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 [Chopin Frederic Francois]
肖邦(Chopin Frederic Francois 1810-1849)是波兰的作曲家、钢琴家。他的父亲是法国人,母亲是波兰人。幼年受波兰民间音乐熏陶,七岁开始学习钢琴,并创作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十二岁学习和声对位并开始创作。1826年入华沙音乐学院,1829年离校成为知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1830年赴奥、捷、德等国演出。波兰起义失败后定居巴黎,潜心创作。并与浪漫派音乐家李斯特、柏辽兹等等杰出音乐家有交往,常在贵族沙龙中演奏。肖邦的音乐创作植根于波兰民间音乐,富爱国主义精神,善于写作奔放的旋律与灵活多变的和声。作品以钢琴曲为主不用标题,常以圆舞曲、夜曲、波洛涅兹、玛祖卡等旧体裁抒发其富于诗意的音乐构思。
又:
一、肖邦生平
波兰作曲家、钢琴家肖邦1810年生于华沙郊区热拉佐瓦沃拉。他4岁学习弹奏钢琴,7岁作《波兰舞曲》,8岁时己能演奏协奏曲,并始公开演出,20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华沙的贵族们认为他是莫扎特再生。
肖邦的一生,正值他的祖国波兰处于多之秋,领土被俄国、普鲁士、奥地利等列强一再侵略。而争取民主自由的波兰民族运动也走向了高潮。为了学习音乐,肖邦不得不离 开祖国,但是他一生并没有忘却对祖国的眷恋,他是带着一瓶家乡的泥土去巴黎的。
在赴巴黎途中,他听到华沙起义失败的消息,怀着悲愤的心情写下了《革命练习曲》。后来,他在著名的《降b小调钢琴奏鸣曲》的第三章《葬礼进行曲》中,还寄托了他对华沙起义中为民族解放献出生命的烈主的哀思,使这首乐曲成为他的音乐中最脍灸人口的篇章之一。
据他的朋友密茨凯维支说,肖邦一坐到钢琴前,总要弹到精疲力尽为止。只有一个办法可以使他离开钢琴,那就是请求他弹奏《葬 礼进行曲》,他从来不拒绝,但是弹完最后一个音符,就拿起帽子走了。
当时,欧洲最辉煌的钢琴巨匠都集中到巴黎,肖邦以他高超的技艺和特有的优美音色,获得巴黎听众的赞赏,成为与李斯特齐名的两大钢家之一。他被称作"钢琴诗人"。 和莫扎特、贝多芬、李斯特等人一样,肖邦也并不只是出类拔萃的钢琴家,而且还是非常优秀的作 曲家。舒曼在听了他的以《唐.璜》中"把手给我"主题所作的变奏曲后,在文章中说:"脱帽吧,先生们,在你们面前的是一位天才!"
肖邦和著的女小说家乔治.桑有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对他的生活和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相处9年以后,他们的关系破裂,肖邦患了肺结核。l849年,他在巴黎逝世。为了表达他对祖国不变的热爱,遵照他的遗嘱,他的心脏被送回波兰。
二、肖邦作品
有钢琴的地方,就有肖邦的音乐。 一百多年来,无数人的心灵得到了“钢琴诗人”那美奂绝伦的音乐的滋润。肖邦的钢琴曲有着如此的魔力,它愉悦生命,排遣忧愁,激发斗 志。当最初的几个音符奏响时,便轻而易举地占据了你的头脑和心灵……
肖邦是天生的钢琴家。他短短39年的生命中创作的二百多部作品几乎全部是钢琴曲,包括了协奏曲、奏鸣曲、叙事曲、谐谑曲、夜曲、练习曲、前奏曲、圆舞曲、马祖卡舞曲、波罗乃兹舞曲、摇篮曲、船歌、即兴曲、幻想曲等各种体裁。肖邦掌握钢琴的全部性能,他使用钢琴就象用他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他的每一部作品,从构思到语汇,都是纯粹钢琴性的。他善于创造出优美流畅的旋律,用精巧多变的装饰音来丰富和声织体,用细腻的明暗对比来增强和声的色彩,并独创了“自由速度”(Rubato),使每一个乐句都有微妙的起伏,给优雅的旋律增添了诗意和韵味。
肖邦的音乐充满浪漫的气质,但绝非那种顾影自怜和自我陶醉,他的作品真情流 露,既含蓄又纯朴。因祖国波兰被瓜分而流亡异国,肖邦的爱国之情和亡国之痛一直深刻地影响着他的创作。在他的众多作品中,无论何种体裁,都抒发了他对祖国的担忧和思念,对敌人的激愤和痛恨,以及他本人身处异乡的孤独和哀愁。肖邦用音乐表达了他高尚的理想和种种强烈的感情,以他的这种特殊艺术作为武器,唤醒了欧洲人的觉醒,其威力远比枪弹和抗议书要强大。
马祖卡舞曲、波罗乃兹舞曲这样的波兰民间音乐,因肖邦而为全世界所熟悉;圆舞曲这种大众化的体裁在肖邦手中变得高雅精致,成为“灵魂的而非肉体的舞曲”;练习曲本来专为练习技巧而写,肖邦却能赋予它大自然的灵光(a小调,作品25/11)和革命的激情(c小调,作品10/12);夜曲一般是描绘夜景、抒发感情的小品,肖邦则扩大了它的规模, 丰富了它的思想内涵和意境;谐谑曲原是大型套曲的一部分,是肖邦首次使它们独立出来, 发展为富有戏剧性的浪漫主义抒情音诗;肖邦更是钢琴叙事曲的首创者,他的史诗般的叙 事曲抒发了他的炽烈的爱国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