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施耐德汉的大禾花黑胶唱片 [复制链接]

1#
最近买到了2张施耐德汉演奏、施密特-伊泽尔斯泰指挥柏林爱乐的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KV218\KV219,DG大禾花黑胶唱片,2张应是同一曲目的同一录音,封面也很相近,仔细看却不同,1张是M33,1张是ST33,难道是施耐德汉同一曲目有两个录音,1个单声道?1个立体声?求教各位!


分享 转发
TOP
2#

我倒,LZ是老游击队员鸟,难道这个还用问?在50年代,MONO的发行量和普及率远超立体声。。。如果不满意MONO,尽管扔过来。。。。
留声机脑壳淘宝黑胶唱片店http://shop102175991.taobao.com/
网络室内设计http://www.shejiben.com/sjs/1126466/case/
TOP
3#

施内德汉确实把莫扎特的《第四、第五小提琴协奏曲》各自录制了单声道和立体声两个版本。单声道录音中的《第四》是和BPO及Rosbaud合作的,《第五》是和维也纳交响乐团和Leitner合作的。立体声录音是和维也纳交响乐团及Hans Schmidt-Isserstedt合作的,及你收到的那张录音。你收到的只不过是同一录音发行的单声道、立体声两个不同的版本,及编号上LPM和SLPM的区别。
Mozart Violin Con. No.4,5-Schneiderhan,Isserstedt(DGG SLPM tulip).jpg (, 下载次数:1)

jpg(2009/7/15 10:46:15 上传)

Mozart Violin Con. No.4,5-Schneiderhan,Isserstedt(DGG SLPM tulip).jpg

Mozart Violin Con.No.4,5-Wolfgang Schneiderhan,BPO,Wiener sinfoniker,Rosbaud,Leitner(DGG LPM 18314,t (, 下载次数:6)

jpg(2009/7/15 10:46:15 上传)

超级歌剧迷
TOP
4#

单声道唱片的精品在没有同期立体声版本的时代,立体声录音转制的单声道唱片(立体声,单声道头版同期发行)效果比真正单声道录音的要差。
TOP
5#

原帖由 Dr kuang 于 2009-7-15 11:59:00 发表
单声道唱片的精品在没有同期立体声版本的时代,立体声录音转制的单声道唱片(立体声,单声道头版同期发行)效果比真正单声道录音的要差。
当时的录音究竟是立体声录音呢还是立体声和单声道同时录音呢?我记得看书上讲好象当时都是2个系统同时录音,再分别制作。。。
留声机脑壳淘宝黑胶唱片店http://shop102175991.taobao.com/
网络室内设计http://www.shejiben.com/sjs/1126466/case/
TOP
6#

原帖由 yilinliulin 于 2009-7-15 10:46:00 发表
施内德汉确实把莫扎特的《第四、第五小提琴协奏曲》各自录制了单声道和立体声两个版本。单声道录音中的《第四》是和BPO及Rosbaud合作的,《第五》是和维也纳交响乐团和Leitner合作的。立体声录音是和维也纳交响乐团及Hans Schmidt-Isserstedt合作的,及你收到的那张录音。你收到的只不过是同一录音发行的单声道、立体声两个不同的版本,及编号上LPM和SLPM的区别。

谢谢y兄,你发的第2 张图看不了。
最后编辑铁血十字 最后编辑于 2009-07-15 13:30:00
TOP
7#

原帖由 Dr kuang 于 2009-7-15 11:59:00 发表
单声道唱片的精品在没有同期立体声版本的时代,立体声录音转制的单声道唱片(立体声,单声道头版同期发行)效果比真正单声道录音的要差。

谢谢,我回去好好比较听一下。
TOP
8#

原帖由 无难 于 2009-7-15 13:16:00 发表
原帖由 Dr kuang 于 2009-7-15 11:59:00 发表
单声道唱片的精品在没有同期立体声版本的时代,立体声录音转制的单声道唱片(立体声,单声道头版同期发行)效果比真正单声道录音的要差。
当时的录音究竟是立体声录音呢还是立体声和单声道同时录音呢?我记得看书上讲好象当时都是2个系统同时录音,再分别制作。。。

是同时录的音?还是事后分别转制?我也有兴趣了解。
TOP
9#

在立体声录音初期,很多录音是单声道、立体声都进行了单独录制,也就是说有两个母带,这个可以通过唱片上的暗刻母带号区分。发行公司则跟据市场来发行唱片。
TOP
10#

著名的例子就是卡拉扬/施瓦茨科普夫的那个《玫瑰骑士》,单声道和立体声各有一个工作母带,分别制作的唱片都很优秀。大概在1958年之后,就很少同时制作连个母带了,那时的唱片,单声道的母盘是由立体声母带转制的。
超级歌剧迷
TOP
11#

原帖由 铁血十字 于 2009-7-15 13:28:00 发表


你直接点击那个标题链接,就能打开。
最后编辑yilinliulin 最后编辑于 2009-07-15 17:06:18
超级歌剧迷
TOP
12#

有同时发行立体声录音的单声道唱片,原始第一代分轨母带和立体声的一样,只是后期制作方式不一样,所以会和立体声有两个不同的原始母带。
原始母带并不是指最初的分轨母带,而是分轨母带经过混音合成,剪辑等工序后,制作成为两轨或者单轨母带,经过监制和音乐家认可后的母带,一般情况下,唱片公司保留的是这个母带,在制作唱片时会用原始母带翻录出工作母带;而分轨磁带一般不保留,很多时候还会“洗带”后重复使用。所以同一个录音,单声道和立体声版本会有不同编号的原始母带,但并不是使用不同的分轨母带。
TOP
13#

EMI在50年代初的单声道时代录制歌剧时I就已经用不同的麦克风分别录制不同歌唱家的演唱,录制出不同的单声道母带的多轨录音方式,然后在后期制作的时候再混合成单声道,直到立体声时代早期,他们仍采用相同的方式去录制歌剧的人声。所以EMI早期的歌剧录音特点是人声特别饱满,而整体场感和定位比较模糊,对比同期DECCA的歌剧录音就很容易听出分别来。
TOP
14#

当下的很多新录音都有sacd和普通CD两个版本,道理很简单唱片公司要考虑到顾客的播放系统!
立体声系统普及之后自然就不会再有mono版了。
lz留意一下,具备两个版本的录音都产生于50-60年代。
TOP
15#

原帖由 yilinliulin 于 2009-7-15 17:04: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铁血十字 于 2009-7-15 13:28:00 发表


你直接点击那个标题链接,就能打开。 [/quote
看到了  谢谢
TOP
16#

原帖由 Dr kuang 于 2009-7-15 17:31:00 发表
EMI在50年代初的单声道时代录制歌剧时I就已经用不同的麦克风分别录制不同歌唱家的演唱,录制出不同的单声道母带的多轨录音方式,然后在后期制作的时候再混合成单声道,直到立体声时代早期,他们仍采用相同的方式去录制歌剧的人声。所以EMI早期的歌剧录音特点是人声特别饱满,而整体场感和定位比较模糊,对比同期DECCA的歌剧录音就很容易听出分别来。

谢谢邝版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