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各位DX请指教 [复制链接]

查看: 3096|回复: 18
1#
本人现有:
功放:DENON  PMA2000IIIR
音源:DENON  DCD-S10
想买10K以内书架箱,请指教![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5168311933205.jpg[/upload][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5168321921336.jpg[/upload]
分享 转发
TOP
2#

看来没人知道。
TOP
3#

高手都跑到哪里去了。
TOP
4#

高手也有不懂的时候,你的器材搭配可能还没有人听过,所以无从解答!如果不懂装懂乱说一通,会害你交学费的!!!!
TOP
5#

最后编辑leslie
TOP
6#

其实都不知道你的预算和喜好音乐类型。
TOP
7#

算了,还是PROAC吧
TOP
8#

参考
建議搭配喇叭選擇聲底較暗的,劉顧問推薦的PMC喇叭,相信就很適合。實際聽起來如果仍嫌低頻不夠豐滿,可以動動音調調整,加強一些Bass的份量。另外類似個性的ATC喇叭也是上選之一,它們都能夠承受相當大的功率,也具有美聲的實力表現,只要選對擴大機,就不難發出好聲。

全面換裝二代兵力


Denon DCD-S10 II CD唱盤+PMA-S10 II綜合擴大機 江俊德

DCD-S10 II規格:
頻率響應:2-20KHz,動態範圍100dB,S/N比118dB,諧波失真0.0018%,輸出電壓2V,具有類比平衡輸出,Toslink、RCA數位輸入/輸出,定價:八萬元。代理:歌林(02-3143151)
PMA-S10 II:
輸出功率100W/8Ω,200W/4Ω,具有MM/MC唱頭放大,高低音控制,Bi-Wire端子,尺寸:43x18x48cm,重量:30公斤。定價:十萬元。代理:歌林(02-3143151)

聲音特色:
清亮明快,質感細緻,低頻結實有力。

建議搭配:
建議選用聲底較軟的線材,喇叭的高頻響應不宜過多,質感越好的喇叭越能顯現Denon這一套組合的實力。

試聽搭配器材:
CD唱盤:Mark Levinson No.39XL、Denon DCD-S1。擴大機:Class* CP-45+CA-100,Audio Note Kit One,FM 244+611。數位線:Prophecy。訊號線:Argentech、Furukawa,電源線:Furukawa Reference,喇叭線:Power Source。


日本器材汰舊換新的速度快得驚人,高價位的頂級產品為顧慮到用家的立場,廠商會經過慎重的考慮過後,才推出新型號,不到最後關頭絕對不會輕易取代前一代旗艦的地位。但中價位、或低價位的產品就不同了,日本幾家電器大廠的生產規模都很大,為了維持整個公司的正常運作,研發部門必須不斷研發新產品,而且為了降低生產成本,製造部門也必須大量生產,才能符合經濟效益,保持市場競爭力。這樣的結果就是每月看到日本Hi-Vi雜誌時,總有介紹不完的新產品。
Denon第一線的旗艦級音響器材就以「S1」稱之,最高級的CD轉盤是DP-S1,採用大型上掀蓋設計,整部轉盤的底盤是厚重的鋁鑄成型,不要說重量驚人了,光看到型錄就令人口水流滿地。多重懸吊與大型唱片鎮,為了支撐馬達重量還得動用紅寶石培林基座,看完之後再回頭看看世界上那些還在使用Philips CDM-12的Hi-End唱盤,真會覺得消費者被開了個大玩笑。我認為使用在DP-S1上的轉盤機構,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級的設計。

與DP-S1轉盤搭配的是DA-S1 D/A轉換器,內部仍然是鍍銅機身,並且加上重重隔離,搭配Denon發展的Alpha處理線路及專用晶片,可以處理D/A轉換晶片無法轉換的最微小變化。它的原理是利用Alpha晶片高速的插補運算,重建A/D轉換時,因為16Bit解析度不足,造成的最小有效位元(LSB)遺漏的細節,利用波型整型的效果,將方正的訊號轉換成圓滑的類比波型,即使在微小的音量之下,聲音依然柔細不生硬。頂級的器材價格當然驚人,Denon將DP-S1與DA-S1合併推出最高級的CD唱盤DCD-S1(請見71期),使用的是簡化過的傳動機構,仍然以上掀蓋設計,D/A轉換線路則幾乎與DA-S1相同。其實如果受限於預算無法擁有DP-S1+DA-S1,DCD-S1才是真正值得考慮的器材。

第二代DCD-S10 II內容大幅翻新

很高興Denon把使用在頂級器材上的Alpha技術,也分享到自家的平價器材上。筆者過去曾經評寫平價的Denon DCD-2800 CD唱盤(95期),也仔細聽過第一代DCD-S10 CD唱盤(90期),在這次評論之中特別與DCD-S1做聲音比較測試,結果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色。Denon器材的高頻質感都不錯,聲音纖細且具有良好的解析度及透明度,越高等級的器材聲底越寬鬆,規模感也逐漸加大。但越高級的器材,除了外觀及做工上的差異較大以外,聲音表現的差異性往往會逐步縮小,衡量售價與聲音表現,DCD-S10 II變成為一般音響迷最值得投資的CD唱盤。

究竟第二代DCD-S10 II與第一代DCD-S10差異在哪裡呢?我手邊沒有第一代DCD-S10,所以無法從聲音的角度做比較,但兩部器材除了外觀相似之外,內部可以說已經大幅翻新。

首先是電源方面的改進:第一代僅使用一個變壓器,第二代則一分為二,從內部圖中可以清楚的看出擁有兩個變壓器,分別供應Audio與 Digital使用。再來是傳動機構的改進:Denon使用的承盤結構有兩種,最高等級的S1系列是使用鋁鑄的機座,而S1以下的型號則是Denon自己開發的抽屜式承盤。包括DCD-2800在內,它們的外觀皆相同,但伺服線路略有不同,抽屜的進出質感也不太一樣。最便宜的DCD-2800進出速度快,聲音也大;DCD-S10就慢條斯理一些,第二代則在承盤上噴上了一層阻尼物,較不容易括傷CD表面,而且整個承盤結構也以鍍銅鋼板隔離起來,更進一部加強屏避的效果。最後則是材料的改良。與第一代相比,線路結構大致相同,使用的晶片也一模一樣,數位接收晶片是Yamaha YM3623,D/A轉換晶片以四顆Burr Brown PCM 1702組成。類比線路的材料則略有改進,主要是將類比輸出部份的PE電容,全部換成PS電容,這樣有什麼好處?PS電容的特性相當好,聲音質感更上於普通電容,只不過PS電容怕熱,且容量做不大,價格也較昂貴,所以平時較少使用。

除此之外呢?背板的端子改用與S1相同等級的RCA座與XLR平衡座,整體而言已經大幅提升性能。第一代S10已經頗受好評,第二代的推出更可預期市場反應,DCD-S10 II登上目前Hi-Vi雜誌的第一名,可以說是目前極搶手的中價位CD唱盤。

功能多得就怕你用不玩

在日本除了Luxman與Accuphase不喜歡花俏的功能設計外,其餘廠家絕對會盡可能的增加器材使用功能,DCD-S10 II也不例外。看似簡單的面板,具有一個耳機輸出,輸出的音量還可以藉由遙控器調整,音量旋鈕會隨著改變。背板上的類比輸出有三組,分別為一組XLR平衡及兩組RCA端子,其中一組RCA是固定電壓輸出,另一組則可以使用遙控器控制音量,使用平衡端子時,無法改變輸出電壓。

數位部份也有兩組端子,DCD-S10 II與旗艦級的DCD-S1一樣,可以當成CD轉盤或拆開當D/A使用,只要從Toslink或RCA輸出就是一部CD轉盤。如果家中有平價的影碟機,DAT、MD或衛星電視,可以藉由數位線輸入DCD-S10 II,使用內部較佳的D/A轉換線路,省下一部D/A轉換器的預算。切換輸入訊源的方法也很簡單,只要轉動面板的輸入選擇,即可輕鬆切換DCD-S10 II、Toslink或RCA的輸入切換,當成半部前級使用。

其他諸多功能如自動編輯、淡入淡出,尋找音源最大強度點、錄音中點…等等體貼用家的設計,就不再一一說明了。我們再來看看第二代PMA-S10 II,與DCD-S10 II一樣,在內部做了相當大的改進,篇幅有限我們不仔細比較相異之處,直接報告PMA-S10 II的特點。PMA-S10 II與前陣子介紹的PMA-2000相同,皆是採用UHC MOS作為輸出功率晶體,這種晶體具有較大的輸出電流,同時又有MOSFET無熱跑脫現象的優點,對於音響而言是非常優秀的新品種功率晶體,可以說融合Bipolar及MOS於一身的新式晶體。PMA-S10 II的輸出功率只有100W/8Ω,每聲道就使用了4對UHCMOS,也難怪,當阻抗降低為4Ω時,瓦數立即提昇一倍,是道道地地的大電流擴大機。

實際拿來驅動試聽室裡的任何喇叭,都可以體驗它無堅不摧的實力,PMA-S10 II的力道勇猛,推大體型極大的Tannoy D900,可以達到演唱會現場的超大音壓,而且也有辦法把兩顆十二吋的大單體控制得服服貼貼的。PMA-S10 II的反應極快,暫態響應良好,特別拿手播放爵士套鼓,即使是其他敲擊樂器,聽起來也是乾乾淨淨能收能放的高境界。費南德玆彈奏的西班牙吉他名曲(Decca IC-075國際中文版),吉他的琴音共鳴具有韻味,琴弦振動的感覺清脆中又有溫厚的感覺,尤其是低音弦振動後的琴箱共鳴,不濁、不霧,非常清晰的低頻響應。

PMA-S10 II使用兩顆變壓器,是雙單聲道的設計,除了也採用鍍銅鋼板做機箱外,變壓器上方、前級部份,以及功率晶體與散熱器接觸的地方,都特別以銅片隔離,高達30公斤的重量真讓人覺得鈔票沒有白花。器材外觀的加工水準極高,直逼最頂級的S1系列(僅差在音量旋鈕的配重上),PMA-S10 II也具有無線遙控,加工精緻的旋鈕,使用Alps帶馬達的音量電位器,附帶高低音控制,是相當高級的綜合擴大機。

擴大機是歐洲規格,驅動力非常強勁

值得一提的是所有的切換開關皆以繼電器處理,輸入選擇的旋鈕是數位控制的,轉動的質感比美Accuphase,幾乎是相同的水準。切換時繼電器滴滴答答響,每當改變輸入或切換模式時(如平衡、非平衡輸入),前級也會先把輸入到後級的訊號切斷,等穩定了之後再接上,以確保無任何雜音出現。兩部器材整體而言,皆以達到了平價器材的最高水準,若硬要說出缺點,恐怕只有內部Lay Out不夠漂亮,配線有點凌亂的缺失罷了。

觀察至此,我對這一套Denon器材有著相當滿意的評價,兩件器材搭配之下,仍然呈現高頻質感纖細的特殊韻味,PMA-S10 II的驅動力相當充足,爆發性強烈,Four Play爽脆的大鼓聲終於得以重現,一向被大家認為聲音軟軟的Tannoy大喇叭也繃緊了鼓皮。快收快放,低頻節奏不拖泥帶水,衝擊性強烈,將音量開大一點,眼皮就隨著鼓聲一眨一眨的,勇猛的力道甚至比AV擴大機還威猛兩成,自己體驗看看就知道。

我知道這樣的形容,可能會讓您對PMA-S10 II有「大莽夫」的感覺。錯了,PMA-S10 II能動能靜,能文能武,要它唱唱小調也沒問題。海飛茲全集第11-15集是我推薦的年度CD,拿出來用這套Denon聽聽看,一樣把小提琴琴音重現得漂漂亮亮的,高頻絕對不是您印象中的生硬、乾澀,反而與德國擴大機一樣具有高貴的高頻質感。透明度也是一流,在Denon身上休想聽到霧茫茫的聲音,若與高級的歐美擴大機比起來,Denon仍然帶有日本民族性的影子,中低頻的份量較少,聲音密度高,中高頻也比較緊繃一些,低頻表現乾淨、凝聚、結實。不過大提琴拉奏時,沉下一滿地的飽滿感覺,也不若歐美擴大機來得過癮。高頻質感美,一不小心也容易形成過瘦的現象,建議搭配喇叭選擇聲底較暗的,劉顧問推薦的PMC喇叭,相信就很適合。實際聽起來如果仍嫌低頻不夠豐滿,可以動動音調調整,加強一些Bass的份量。另外類似個性的ATC喇叭也是上選之一,它們都能夠承受相當大的功率,也具有美聲的實力表現,只要選對擴大機,就不難發出好聲。

這部CD唱盤很超值哦

其實,最值得推薦的還是DCD-S10 II,為了測試DCD-S10 II的真正實力,我與家中的Mark Levinson No.39XL CD唱盤做比較。老實說,兩者個性相異過大,M.L. No.39的聲音溫潤飽滿,高頻陰柔收歛而且線條柔軟,DCD-S10 II就像年輕小伙子,相較之下高頻段突出甚多,線條也生硬些。我知道M.L.比DCD-S10 II價格高出好幾倍,加上個性不同走向,所以放棄比較,直接與旗艦DCD-S1相較,看看是否抵買?

試聽地點是朋友楊先生的家中,使用DCD-S1 CD唱盤,FM244前級,FM-611後級,喇叭則是Spendor G1000。搭配線材有FM、Kimber Kable以及Siltech,受到主人喜好的口味使然,全部採用具有纖細特質的器材與線材搭配。

不說您不相信,剛開聲的瞬間DCD-S10 II的表現另我刮目相看,因為它的聲音特質竟然與DCD-S1如出一徹。當然啦,同家兄弟個性當然相同,DCD-S10 II在這裡仍然顯現了高頻纖細的特殊質感,人聲清晰自然,透明度仍然是中價位產品的最高標準。與老大哥的差距有多少?DCD-S1除了擁有更精良的製造品質外,聲音則是同方向的更上層樓。換句話說,DCD-S1只小贏在更柔細的質感,刻劃更深的音場,浮現更多細微的細節,小提琴擦弦的質感更高貴,中低頻也更加龐大穩重,大氣勢下不動聲色,爵士套鼓出現時,擁有更結實、快速的反應。

主人楊先生知道DCD-S10 II的售價之後,對於它的表現相當贊同,因為這些音色上的差異並不如想像中大,幾乎擁有DCD-S1七成半以上的水準,對於一般音響用家而言,不必花四倍以上的價格,就可以獲得將近八成旗艦級的表現,當然值得推薦。

當數類轉換器也是嚇嚇叫

用DCD-S10 II的數位輸出接到DCD-S1的數位輸入效果如何?我以RCA同軸線連接,聲音表現竟然也有明顯的改變。DCD-S10 II當轉盤,DCD-S1當D/A轉換器,表現則更上層樓,聲音更接近DCD-S1的水準(應該有九成的效果了),但仔細切換比較之下,仍然在DCD-S1之下,還好老大哥沒有漏氣。顯然如果用家將來有預算升級,DCD-S10 II仍然是一部相當實在的轉盤。

日本器材真是一分錢一分貨,只不過第二代的DCD-S1II可以讓您不必花大錢,就能擁有七成半以上旗艦級的享受。而售價相當的DCD-S1與M.L. No.39相較呢?恐怕又是一場東西硬仗。不過從DCD-S10 II與兩者的個別比較之後,歐美與日本器材,仍然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風格,它們是各自山頭不容侵犯,它們都很好,只是個性不同罷了。就如日本富士底片比較豔麗,色彩誇張耀眼,拍出來的色彩往往比實體還鮮艷;反之美國的柯達就重視原色彩的忠實還原,拍淡綠色的香瓜,洗出來的底片絕對不能像芭樂一樣綠。這兩種哲學都是正確的,喜歡細緻表現的日本系統,或是鍾愛美國壯闊的中低頻氣勢,讓您自己決定。


Jackson Browne精選集,編號:7559-62152-2(華納/飛碟)
太年輕的流行樂迷大概不知道Jackson Browne,如果您喜歡張清芳翻唱「這世界」(原歌名為Stay)的輕快活潑旋律,就會喜歡Jackson Browne的調調。這張精選集收錄自1972年至今的成名歌曲,包括您耳熟能詳的Stay外,還有1982年流行一時的Somebody's Baby,每當我在試聽室播放這首歌,編輯黃若農就會隨著搖頭一起哼唱。融合流行、鄉村、民謠的曲調,每個人都能輕易接受。這張CD的歌曲全由LP翻錄,雖然有一些歷史,但錄音效果仍然相當好,以Denon全套聆聽時,節奏感掌握得相當有氣氛,尤其是早期的錄音皆以套鼓錄音不假電子鼓,鼓皮振動的感覺真是不錯,您也可以買一張來聽聽看。
帕爾曼的電影琴聲,編號:Sony 01-063005-10(新力)
帕爾曼是目前小提琴界的第一把交椅,由帕爾曼自己挑選十三首最喜歡的電影音樂,然後再邀請目前身價最高的John Williams,由音樂觀點改編這些電影配樂,最後再請管絃樂團與帕爾曼合作演出,您說這該是多天王的一張唱片!由於以音樂觀點改編配樂,再加上帕爾曼精湛的演出,每一首都讓我陷入音樂的起伏之中。我最喜歡遠離非洲、郵差、新天堂樂園、純真年代、辛德勒名單等旋律,可惜期待的似曾相似卻沒有出現。這張美聲CD不知怎麼的,在家裡聽總覺得聲音有點暗,小提琴也有點偏薄,並且透明度不太夠,在公司以Denon聽起來,卻擁有恰到好處的亮度,高頻清晰細節多,Denon正是擅長表現小提琴的音響器材。

Saatus,編號:Alula/ALU-1004(響韻)
這可以說是一張民族音樂的記錄片,片中收錄了古愛沙尼亞民謠的民族作品,有些樂曲甚至已經具有三千年以上的歷史。演唱者Kirile Loo有機會從祖母那裡學來古樂的傳統唱法,因此得以將古老的樂曲以當地的方言保存下來,由於歌曲實在太特殊,只能用「民族音樂記錄片」來歸納。由於曲目相當特殊,因此歌曲內容幾乎沒有什麼旋律性可言,以人聲為樂器重複相同的旋律,誦經般的敘說古老故事。
TOP
9#


最便宜又最好


Denon PMA-2000綜合擴大機

規格:
輸出功率80瓦(8Ω)、160瓦(4Ω)、六組高電平輸入,有MM/MC唱頭放大,輸入靈敏度150mV/47KΩ(高電平),總諧波失真率0.01%,S/N比110dB。尺寸434X180X478mm,重量20公斤。定價:42,000元。代理商:歌林。
聲音表現:
★★ 價值價格比:★★★ 製造品質:★★

圖片


首先我們先來看兩個事實:
在日本市場上,定價在日幣十萬元上下的產品包括有Onkyo Integra A-927(100瓦/8Ω)、飛利浦LHH A200(瓦/8Ω)、SONY TA-FA5ES(80瓦/8Ω)、Marantz PM-88a(100瓦/8Ω)、Sansui AU-α607MR(90瓦/8Ω)與Victor AX-V1(40瓦/8Ω)等幾部。每家公司都號稱他們的設計獨到,聲音一流,不過最終還得要消費者認同才行。日本「Hi-Vi」曾經對其中幾款進行過測試比較,最後Denon PMA-2000以「不可思議的表現力」獲得Best of Best的推薦。

在台灣市場上,五萬元以下的擴大機是兵家必爭之地,我數了一下九十五期的「器材龍虎榜」,居然有二十幾款產品在上面。不過綜合評估起來,PMA-2000幾乎是其中最便宜的,但卻是最重的(20公斤),功能最多的(有MM/MC唱頭放大),製作最精美的,同時也是功率最大的(160瓦/4Ω)。說PMA-2000是最便宜又最好的,一點都不為過。

從血統上來說,PMA-2000也有其光榮的基礎。第一代的PMA-1000還是有木頭側板的傳統造型,輸出功率90瓦,九三年被「Stereo Sound」雜誌評選為Best Buy機種。後來Denon推出不惜血本的S-1系列產品,幾乎每一部都獲得C.O.T.Y.年度大獎,它們代表了Denon在Hi-End音響領域的真正成就。但是S-1系列除了數位器材外,其他產品幾乎都因為價格高昂而少有人問津,我都很懷疑這群經濟動物怎麼會做虧本生意?後來才知道Denon不斷把技術S-1的技術往下移植,真正能賺錢的地方在這裡,所以PMA-S10綜合擴大機獲得九五年Best Buy推薦與MJ無線實驗的特賞,而現在PMA-2000更嘗試把基層消費者一網打盡,讓大家都有機會品嘗S-1的美味。

拿PMA-S1綜合擴大機來說,它的輸出功率只有五十瓦,所有線路幾乎取自百萬元級的POA-S1。我用它推過Sonus Faber Electa Amator喇叭,除了大爆棚有些力道不足外,音質之醇差點讓口水滴滿一地,那是一種紅似三月桃花的渾然天成美感。去年Denon把外觀做得簡單一些,推出售價是PMA-S1一半的PMA-S10,今年價格又折了一半變成PMA-2000,它們同樣都用UHC-MOS(超高電流場效晶體),同樣也在機體的避震結構下了很多功夫,甚至我可以說,它們的聲音特質也是一個樣。

從PMA-S1開始,Denon在這些綜合擴大機中每聲道都只用了一對UHC-MOS晶體做單推挽輸出。根據廠方的說法,傳統MOS由於輸出電流較小,碰到低阻抗負載往往會有力不從心的情況,所以一般都用多對晶體並聯輸出。於此同時,如果每顆MOS的特性沒有精密配對,除了加長訊號路徑外還會帶來許多問題,Hi-End擴大機貴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必須進行很多的配對量測工作。UHC-MOS是從結構上做了一些改變,一方面維持MOS高輸入阻抗容易驅動,偶次諧波失真的類真空管特性;一方面大幅降低輸出阻抗,提高輸出電流。所以Denon很有自信的只用一對UHC-MOS就可以做到80瓦(8Ω)功率,同時達到精純的聲音要求。UHC-MOS與Threshold大力推廣的IGBT有很多不同,IGBT為複合結構,輸入級為MOS,輸出級是一般的電晶體。兩者的共同處是價格高昂,還有特性絕佳。

PMA-2000的面板設計也沿襲S-1的簡潔大方風格,淡金黃色光澤與大型旋鈕無論看起來、用起來都很舒服。可以跟你保証,歐美產品要有同樣的操作質感,售價起碼都在十萬元以上。PMA-2000的架構早就脫離印象中AV擴大機的範疇,它設計的思維一切向Hi-End看齊。前級的放大線路位於最右邊,單獨隔離以垂直方式鎖固,左右聲道的功率級線路與電源供應都是獨立的,線路板同樣垂直鎖固。線路板上大量採用ELNA Silmic電容,它的絕緣層採用自然蠶絲,聽說聲音會比較Q,我認為至少環保一些。Alps電位器與操控線路被隱藏在面板後的隔層內,由於格局合理,每一部份都被獨立隔離開來,所以PMA-2000少了許多不必要的配線。

綜合擴大機夠不夠力呢?最近江俊德買了一對Quad 63 Pro靜電喇叭,我們先用Conrad-Johnson PV10A/MV55前後級來推,結果後級的偏壓燈閃爍不止,聲音則虛軟無力,顯然45瓦的真空管機不太夠用。後來改用Quad的405與520老後級,力道仍無法令人滿意。心中一橫乾脆讓PMA-2000披掛上陣試試看,哈,這才對嘛!Quad喇叭的低頻延伸起碼向下多了10Hz,綿密有彈性的表現好極了,即使音壓持續上升也沒有緊繃壓迫的感覺。大展期間代理商以PMA-2000搭配英國System Audio一對落地喇叭演出,虎虎生風的動態令人印象深刻。我另外以Epos 22、Genesis 400幾對喇叭考驗一下PMA-2000的實力,完全沒問題,它的大電流能力足敷驅動所有中高效率喇叭。

綜合擴大機音質夠不夠好呢?其實這才是最聰明的設計,Ensemble老板甚至打算以綜合擴大機取代前後級,他認為數位時代根本就不需要前級了,綜合擴大機還能少掉一些線材的花費呢。因為基本線路與PMA-S1相似(少了平衡結構),零件的選用也差不多,PMA-2000依舊有光滑、平順、細緻、淡彩等聲音上的個性。不過嚴格來說,PMA-2000還是少了PMA-S1那種雍容華貴,密度極高,一聽傾倒的魅力,只要想想售價差了將近五倍,眼中的缺點就會越來越小了。

推動靜電喇叭時,PMA-2000中頻的透明度與滑溜感聽起來是非常暢快的,對微弱訊號的捕捉放大功力高強,使得它呈現的紋理縝密而細節豐富。蕭提爵士一九六二年在羅馬歌劇院錄音的威爾第歌劇「阿依達」(Decca 436601-2),由RCA當家錄音師Lewis Layton掌廚,可以說是歐洲版的Living Stereo唱片。PMA-2000對於歌劇所需要的重量感、動態對比、舞台營造能力、衝擊力應付得相當從容,老錄音中磁帶嘶聲一清二楚。普萊絲擔綱的阿依達一角唱到高處直上雲霄,Denon詮釋的人聲有點嬌憨,菱角處理得又圓又嫩,稍帶溫暖又通透的中頻已經有歐洲音響的味道了。

碰上Genesis喇叭,PMA-2000低頻的特色一下被揭露出來。它的速度既快且穩,線條清晰有層次,控制力一等一的好。蕭提爵士/倫敦愛樂的比才歌劇「卡門」(Decca 436603-2),前奏曲第一聲巨響很多器材過不了關,而PMA-2000居然有板有眼,這就不容易了。當然,跟一些美國器材比起來,我希望它的低頻量感更豐富一點,中頻更飽滿一點,那就太理想了。你還應該聽聽PMA-2000演出的弦樂,DG那張阿卡多「魔鬼的聲音」,小提琴的溫柔多情與細膩娓婉具有日本高級音響一貫的表現,有時候甚至會覺得太華麗了些。寫著寫著,我幾乎忘了這只是一部四萬元左右的綜合擴大機,它的眾多優點足以彌補所有缺點了。是我用的其他器材很好,才讓PMA-2000變神的嗎?一點也不,CD唱機只用了Denon DCD-2800AL與Quad 77,線材不過是一對三千多元的Acrotec 6N線而已。這樣的組合說明了PMA-2000很有實力,你不必用很多錢來裝飾堆砌,它已經能唱得很好聽了。

這裡有一些使用心得與讀者分享。很幸運的PMA-2000沒有連著一條麻煩的固定電源線,幫它找一條好幫手會讓PMA-2000功力加倍。Acrotec的6N電源線高貴不貴,與Denon中高頻漂亮的味道很能配合;Power Source電源線則可以增加PMA-2000中低頻的能量,不過高頻會稍微暗一些,你可以視需要斟酌選用。此外,這部綜合擴大機高低音調整功能俱全,但我還是建議按下直通鍵,讓訊號避開那些染色,純度還會再提昇。PMA-2000的背板有幾個輔助電源插孔,只要是有心人,也請忘了它的存在,別把錄影機、錄音機通通往這裡接。最後,還是請搭配一對中高效率的喇叭,我用Quad 63 Pro只不過想試出PMA-2000的極限在哪裡,相信不會有人用這麼便宜的擴大機來推這麼好的喇叭的。
TOP
10#

B&W 1NT 不知你是否喜欢。

个人认为较全面。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