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我们谈论的是就《梁祝》而言的署名之争,而不是争论谁更会作曲。
这句话一针见血,我同意:
“没有何占豪,我们听不到《梁祝》;没有陈钢,可以听到另外一种《梁祝》。”
下面这句话我持保留意见,我认为陈刚的作用绝不是编曲配器这么简单,他的作用应该表述为“作曲实现”:
“说白了,陈钢与《梁祝》的关系,犹如拉威尔跟《画展》的关系。按国际惯例,不会把《画展》视为拉威尔自己的创作。”
也许可以这么说:
“没有老何,我们绝对不会听到《梁祝》;没有老陈,我们不会听到如此成功的《梁祝》。”
即使老何根本不会作曲、老陈是作曲巨匠,《梁祝》署名的次序也是正确的、合理的,也是两人共同认可的。呵呵!
其实我认为祝英台更有理由提出“曲名翻案”:整个曲子基本是我的视角,我是绝对主角,他梁山伯就楼台会时嘟囔过几句,基本没怎么出声,怎么也不应该排名在我的前面!抗议,曲名应该就叫《祝英台》!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