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Almarro A340 单声道功率放大器 [复制链接]

1#

Almarro
A340 单声道功率放大器

文 · 何首乌



Almarro自数年前推出A318B以来,好评不断,受到用家与业界的推崇,尔后设计师更是卯足全力,精心策划旗舰型号A340单声道功率放大器。本刊得知产品抵新后,第一时间里安排测试,据代理透露这是全球第一台A340的测试,各位本刊读者与有荣焉。

A340单声道功率放大器是一部纯A类放大器,输出功率为40瓦,每声道装有两枚军用级的6C33C功率管。此胆曾用在前苏联的米格战机,可靠性极高,但工作热量惊人,不过音色温暖迷人,音频的两端延伸得极尽,瞬态反应迅速,此为其特点。随机安上了(NOS)新库存小胆各一枚,输入管(input tube)是GE6DJ8(NOS),推动管(driver tube)Tungsol5687(NOS)。

仔细端详A340的外形,依然展现出一贯Almarro的木质面板设计,朴素淡雅,几分出世淡若禅味。散热板的制作颇具匠心,简洁顺滑,没有不必要的张牙舞爪,一切皆以柔顺平和为主轴,好感油然而生,想必设计师是一位重内敛而不张扬的文人,其音乐取向是否也是如此呢?容后细说。机子面板安上了打磨细致的金属音量旋钮,机后设有四个喇叭线端子,计有4欧姆、8欧姆、16欧姆和一个负极端子。此外,由于前述6C33C管子工作时热量惊人,机子还安上小风扇一台,以便能更好的散热,值得注意的是,当播放音乐时,背景依然十分宁静,佳作也!


散热板简洁顺滑,没有虚张声势的张牙舞爪

A340的线路为全平衡单端式设计,这是为了取得更低的失真与低噪音。机子上方左角个装上一个DF(damping factor)旋钮,有0-5共六级,供调校中低音,右角则有一枚NFB(negative feedback,一样共有六级)旋钮,调校中高频,这样的设计提供了很大的灵活性,用家可按聆听环境或欣赏口味作适度调整,以期取得更完美的效果。


精致美观的NFB旋钮

按惯例介绍硬件配搭,CD机是Unison Research Unico CD(2枚讯号管已换成1960年荷兰Amperex制造的12AU7),电源线是LPCD Lab#2、讯号线是Transparent Music link XL Ultra、前级是ExposureXXIII、电源线是Harmonix Studio Master、讯号线是MIT330 shot gun、测试主角是单声道后级扩大器Almarro A340 单声道功率放大器,电源线是LPCD Lab #5、喇叭是Rogers LS 3/5a LE(五十周年版),喇叭线是PAD maximas。

女生试音碟为Fairytales(Odin NJ 4003-2)、王菲LPCD 45(172063-1)、蔡琴《机遇》(淡水小镇原声带,果陀剧场 HE305)。男声为Opus 3 Showcase(XRCD24 MXCD 99301)Where The Green Grass Grow、Oldies for a rainy day(LPCD45R27790)What A Wondeful World。钢琴为Martha Argerich演奏的Chopin Piano Concerto No.1 & 2(EMI72435567982),以及Musik Wie von einem anderen Stern(manger)、Diabolus in musica(LPCD 45 449858-4)、Shostakovich Cello Concerto No.1 & 2(DG445821-1)等。

开机时,A340指示灯会发出红蓝交替闪烁的灯光,约一分钟后,红灯熄了,留下蓝灯依然亮着,表示机子进入工作状态,此时你会看到6C33C大管处在工作状态的红光,整台机子色调极为吸引人,冷热色泽相辉映,散发出温暖的浪漫气息,当然美好的视觉未必是好声的保障,然而随着音乐的流动,目光注视着A340,无疑是一大视听享受。

测试开始时,发现机子在约一小时后渐入佳境,以后整个试听和报告,皆以此下笔。前文提及DF和NBF两枚旋钮可调节音效,测试时将DF设在5级,NBF设在2级时,觉得本人的系统最为平衡。各位不妨调整更换组合,以期得到阁下喜爱的美声。

玩LS 3/5a的朋友都知道,人声与弦乐是这个经典喇叭的杰作,若将它配搭胆机,更是锦上添花,此时此刻还是未能取得好声,嗨!莫非???!!!

当女声从喇叭播放出来时,马上意识到A340将有一番作为,仔细地聆听,感觉A340的女声充满了一种成熟与历练的韵味,淡淡的悲凉,音质厚实温润,气息流动特佳,结像鲜明,相较A318B的自信与阳刚,它多了一层时间年轮难以直说的悬念,虽同是使用了6C33C的管子,但音质差异之大,无法相信出自同一设计师,可见此君的审美底蕴之丰富。此时,也许你会觉得音响承载了厚重的音乐内篭-时,却唤起了日愈枯竭的心泉,体悟着情感奔放出的热力。A340不期地让我陷入了音乐的漩涡,虽然少了诗意,却醮满内敛的韵味,值得长时间咀嚼。也许朋友喜欢的是另一种贵气和粉味,本人换上了荷兰(Holland)制造的Amperex 6DJ8输入管时,音色改变之大,往更美更诗意变化,而女声并不因此而少了韵味,这能让用家自己玩小胆时把握分寸、调节音色,可贵!

男声Eric Bibb在唱Where The Green Grass Grow时,形象风流倜傥,一种舒张与悠悠自在的神采,加上余裕丰富的空间感,托出了许多音响细节,一切都是那么从容。再听听Armstrong的What A Wonderful World,他不再是一把沧桑苦涩的嗓音,音质也类似Eric Bibb的风流,形象俊秀挺拔,如此改变是一种惊喜,也是惊奇,我从来不曾听过年轻如斯的Armstrong,不经意中找出新视角,他风趣柔情、开放兼容,顽固者回避。好!换了Amperex 6DJ8后,原来沧桑粗犷的痰音出现了,此时他多了一丝睿智,和些微的汗臭味,年华老去的皱痕,在歌声中淡淡浮现,青春与岁月的变化,由不得您选择,一得一失,天地常情。

多年前购入了Chopin Piano Concerto No.1 & 2,钢琴家Martha Argerich是许多乐迷的偶像,年轻时的小弟是无知的粉丝,年长后还是粉丝,但更能感受到此美女在钢琴上的魅力。在萧邦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里,琴音之美,与丰富的残响,音乐气息的流动,能让人感受到音乐家内在情感的汹涌翻腾,A340的表现可圈可点,高音剔透,如此精美华丽的琴音,证明A340的能力,音质实在,沉稳而凝聚。当换上了Amperex 6DJ8后,琴音多了诗意与通透,却少了一点实在,鱼与熊掌,如何兼得呢?这也许就是换胆的最大乐趣了!

Shostakovich Cello Concerto No.1是我爱用的一张监本盘,各种音响要素都具备,不知当年Shostakovick曾否玩过发烧音响?可能还是个中高手,他玩得精,玩得透,玩得巧。作品里的音响效果,写得如鱼得水,真怀疑当年他是否发烧过头而得神经病(一笑!)!A340在播放此曲时,高频的瞬态反应快如闪电,当你回过神来,空中只剩下一溜烟的音束,而定音鼓的狙击沉稳结实,虽非宽宏汹涌,但强劲的力度,还是令人暗自称道。大提琴的音质结实温润,琴音末梢多了一点松香味,这对发烧友们最为管用了。不过当您换上Amperex 6DJ8后,大提琴音质立刻变得高贵许多,音质档次也上了几个台阶,这也可在Diabolus in musica里第十二首《无穷动》中,再次得到印证。需要声明的是并非GE6DJ8不行,而是NOS灯胆的可塑性实在太高,玩胆、换胆,所需不大,又可探寻音响世界的神奇变化,愚人如我者,深陷其中难以自拔,意见谨供诸位同好参考。


截稿之际,代理来电补充说明A340单声道功率放大器是一对完全手工制作的产品,心里肃然起敬。在今日一切讲求效率时,厂方依然故我,坚持质量的精彩,这是消费人的福音。由于来货很慢,耳尖的朋友千万别错过这一机会,心急的朋友更别怠慢,等待也许是一种磨人的苦,你愿意吗?话说A340的色泽温暖、人声温润,三维空间感丰富,残响泛音之美是它强项。而且力度的发挥,在配搭小喇叭时,充满力量与气势,在在地展现出小喇叭里大天地。若你也能换上其他的NOS小管,相信能够为您带来连连惊喜!



售价:

Almarro A340 mono blocks: S$8,800(一对)



分享 转发
TOP
2#

风度翩翩的音响美公子
Simaudio Moon CD-1 CD & i-1合并式放大器

文 · 炜哥




小弟打从踏上音响之旅以来,95%的时间都是胆机的坚定拥护者!倒不是因为个人对晶体机的声音有什么血海深仇、咬牙切齿的偏见,只是因为和大多数发烧友一样 ——跳不出“什么人玩什么鸟”的无奈。设计优秀,音响出类拔萃的晶体机当然不乏,可惜价钱动辄5-6千起跳,加上CD机、喇叭,总价一定惨绝人寰,叫我等仅凭一份薄薪苟且的寒酸发烧友如何消受得起?此外,低价位的入门晶体机声音又不争气,要从2千元以下的机种中挑出一部出类拔萃的机器还真不容易,不是声音干瘪生硬,就是输出气若游丝,叫人横挑竖挑都不顺眼。难道这世上就没有一部价格慈悲为怀,声音美轮美奂的晶体机吗?无奈人生不得意之事十之八九,久觅不得良机。反观胆机,运用成熟线路,不用付出太大的代价,浓浓的音乐味便垂手可得,怎不叫人心动?


刮目相看

不过,最近一部来自加拿大Simaudio Moon的i-1晶体合并机搭配原厂CD-1 CD机的一套西装,却彻底颠覆了我长久以来的想法,燃起了对平价靓声晶体机的期望。

与i-1晶体机+ CD-1朝夕相处的一个月中,这套Simaudio Moon带给我太多聆听音乐的乐趣。此外,不像热烘烘的胆机,晶体机连开几天也不用担心寿命与温度问题,所以机器常处待机状态,音乐一触即放,播放背景音乐亦不心疼,真是方便之极!更难能可贵的是,这套组合高贵明快,清爽精致的声音相比贵价器材绝对不遑多让,斯文典雅的声音气质让听惯了胆机的我也有了持续听音乐的冲动,可见Simaudio的设计必有过人之处。


简约明快

加拿大Simaudio的器材一向走典雅高贵路线,旗下Evolution系列器材更是屡获大奖,名声显赫。作为蜚声国际的高档品牌,其产品价格不菲,绝不是随便就能委身下嫁的品牌。不过这套i-1放大器与CD-1却是厂方新近推出的入门级器材,价格平易近人,技术上承接高端型号,声音上依然秉承Simaudio的一贯水准。

两部机器的外观充满简约主义风格,干净光滑的面板上,功能键一字排开,明亮的指示灯与体育场电子钟般醒目的显示板,让机器的工作状态一目了然,操作极为方便。虽然没有花里胡哨的表面堆砌,细看之下内敛含蓄中不失高贵之风,比一些外形古灵精怪的器材看起来脚踏实地多了。


内藏乾坤

两部机器的电路设计同样奉行简洁至上的原则,大部分零件都尽量集成在同一母板上,减少讯号的传输长度。CD-1采用了Simaudio自家开发的转盘系统,数码讯号在处理之前先升频到24bit/352.8kHz,再由BurrBrown PCM1793 高解析度24bit/192kHz DAC转化成模拟讯号。CD-1还采用了高精度的时钟晶体,误差率极低。

i-1放大器共设有5组RCA输入和一个1/4寸耳机插口,每声道由2对晶体管推动,电源部分有一只巨大的320VA环牛占去机壳内部几乎一半的面积,供给放大器在8Ω阻抗下55W,4Ω阻抗下100W的输出。虽说这点功率称不上排山倒海,不过在中小居室里应该绰绰有余。放大器的头5W功率以Class A输出,若动态增大,才切换到Class AB。这一设计心思巧妙,既保证音乐小品的精致音色,又提供充沛输出,实在是一石二鸟之举。还有值得注意的是i-1的变压器经过Simaudio独家密制,调节指数(regulation factor)仅为5%,而普通变压器高达12%!这意味着当喇叭阻抗降低,索求电流加大,供电电压依然能够保持接近原始水准,表现更加稳定可靠。大家都知道,强悍的低频会令中低音单元剧烈反复运动,这需要放大器牢牢控制住音盆的运动以减少失真。此项指标就是放大器的阻尼系数。i-1的阻尼指数在重播低于400Hz依然高达200,而普通合并机仅在50上下,i-1对喇叭的控制力显然独具一格。

CD-1重约6.3公斤,i-1放大器体重10公斤,老实说身材略显单薄。不过诸位看官且勿太早下结论,称斤论两只能用于买菜,买音响是以声音做取舍,有时候“浓缩就是精华”,CD-1与i-1的吨位虽然称不上重磅炸弹级,但是内部设计无一不经过深思熟虑、悉心规划、巧妙布局,做到简洁利落、切中要害,绝非偷工减料之作,其中蕴含的乾坤,不是那些“吨位五大三粗,声音粗枝大叶”的放大器所能比拟。


全面测试 决不手软

为了忠实体现这套Simaudio Moon的表现,代理商慷慨借出一对加拿大Verity Audio Tamino X2喇叭以及全套的Pristine Sapphire讯号线、喇叭线与电源线。正式测试之前,小弟早已盘算好要把CD-1与i-1整到吐血,逼出极限方才罢休,所以派出的试音碟涵盖男女人声、爵士乐、打击乐、铜管乐一样不少;弦乐交响、合唱大队全部到齐,文武双全、恩威并重。此外,2部机器连同喇叭和线材都已经不间断运作了一周,彻底打通任督二脉,力求体现出CD-1与i-1最真实的一面。


清爽细致 圆润斯文

打头阵的是David Roth的Pearl River,这张专辑由德国发烧小厂Stockfish精心炮制,是示范级男声的不二之选。当Bake Sale乐声响起,一把木吉他弹到空灵通透得不食人间烟火,乐器的三维立体感在辽阔铺陈的音场中让吉他似乎触手可及。David Roth用温润质朴的嗓音娓娓道出动听的歌曲,喉底的浅唱低吟与颤动事无巨细地一一忠实呈现。

女声则是由嗓音娇嫩欲滴的蔡幸娟阿姨担纲。《台湾民谣》第七首《送君珠泪滴》,中间偏左与右手的两把吉他,左边的钢琴定位精准,蔡阿姨的甜美嗓音感人肺腑,清纯可人。第一首《月夜愁》中的各种乐器——Bass、鼓、吉他与钢琴错落有致,音场纵深又不失层次。CD-1与i-1重播的人声并非属于中频浓郁、血肉丰满类型,它的厚度适中、清新透爽,好似清甜的冰糖慢慢化开,叫人回味无穷,人声嗓音的边角圆润斯文,有如被打磨过般光滑。

Now The Green Blade Riseth斯德哥尔摩天主教唱诗班第二首Nar Han Kommer,童声与尔后加入的成人声部音场宽宏,定位精准,数人头不是问题,空气感与空间感皆有相当详细的交代。人声依然是那么的精纯通透、一尘不染,使得专辑中的宗教歌曲听起来更添一份神圣。

弦乐也是必考的项目。相比胆机,功力稍逊的晶体机播放弦乐常常干涩扁平,纹理毛糙。诹访内晶子演奏Dvorak的4 Romantic Pieces在Simaudio西装上显得丰润芬芳,小提琴的余韵袅袅,没有神经兮兮起毛的高频,琴声绵密扎实,纹理细腻精致,如同舌尖舔过奶油的感觉。Rostropovich演奏的Dvorak Cello Concerto Op.104是极为精彩的诠释,5′51″的大提琴音色纵使不似先前我使用的Unison Research S6胆机那样饱满感人,但CD-1与i-1同样不失细腻精致的特点,是一种极具理性与修养的声音。

播了数张CD,感觉CD-1与i-1的音场宽广纵深,定位准确,没有近身肉搏的咄咄逼人,更近似于置身现场的音响感受。


先礼后兵狂折磨

文的音乐放罢,武的片断立即跟进。Mapleshade这家公司的录音素质在业内享有盛誉,所有录音全部不经任何处理直接进母带,一气呵成。这张Mapleshade Music Festival精选多首录音演绎精彩绝伦的爵士曲目,乐器阵容琳琅满目,丁丁当当好不热闹,声音“真”到叫人瞠目结舌!第一曲Mellow Saxphone的3支小号、2支Sax充满刺激的金属味,Chuck Brown烟熏老韧,随后大批的打击乐蜂拥而上,鼓的速度迅疾如闪电。第五首Housewarming的Saxphone瞬变出色,质感丰富,电吉他弹性有如拍屁股,总体极富现场感。第十一首Fiesta De Montunos的空气及空间感一流,鼓声透彻到几可乱真,右边的击掌声甚至比打自己耳光还要Hi-Fi!CD-1与i-1的低频控制力极佳,轮廓鲜明、稳定自若、下潜力深厚,即使是好几只打击乐一起冲上去同时轰炸,这套组合依然可以做到有条不紊,音乐构架稳若泰山。不过,尽管低频的控制力很好,量感与冲击力总觉得有些意犹未尽,打击乐缺少些一拳到肉的狠劲。试音天碟Musik Wie von Einem 最后一首的一段大鼓群殴非常精彩,CD-1与i-1的低频控制即使在窗户都“嗡嗡”震动时,还依然有条不紊地驾驭着喇叭,低音收放自如,唯独2′40″鼓手打出几记可震断筋脉的“催心掌”,整套系统的下潜蛮横依旧,但显得有些斯文。不过一定要说明的是,小弟测试的乃55W功率,10公斤重的Simaudio i-1,不是100W 90公斤吨位的Class A巨无霸后级,要小山羊拖牛车显然有点强人所难。


换线换喇叭现转机

Verity Audio Tamino X2喇叭个头不大,灵敏度不低,但是总觉得这不是对轻而易举就能推好的喇叭。要把其全部的潜力挖掘出来, i-1的每边55W功率怕是有点吃紧。反倒是小弟自己的御用老马——Wharfedale Evo30,灵敏度89db,低频丰富、中频厚实,很容易推动,更像是与Simaudio Moon CD-1 + i-1天造地设的一对。此外,手头也有新加坡线王——Bad Company的Silver Link纯银讯号线,将这两件接上系统,马上立竿见影!原先收敛的低频如同吃了伟哥一般解放了出来,高频的细节与空气感更加出色,整体音色更加奔放自若。不过,Evo30到底还是缺少些Verity Audio Tamino的贵族血统,在声音从矜持的大闺女变成奔放的小艳妇的同时,高频略微粗糙了一点,低频虽然多了,却未有先前紧实的轮廓,可谓各有千秋。但总体来讲,CD-1 + i-1搭配高效率的喇叭会令整套系统更加从容自在,游刃有余。


气质出众的好选择

Simaudio Moon CD-1与i-1这套西装可谓风度翩翩的气质派音响的代表,它细腻精致、高贵典雅,这是众多入门级晶体机组合中难以寻觅的优点。只要细心搭配合适的喇叭,Simaudio这套利器绝对有让注重音乐品质的阁下一听便欲罢不能的魔力!



售价:

Simaudio Moon CD-1: $2,800
Simaudio Moon i-1: $2,800

TOP
3#

NuForce 9 SE

单声道功率放大器

文 · 谭泽江

自从CD面世之后,影音系统已悄悄走上数码化的道路,过程虽然迟缓漫长,但却义无返顾。
在影音市场上,CD机取代了黑胶唱机、DVD录像机取代了VHS录像机、DLP投影机取代了三枪投影机、液晶及等离子电视取代了CRT电视。如今,传统的放大器开始面对数码放大器的挑战。NuFoce更扬言,传统放大器在位八十年后的今天,已经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候了。
NuForce在2005年推出首部Reference 8单声道功率放大器,紧接着推出了Reference 9,获得美国发烧杂志TAS颁与Power Amplifier of the year及Golden Ear Award,Editor’s Choice Award 2005大奖,风头甚健!
NuForce在短时间里迅速走红,相信各位都位感到好奇,究竟这部数码功率放大器有何魅力,在短短不到一年内便荣登“2005年度放大器”的宝座?于是马上联系NuForce的总代理,安排专试。
送交本刊测试的是特别加料版的Reference 9SE,是NuForce的旗舰级单声道功率放大器。它的用料更为精良,输出也更大。当扬声器的阻抗为8 ohms,它的输出功率为150W rms:当扬声器的阻抗下降到4 ohms时,输出功率上升到250W rms;当扬声器的阻抗进一步下跌到2 ohms时,输出功率并不会进一步提升,而是维持在250W rms;eference 9SE的体重只有3.4kg,属于羽量级。
在过去的数十年里,我们已接受Class A或Class AB功率放大器高耗电、低效率、高热度及大体积的事实。随着数码时代的到来,Class D放大器以低价格、高效能、小体积及低热量的姿态出现,令人耳目一新。但对于用惯了巨无霸功率放大器的朋友,也许不容易接受Reference 9SE比起许多CD机还轻的事实。如此轻飘飘的功率放大器,喂得饱茹毛饮血的扬声器吗?它的音响与传统功率放大器又有何不同?坦白讲,我也感到好奇?
由于Reference 9SE的来头不小,因此我也不敢怠慢,测试时将所有的家当全都亮了出来。讯源用的是Reimyo CDP-777 CD机、前级是FM255、扬声器是German-Physiks Carbon II、讯号线用的是Harmonix Golden Performance、喇叭线是Harmonix SLC,电源线则是Harmonix Studio Master。
当我开启Reference 9SE的电源时,扬声器发出了“卟”的一声,关机时亦然。Reference 9SE既然贵为旗舰级放大器,这些细节应该加以改善。
胆机及晶体机等传统放大器都要煲机之后才会进入状况,Reference 9SE又如何呢?
刚开机时,Reference 9SE的声音空空洞洞地,高频黯淡无光、结像松散。于是,决定让它长煲二十四小时之后再说。
以往在煲Pass Lab及Gryphon等巨无霸功率放大器时,隔天一进发烧房,热浪扑面而来!但Reference 9SE煲了二十四个小时后,发烧房依然凉快,Reference 9SE的机壳亦不会烫手,体现了Class D放大器高效能、低热量的优点。
测试时,用的是“国际视听器材展2005及2006”的试音碟。

首先听马小倩的《城里的月光》。
经过长煲后的Reference 9SE,音响有了明显的改变,高频的延伸有所改善,音响也比刚开声时通透开扬,钢琴的琴声也较为结实铿锵。虽然它的结像及聚焦仍不如显微镜般地锐利,但整体的清晰度已大幅度提升。
Reference 9SE的音质自成一格,它的高频较为柔和,超高频的延伸有所滚降,少了些光泽。它的高频竟与Mark Levinson的成名作ML-1前级有些许神似――高频平顺、毫不刺耳。但听人声的时候,嗓音的边缘会出现毛边,不够悦耳。
接着听陈洁丽的《醉花荫》。独奏小提琴的高频恰到好处,不像一般晶体机的硬朗尖锐,高频的音响从容淡定,表现不俗。
听过了两首歌曲之后,相信喜欢爆棚的朋友已按捺不住,急于知道Reference 9SE的力度如何?

要掏空Reference 9SE的电源储备,最佳的选择是Gernam-Physiks Carbon II扬声器与《节日序曲》,这个组合可轻易将功率放大器吸得面无血色。
Reference 9SE在播《节日序曲》时,开始感觉面有难色,低频的份量及力度较轻,大爆棚时音响较为松散。这个事实说明了要喂饱大胃王扬声器,强大的输出电流还是必要的,因此决定低效率喇叭还是留给巨无霸功率放大器重刑待候。
当我将Gernam-Physiks Carbon II撤下,换上Pioneer威士忌扬声器之后,Reference 9SE的表现如释重负。播放《节日序曲》时轻松自若,不费吹灰之力。这说明了功率的足够与否,其实只是相对的,因此在选择音响系统时,应该先决定扬声器,然后才配搭合适的放大器。相反的,如果先下槌放大器,在选择扬声器时便得看菜吃饭,处处受制于放大器的既定功率而不能尽兴地选择了。
在听《城里的月光》时,虽然人声边缘的毛边依旧,但声音的表情与层次丝丝入扣,音响从容自然。《醉花荫》的独奏小提琴的音色非常娇艳,结像之锐利比配搭Gernam-Physiks Carbon II时更佳。
音响系统的配搭如同用人,要将合适的人选放在合适的岗位上,才能发挥最大的潜能。Reference 9SE在推动Gernam-Physiks Carbon II时虽然不算得心应手,但并表示它不济事,因为同价传统功率放大器同样驯服不了它。除了茹毛饮血的大胃王扬声器之外,Reference 9SE在应对绝大多数扬声器时,还是游刃有余的。


售价:

NuForce 9 SE: $7,499(一对)

TOP
4#

Denon
DL-103R动圈唱头

文 · 阿狂




小弟与Denon的唱头结缘,始于30年前。小弟生平所拥有的第一颗动圈唱头(Moving Coil,简称MC),便是Denon 的DL-103,时为1978年。

说起MC唱头,这30年来所用过和听过的,少说也有30颗左右。在全盛时期,小弟曾同时拥有10颗MC唱头,时常将这些唱头装上拆下作AB比较,玩个不亦乐乎。新一代的发烧友大多数只玩CD机,已不能了解LP痴在调校唱盘、唱臂和唱头时的辛苦和乐趣矣。而调校唱臂和唱头这项独门技术,恐怕将会跟着时光的流失而随风而逝。

多年来玩过的Denon唱头清一色是动圈式的设计。从最基本的入门级Denon DL-103,玩到当时最顶级的是DL-103D,尔后推出的DL-103GL (Gold Limited),以及DL-300系列的DL-301,也让小弟度过无数的欢乐岁月。在众多型号之中,最令小弟称心如意的是Denon DL-103GL。这是1980年代中期推出的终极版,接线采用黄金作材料(故称作Gold Limited),全世界只生产2000颗。小弟有幸在1985年旅游日本时,在东京的电子器材之都秋叶原的一家高级音响店购得。

Denon 的DL-103和DL-301系列唱头有着全然不同的音色和性格。DL-103的音色是稳重型,中音特别厚重温暖,但高音稍为暗哑一些。DL-301则高频较为轻盈透明,分析力较佳,但下盘较轻不够丰满。多次比较之后,小弟始终较为钟意DL-103系列的唱头,因为它的中音带有非常暖厚的温馨感,久听不腻。而DL-301虽然高频清丽透明、明亮度高,但其中频也相对地较为单薄。初听之时,似乎有一种天清气朗的感觉。但久听之后,却让小弟觉得韵味不足,淡而无味。最令人诟病的是DL-301的低频过于轻盈,缺乏动态,因此全频的表现不够全面。不过,DL-103D的表现也一样不够全面,因为它的高频稍为晦暗,最低频的分析力也较为朦松些。80年代中期推出的黄金版本DL-103GL在高频的伸延和空气感方面有明显的改善,但超低频还是有些“论尽”(广东话,含糊之意)。

之后,小弟改玩瑞士精品小厂Benz Micro的动圈唱头,便逐渐远离了Denon 的动圈唱头。不过,公平地说,Benz的高级动圈唱头一般上要比Denon贵上3-5倍,在价格上是属于“另一个世界”。因此,在音质上“当然必须有所不同”。

最近因为收集了太多唱盘,不得不装上不同的唱头,以方便播唱不同性质和品质的唱片。在为这些唱盘/唱臂遴选唱头时,还确实花费了一些精神和功夫。不过,在为Technics 的SP 10 MK II / Audioquest 唱臂寻找一个匹配的唱头倒不太困难。原因是Technics SP 10 MK II 是80-90年代电台和录音室最常使用的高级黑胶唱盘。SP 10 MK II 是黑胶唱盘里的一棵长青树,它起动快、操作简单,坚固而又耐用。有一些发烧友认为SP 10 Mark II 是一部石英锁定(Quartz-Locked)的直驱式唱盘(Direct-Drive Turntable),便认定其音色不佳。殊不知唱盘史中有几部青史留名的超级超贵LP唱盘都是直驱式设计的。道行高的资深发烧友一定会记得80到90年代称霸江湖的Goldmund Reference唱盘,还有价值超过6万美金的Rockport Technologies Sirius 3 唱盘,这两部贵到索命的唱盘就是采用直驱式设计。香港一位备受尊敬的超级大发烧定位李有个时期便使用Technics SP 10 MK II 唱盘。目前香港《发烧音响》的编辑兼主笔杨金耀先生也曾经使用一部Technics SP 10 MK III 唱盘,并为它重金定订了一个重达200-300磅的底座。如果Technics SP 10 MK II 或SP III 的音质和音色没有独到之处,这些发烧大佬也无谓花费心思金钱和时间去调校它了。

小弟收购Technics SP 10 MK II 唱盘的主要原因是用它来播唱一些60-80年代的华语和英语流行歌曲。那个时代所录制的流行歌曲大多品质一般,鲜有达到天碟级数。不过,这些都是伴着小弟成长的歌曲。如果要播唱天碟级数的黑胶唱片,小弟大可动用到Rockport Technologies的Capella II 或Linn Sondek LP 12 唱盘。但是如果是聆听一些20-30年前的流行歌曲,使用Capella II或LP 12则有点杀鸡用牛刀,浪费了这两个唱盘上的昂贵唱头(Capella II 使用Benz Micro LP旗舰唱头,LP 12 则装置了Wilson Benesch 的Carbon 唱头)。因此,Technics SP 10 MK II 的最佳配搭便是Denon DL-103系列的唱头。

因为家中的Denon DL-103 GL黄金唱头岁数已高,唯一的选择便是使用最新的型号DL-103R唱头。103R 的R是Reference的缩写。这大概是Denon DL-103新一代的代表级产品。

装置Denon DL-103R并不困难,因为原本装在SP 10 MK II / Audioquest 盘臂的唱头便是Denon DL-103GL。Denon DL-103R的外型与早年的DL-103D相似,制作水平也同样严谨(虽然与今日最高级数的唱头比较,还不算最精致)。

Denon DL-103R自重是8.5克,算是较重的唱头,需要用稍为重型的唱臂,方能取得较为理想效果。唱头的输出介于0.25MV至0.28MV之间。我手头这颗列号(Serial No)8184的DL-103 R的实测输出是0.28MV,比手册上所列的0.25MV稍为高些。DL-103R的阻抗(Load Impedence)最低为100 ohms。因此,在使用唱头变压器(Step-up Transformer)或MC唱头放大器(Phono Pre-amp)时,便须要注意Output Voltage 和Load Impedence的匹配问题。

小弟使用德国ASR的Basis Exclusive唱头放大器。这部唱头放大器制作非常精细,让用家可以精密地调校出最匹配唱头的输出和阻抗。经过多次反覆聆听比较之后,小弟最后锁定两套数值,以配合聆听的音乐内容。当要播唱翻天覆地的爆棚交响乐时, 小弟选择Input Resistence 1K和Gain +24dB。因为它能够发挥出力拔山河的气势和动态。拿出小弟的镇室之宝Albeniz的Suite Espanola(Decca SXL 6355)播放Side One第二首Astrurias时,那沿地席卷涌至的低音浪和场面劈空而来的高音气流令人目瞪口呆。拥有此CD的朋友千万不要到处张扬它的威力,因为与原版LP一比,CD的录音马上显得胶滞和不够通透(尽管CD本身的音效已经相当不俗)。

不过在播放Jazz Music和流行乐时,上述的匹搭数值却让声音的质感显得稍为浓郁一些,低音也稍为过笼了一点。此时,必须把Input Resistence调到470 ohms,而Gain照旧设定在+24dB。用这套数值去配搭DL-103R播唱Jazz和POP/Folk Songs,不仅中音较为圆润,音色也更为温厚顺耳,完全把Denon DL-103唱头的特色发挥出来。发烧友只要播唱Jennifer Warnes 的The Well(Cisco Music Inc. CLP 7009)Side A 第4首Too Late Love Comes,Jennifer Warnes那吐气如兰,温馨感人的情感令顽石都会点头。再播放《蔡琴民歌》(点将唱片HQ/180gm)Side B 第11 首《再爱我一次》,这首曲子里头蔡琴充满磁性的嗓子以及三把清亮富有弹性的六弦琴,都非常真实地被DL-103R释放出来。DL-103R的推荐唱重是2.5g(可以加减0.3g)。小弟从2.2g一直试到2.8g,最后觉得最全面平衡的唱重是2.6g。唱重低于2.6g,高音会变得较为亮丽一些,但低音则少了一丝份量。唱重高于2.6g则高音变得稍为沉重和暗哑。在Audioquest的唱臂上,2.6g唱重的效果最佳。使用别的唱臂者,则必须仔细聆听后才能决定最佳的唱重。Denon DL-103R的另一个优点是遁轨能力强。至今已在这个组合播唱过近100张LP,还没有碰到唱针跳线的问题。无论唱片如何弯曲,Denon DL-103R总能轻易地过关。

不过,Denon DL-103R并不是完美的唱头。事实上,许多发烧友在听过Benz Micro LP唱头之后,可能会觉得世上其他唱头都不完美。Denon DL-103R不完美的地方在于它的高频依然稍为暗哑些和不够通透,舞台的空间感也不够宽阔,低音在接近超低频时也欠缺通透度(当您了解到低频也有通透度时,道行和音响系统自当已进入另一个层次)。但是DL-103R的中音质感和韵味却还是一样的感人肺腑。以几百元的价格就能制造出这样的效果,只能仰天长叹某些日本人还是有Hi-Fi 良知。

当然,原本装置Technics SP 10 MK II / Audioquest / Denon DL-103R组合的目的并不是要播放天碟级的黑胶唱片。不过,在播唱上述三张天碟,让小弟理解到这套LP的播放组合其实也够格作为High End的一个重要环结。他日若要再度升级,只需换上一支更为高级的唱臂即可。

以目前的组合来说,要播放一般流行唱片而取得良好的重播音效已经绰绰有余。

自从装配了Technics / Audioquest / Denon的唱盘组合后,想要聆听黑胶唱片的欲望突然增强了。每晚总是在上床之前找个机会聆听一两张旧唱片,重温昔日的美好时光。一些已收藏20-30年,但却非常少播的LP也逐渐有了重见天日的机会。

装置音响系统的目的在于享受美好的音乐,不过,在搞妥了一套High End的LP系统之后,却只能来来去去地聆听那30-50张的天碟,似乎不能达到物尽其用的目的。但是,用几万元的LP系统来播唱录音普通但音乐歌曲曼妙的LP又似乎有点焚琴煮鹤的豪奢(因为唱针的寿命有限,每播一次就可能会耗损几十元的价值)。

但是,使用Technics / Audioquest / Denon这个LP系统,却完全毋须挂虑价值的问题,因为以这个售价而言,Denon DL-103R实在是“便宜到可以随便浪费”。



售价:

Denon DL-103R: $399

TOP
5#

FM Acoustics
FM155 前级


文·【谭泽江】

[size=+2][size=+2][size=+2][size=+2][size=+2][size=+2]


音响市场上,许多公司都抢着自认为发烧公司,但真正有资格列位超级发烧音响的品牌却是凤毛麟角。在为数不多的品牌中,FM Acoustics是一般发烧友较少有机会接触到的一个品牌,原因很简单,它的价格对钱包极具“杀伤力”。

FM Acoustics的老总Mr Manuel Huber是一位超级发烧友,我与他有数面之缘。他对绝对音响的追求非常执着,对古典音乐的认识颇深。

去年Manuel成功开发了全球首部可独立调节不同频段响应的前级——FM268,售价$100,000大元!这是他耗费了四年的青春与心血的结晶。当Manuel亲自为我示范FM268前级的威力后,得意洋洋地告诉我,笔者是全球首位见识这一超级前级的传媒。

FM器材价格高昂,再加上有缘欣赏的发烧友不多,令它倍添神秘。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FM Acoustics的神秘面纱,听听最“便宜”的一部前级——FM155。
据Absolute Sound的老总Ben表示,FM155“只卖”$9500,是割肉求售的“亏本”价,目的是为了让喜爱FM产品的发烧友有机会一亲芳泽,属于打江山的型号。

FM155相当小巧,纯铝的外壳加上香槟色的面板,制作相当精美。面板上只有区区几颗选择钮。它共有四组线输入,最吸引人的是接通电源后,亮起了FM Acoustics的三角形标志,比起一般单纯的灯光显示,要有品味得多。

FM155虽然“只卖”$9500大元,但其主机却是身轻如燕,虽然有分体式电源供应,但也只不过是一个轻量级的黑色的塑料盒,实在没有良心!

Ben强调FM155虽然“便宜”,但厂方并未偷工减料,零件的选择方式与FM顶级型号无异。我曾向FM的老总Manuel了解FM选择零件的“魔鬼测试法”。据Manuel透露,除了极高质量的金属膜电阻(故障率是一千四百万份之一)之外,每一个零件在装配之前都经过测试。零件安装完毕后,每一个套件及线路板再次受到检验、测试与调校。在组装器材时,每一阶段不断地重复测试与调校。在整个装配过程中,每一部件至少经过3-7次的测试。器材完成之后,再重新测试、调校、长“煲”及通过耐震测试。由于FM Acoustics器材的制作耗费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因此价格当然比一般器材高得多。

由于FM155身轻如燕,因此在连接时,应尽量避免使用既粗且硬的讯号线,否则很容易将它凌空“拔”起。

测试FM155时,我的监听器材已经有所改变。数码器材方面增加了dCS Purcell升频器,转盘及解码器则分别为Sony SCD-1及Harmonix Reimyo“曙光”,这是令我非常满意的“数码金三角”组合。此外,数码线清一色采用Harmonix HS-102。功率放大器仍旧是Rowland 8T,扬声器则是我的新宠German Physiks The Carbon II。

选择功率放大器时,重量是考虑的因素之一。放大器越重,意味着电源供应越充沛。对于前级扩音机而言,除了要求电源供应充沛之外,我推崇简单就是美的理念。

当你打开许多所谓“发烧级”前级的顶盖,一眼望去都是密密麻麻的零件,稠密的程度甚至令人“怀疑”其中某些零件或许只供点缀之用,并不一定接通电路!

当然,这只是“狂想”,但微弱的音乐讯号通过繁复的电路与零件,又如何确保毛发无损?市场上不少异常“复杂”的前级,声音的共同点是:缓慢、迟钝、声音的线条有如股市图表中的平均线——一切都被磨圆了,丧失了许多微妙的细节与精致的描绘。此外,音色也变得毫无光泽、令人昏昏欲睡。

相对而言,FM155前级的线路则简洁得多。当我听遍了常听的试音碟后,深深地被它的声音的气质所吸引。它的音乐背景非常宁静,音色清新纯净,没有刻意的浓妆艳抹,令人久听而不腻。听Hugh Masekela演唱的Stimela,萨克管的音色清脆而又富有金属的质感;小号的咆哮,干净潇洒。Hugh的怒号,划破长空!

Stimela是绝妙的试音曲目,各种音响元素都含在内,当然最重要的是歌曲及演唱有血有肉——一级棒!

试音时,音量开得极大!FM155的音色由始至终从容不迫。另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其动态宏大,听“火车”节奏音型的推进,音量毫无压缩地快速暴升,空气中充满了张力,令人听得目瞪口呆,屏着呼吸,深怕The Carbon II扬声器随时呜呼哀哉!虽然在最爆棚处,低频的爆发稍欠临门一脚。但对于这一点,我暂时有所保留,问题也许在于Rowland 8T、也可能因电源线所拖累。现已飞鸽传书,请Harmonix老总木内和夫为我特制一条Studio Master电源线,很快便会有所分晓。

瞬态是FM155另一令我拍案叫绝的一环。Hugh常突如其来,在电光火石间,对着话筒怒号、狂吹!当你从惊怵中回过神来时,它已成为过去,留下的是一脸愕然。能够将突发性瞬态音响重现得如此传神的前级,少矣!

虽然我崇尚简单就是美,可是当Ben将FM155交到我手上时,仍不禁对它羽量级的重量感到质疑——它到底行不行?甚至当我动手将它连接监听系统时,仍然暗忖我是否在浪费时间?

当音乐响起时,一切的疑虑一扫而空!FM155强有力地说明了本身的实力,它既不装神弄鬼,也不故弄玄开虚,而是务实、准确地重现每一个音符。

尊重音乐,这才是高传真的目的,也是普天下音响厂家所应追求目标!

售价:

FM155前级: $9,500



TOP
6#

Marsh Sound Design
MSD-A400s


文·【谭泽江】

[size=+2][size=+2][size=+2][size=+2][size=+2][size=+2][size=+2][size=+2][size=+2][size=+2]

[size=+2][size=+2]
Marsh Sound Design是其老总兼设计师Mr. Richard N. Marsh三十余年教学、设计及发明生涯的总结。他追求的是精确、可靠、简单易用,令你忘了器材的存在,全神投入到音乐的纯美境界中。

Marsh所设计一系列晶体管扩音机中,也包括了一部胆前级MSD-P2000T。

要了解Marsh Sound扩音机的实力,当然得从最具代表性的产品着手,于是特别安排了系列中的旗舰功率放大器MSD-A400s接受测试。

A400s是一部立体声功率放大器,使用超低噪音的FET为功率管。当阻抗为8 ohms时,输出功率为200W;当阻抗降低至4 ohms时,输出功率达330W。

A400s的讯号输入插座同时设有平衡及不平衡两种,机背后还设有一个输入选择挚,整部机净重20kg。

在测试时,讯源采用数码金三角——Sony SCD-1转盘、dCS Purcell升频器及Harmonix Reimyo“曙光”解码器。前级扩音机为FM155,扬声器则是German Physiks The Carbon II。

最近听得最多的是Burmester Vorfuhrungs CD III中的Stimela、Laura Fygi的The Latin Touch中的Besame Mucho与Noche De Ronda及蔡琴的“金片子”。

在考验A400s时,以上CD当然派上用场。用同样的试音碟,好处是测试的焦点及标准较为划一,方便读者从中比较选择。

首先听The Latin Touch。

A400s的声音干净明快,中频清丽,与Rowland 8T缠绵悱侧、藕断丝连的气质大异其趣。坦白讲,两者的表现都不算全面,喜好完全决定于个人的口味及所喜爱的音乐为准。以A400s听Besame Mucho及Noche De Ronda,表情较轻快,少了点醉生梦死、纸醉金迷的颓废;但听蔡琴的“好春宵”及“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生龙活虎的节奏、干净俐落的打击乐,拳拳到肉,痛快无比,这又不是Rowland 8T所能相提并论的!

接着再听Stimela。

论动态与瞬态,Stimela简直就是为A400s所量身订制。“火车”节奏音型的动态凌厉,音量之大令人心惊胆跳!再加上闪电般的瞬态,将The Carbon II推得天翻地覆!低音电子脚鼓手的飞毛腿有如无影脚,腿风呼呼,来去自如。结实紧凑的电子低频,一记记扑面而来。除了低频表现出色之外,A400s的空气感也很好,“叮叮察察”的打击乐音响都被空气所笼罩着,营造出宽阔的空间感。

A400s虽然在许多环节的表现都足以挑战价格比它贵得多的功率放大器,但在音色的通透度方面它还略差一线。听Stimela中萨克管与小号的独奏,高频的音色较哑,不够清脆通透,少了点金属的光辉与光泽。

A400s无论在动态、瞬态、空气感、空间感、低频的表现都有资格越级挑战,或与万元级功率放大器平起平坐。虽然它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但试问世上又有哪一部功率放大器是全面的呢?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所谓的缺点都是以比它贵得多的机种相比较,若与同价机火拼,所得的分数肯定高得多,但这对A400s简直是一种侮辱!

以价论声,在$4000的价位里,A400s目前可说毫无对手。喜欢大力机而又精打细算的朋友,你终于等到了!


售价:

Marsh MSD-A400s$4,000



TOP
7#


一生难得几回闻[size=+2]

——FM Acoustics欣赏会[size=+2]


[size=+2][size=+2][size=+2][size=+2][size=+2][size=+2][size=+2]


一九九八年十二月十九及二十日,FM Acoustics的总代理Absolute Sound & Video假Conrad International Centennial Singapore,举办Inspiration System欣赏会。FM Acoustics的老总兼设计师Manuel Huber,特地从遥远的瑞士飞到新加坡为发烧友介绍价值四十余万的Inspiration System。
提起FM Acoustics这个牌子,听过的人恐怕不多,有缘听过其声音的朋友相信更少。原因很简单,因为它的价格奇贵无比。如果说Krell,Cello等顶级器材的价格贵到没有天理,那FM Acoustics的价格简直是伤天害理!由于FM Acoustics器材极富传奇性,因此欣赏会的入门券一早就被索取一空! 为了了解FM Acoustics的实力,本刊特派情报员一大清早便直扑会场,看看Manuel Huber如何驯服Inspiration System。
一到会场,已见到Absolute Sound的工作人员正忙着开坛布阵,Manuel手持巨型放大镜,瞪大双眼在仔细地检验量身订制的唱头。
欣赏会所用的器材虽然不算多,但单单开箱、接线等就花了一个多钟头的时间。当所有器材接驳妥当后,Manuel一声令下,所有器材的电源同时开启,只见器材的指示灯陆续亮起,价值四十多万元的Inspiration System即将开声!
Manuel小心翼翼地放上一张LP之后,慢慢提升音量。
当音乐响起,我可以坦白告诉你,声音非常难听!心里一沉,期望变成失望!最惨的是,喇叭之后是一道滑动木门,木门之后居然还有一个空间,残留的音波在此驻留不散,严重地污染了音质。
Manuel及Absolute Sound的老总Ben都是经验老到的发烧友,马上打开滑动木门。不幸的是,木门开启之后,左右两边还是形成一定的空间,污染的现象只能减轻而不能消除。
出乎意料的是Manuel居然气定神闲,毫不在乎。他轻描淡写地说道:我曾经在一间一边是木墙而另一边则是洋灰墙的房里调校过Inspiration System,这点小问题算不了什么!原来XS-I扬声器的高、中、低频的音量可以独立调校以配合不同的环境,即使在恶劣的环境里都可以扭转乾坤、反败为胜!
只见Manuel坐在皇帝位上探头探脑地左听右听一番之后,便开始不断地来往于皇帝位与音量控制器之间,调校左右扬声器的高、中、低频的音量。在调校时,Manuel用得最多的功能是前级的立体声与单声道选择按钮,当系统设置为单声道时,可以准确地比较左右声道的音色平衡。本刊情报员就坐在皇帝位后监视着Manuel的一举一动,也亲耳听到Inspiration System由不堪入耳到令人刮目相看的巨大转变!
若是一般扬声器,处于同样的环境里,除了抱着扬声器在房里满场飞,祈求找到一个龙穴之外,可说别无选择。Inspiration System藉着调校的灵活与可塑性,使到它可以扭转乾坤,为现代扬声器的设计指引出一条新的道路。这与第27期《发烧音响开悟记》里罗先生的至理名言“扬声器的设计必须灵活地配合室内环境,而非改变环境以迎合扬声器”可说不谋而合。
Inspiration System调校准确之后,音场的宽阔度简直像是在听环绕声音响!具有浓厚的弧形大银幕色彩。另一令人叹为观止的特色是,它的音场有向前投射的能力,将你整个人重重地笼罩在音场内,这是许多系统所无法达到的。
乘着欣赏会开锣前的空档,本刊情报员请Manuel为读者简介FM Acoustics的背景。
据Manuel表示,瑞士向来以高精密工业闻名于世,FM Acoustics当然也不例外,对器材的设计与品质的要求比许多发烧厂家更“冷血”!
一般厂家通常都会列出扩音机在8Ω及4Ω时的输出功率,较认真的厂家甚至列出2Ω及1Ω时的输出。FM Acoustics对功率的测量方式却是自讨苦吃,它将正弦波(Sine-wave)连续不断地输入扩音机,历时长达100小时,并测量它的输出功率。先天失调的扩音机绝对受不了这种魔鬼式的测试方法,更遑论测量功率;即使是巨无霸功率放大器,真正的输出功率肯定比所宣称的要小得多!
Manuel说:购买器材时,大家都非常重视产品耐用与否,但怎样才算耐用呢——一年、五年或十年?
据Manuel表示,在25℃的环境里,若每天使用十小时,输出功率维持在中等程度,FM Acoustics扩音机的寿命长达36年!
为了达到零故障率,FM Acoustics在过去的二十四年里,发展了一套极为严谨的测试程序。除了极高质量的金属膜电阻(故障率是一千四百万份之一)之外,每一个零件在装配前都经过测试。零件安装完毕之后,每一个套件及线路板再次受到检查、测试与调校。在组装器材时,每一阶段都不断地重复测试与调校。
在整个装配过程中,每一部件至少经过3~7次的测试。器材完成之后,再重新测试、调校、长“煲”(Burn-in)及通过耐震测试。由于FM Acoustics器材的制作耗费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因此价格也比一般器材昂贵得多。
制造单一器材并不是Manuel 的最终目标,他的梦想是为音乐爱好者设计一套完整的音响系统。扬声器设计无须为了配合平庸的扩音机而作出折衷、从一开始便保持音乐讯号的完整,避免在在后期进行徙劳无功的讯号纠正,扬声器的设计也必须易于摆位及灵活配搭任何房间。为了实现这一梦想,Manuel Huber设计了XS-I与XS-II扬声器,与FM Acoustics的器材配搭成完整的音响系统——Inspiration System。
发起烧来时间过得特别快,正谈得兴起,会场外已是人头攒动、人声鼎沸,为了让Manuel有充分的时间休息,本刊情报员与Manuel谈话也就到此结束。
FM Acoustics器材价格高昂,平时难得一见,想不到这次居然有机会一次过欣赏整套Inspiration System,对于发烧友而言,实在是一生难得几回闻!
TOP
8#

FM Acoustics 268前级
发烧音响大突破

[size=+2][size=+2][size=+2][size=+2][size=+2][size=+2][size=+2][size=+2][size=+2][size=+2][size=+2][size=+2][size=+2][size=+2][size=+2][size=+2][size=+2][size=+2][size=+2][size=+2][size=+2][size=+2][size=+2][size=+2][size=+2][size=+2]

[size=+2][size=+2]

随着数码科技的突飞猛进,音响全数码化的步伐已经越来越近。这种大潮流、大趋势,似乎在暗示着唯有数码化,人类的音响科技才得以进入另一高峰。
当人们都沉醉于数码神话里的时候,瑞士FM Acoustics的老总Manuel Huber却不随波逐流,坚决从音响的根本来改善音乐的重现。
据Manue表示,许多录音原本都有不俗的音效,可惜在母带后期加工时,却因处理不当,以致影响了音效,无论你用多好的器材,都无法重现录音的原貌!若要重现音乐的真髓,除了器材必需讲究之外,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将原音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
为了重现原音,Manuel Huber与FM的音响工程师耗费了长达四年的青春,研制出音响史上前所未见的可调节频段前级——FM 268。

FM 268前级完成不到一个星期, Manuel便喜滋滋地带着前级的原型,风朴朴地到世界几个主要的城市,向代理商及FM的忠诚拥趸示范这一划时代产品!
新加坡是Manuel整个行程的首站,本刊主编是首位受邀见证此革命性前级的传媒,地点就在FM忠诚用户黄医生的发烧房(有关黄医生的系统,请参阅上期“我钻进了金字塔”一文)。
精明的读者一定会问:频段调节功能不就是均衡器吗?
事实上我也问了相同的问题。只见 Manuel满脸肃穆地回答:这是一种侮辱!
Manuel接着正色道:FM 268前级绝非用以改正室内音响的缺陷,它主要的功能是纠正讯源的缺陷。最重要的技术突破是,在调节讯源的频段时,完全不会影响相位
Manuel强调均衡器在使用时,都会影响相位,它令音乐变得不自然,得不偿失!为了不影响音乐的相位,在开发FM 268的四年里,尝尽了痛苦与挫折!
FM 268前级共有五个旋钮,分别调节五个不同的频段。许多原本不堪入耳的唱片及CD经调整之后,居然咸鱼翻生!音响变得通透开扬、动态也随之改善不少,实在匪夷所思!而原本音效已经不俗的唱片,你会发现只需略作调整甚至无需更动,音响已经非常悦耳。
既然每张唱片都要另行调整,在使用上是否会造成困惑呢?据Manuel表示,这部前级非常易用,Absolute Sound老总Ben在调校时,与 Manuel所调校的读数相当接近,说明任何有经验的发烧友都能驶驭自如。
见识过FM 268前级的威力之后,毫无疑问这是近年来最具革命性的产品!从它的构思中,令人深深感觉到FM是一家真正关心音乐的极品级发烧音响公司!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