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关闭
安全选项
找回密码
记住我
我的中心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HIFI168首页
快速搜索
帖子标题
作者
版块
发烧论坛
»
发烧专区
»
音乐唱片
»
[轉帖]《藍色狂想曲》的故事
发烧专区
HiFi乐趣
音乐唱片
器材用家专区
在线试听
交易论坛
硬件交易
软件交易
返回列表
查看:
2689
|
回复:
0
[轉帖]《藍色狂想曲》的故事
[复制链接]
发送短消息
UID
129272
精华
1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qianlufei
组别
论坛博士后
生日
帖子
948
积分
1225
性别
注册时间
2008-11-15
1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2-11-19 00:13
|
只看楼主
曼哈頓主題曲
載 自/聯合晚報
若要為紐約找一個主題曲,最好的選擇,或許就是蓋希文的《藍色狂想曲》。
這不只是伍迪艾倫用了此曲當成電影《曼哈頓》的主題配樂,而是此曲就是一個紐約人所譜出的美國風情。 此曲出自指揮懷特曼(Paul Whiteman)的邀請。蓋希文本來以寫作時間不足而猶豫,但怎料懷特曼因為對手打對台,故將蓋希文要譜曲發表之訊息直接發給媒體。看到自己「新作」消息已被登在報紙上,蓋希文只得接下這個挑戰。據蓋希文對其傳記作者所言,他是在從紐約到波士頓的火車上構思的: 「在火車上,那鋼鐵般的節奏,還有那喀啦喀啦的碰撞聲,對作曲家而言常是靈感的來源,我就經常自這樣的噪音中聽出音樂。而在那次旅途,我突然間聽到、甚至能在譜紙上看到,整首狂想曲從頭到尾的完整架構。我沒有寫出新旋律,只是把我腦中原有的主題素材組織成一部作品。這部作品在我聽來是美國音樂萬花筒,是我們的大熔爐、我們無可比擬的國家活力、我們的藍調、我們的都會瘋狂。當我抵達波士頓,我已對此曲成竹在胸。」 從這回憶可知,《藍色狂想曲》其實是《美國狂想曲》,而在草稿上他也的確標以「American Rhapsody」之名。之所以會被稱為《藍色狂想曲》,其實是蓋希文哥哥,作詞家艾拉(Ira Gershwin)的主意。那時他在畫廊看了惠斯勒(James McNeill Whistler)的展覽,對其作品標以「黑色與金色之夜曲」和「灰色與黑色之編排」等等很有興趣,因此也建議弟弟將新作改成《藍色狂想曲》——所以那「blue」還真是「藍色」,並不該翻成「藍調」,雖然我們也不能排除艾拉有取其雙關語的意涵。 《藍色狂想曲》在音樂會前八天,1924年2月4日才完成。那場歷史性的「現代音樂實驗音樂會」中共演了二十六段音樂,《藍色狂想曲》是倒數第二的好戲。在連聽諸多不甚有趣的作品後,此曲以單簧管顫音接滑奏向上音階炫目登場,立即抓住聽眾的心,奏完更贏得熱烈讚賞。光是在1924年,懷特曼的樂團就演奏此曲八十四次,唱片更賣出百萬張佳績。後來懷特曼還以此曲當成樂團主題曲,電台節目口號甚至是「曲目永遠更新,除了《藍色狂想曲》以外」,可見其膾炙人口的程度。聽者大可純然陶醉於蓋希文的泉湧靈感,但別忘了,在繽紛華麗的樂想下,蓋希文仍有拉威爾口中「最傑出、最誘人,或許也最深刻」的手筆。 雖是家喻戶曉,但《藍色狂想曲》其實並沒有那麼常出現於現今音樂會之中。這次伊麗莎白大賽冠軍,法國鋼琴家布雷利(Frank Braley)要帶來獨奏版,祝福他演奏精彩,也希望他登台之日,紐約已經自風災中恢復,仍是那個蓋希文心中眼裡,不斷翻轉的音樂萬花筒。
qianlufei 最后编辑于 2012-11-19 00:15:49
分享
转发
EMT 982
JBL K2 S9800
ARYE K 1XE
DANIEL HERTZ M5
TOP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返回列表
高级编辑器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默认表情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登录
|
注册
发表回复
查看背景广告
隐藏
发新主题
发烧专区
HiFi乐趣
音乐唱片
器材用家专区
在线试听
交易论坛
硬件交易
软件交易
TOP
设置头像
个人资料
更改密码
用户组
收藏夹
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