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新京报书评周刊:致李云迪——拿什么拯救你?我的仲永! [复制链接]

查看: 23889|回复: 41
1#
按:昨天,微博上开始疯传“李云迪在首尔的巡演遭遇‘车祸现场’”,书评君看到消息后瞠目结舌,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是这样:10月30日,李云迪和悉尼交响乐团合作在首尔演出。而李云迪在弹奏《肖邦第一协奏曲》时,由于记忆错乱导致演奏被迫中断,据说现场有很多观众要求退票。昨天晚上,李云迪在微博上公开回应并致歉。


可是,似乎公众并不愿意原谅他。有评论者称,“从2000年获得肖邦大赛冠军至今,这项比赛殊荣的剩余价值已经被不思进取的李云迪透支了十五年。不拓宽自己的演奏曲目、频繁依靠娱乐媒体曝光搏眼球、就连担任肖邦大赛评委也不甘寂寞的中途回国当伴郎,这一切都预示着李云迪这次韩国演出事故的必然性。”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仲永?


文 - 仲读




可以肯定的是,李云迪肯定不是第一个乐于进娱乐版面的古典音乐从业者,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但他一定会是最有名的那个。




事实上,仅仅一个月之前,这位肖邦钢琴大赛的评委,就不惜以请假的方式中途暂离肖赛现场,不顾“舟车劳顿”,千里迢迢以伴郎身份(1/12的伴郎团成员),回国参加黄晓明与Angelababy的大婚,自拍、pose、称兄道弟......
而就在10月30日的韩国首尔艺术中心举行的音乐会上,李云迪与悉尼交响乐团合作肖邦《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时,在第一乐章出现忘谱,在与乐团完全无法同步后,演出被迫短暂暂停,在经过简单交流后,终于磕磕绊绊地完成了全曲的演奏。其后,包括李云迪本人微博在内的一系列云系官方、半官方平台都发出了“演出圆满成功”的消息,甚至还有一段秒拍视频在记录返场致谢的李云迪。



但现代传媒的影响力显然不容低估,就在当晚,脸书上的韩国乐评人和乐迷就接连曝光了演出现场的情况:李云迪指责乐团、对指挥有不敬动作、取消签售,甚至有乐迷留言说第一乐章结束后,就有观众要求退票。随后中国社交网站上就开始全面同步脸书上的资讯,关于被迫中断、场上交涉、漏音错音等关键点被反复讨论。而很多李云迪粉丝则愤然辟谣,指责相关的言论是无妄之谈、没有常识。



而随着11月1日事态逐步明确,除了在社交网站上批评李云迪的韩国听众外,就连主办方都出来表达不满,李云迪于11月1日晚在微博公开致歉,而李云迪官方的推广微博也言明了“出现失误”的理由:舟车劳顿(你怎么老是舟车劳顿啊?)。而这一新闻也毫无意外地最终被南都娱乐周刊、新浪娱乐等众多“娱乐”媒体转载。
公允地说,演奏家在台上忘谱的现象并不少见。法国钢琴家塔霍就因为曾在巴塞罗那的钢琴协奏音乐会上大忘谱,而使得他直到今天都视谱演奏。柴赛冠军加夫里洛夫2014年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演出拉赫玛尼诺夫《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时,也出现了不知所云地大段自我发挥段落,以至于合作的乐团因完全不知该在哪里进入协奏,只能万分紧张地架琴提弓、随时待命。但是无论如何,这些都只是音乐家在场上的突发情况,而并非常态。


但对于李云迪而言,这一切却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李云迪的演奏会现场车祸已经不是第一次了。2009年中山音乐堂,他演奏的贝多芬《C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就让场内的乐迷瞠目结舌,无论是乐句、呼吸,还是手指的跑动、控制力和准确度,都无一合格。



而在其后的6年中,李云迪的现场演奏毫无进步,无论是炫技的保留曲目《野蜂飞舞》、《钟》,还是其原本拿手的肖邦作品,不但在作品演绎上毫无令人耳目一新之处,就连基本的完成度都很难达到。加之其场外活动日益频繁,炒作卖腐不绝于耳,公众形象更是从音乐厅的舞台艺术家,转变成了体育场里演奏的明星,而日益荒废的琴艺也被洗白成“成熟的钢琴家不需要那么多的练琴”等言论。





事实上,李云迪作为第一个拿到肖赛冠军的中国人,其获奖当时真是实至名归。相比于日本钢琴家上原彩子在2002年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大赛中以重复的曲目、糟糕的表现获得钢琴组冠军的丑闻相比,李云迪在2000年肖赛上的表现可谓惊艳,也从侧面带动了2000年之后的琴童潮、肖邦热。俊朗的外表、不俗的技术,加上本身就充满了浪漫气息的肖邦音乐,李云迪钢琴王子、钢琴诗人的形象曾经是那么深入人心。
但是对于任何一个大赛成名的钢琴家来说,首先要面对的就是曲目上的拓展。尤其是肖赛由于只要求选手演奏肖邦作品,所以增加自身的曲目量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李云迪数年来可以用于上台演奏的曲子却少得可怜,除了原有的肖邦作品,不到5首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舒曼的《幻想曲》以及不到10部的钢琴协奏曲外(如今一般经纪公司都要求旗下的钢琴家掌握至少20套左右的钢琴协奏曲),李云迪就鲜有更多的拿手曲目了。拙荆见肘的曲目量,根本无法应对相对频繁的职业音乐家的舞台演出。而他2015年4月原本要演奏的肖邦4首叙事曲,也因演出取消而无缘听见,其有限的曲目量至今还为人诟病。


除了曲目量的狭窄外,就是李云迪在技术上的退化。事实上30-40岁时钢琴家在技术控制和艺术表达上走向成熟的重要年龄段,很多优秀的青年才俊能否走向大师,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这一时间技术上的锤炼,但很少有钢琴家会在45岁之前出现明显的技术退化。而李云迪在现场表现时的不稳定和失误,很大程度上就是其缺乏练琴所致——唱片大体可以通过一遍遍地重录和音乐剪辑来遮掩错误,现场演奏则是最为残酷的试金石。



固然弹琴错音不可避免,如钢琴大师科托也是著名的错音大王(当然,其原因也更为复杂),但是科托弹对的音确实在表达上无比曼妙。李云迪相比之下,那些没有碰错的音,感觉他也只是.....碰对了,所谓音色、乐句、呼吸、踏板,实在就无法再较真了。而在他发布的一条微博中,为了不影响邻居,李云迪居然用电钢琴练琴,虽然如今的电钢琴已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模拟真实的钢琴,但其在和声感觉和踏板效果上仍有很大的不足,作为职业钢琴家用电钢琴来练习,就犹如移动靶枪手在训练时只打固定靶一样,实在称不上是什么职业的行为。



当然最后这一切都不免被归结为,李云迪将太多的精力花在了场外的那些花边娱乐,而荒废了对于艺术和钢琴家事业的专注。





但与李云迪经常被并列提及的另一位钢琴家郎朗,其实也是不乏娱乐活动、慈善公益和各种代言的场外大忙人,其中也不得不说有些活动着实“不太适合”古典音乐家去做,但郎朗在艺术上却丝毫不见退步,反而日益精进,各种海外演出邀约不断、一票难求,其曲目量之宽,技术之精湛,表达之独特(我指的不是颜艺,谢谢),有目共睹,人们完全可以想见其在舞台下、活动外的勤奋、职业和专注。
娱乐圈不是不能进,也不是进了出不来,更不是进了就无法练琴。作为现代社会常见的推广手段,乃至作为日进斗金的商业行为,音乐厅外的市场活动本质上无可厚非,但职业人确实也需要有职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保持状态的练习、不断拓展的节目、耳目一新的演绎,才是艺术家立足的根本——当然,若是某人说“偶就是要做中国的理查德·克莱德曼”,那我也是没有话说。





钢琴界另外一个天才少年范·克莱本在一举成名后,也面临着类似的困境,最后只能沦为白宫政治活动的摆设和仅供瞻仰的文化名流;相比之下,王安石《伤仲永》的故事,可能更中国人所熟知。历史从不重复自己,但他至少合辙押韵,已过而立之年的李云迪,虽然已无法成为冠绝古今的超一流大师,但重塑自己的演艺生涯,找回过去的状态和技艺也绝非全无可能。多少年少成名的天才在成年之后泯然众人,在天赋和才华之外,还有专注和勤恳。作为一个普通的乐迷,在此我也只能希望,那位曾经的华人骄傲,可以重拾信心、砥砺与水准,以职业钢琴家应有的素质,重生涅槃——否则,十年之后,恐怕也只有平庄爱乐乐团愿意为他协奏了。
分享 转发
TOP
2#

拜金思想,贪图享乐,成天混迹于酒肆夜店的艺人,日渐堕落至不可救药是必然的
TOP
3#

力宏,力宏在哪^_^
TOP
4#

听过youtube上“车祸现场”的风衣片段了。。。不清不楚的,不过也没关系,因为现在不是看车的细节,只是看怎么撞车的,这点清晰度足够了。。。。复制粘贴一段我在知乎的评价吧:

听到现场模糊不清的演奏之后我大概可以想象李云迪当时是恼羞成怒的——因为他自己当然知道这段乐团高潮全奏之前的炫技段落弹错得有多么离谱,但他觉得自己勉强圆回来了,靠着几个不清不楚的主旋律音符(当然了细节全部错误)似乎也给了乐团继续下去的可能性了。但是指挥居然制止了乐团演奏!?李云迪当然是羞愤交加了。
乐团指挥为什么制止个别乐手的冒进行为?其实道理也很简单,你独奏不好好做功课出的演出事故,不要想让我乐团接盘。如果接得下去,那就是李云迪今天演出状态不佳,错音一大把,对李云迪自然是挽回很多影响了。如果冒险接没接下去?——新闻很有可能就变成,悉尼乐团集体失误,该进来的地方没进来等等,回头演出事故的责任很有可能变成撕逼大战,讲也讲不清楚了。基本上指挥的做法是正确的。


知乎上讨论着讨论着终于有人把郎朗拉进来了。真遗憾,我以为李云迪近年来种种无非就是为了不被和郎朗并列提及呗~~~

再不喜欢郎朗也只是实在不敢苟同他的艺术品位,而已。

而李云迪,渐渐快脱离本论坛讨论范畴了。
最后编辑chrisspher 最后编辑于 2015-11-02 20:56:10
TOP
5#

回复 3# yiping01 的帖子

力宏在“后面”。。。
感谢上帝.
TOP
6#

我个人很不喜欢郎朗那夸张的表演手法
TOP
7#

悉尼交响乐团首席小提琴手表示事件被严重扭曲了,事故是发生了,李云迪当时是重新再来一次,最后演出成功,观众在演出结束后鼓掌。现场他没有对任何人进行指责,指挥也没有表态。他表示散布错误录音是不合法的,同时”幸灾乐祸“的表现。
TOP
8#

弾错就弹错了,又冒死人……
TOP
9#

媒体评论应该在弄清楚事实的全部之后再分布,应该有多方不同角度描述才可以客观,否则容易流于偏激、任性。
清净自在
TOP
10#

真相不太清楚,我个人认为就是一次偶然的失误吧。

一般我们平时都是只看到明星的耀眼光环,而想象不到他们背后付出的艰辛。钢琴家要面对日常一般人难以想象的枯燥,单调的练习,在艺术的道路上是非常孤独的,有时也不为人所理解。一个名人,他往往要承受超过他本人极限的压力。这些都会导致人出错的。对于李云迪这个事件,也需要理解吧。

李云迪是个天才,对于艺术上的天才,那种对艺术天生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这种素质一般不会随便消失,而是伴随艺术家一生。我不相信李云迪伤仲永这种说法。真正的艺术家,那种对艺术真诚的热爱,是生死都无法阻挡的。这次小事件,我相信对李云迪只有促进作用,他事业的辉煌还在后面。

我在深圳见过李云迪。当时一个国内著名的钢琴家在深圳大剧院举行音乐会,李云迪很早就来到大剧院,很有礼貌地在门口等待。所以,我对李云迪印象一直非常好。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