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录音于1942.3.22-24柏林爱乐音乐厅的“Melodiya贝九”,确实充满了痛苦和愤怒,她确实有被处理得十分极端的乐段,但作为一首完整的交响曲作品,“Melodiya贝九”的演绎却是极其均衡而且严谨的。除了拥有一个相对平静的第二乐章,“Melodiya贝九”更拥有一个肃穆深沉,催人泪下的第三乐章,这一慢乐章在整部作品中显得无比细腻,完全平衡了先前两个枪林弹雨般的快乐章以及为末乐章充分埋下俯笔。人们在聆赏时所感受到的情绪是连贯的————在经历了难以想象的痛苦(第一乐章)和奋力的挣扎(第二乐章)后,第三乐章似乎在表达一种看破红尘的心平气和,然而第四乐章却突然释出孤注一掷的强烈冲击,使整部《第九号交响曲》“呼唤友谊,共求团结,拯救世界”的宏大主题得以全面绽放。
在第一乐章中,有一个在所有交响曲作品中都占据了巅峰位置的至高点————第327小节。
这个小节所在的乐段事实上包括了从第301小节开端的强烈的fortissimo呼号以及第327小节大师加上的ritardando和一个强化的重音。仅仅这几分钟的音乐已经完整到足以形成一单独的短小的音乐作品,把其中的任何“感觉可以分开”的段落单独抽离都会导致误解和意义的丧失。当然,大师的音乐处理从来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个例证不足以概括他复杂多变的手法。不过我们从中还是可以清楚地得知大师用了多少篇幅来构筑这一“至高点”以及具体动力的渊源:如果完整地观察的话,人们不可能不注意到第301小节fortissimo之前的一段为时大约七十小节左右的“如歌”的乐段,它是这一“至高点”产生动力的根源,大师从弦乐声部的合奏就开始储备能量并悄悄增加力度;人们也不可能不注意到第510-512小节————这是一个延长了若干时值的的极其宽广的ritardando,它们形成了一段平缓的下行弧线,非常缓慢,安详,神秘的若干小节则是为了让正主题在最后的喧响中脱颖而出;为下一段音乐的起伏做好铺垫和能量的重新积蓄。
这一乐段中还有其他细节充分展示了大师的独特手法:第304,308小节,贝多芬的总谱上明确标明了一个“休止”,这一“休止”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难题,因为它影响了最重要的下拍,严重地阻止了音符的流动。大师迅速跨越这一“休止”,在定音鼓的残响尚未消失之前就进入下拍,整个段落因此而显得格外流畅而有机,能量的积蓄没有受到丝毫破坏。定音鼓的分贝之高也是前所未有的————大师的配器经常是超常规的:把弦乐或管乐部加倍是经常出现的手法。虽然我无法判断“Melodiya贝九”的准确配器,但从历史资料上我曾经看见过在某场音乐会上大师在舞台两边分别安置了两位鼓手和四面定音鼓,既是说“粗厉”的程度是没有上限的。配器的超乎寻常,对音响(残响)的合理利用再加上“速度变化”和“起伏落差”才是人们最终得到的的结果————她真的就如同大师自己所形容的那样是一个有机体:那音乐行进犹如流水,流经平原,流经峡谷,它都顺势而动。当遇到巨石般的阻力,它的步伐可以减慢到几近停滞;当轰鸣的鼓声犹如终于冲破阻力的水流汇入汪洋大海的怀抱般,它惊人的冲击力立刻勃发。其流畅感,生命力和绝妙的节奏控制都是前所未闻的。
以上所论及的仅仅是“Melodiya贝九”中的第一乐章的一个小节(准确地说是“半个小节”),但已经足以证明她的无与伦比。在大师心里,音乐不是逐小节前进,而是逐乐句前进,音乐能随本身的特性进行而不是被人强加上某种特性。大师将作品看作一根不中断的“波浪线”,他深刻理解任何一小节在这根波浪线中应处的位置然后加以准确布摆,任何一个小节都和前后小节,甚至其他章节的其他小节形成稳固的联姻关系,以此为根基来构成乐段,并以“至高点”的最大数值为基数来安置线条上的其他段落的平滑程度,起伏落差等等其他数值,这个最大值限制被严格遵守。用另外一句话来形容:站在很高的高度来审视一部作品。
除了令人难忘的独特手法外,“Melodiya贝九”还有一个绝无仅有的优势:她是三个著名版本(1942.3.22-24柏林版,1951.7.29年拜罗依特版和1954.8.22卢塞恩版)中唯一一个由大师率领柏林爱乐演出的《第九号交响曲》。这是一个经他多年调教,拥有登峰造极的水准的乐团。大师一直象父亲关爱儿女一般呵护每一位成员,尤其正值战时的风吹雨打,柏林爱乐除了显示出一种与大师高度的默契外,更有一种生命攸关的互相依赖信任。这使“Melodiya贝九”中的柏林爱乐在音乐演绎上达到难以想象的高度张力,而且就《第九号交响曲》本身的属性,显然一直善于演绎厚重复杂的柏林爱乐比起其他任何乐团都要略胜一筹。布鲁诺.基特尔合唱团则是从战前一直和大师合作的一流团体,也是大师所有《第九号交响曲》版本中公认最出色的合唱团;独唱表现出色,女高音蒂拉.布里姆哀号般的演绎则为这场演出增添了鬼魄般的魅力。如果人声部分一定要“鸡蛋里挑骨头”的话,“Melodiya贝九”的男低音Rudolf Watzke表现得相对苍白乏力,尽管他的音色和演唱技巧其实都非常好。
就大师现存的所有《第九号交响曲》录音中,几乎没有任何其他一个版本的生命力和表现力,结构的稳固程度,思想的深刻程度,冲击力和感染力能够和这场演出相提并论(“黑色贝九”是唯一一场可以在表现力方面与“Melodiya贝九”相抗衡的伟大演绎,但十分令人痛惜的是现存的母带的录音质量已经差到根本无法分辨任何细节的程度)。我们也非常遗憾地发现从1947年到1949年间,大师没有留下和柏林爱乐合作的任何《第九号交响曲》的录音。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大师演绎这一作品的“绝对意义”上的“最佳版本”曾经诞生于这三年期间,但现在也只能在遗憾中去想象她的面貌了。就现存的录音而言,“Melodiya贝九”————这一1942年3月22-24日的现场演出录音才是大师指挥这一作品的最佳版本。如果一定要为“世间最伟大的《贝多芬第九号交响曲》”另觅得主的话,这一盛誉非她莫属。
我不知道这样的评论会让你怎样去看待这份录音,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份“Melodiya贝九”凝聚了两个时代,两位伟大的音乐巨匠的音乐人生!假如古典音乐中有一座最高峰,这座珠穆朗玛就非《贝九》莫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