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大家知道列夫席兹这位钢琴家吗 [复制链接]

1#

一架鋼琴
四種樂器



/聯合報


俄國鋼琴家列夫席茲(Konstantin Lifschitz ,1976-)元月初來台連開4場巴赫,首2場是全本「十二平均律」,48首前奏與賦格,並將調性相同者一起演奏。巴赫此二冊同調性者本就常出現呼應關係,列夫席茲將其一同呈現,詮釋也的確刻畫出其中的對應連結,堪稱通透全本且成竹在胸,成就卓然不凡─雖然,這還不是列夫席茲最讓筆者佩服之處。


面對這部巨作,當然可有諸多面向分析。但以操作面而言,若想恰當表現每一曲,除了要有解析能力,也必須擁有「樂器知識」:巴赫鍵盤音樂一方面是偉大作品,其純粹音樂的內涵與表現,往往超越特定樂器的限制;但另一方面,從樂曲風格我們也可看出,作曲家寫作時心中所想的「鍵盤」絕對不止於大鍵琴。


許多曲就風格和句法而言,其實都該是管風琴作品。有些前奏曲,其風格甚至來自魯特琴(類似今日之吉他)。以鋼琴演奏的角度而論,如果演奏者在分析樂曲之外也能多方鑽研,了解大鍵琴、管風琴、魯特琴等樂器的演奏特色,再思考如何以鋼琴整合上述知識,並發揮現代鋼琴性能。那麼無論是樂曲性格掌握,或是細節奏法處理,自然能有良好掌握,也能讓聽者覺得言之有理。


以琶音為例,以大鍵琴思考的琶音,就和從模仿魯特琴而得的琶音,奏法有所不同。哪些樂曲樂句該彈得音量一致,以表現管風琴特色,哪些又該靈活變化,甚至大膽發揮鋼琴性能渲染,在在考驗演奏者的技巧、品味、學養和創意。


列夫席茲雖然年僅34歲,他的演奏已證明自己是當今詮釋這部作品的頂尖大師。他擁有高超的演奏技巧,音色變化與聲部清晰都令人佩服,但更可貴之處,則是他真能為各組前奏與賦格「設定」演奏樂器,並以鋼琴模擬該樂器特性,將技巧、音樂、樂器、奏法整合為一。


這也就是為何他的第一冊G大調前奏與賦格,右手樂句幾乎維持音量不變,卻又設計不同層次以表現管風琴音栓運用;輪到該以大鍵琴風格思考樂曲時,其裝飾音設計和旋律句法也頗見心得。


而列夫席茲最驚人的表現,對筆者而言,則是第一冊升g小調:從前奏開始,他就彈出以魯特琴演奏的抑揚頓挫和琶音處理,但此曲賦格情韻深長,是供人抒發浪漫感受的名作,「他以魯特琴風格彈了前奏,後面賦格又該怎麼接?」


隨著鋼琴家真能持續以魯特琴特色開展艱難四聲部賦格,筆者從困惑轉為驚訝,又從驚訝轉為讚嘆--該是何其強大的創意和執行力,才能在現代鋼琴上把此曲彈成魯特琴風格?在魯特琴上演奏四聲部固然困難,要以鋼琴模仿魯特琴,再以此彈出四聲部,更是難上加難,但列夫席茲卻極具說服力地做到了。


而身為鋼琴家,他也沒忘記現代鋼琴所能賦予的美好:面對充滿半音裝飾的第二冊a小調,他一樣充分運用強弱變化和踏瓣效果,彈出迷離奇幻的音響效果。而第一冊升c小調的五聲部賦格,其詮釋一樣感人至深。


台上雖是一架鋼琴,列夫席茲卻讓鋼琴、大鍵琴、管風琴與魯特琴風格交錯,演奏充滿驚奇。


而當鋼琴家準備充分至此,創意與實踐面面俱到,無論聽眾是看熱鬧還是聽門道,都能從中學到難得功課,同時見證巴赫的偉大與列夫席茲之卓越。



分享 转发
EMT 982
JBL K2 S9800
ARYE K 1XE
DANIEL HERTZ M5
TOP
2#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