重要,音响评论可以跳脱似是而非假托技术的神棍说辞,还给音响相关知识原本的面 貌吗?
1.1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器评
在台湾岛上的音响类杂志数量由多渐少,内容由多样渐趋一元,大概可以看出十年来音响评论媒体所耕耘出来的是一片怎样的领 地,承袭国外的器评方式,甚至整理出一套二十要的标准来,企图依靠僵化的项目评比来建构所谓完整的评论内容,这真的是我 们所需要的器评吗?
我们到底需要怎么样的器材评论?需要怎么样的评论过程?希望从评论内容得到什么样?唯有读者能够思考这些问题,并且提出 自己的答案,评论媒体与读者之间才会有进步可言,可惜十年之间,我们看到的是复制画一般的评论风格,在这样的环境下,也 不断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来来去去的音响写手,却极度缺乏创意与生命力。
1.2器评的目的与企图
一篇器评到底该传达多少东西才算完整?器评该具有什么样的企图心?商业生态下的器材评论,是否真的不能赋予太多的期待?
鉴于广告与刊物的依存关系,媒体如何掌握手中的笔与心中的尺(甚至口袋里的数字?),责任与道德成为最后的防线。如果以 一个文化工作者的角度来衡量,诚信就成为他最重要的资产!可惜的是在十年当中,形容词的用法犹如吸毒者的瘾头,越来越重, 却也越来越没有意义,言词如同货币贬值一般,最后天花乱坠,却什么也没有说清楚?
器评的过程应该重于结论,傍生的启发应该甚于重复不断的教条,技术面的分析不应该沦为似是而非的广告炫辞,因此,各有专 精,精采的讨论过程,能带给读者的远胜于个人想破头堆砌出来的形容词藻,假若今天是八股取仕时代,咱门每位评论员大爷可 各个都是仕途官宦呢!
1.3盲目测试背后的价值判准--客观公正
为什么要盲目测试?盲目测试的背后,不正存在着一个价值上的命题:看不见所以最客观,最不容易受干扰,所以得到的结果最 可信!?如果作为科学实验上的检验方式,盲目测试有其检证上的必要,但是却不一定适合作为评论的方法,或者说,即使盲目 测试作为器评的方式,他所能提供的不过是对受试者的感官检验罢了,这一部份会是器评的重点所在吗?您在意的是评论者的耳 朵?还是评论员两耳之间的脑袋里的东西呢?
1.4客观的迷思︰客观--不带价值判断 vs 器评的"评论标准"本身即是一种价值判断
作为一种评论,必定被传统的价值信念要求要客观,但是评论标准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取舍与判断,要求做到客观的评论,本身就 是一个自我矛盾的命题。 作为评论的主体,评论员的自我必须充分的发展与发觉,唯有个人价值体系的存在,才能进一步对评论客体进行判断与评价,也 唯有如此才能在讨论过程以一个思考周密的观点去与他人做互动与激荡,这样的评论文字不是很丰富吗?
客观公正对于评论来说,远不及诚实来的重要。而诚实的检验,可以在多人讨论的过程中呈现!
1.5个人化的观点/多元的思考方式/活泼的器材使用创意/美学与知识─鉴赏的深度
因此,每一个参与评论的观点都必须是,也必定是个人化的!当音响的世界里有多元的思考方式共存的时候,玩音响这一件事才 成为可能,进来音响论坛对如此音响迷的访问,也已经逐渐揭露一些端倪,网络世界的高度互动性,更容易让不同观点与看法一 起呈现。这也有助于器材使用搭配上的活泼化与创意。
音响不论作为一项乐趣或人生的投射焦点,也不论依循着哪一种玩法,唯有同时体验器材与音乐其中的美学与知识,才能进一步
增加鉴赏的深度。
分享 转发
TOP
2#

ding!
TOP
3#

帮顶
TOP
4#

好文!
TOP
5#

不错!!!!!!
TOP
6#

帮顶!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