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歌剧收藏之威尔第《茶花女》 [复制链接]

查看: 22814|回复: 80
1#
周末无事,就聊聊自己的歌剧收藏。

说起歌剧,第一当属威尔第《茶花女》。这是我的启蒙作品,时值文革结束我刚进高中,中央歌剧院再排《茶花女》,男角还是57年首演时的李光曦,女角换成了当时中国最好的花腔女高音官自文。这本中文版《茶花女》就成了我迷上歌剧的最开始。官自文后来很少听说了,不过她的行腔非常华丽多彩,不输于萨瑟兰的行腔,在音乐会上看她本人唱,感觉也是如此,相比之下,她的男伴李光曦就显得苍老了些。

至于新中国第一次57年排演的由李光曦和张权主演《茶花女》,因为张权的声音并不是很好的花腔,也不是戏剧女高,事实上她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女高音(虽然出于历史原因她名声很大),所以并不值得推荐。可惜的是,78年再排中文版《茶花女》时,李光曦最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不管怎么说,这两个中文版现在大概都很难找到历史录音了吧?

说起《茶花女》,我熟到可以每一段都知道相关的中文歌词。
最后编辑小麒麟 最后编辑于 2010-11-06 11:34:10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0/11/16 0:50:37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最好的《茶花女》歌剧录音,我一直认为是萨瑟兰和贝尔冈齐1962的录音。这版《茶花女》男女主角都是风华正茂的年纪,萨瑟兰的花腔几乎是完美无暇的,而贝尔冈齐的抒情男高也正到好处。

从声乐上,以后再没有一版《茶花女》达到过萨瑟兰的水准,其后萨瑟兰和帕瓦罗帝的录音里,萨瑟兰也没有这一版的水准。

Decca在2002年在其Classic Opera系列中再发过这版录音,此前就只能买到小双张了。
PB050298.JPG (, 下载次数:0)

Double Decker(2010/11/6 11:15:46 上传)

PB050298.JPG

PB050297.JPG (, 下载次数:1)

Classic Opera(2010/11/6 11:15:46 上传)

PB050297.JPG

最后编辑小麒麟 最后编辑于 2010-11-06 11:23:35
TOP
3#

茶花女也是我的启蒙歌剧。很喜欢。但只有小克和晚年索尔蒂的版本。
期待lz继续介绍
TOP
4#

二十一年后的1983年,萨瑟兰和帕瓦罗帝又录了数码版的《茶花女》,此时的萨瑟兰的声音老到是老到,音质在中音区越来越暗,但是她的花腔技术依然无人能敌。

帕瓦罗帝的抒情男高音和贝尔冈齐比,是另一个味道。我比较喜欢老帕一些。阿尔佛来德的热情和任性,让老帕热情奔放的声音演绎会更好一点。
PB050296.JPG (, 下载次数:0)

Sutherland & Pavarotti(2010/11/6 11:31:04 上传)

PB050296.JPG

最后编辑小麒麟 最后编辑于 2010-11-06 11:31:04
TOP
5#

萨和贝的那版难道不是1964年的么,变成1962的了?萨花腔的确高明,但是就角色把握和张力,我还是听callas版。
blog.sina.com.cn/wahnsinn
TOP
6#

如果说萨瑟兰的演绎在声乐上成了一把尺子,那么库楚巴斯1977年在DG声情并茂的录音在表演上就成了另一把尺子,此后的录音恐怕都要以这两部作品作为参照了。

从声乐上,库楚巴斯的声音显得纤细脆弱,虽然音质远比不上萨瑟兰,但反尔让小女子形象浑然天成。她能唱出同样的花腔,虽然不如萨瑟兰的华丽,她甚至能把《我要欢乐》最后的高音炫技唱到位,但是也不如萨瑟兰那样轻松和自然。但是她的表演声情并茂到了极致,一颦一笑在《我要欢乐》里都能自然的揉进声乐里,而在第二幕她和父亲的对唱,那种哭泣和绝望的自然流露,在其他的版本里很难再有她那样的入情入圣了。

用另一句话说,她把一些叹气音调变化这些非声乐的东西极致的和声乐结合起来,达到催人泪下的表演效果。

当然有人批评她离话筒太近了。

DG除了普通版CD之外,还出版过这一录音的5声道环绕立体声版SACD。两者听起来其实差别不很大,不过在某些场面,比如舞会中场外乐队的处理,SACD的效果还是不错。
PB050294.JPG (, 下载次数:0)

sacd(2010/11/6 11:59:25 上传)

PB050294.JPG

PB050293.JPG (, 下载次数:0)

DG(2010/11/6 11:59:25 上传)

PB050293.JPG

最后编辑小麒麟 最后编辑于 2010-11-06 18:23:40
TOP
7#

原帖由 DelMonaco 于 2010-11-6 11:38:00 发表
萨和贝的那版难道不是1964年的么,变成1962的了?萨花腔的确高明,但是就角色把握和张力,我还是听callas版。


根据Classic Opera系列版的介绍,录音是1962年,63年Decca正式出版。

Callas的声音我不很喜欢,主要是高音是易于失控,音色也不好。早期的单声道听起来会很没有味道。不过如果看Callas表演,会发现她演技极好,看过她的托斯卡片断,那样的表演确实很难令人不心折。世人对她的推崇,大概都是出自她的演技吧。
TOP
8#

有关《茶花女》的薇奥列塔,我总是把她的演绎分成两类,如果能把她那个著名的《我要欢乐》的最高音唱上去,那是一类;唱不上去(很多抒情女高都唱不上去),就是另一类。

和萨瑟兰同时代的抒情女高音卡巴耶就是这一类。在高难的第一幕花腔咏叹调里,抒情女高的某些处理其实只是另寻路径。卡巴耶和贝尔冈齐在CBS的录音(现在Sony应该有再版)大概卡巴耶的粉丝会比较喜欢,据说这一版是全剧全本演出。
PB050289.JPG (, 下载次数:0)

Caballe(2010/11/6 12:09:13 上传)

PB050289.JPG

最后编辑小麒麟 最后编辑于 2010-11-06 12:11:36
TOP
9#

另一个全本演出是Philips于1993年出版的科娜娃版。科娜娃的花腔比卡巴耶要好一点,但是最后还是避开了那个高难的最高音。

Kraus录音时已经是60多岁高龄,声音显得有些苍老,不给力。

其实这一版我觉得最好的表演是20多岁的俄国男中音Dimitri Hvorostovsky,他初露锋芒的演唱,很难想像他演的是一个父亲。

这一版的美国版有点象简装:libretto只有英文和意大利文,很薄;直接置于CD盒里。而欧洲版付有英法德意四种语言的libretto。我刚刚从德国买到了欧洲版,得找个机会把这种廉价的美国版给卖了。
PB050290.JPG (, 下载次数:1)

jpg(2010/11/6 12:21:40 上传)

PB050290.JPG

最后编辑小麒麟 最后编辑于 2010-11-06 12:21:40
TOP
10#

在早期录音中,有维也纳夜莺之名的Lorengar的1969年版,也是不错的。不过第一幕的花腔技术要求太高,Lorengar最后也满吃力。

大名顶顶的Fischer-Dieskau唱男中音。
PB050291.JPG (, 下载次数:1)

jpg(2010/11/6 12:27:00 上传)

PB050291.JPG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