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稀世风采---Elisabeth Schwarzkopf Album [复制链接]

1#
转载台湾乐评人符立中2002年对施瓦茨科普芙的专访,看一看近90岁的施瓦茨科普芙的风采。缅怀一代德国女高音。
Purcell-Dido and Aeneas-Flagstad,Schwarzkopf(EMI ALP,gold-red label).jpg (, 下载次数:4)

jpg(2009/12/16 23:16:45 上传)

Purcell-Dido and Aeneas-Flagstad,Schwarzkopf(EMI ALP,gold-red label).jpg

Wolf Lieder-Schwarzkopf,G.Moore(EMI Color Stamp).jpg (, 下载次数:1)

jpg(2009/12/16 23:16:45 上传)

Wolf Lieder-Schwarzkopf,G.Moore(EMI Color Stamp).jpg

R.Strauss Arabella(Highlights)-Schwarzkopf,Gedda,Berry,Matacic(Columbia 33CX 1220,gold-blue label).j (, 下载次数:521)

jpg(2009/12/16 23:16:45 上传)

Schwarzkopf singt Richard Strauss & Mozart(EMI colour stamp).jpg (, 下载次数:1)

jpg(2009/12/16 23:16:45 上传)

Schwarzkopf singt Richard Strauss & Mozart(EMI colour stamp).jpg

Schwarzkopf singt Schubert Lieder-E.Fischer(EMI colour stamp).jpg (, 下载次数:0)

jpg(2009/12/16 23:16:45 上传)

Schwarzkopf singt Schubert Lieder-E.Fischer(EMI colour stamp).jpg

Verdi Requiem-Schwarzkopf,Ludwig,Gedda,Ghiaurov,Giulini(EMI SAN white angel).jpg (, 下载次数:1)

jpg(2009/12/16 23:16:45 上传)

Verdi Requiem-Schwarzkopf,Ludwig,Gedda,Ghiaurov,Giulini(EMI SAN white angel).jpg

Schwarzkopf Lieder Recital,Gerald Moore(Columbia,CX,blue-gold).jpg (, 下载次数:1)

jpg(2009/12/16 23:16:45 上传)

Schwarzkopf Lieder Recital,Gerald Moore(Columbia,CX,blue-gold).jpg

Schwarzkopf song book,Gerald Moore(Columbia CX semi-sircle).jpg (, 下载次数:1)

jpg(2009/12/16 23:16:45 上传)

Schwarzkopf song book,Gerald Moore(Columbia CX semi-sircle).jpg

Schwarzkopf Album(EMI France semi circle,1).jpg (, 下载次数:1)

jpg(2009/12/16 23:16:45 上传)

Schwarzkopf Album(EMI France semi circle,1).jpg

R.Strauss Ariadne auf Naxos-E.Schwarzkopf,I.Seefried,R.Streich,PO,Karajan(Columbia blue-gold).jpg (, 下载次数:1)

jpg(2009/12/16 23:16:45 上传)

R.Strauss Ariadne auf Naxos-E.Schwarzkopf,I.Seefried,R.Streich,PO,Karajan(Columbia blue-gold).jpg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09/12/30 0:28:17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超级歌剧迷
TOP
2#

不朽的容颜 永远的传奇



专访“绝代女神”伊莉萨白•施瓦茨科普芙(Elisabeth Schwarzkopf)---符立中





今年夏天笔者参加欧洲华文作家会议,原本只是发表白先勇《台北人》的考证评论,不料当地一位音乐教授在得知笔者对音乐颇为着力之后,建议一定要访问这位大师。他表示施瓦茨科普芙近来除了教学已谢绝见客,但在看过笔者作品后他“强烈”认为施瓦茨科普芙“一定会”破例。笔者在“奉上”制作唱片(Great moments of Mady MespleEMI)及法文著作(Une Diva Brahmane venue de Toulouse)后不久施瓦茨科普芙夫人很快回复她“很荣幸”能接受我的访问于是在采购《玫瑰骑士》、《最后四首歌》及《阿丽亚德在那索斯岛》总谱、并急电在旅德指挥家吕绍嘉府上作客的乐评人焦元溥(怕施瓦茨科普芙突然冒出一两句德语)前来助阵之后就硬着头皮上阵了



经历岁月琢磨的昔日丽人
 老实说第一眼看见施瓦茨科普芙的时候真吓了一跳她当然不再是那个凌波飘缈、翩若惊鸿的丽人但仍是绮罗冷艳的贵妇。她稍稍丰腴了,又上了妆,因此看不出什么皱纹。那精致深刻的五官被岁月琢磨地更加温润雍容,配上满头熨贴的如云银丝,表情仍是那样地宜喜宜嗔、世故高雅。施瓦茨科普芙之重要,除了本身是战后最伟大的德国女高音外,她一直参与夫婿--最伟大的制作人莱格的唱片工作,并提拔出卡拉丝、卡拉扬、李帕第及奥伊斯特拉赫等超级王牌。无论从哪一点看,都是不折不扣的神话。更何况如今众人皆已先去,舒氏集诸传奇荣宠一身!因此这趟访问对笔者来说,近乎不可能的任务!


  她的客厅装点以朗阔为主,阳光倚照,贴满在自家花园拍摄的郁金香,色调是明亮的鹅黄,不算华丽。不过她的下午茶具是考究的骨瓷镂空描金,咖啡香浓非凡,这自然出自她的要求调教了。施瓦茨科普芙相当喜爱甜食,她说个半天见我们动也没动(我们当然是从头正襟危坐到尾),自己先拈了片点心有滋有味地嚼着,一副享受生活的闲逸。我的礼物中有一款名贵巧克力,不免暗自庆幸送对了。我恭维她将《玫瑰骑士》唱得如此深刻,而且在声音运用上打破二次大战间瓦格纳歌手那种肉欲厚重的方式,堪称诠释史上的大革命、更符合“元帅夫人”三十三岁的年纪。她答说之前勒蔓(L.Lehmann)的诠释公认是经典,声音丰沛又充满柔韧的力道,如果她要以勒蔓的方式演唱那是不可能的,因此得另辟蹊径;莱格建议她将这个角色和《费加洛婚礼》的伯爵夫人连在一起,她做到了,从而写下诠释史的新页。


世故贵妇优雅念旧
 曾有人形容施瓦茨科普芙如幽谷芳泉般的清新灵动,这点笔者实难同意:她绝非“天仙化人”般不解世事,反倒像身披华丽锦冑的贵妇,充满红尘世故的优雅。她十分通晓人事,观察力机敏到无以复加。像笔者这样的访者她一眼就看穿所倚赖的多是大量的聆听和文献阅读,就会以英国贵族莫测高深的文雅,不着痕迹地展开对自己最有利的回答。她主动提到“柳儿”她早在40年代就和Cebotari唱过了(有些评论认为她和卡拉丝合录的《杜兰朵》不合传统)、勒蔓将《玫瑰骑士》的饰物传给她(有些评论拿勒蔓的学生Crespin与她并论)等等。也因此这篇访问很难用传统一问一答的方式呈现,因为施瓦茨科普芙有太多不能光从表面字义判定的“歇后语”和“不言之讲”。

  但这并不代表她缺乏真情,在如此世故、注意形象的派头下,流露的却是念旧和忠诚的心。为了向退休的穆尔致敬,她纡尊降贵,和安杰莱斯双双演出搞笑的《双猫二重唱》亦不以为意;笔者一提到L.Welitsch,她马上热切地说:“那是我的好朋友!她有我听过最美的嗓子”她感念维丽契当年在科文特花园以大明星的身份在《艺术家的生涯》中跨刀唱缪塞塔,一点都不会势利地认为维丽契今天已光环褪尽。同样的例子是与她对阵达二十年的德拉·卡萨。当笔者问她为何将《女人心》唱得有一种讽刺的意味,她说这是喜剧,剧中人认为自己很高贵、你也要唱得很高贵,但是就得让观众发笑;我回说:“那德拉·卡萨相形之下不是太一本正经了吗?”顾念德拉·卡萨在大都会为《玫瑰骑士》跨刀,她未置一辞;要不以她的地位,还有什么是她不能批评的?

谈到莫扎特喜剧不能不大书特书,因为施瓦茨科普芙公认是音乐史上诠释贵妇最伟大的人选。这种先后被莫扎特、史特劳斯细细着描的“贵族喜剧”起源于十八世纪的法兰西,因此施瓦茨科普芙的恩师伊芙根一直培养她这种聪明、世故的高雅。她强调演唱“元帅夫人”必须以雕琢德国艺术歌的形式一段一段地赋形上色,而不是真的在“演唱”,当然从这句话也可一瞥她对艺术歌曲的基本观念了。



最爱伯姆,卡拉扬最没定性
 比较施瓦茨科普芙不同时期的歌曲诠释可以发现她越来越偏向一种“朗诵式歌咏”,将语言的节奏、语气的变化、音色的转换和旋律乐句重新建构组合。她被喻为“绝唱”的《最后四首歌》在不同的指挥、残响不同的场合她都会针对听众的反应将歌词和音符的对应作出不同的改变,这种方式自她之后也失传了,毕竟现在环境不同,已经培养不出对语言如此敏锐多感的歌唱家了。

  由于施瓦茨科普芙的地位,见识早已经超越一般的歌剧明星,因此笔者也请教她有关历史定位的问题;因为本身对伊娥靳演唱的《拿索斯岛的阿里阿德涅》非常心仪,为何今天提起伊娥靳的机会远远不及同时代的另一花腔女高音Erna Berger呢?舒娃滋柯芙沉吟了一会儿,说Berger当然是一位很优秀的歌手,她的演唱生涯非常长,而且越唱越受人爱戴;但同样是教学,贝尔嘎只能教花腔,而伊娥靳不论是男声、女声、中音、低音等各种声部都能教。她的言下之意是伊娥靳对声乐这门艺术的认知要来得全面、宽广得多,当然身为伊娥靳高足的她也不例外。就是这种对声乐效果的钻研和认知,五二年在卡拉扬和德拉卡莎的搭配下,她一举推翻“元帅夫人”的瓦格纳演唱传统,和莫扎特女高音结合在一起。

  从卡拉扬不免谈到其它指挥,她最佩服的是富特温格勒,最喜爱的是伯姆,赞美他“每次演唱都像排练已上百年般的契合”,而最没定性的是卡拉扬:“朝令夕改,害我演戏时双眼简直无暇他顾,得一直牢牢盯着他。”

  提到批评,她有些意见真的很严格,她已多年不上歌剧院了:“你看看那些导演把音乐弄成什么东西了!”(笔者对此颇有同感,尤其在德国连大歌剧院亦如此“后现代”,简直焚琴煮鹤)


  大概笔者知晓不少美好的传统,施瓦茨科普芙对我简直是爱护有加:先前声明连对学生都不握手的她在离去时连连伸出手来握了两次,并命令秘书开车送我们下山到火车站。唯一的遗憾,就是爱美的她婉拒了拍照的请求。“你有一张女孩子的脸。”当我问起是否能合照时,她凝睇流光,却仍带着一股尊荣地说:“亲爱的,请恕我不能答应;这对我不公平。”是啊!遥想当年,她风华绝代,顾盼之间那眼眸亮逾满天星辉,飘然如流风之回雪,那丰采何止是“倾国倾城”?为着她的乐迷,为着她永垂不朽的艺术,她当然要一直保持她的形象-艺术和美貌结合而成的稀世丰采。

  是的,稀世丰采!不朽的容颜、永远的传奇,再也没有比这个能更贴切地去形容她了。我会永远记得在这一天,夕阳西下亲研金粉绮艳的过去,那斑斓辉煌绚烂得教你睁不开眼睛……
R.Strauss Four Last Songs-Schwarzkopf,Szell(Columbia SAX semi circle).jpg (, 下载次数:0)

jpg(2009/12/16 23:46:24 上传)

R.Strauss Four Last Songs-Schwarzkopf,Szell(Columbia SAX semi circle).jpg

R.Strauss Four Last Songs-Schwarzkopf,Ackermann(Angel yellow label,mono).jpg (, 下载次数:0)

jpg(2009/12/16 23:46:24 上传)

R.Strauss Four Last Songs-Schwarzkopf,Ackermann(Angel yellow label,mono).jpg

Mozart Don Giovanni-Wachter,Sutherland,Alva,Frick,Schwarzkopf,Taddei,Cappuccilli,C.M.Giulini(EMI ASD (, 下载次数:652)

jpg(2009/12/16 23:46:24 上传)

Wagner Die Meistersinger von Nurnberg-Schwarzkopf,Edelmann,Kunz,Hopf,Unger,Bayreuth Festival 1951,Ka (, 下载次数:613)

jpg(2009/12/16 23:46:24 上传)

Bach Mass in B Minor-Schwarzkopf,Hoffgen,Gedda,Rehfuss,Chor.& Orch.of the Society of the Friends of (, 下载次数:596)

jpg(2009/12/16 23:46:24 上传)

Handel Messiah-E.Schwarzkopf,G.Hoffman,N.Gedda,J.Hines,Philharmonia Orch,Otto Klemperer(EMI SAN whit (, 下载次数:577)

jpg(2009/12/16 23:46:24 上传)

Beethoven Missa Solemnis-E.Schwarzkopf,C.Ludwig,N.Gedda,N.Zaccaria,Philharmonia,Karajan(Columbia 33C (, 下载次数:569)

jpg(2009/12/16 23:46:24 上传)

Mahler Des Knabenwunderhorn-E.Schwarzkopf,F.Dieskau,LSO,Georg Szell(EMI SAN 218,black-angel label).j (, 下载次数:562)

jpg(2009/12/16 23:46:24 上传)

Mozart Cosi fan Tutte-E.Schwarzkopf,N.Merriman,L.Otto,L.Simoneau,S.Bruscantini,Philharmonia,Karajan( (, 下载次数:558)

jpg(2009/12/16 23:46:24 上传)

Mozart Cosi fan Tutte-E.Schwarzkopf,C.Ludwig,H.Steffek,A.Kraus,G.Taddei,W.Berry,Philharmonia,K.Bohm( (, 下载次数:546)

jpg(2009/12/16 23:46:24 上传)

最后编辑yilinliulin 最后编辑于 2009-12-17 00:35:57
超级歌剧迷
TOP
3#

强!佩服楼主的收藏。
我不太懂女高音,不过她唱的贝九(福特),马二(克伦)和最后四首歌是我的不二选择!
挚爱科瓦塞维奇
TOP
4#

施瓦茨科普芙和费谢尔•迪斯考两人虽然被视为二十世纪中叶只手撑起德国艺术歌曲在全世界地位的重要歌手,但是很少人知道,施瓦茨科普芙在舞台上演出的舒伯特曲码其实只限于二十首左右,虽然她真正会唱的舒伯特歌曲大约多达八十多首,但是以她严格的标准筛选后,自认为可以录下来的,只剩下四十多首,而适合在舞台上唱的则更少。
在她的一生中,不断有人鼓舞、建议她,以她戏剧浓度这么高的歌声,实在应该为舒伯特的三大联篇歌曲集留下纪录,但是她却认为自己身为女高音的音域和音色有违这些歌曲的真义。更认为舒伯特选用的这些诗作多半出自男性诗人之笔,纯粹是男性观点下的世界,以女性来演唱,很难具有说服力;更重要的是,她认为这些歌曲当初首演的人都是男性,其音域都落在钢琴伴奏的音域之内,不像女高音,音域都落在钢琴伴奏之上,着实不合衬。





Mozart Don Giovanni-C.Siepi,E.Schwarzkopf,E.Grummer,A.Dermota,O.Edelmann,E.Berger,W.Berry,WPO,Furwan (, 下载次数:494)

jpg(2009/12/17 0:20:35 上传)

Mozart Don Giovanni-Gobbi,Schwarzkorpf,Welitsch,Dermota,WPO,Furtwangler(RR 407,4LP).jpg (, 下载次数:0)

jpg(2009/12/17 0:20:35 上传)

Mozart Don Giovanni-Gobbi,Schwarzkorpf,Welitsch,Dermota,WPO,Furtwangler(RR 407,4LP).jpg

Mozart Le Nozze di Figaro-E.Hongen,G.London,S.Jurinac,E.Schwarzkopf,E.Kunz,I.Seefried,WPO,Karajan(Co (, 下载次数:483)

jpg(2009/12/17 0:20:35 上传)

Mozart Die Zauberflote-Gedda,Janowitz,Berry,Popp,Schwarzkopf,PO.Klemperer(EMI SLS SAN 137-9.1964 1ED (, 下载次数:477)

jpg(2009/12/17 0:20:35 上传)

Verdi Messe de Requiem-E.Schwarzkopf,Dominguez,G.di Stefano,C.Siepi,Tulio Serafin(Columbia 33FCX 361 (, 下载次数:474)

jpg(2009/12/17 0:20:35 上传)

Lehar The Merry Widow-E.Schwarzkopf,H.Steffek,N.Gedda,E.Waechter,Philaharmonia,Matacic(EMI HMV SAN 1 (, 下载次数:467)

jpg(2009/12/17 0:20:35 上传)

Mahler Sym.No.2-E.Schwarzkopf,H.Rossl-Majdan,Philharmonia,Otto Klemperer(Columbia SAX semi-circle la (, 下载次数:463)

jpg(2009/12/17 0:20:35 上传)

Homage to Gerald Moore,Los Angeles,Fischer Dieskau,Schwarzkopf(EMI SAN 182-3,White-Angel label).jpg (, 下载次数:1)

jpg(2009/12/17 0:20:35 上传)

Homage to Gerald Moore,Los Angeles,Fischer Dieskau,Schwarzkopf(EMI SAN 182-3,White-Angel label).jpg

最后编辑yilinliulin 最后编辑于 2009-12-17 00:32:13
超级歌剧迷
TOP
5#

这张是施瓦茨科普芙1977年与79年为Decca所做的最后录音,并由其夫婿沃尔特·莱格(Walter Legge)担任制作人,曲目则是夫妻两人共同选取。唱片于1981年发行,两位EMI的签约大艺术家出现在Decca的目录中可谓石破天惊。施瓦兹柯芙表示这是一张充满爱的专辑,并以《致友人》为标题,向喜爱她的朋友以及Decca的录音与制作团队致谢。
Elisabeth Schwarzkopf-To My Friends,Geoffrey Parsons(Decca SXL 6943,NB 1981 UK press).jpg (, 下载次数:1)

jpg(2009/12/17 0:26:30 上传)

Elisabeth Schwarzkopf-To My Friends,Geoffrey Parsons(Decca SXL 6943,NB 1981 UK press).jpg

Elisabeth Schwarzkopf Song I love,G.Parsons & G.Moore(EMI ASD 3124,black-white stamp label).jpg (, 下载次数:1)

jpg(2009/12/17 0:26:30 上传)

Elisabeth Schwarzkopf Song I love,G.Parsons & G.Moore(EMI ASD 3124,black-white stamp label).jpg

Elisabeth Schwarzkopf Song Book,Vol.3(EMI ASD 2634,Color-Stamp label,1971).jpg (, 下载次数:1)

jpg(2009/12/17 0:26:30 上传)

Elisabeth Schwarzkopf Song Book,Vol.3(EMI ASD 2634,Color-Stamp label,1971).jpg

Elisabeth Schwarzkopf-The Early Years 1946-55(EMI ALP 4113-6,Big-Dog label,UK press).jpg (, 下载次数:1)

jpg(2009/12/17 0:26:30 上传)

Elisabeth Schwarzkopf-The Early Years 1946-55(EMI ALP 4113-6,Big-Dog label,UK press).jpg

超级歌剧迷
TOP
6#

施瓦茨科普芙的艺术歌曲我是很喜欢的,尤其是最后四首歌,分句很细致,有味道。不过即使在我觉得即便在她鼎盛的时候技巧也始终不如Streich,民歌和咏叹调都唱不过。在我心目中维也纳夜莺才是二十世纪中期德国美声的旗帜。在下一点拙见,没有技术含量。1060兄勿怪。
最后编辑海森堡的幽灵 最后编辑于 2009-12-17 00:57:54
TOP
7#

恐怕很多人不同意你的观点。在艺术歌曲领域,施瓦茨科普芙可以说是下了大功夫的,她和Streich以及Seefried属于处理艺术歌曲不同的流派和手法。绝对地来说,施瓦茨科普芙属于和费谢尔·迪斯考是一同的手法,精致、追求语言、发音、声音、气息以及呼吸、韵律方面和诗意、音乐最大程度上的铆合。所以,他们两者的艺术歌曲演唱可说是赏至。
Streich 的艺术歌曲曲目并不多,传统上她并不以艺术歌曲见长,她属于南德风格的声乐表演,和Wunderlich、Prey是一派,属于浑然天成的风格,自由、流畅是最大的特点,她的舒伯特歌曲简直就是空谷幽兰,分外沁人心脾!
R.Strauss Der Rosenkavalier,Karajan(Columbia,Blue Gold Label).jpg (, 下载次数:1)

jpg(2009/12/17 1:15:46 上传)

R.Strauss Der Rosenkavalier,Karajan(Columbia,Blue Gold Label).jpg

R.Strauss Der Rosenkavalier,Karajan(Columbia,Stereo,Semi-circle).jpg (, 下载次数:1)

jpg(2009/12/17 1:15:46 上传)

R.Strauss Der Rosenkavalier,Karajan(Columbia,Stereo,Semi-circle).jpg

最后编辑yilinliulin 最后编辑于 2009-12-17 01:15:46
超级歌剧迷
TOP
8#

贴一段多年前写的有关“维也纳夜莺”--施特赖歇的短文。文中的观点颇似海森堡现今的观点,但不偏颇地看,施瓦茨科普芙和施特莱歇这两位同门姐妹在艺术歌曲演唱上面是毫不相同的两种风范。施瓦茨科普芙的另一大贡献在歌剧演唱上,她将“贵夫人”一类的角色刻划得高贵、矜持,俨如其人。莫扎特和理查·施特劳斯歌剧中的某些角色俨然为其度身定做的。
超级歌剧迷
TOP
9#

维也纳夜莺

维也纳夜莺

昨天收到四哥的唱片,打开后立即取出CD7播放,一下子记忆回到多年以前,那时找到一套海关打口片,听了以后立即如入仙境,犹如闻着空谷幽兰的馨香,久久不能自拔。前一阵发现DGRita Streich的唱片重发,立即向四哥订了这套唱片。
丽塔-施特赖歇可以说是一个在不长的时间里有些昙花一现的女高音,与同时代稍后的Fritz Wüdertlich可谓同是当时德国声乐界的两支幽兰,几十年来斯人尽管已一前一后离我们而去多年,但他们的演唱却象珍宝,在人们记忆中久久不能抹去,反而随着岁月更替而更显芬芳,越加受人喜爱,施特赖歇的Tullip LP现在已几近天价。我辈庆幸还能受CD恩惠,再次聆听这样美妙绝伦的人间天籁。
这张CD7中收录的绝大部分是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其中绝大部分很少见到别的声乐家演唱,或许是DG录音的关系,第一耳的听感就是Rita Streich的演唱犹如空谷幽兰,韵味绵绵不绝,完全不象她的师姐Schwarzköpf的演唱。这些歌曲真正显现出舒伯特的价值,施特赖歇嗓音清澈纯净、富有柔韧性和妙不可言的弹性,堪称是德国艺术歌曲演唱的顶峰。
Rita Streich Portrait(DGG Privilege,U.K.pressing).jpg (, 下载次数:4)

jpg(2009/12/17 1:44:47 上传)

Rita Streich Portrait(DGG Privilege,U.K.pressing).jpg

超级歌剧迷
TOP
10#

施瓦今天被尊视的高度,我觉得稍有些名大于实.
德奥区域内很多40,50年代盛名赫赫的歌手,坚持了传统风格,甚至其他国家剧目也用德语演唱,导致世界其他地区知名度有限,而且无法让人领略她们原文演唱作品可能展露的风采.
但是,就是这些人(streich,koth,berger,hallstein,包括晚些的ortrun wenkel等)标准的演绎让人领略到古朴正宗的德奥风格,比如双辅音极少甚至不采用失爆吞音,以及句末和下句首衔接保留顿挫线条而不是任意上下滑完成过渡.
40,50年代,schwa和dieskau是稀有的两位把意法作品也完美演绎的艺术家,但是他们的德奥逐渐偏离正道,schwa唱wiener blut囫囵吞枣的咬字,还有dieskau舒伯特艺术歌曲如此严重吃音吞音的吐词,包括他几个瓦格纳作品录音,深深烙上了意大利legato走句圆滑的痕迹.
当然这不能说就是不足,作为开拓者同时叛逆者,面面俱到必然导致不能术业专攻,只是偏爱传统德式精气风骨的我还是更倾向前面提到的几位歌唱家的处理方式(有时候不免过头,hallstein几段轻歌剧,居然所有辅音全部发出,让人乍舌的同时也痛心,不惜代价选择这种一丝不苟的表达方式,对于气息调度,口腔驱使都会造成极大负担).
所以究竟是streich的清新素雅还是施瓦的富贵油滑,就像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见仁见智.
另外施瓦对外籍学生态度的确有问题,得到很多德国朋友的证实,著名的故事就是波兰女学生演唱德奥艺术歌曲时被施瓦彻底打断,而后冷冷的说,in deinem leib fliesst kein deutsches blut(你的身体里没有德意志的血液).
对了,施瓦代表性录音还是50年代甚至40年代(有后宫诱逃全剧)可取,59年唐璜里elvira无以为继的情形就明显了,65年四首歌更是用连说带唱的方式勉为其难录了下来,虽然这种叹气低吟都掺杂的sprechgesang也算自我开创新套路.
最后编辑DelMonaco 最后编辑于 2009-12-17 05:34:56
blog.sina.com.cn/wahnsinn
TOP
11#

说到底,风格的问题和技术的问题还是两码事,风格即代表了审美价值取向,不仅艺术家有审美价值的取向,听众和观众也有审美价值的取向。施瓦茨科普夫对20世纪下半叶方兴未艾的导演派歌剧制作不屑一顾,也是她的价值取向的表露,未必不是老古板,但也未必就是因循守旧。对待德语歌唱的审美取向也是观点各异,南德传统风格是德语声乐艺术的精华,但瓦格纳派也已经存在了百多年而且还在不断变化。以架构分析为主流的“哲学派”(我是这么为战后两位声乐艺术家的演唱方式起名的,还有更损的称为“死抠派”),交结了意大利声乐流派的运气、呼吸技术,实际上是随着战后剧院空间不断扩大、乐队规模越来越宏大的外部形式下,歌唱家主动的向深层次的哲学范式思考的结果。这种对传统的变革,是艺术家本身的艺术再创造,是值得尊敬的。至于效果,也是有目共睹的。
实际上,翻阅回顾一下狄斯考、施瓦茨科普夫早期(40年代末)的录音,可以发现他们距离传统并不很遥远。
Koth、Schlusnus、Prey、Schreier的名声不能在全球铺开,并不说明他们的艺术无法为众人接受,并不说明只有德奥血统才能有共鸣。而是他们的量产太少,创造的量太少,也就是工作负荷还不够,当然和唱片公司以及制作人(Walter Legger)的审美取向、价值取向还有关。
浅见,欢迎讨论。
超级歌剧迷
TOP
12#

Schwa成就巨大,最大的污点就是曾经是纳粹。就像10楼所说,对波兰学生的态度就可见一斑
TOP
13#

施瓦茨科普芙的名声早已从欧洲传至美国,但因其纳粹党员的背景,直到1964年,她才首登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对于自己加入纳粹,她一直不愿承认,直到1982年,音乐史学家拿出证据,她才在接受访问时巧妙的以普契尼《托斯卡》中的咏叹调歌词“为艺术,为爱情”,解释加入纳粹的原因。
超级歌剧迷
TOP
14#

前几年出过一本书说她的纳粹旧史,考究出来的东西各人评判吧。知道她的不承认、不解释的态度就表明一切了。不过这些都与艺术的关系似有还无。无瑕的东西是绝世的,所以她属于稀世。
唯乐
TOP
15#

对y兄意见部分同意,但也有部分相左.
南德派演唱和"瓦格纳派"这两个定义风格,因我孤陋寡闻,首次听取,还望细述,另外不能确定二者之间并抑或斥的关系.
个人觉得,德奥作品,大体可以归为抒情派,巴赫莫扎特舒伯特等平缓连贯,严谨理智的演唱,以及另类追求戏剧效果同时冲动即兴的风格,主要是浪漫主义后期作品,都应该归入这类.
按地域和作曲家名称分,在获取确切定义前,暂时不能完全认同此分类,不然就有frick,putz为代表的施瓦本方言派,甚至马勒派,理查施特劳斯派都要冒出来.
我就是因为发现施瓦和dieskau开始变革和叛逆,所以提到两人身份意义特别,应该算和"死抠"相反,算作"造反派",而后streich,berger,koth等算保皇派.
prey,schreier名气已经很响了,此二人也算造反派,这两人充分吸取的意大利学派通过延长母音省略辅音已及使用灵活节奏而不是气息爆破和张弛来节省体力,因而都唱到了60多岁,相反,真正传统德奥忠实力度收放和咬字铿锵甚至哭泣喊叫和强力胸声支撑来演唱的,到50岁,已经都不行了(比如hotter,frantz,以及koth,hallstein等),这是由于德奥脚本辅音繁多,管弦绵密决定的,诚然,想保持艺术青春,想避免前人覆辙,就必须偷懒,必须造反.
意大利歌唱家里面,当然也有采用这种冲动喷张演唱持久的,比如monaco,但那小子是仗本钱,其他效仿这种方式的比如stefano,callas,都早早下台了.
最后schlusnus,我认为百分百是传统派,我也很喜欢他演绎,名气不想我认为和时代有关,如果晚生20年,绝对不会被遗忘的.
当今德奥保皇派已经消失了么?不,diana damrau就是继承人,她在魔笛中不遗余力的表现也是众人共睹的,同样,也很快付出了封演此角的代价,她的吐字我喜爱之极,她也不惜用高位胸声上一些半高音的曲目(结果导致06世界杯和多明戈的饮酒歌crack掉),于是她演唱意大利的弄臣等,就味道不正了,但是zerbinetta就顿时体现出优势来.

以上粗浅抬杠,另期待y兄关于supervia的续文.
最后编辑DelMonaco 最后编辑于 2009-12-17 18:25:32
blog.sina.com.cn/wahnsinn
TOP
16#

好哇!Monaco兄全局观地评论上下百年的德国声乐艺术家,虽寥寥数句,但已经很犀利了。我之喜欢声乐全凭自己的管见,无系统研究考据,算是“土”吧。
昨晚听施瓦茨科普芙唱“元帅妇人”以及阿拉贝拉,她的咬字吐音和气息是独特的,完全不同于Della Casa和Rothengerg,施瓦茨科普芙如果和迪斯考同台唱一部莫扎特歌剧或理查·施特劳斯歌剧,那局面是完全不同于其他人演绎的。
Supervia还在细细听呢。
超级歌剧迷
TOP
17#

原帖由 yilinliulin 于 2009-12-17 18:03:00 发表
施瓦茨科普芙的名声早已从欧洲传至美国,但因其纳粹党员的背景,直到1964年,她才首登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对于自己加入纳粹,她一直不愿承认,直到1982年,音乐史学家拿出证据,她才在接受访问时巧妙的以普契尼《托斯卡》中的咏叹调歌词“为艺术,为爱情”,解释加入纳粹的原因。
这段历史无法抹杀她的艺术成就,就跟卡拉扬一样.纳粹党员又如何,并不是每个纳粹党员都双手沾满鲜血.看看辛德勒和拉贝吧.
纳粹党并非从它成立初始就是恶魔党.就象某党也并非从创建伊始就是充满贪污腐败一样.
TOP
18#

蒙y兄错赞了,我不是专业,完全凭借自己代表性实例的总结归纳而已,也不看理论传记,唱片说明书也极少翻,因此我抬别人杠,和别人抬我杠,都是司空见惯:-)
坛里真正援引典史考据的,是巴洛克乐派的vivaldigu,fetonte等高人,但我看y兄那篇卡拉斯文章,却首次禁不住电脑屏前叫好,毕竟这个是自我潜心听出的精髓,是源于也属于自己的东西.
风格归纳,我很同意你上一贴,审美价值取向不光来自作曲家原始手稿,也是来自当代的观众和导演,甚至进一步归因到生活节奏,录音设备,剧院构造等等.一句话,时刻在变,y兄可能知道bh2000一位历史声乐泰斗,叫fans(或wh),对每个时代,流派甚至作曲家都有自己精准严谨的定义,从中可看出他在唱片资料研习和专致聆听方面付出的心血和获取的成就,令人叹服.
然而,我(相信还有你)都认为,风格的灵活性和革新性导致一个封闭的定义是不可行的,无论针对某作品还是某时期,凡规则必有例外,villazon当今激昂嗓对法国作品演绎,在50年前也许是不可想象的,windgassen莫扎特式柔性气质瓦格纳,可能上世纪初会被观众揍下台.歌剧声乐的妙趣就在这里,它不静止孤立,与时俱进才有生命力,否则再忠实传统,再死抠原谱,再吻合连音,颤音,滑音等等风格因素,不能换取观众和听众共鸣,只不过算发出一连串干瘪响声而已.
风格更新和转变,可以是逐步量变,也需要某些具备frontier spirit歌手个人催化导致的质变,schwa和dieskau就可以算这类人,我会因为自己感情因素偏好古朴德奥派,但又因为此二人贡献而对她们不排斥,归根结底,咱俩的看法在原则上还是一致的,还望多多赐教加深沟通.
blog.sina.com.cn/wahnsinn
TOP
19#

yilinliulin兄应该读一读这本书。
1b16abee36fd51e7b3fb954a.jpg (, 下载次数:0)

jpg(2009/12/20 15:33:06 上传)

1b16abee36fd51e7b3fb954a.jpg

TOP
20#

已经订了。
超级歌剧迷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