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电影版剧照
在花絮内容方面也十分丰富
“电影制作幕后花絮”(15分钟):本片的视觉特效师以影片开头为例介绍了特效的制作。《歌剧魅影》的电影版的摄制计划原本在十年前就已经摆上了桌面,但因为原主唱萨拉布莱曼和“歌剧魅影之父”韦伯的婚姻出现了危机而不得不暂时搁置。在影片的拍摄过程中,导演乔·舒马赫(Joel Schumacher)为了追求高度的真实感,将原本可以实景拍摄的剧院室内戏改为在摄影棚内搭景拍摄。韦伯介绍说有很多著名的演员要求参入到拍摄中来,可导演乔·舒马赫表示自己不想拍一部“中年人的电影”而大胆起用了年轻演员。杰拉德·巴特勒和艾米·罗苏姆则回忆了各自在试镜时的紧张。影片的服装设计师对影片中三场大戏,两场芭蕾,一场化妆舞会中包含的繁重服装设计任务大喊辛苦。影片的最高潮“吊灯”坠落是如何拍摄的在短片中都有介绍。最后韦伯对影片版的“歌剧魅影”和舞台版之间的差异谈了自己的看法,他的评论无疑是最具权威性,至于说详细内容嘛,嘿嘿,恕我卖个小关子!
推荐指数:★★★★☆
“歌剧魅影的音乐”(17分钟);在这段花絮中音乐学家John Snelson和剧评家Michael Coveney对于该剧的音乐进行了详尽的剖析和讲解。音乐学家John Snelson评价在韦伯的作品中都蕴涵了两个极端的世界,一正一反。而在《歌剧魅影》中,故事的主题完美的融合到音乐当中。风格迥异的音乐被完美的运用到不同的场景之中,演绎出不同的舞台效果。剧评家Michael Coveney则介绍道:整部《歌剧魅影》倾注了韦伯对萨拉布莱曼的爱,当中的每一个音符都浸透着韦伯对萨拉布莱曼的浓浓深情。剧中那么多高音唱段只有象萨拉布莱曼这样的伟大歌者才能完美演绎。而剧中“音乐天使”的角色也代表了韦伯和其父亲之间的关系。两位专家都对《歌剧魅影》中由韦伯创作的音乐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在100年以后世界上依旧会继续上演这出伟大的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推荐指数:★★★☆
“舞台版宣传片”:收录了四段当年为舞台版宣传之用所拍摄的短片,经典的唱段有着不同于电影版的深情演绎,值得细细聆听!值得一说是由肯罗素导演的这些耗费不菲的宣传片皆是在舞台版上演前夕拍摄的,于当时的情形而言无疑是场赌博。
推荐指数:★★★
花絮中的重头戏当然要数名为“面具背后”长67分钟的幕后制作短片,在这个短片中介绍了发生在《歌剧魅影》舞台版台前幕后的种种。短片中当年的主创人员,包括舞台导演,舞台监督,填词人等都回顾了在创作《歌剧魅影》时的故事。有趣的是在开始制作《歌剧魅影》时因为没有写出合适的音乐而选用了其他作品的部分音乐。舞台版舞台的设计独具特色,场景间的切换流畅而自然。有意思的是在如何处理高潮戏“吊灯坠落”时,各个国家的选择都有所不同,需要给坐在吊灯底下的观众签定生死状的做法在戏剧史上恐不多见。至于说为什么宣传资料上“魅影”的面具和实际演出的面具为什么不同等等类似的花边都可以在这段短片中找到答案。韦伯自己表示《歌剧魅影》是他艺术生涯中一次奇迹,他再也创作不出这样伟大的作品。韦伯认为自己的其他作品哪怕取得《歌剧魅影》三分之一的成就即能算作成功了。整个短片内容详实,相关的制作人员介绍了从剧本的筹划到演员的选择以及舞台的设计,服装的制作等等几乎所有有关“舞台版”的内容,猛料不少,强烈推荐!
推荐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