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谈谈对激光唱片的认识 [复制链接]

1#
  在此从艺术角度、技术角度,浅谈一下对激光唱片的认识。望诸位指正。
  首先从艺术角度谈谈唱片,提到音乐唱片艺术就不可不谈录音黄金年代,自1958年,迈入里程碑式的立体声录音时期,到70年代。这一时期,不但记录了前辈大师们晚年的辉煌,而且突显了那些中坚艺术家精深的艺术造诣。海飞兹、比彻姆、鲁宾斯坦、弗利乔伊等大师若繁星闪耀,威尔金森、莱顿、库尔肖等录音奇才不胜枚举。期间各大唱片公司也拿出看家本领,各自拥有艺术功底深厚,精通总谱,听力敏锐且对音乐细节有着微妙感觉的录音师和制作人,各公司录音风格鲜明,可谓精品荟萃。那是为艺术而音乐的时代,音乐家高贵挚朴,洗尽铅华,传递感人至深的声音。他们以创造一种独立的艺术形态为使命,用完美的录音重现音乐,成为无法逾越的丰碑。
  当前,诸如酷爱爵士乐的古典音乐指挥家,为了1/12伴郎放弃世界顶级钢琴大赛的评委以及那些浮夸的钢琴表演家。能指望他们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古典艺术?加之独立的录音团队,游走于各个唱片公司,一味追求音效,各家唱片公司风格近乎雷同。且录音师、制作人也是对录音罕有精研细酌的,故新出品的唱片除了音效数据外,艺术性则毫无优势可言。
  其次谈谈唱片的技术。CD都会标注有AAD/ADD/DDD。A表示模拟,D表示数码,第一位表示录音、第二位表示混音、第三位表示压片。基本涵盖了CD的制作过程。录音是最原始的记录也是不会变的,当然母带随着存放时间、播放磨损,信息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失。压片的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而不断的优化,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而混音是首版与再版产生区别至关重要的因素。
  首版的再版,唱片片号虽然相同,声音却略有不同。Polygram的无字与pdo,差异很小,与pmdc则稍明显,可能与生产线、母带再版年代不同相关。其与M&L、EDC压片差别是可闻的,考虑或因为了弥补母带损失而略调混音而致。
  首版与改版,声音差别显著。各公司不断推出诸如20bit、4D、2088、ART等技术改善录音制作。在新录音上这种加bit技术的优势是明显的,但用于老版的改版上则是褒贬不一。压片前的混音,可以让录音咸鱼翻身,也可使其光芒尽失。如上面提到的录音黄金年代,是大师级的艺术家和录音师共同进行混音调整,甚至重新演绎、录音,追求的是完美艺术!文化修养、艺术底蕴往往是技术不可替代的。最具代表的是EMI的首版与后期廉价版的区别,听上去几乎让人怀疑其是否同一录音。当然,对这些声音的差别,喜欢与否是见仁见智的。
  与此截然不同的是某些日本公司买下版权,顶着科技的光环,依据个人癖好对老录音进行“加减乘除”大肆修改,推出这样、那样的CD。这是经不起时间检验的,大多无疾而终。不过这种做法亦有向重制LP方向蔓延,用于补偿母带信息的缺失,最终恐将成为数码声通过模拟播放的逐利闹剧。
  录音艺术凝聚艺术家、录音师、制作人以及器材生产厂家的心血。激光唱片可谓生正逢时,将未经过多修改的母带信息,记录在这种半永久性保存的介质上。CD版次的鉴别对于收藏者和器材较敏感的使用者而言是有重要意义的。从艺术欣赏角度则是找到自己喜欢曲目和的艺术家就足够了。当然新人新唱片融入了时代元素,可以从不同角度欣赏对古典艺术的理解。
  期盼唱片公司将母带在不重新混音的情况下,发行高bit数字音频,可以使后人尽多的领略那些艺术巨擘的风采。
最后编辑HAYDN 最后编辑于 2016-01-22 21:29:46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 1# HAYDN 的帖子

寥若繁星是多了少了
TOP
3#

回复 2# zhjh369 的帖子

多谢指正。
TOP
4#

同感
TOP
5#

旧母带都年久受损,不重新处理怎么行呀?
TOP
6#

同感
TOP
7#

乐感比音质更重要
TOP
8#

个人觉得,DG底蕴雄厚,近几年炮制的唱片还是挺不错的,传统没有丢失。用句大俗话说,DG的新录音极具古典韵味
TOP
9#

写得很好。
专业生产韩版修身休闲裤
http://sz-deble.taobao.com/
TOP
10#

写得很好。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