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让人难忘的激情澎湃的节奏! [复制链接]

查看: 2991|回复: 9
1#
《柏林的空气》被称为柏林人的骄傲,在德国人心中的地位如同《蓝色多瑙河》在奥地利人心中的地位一样,森林音乐会的最后一首返场曲总是留给保罗•林克的《柏林的空气》。与之相类似,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最后一首返场曲总是《拉德斯基进行曲》,这些返场曲目久演不衰,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正因为人们对这些返场曲目的喜爱。这些短小精湛,耳熟能详的返场曲目,是每场音乐会观众最后的期待,在很大程度上烘托了现场的气氛,将音乐会推向高潮。在德国森林音乐会中,最后一个加奏的曲目可能永远是脍炙人口、德国家喻户晓的通俗歌曲《柏林的空气》。当乐团奏出这个曲子的第一个音符时,全场就沸腾了,无论男女老幼一起起立,击节而歌,那兼有诙谐、轻快、得意意味的名曲,把观众的情绪推向高潮。
这首音乐我听过后即印入脑海,其回旋地、激情澎湃的节奏,让人终身难忘!!!
哪位大侠能将这首《柏林的空气》传上来!
分享 转发
TOP
2#

央视音乐频道去年曾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连续介绍历年的柏林森林音乐会,看的出演出现场的那种气氛,绝对是轻松而热烈的。

每次音乐会结束时都是这这首《柏林的空气》。节奏和拉德斯基一样简单而煽情,但是其在国内的知名度却没有后者高。我也是看了电视之后才知道并且第一听到这首曲子的。不知为何?
TOP
3#

我被激起了共鸣。.....
TOP
4#

好文,学习...............
TOP
5#

[upload=jpg]Upload/20069313304646541.jpg[/upload]

柏林爱乐乐团一年一度的露天森林剧场夏季音乐会,长久以来就一直是乐迷心中的音乐盛事。森林剧场位于柏林近郊,是柏林人最为偏爱的露天剧场。在这里,柏林爱乐乐团每年都会为两万两千多名观众奉上一台精彩纷呈的特别音乐会,而担纲音乐会指挥的,都是国际乐坛指挥界的中坚人物,因此,每年的演出入场券都会在音乐会开始前几个月就被销售一空。
    森林剧场的首次演出活动在1936年奥运会期间举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数周,瓦格纳的歌剧《黎恩济》的上演使森林剧场轰动一时。战争期间,剧场的一切活动都被近中止,而战争结束后,这座欧洲最大的露天剧场变成了一片废墟。直到1948年,拳击比赛以及一些尝试性的大型赛事的举办才使这里焕发了一些生机。1964年,马丁.卢瑟国王曾在这里发表演讲,然而仅仅一年之后,“滚石”乐队的传奇性演出又使这里横糟劫难,疯狂的歌迷们点燃了剧场里的座椅,于是,这里再度成为断壁残垣、一片瓦砾,深受人们喜爱的圆形剧场又一次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
    1980年,柏林森林剧场迎来了第二次新生,人们再一次把目光投向这里,各种精彩纷呈的音乐会也接踵而至。柏林人在这里欣赏了莫扎特的经典歌剧《魔笛》,也是在这里,他们为著名的流行歌手蒂娜. 特纳的演唱会而疯狂。更让人激动的是,从1984年起,柏林爱乐乐团也在这里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夏季音乐会。
    每年的夏季森林音乐会都有一个特定的主题,如克劳迪奥.阿巴多的“意大利之夜”、西蒙.拉特尔的“美国之夜”、小泽征尔的“俄罗斯之夜”、乔治.普莱特的“法国之夜”等。
TOP
6#

http://post.baidu.com/f?kw=%B0%D8%C1%D6%B5%C4%BF%D5%C6%F8
TOP
7#

柏林森林音乐会”,顾名思义,是在柏林郊外的一个森林剧场举行的露天音乐会。每年夏季,柏林爱乐乐团都会在这里举行演出季的最后一场音乐会,并且都如同“柏林除夕音乐会”一样,有着一个明确的主题。比如:1992年的“法兰西之夜”、1993年的“舞曲与狂想曲之夜”、1994年的“美国之夜”、1998年的“意大利之夜”、 2001年的“西班牙之夜”、 2002 的“世界返场曲之夜”、2003年的“蓝色狂想曲之夜”等。而在2000年冠名为 “舞韵与节奏之夜”的音乐会中,柏林爱乐乐团还特别演奏了我国著名作曲家赵季平创作的《霸王别姬》,这场演出,对世界了解中国起到了一个非常积极的推介作用。

  “柏林森林音乐会”由柏林爱乐乐团从1984年开始创办,至今已经有20年多的历史,其间许多世界著名指挥大师都曾在此登台献艺。柏林森林音乐会演出场地的全称是“瓦尔德尼森林剧场”,这座森林剧场是大自然的造化,也是大自然送给音乐爱好者的一件礼物。露天剧场的所在地原来是一片森林,但由于自然生态的推移变化,逐渐形成了一块约30米深的盆地。1935年,有人发现了这块地方,经过大胆的创意和艺术性的修整,就成了一个可以容纳几万人的露天剧场。最初,它只是供大型宗教仪式和演出之用。1982年,这一露天舞台被装上了一个巨大的双塔型白色顶棚,设有88排环型坐席,可同时容纳22000名观众就坐。与其周围的自然森林景观有机地融合,成为一个可以举行大型户外音乐会的理想场地。此后,这里随着柏林爱乐一年一度的“森林音乐会”名扬世界。在这里举办音乐会,听众不用像到音乐厅那样西装革履、正襟危坐,而是非常的随意。人们带着毛毯、野餐盒来到这里,或躺或坐在剧场中,在夕阳西下时,一边听着世界上最著名乐团的精彩演奏,一边点燃自己带来的小蜡烛,与家人在烛光下共同品尝红酒的香醇,情调格外地别致。不仅如此,瓦尔德尼森林中的鸟鸣虫叫和湿润清新的空气则更是让听众感到轻松和快乐。由于该剧场与一些私人别墅相毗邻,所以,除了偶尔放映一些电影外,每年在这里所举行的音乐会最多不会超过18场。因此每场演出的门票非常紧俏,常常是在每年的新年伊始就已销售一空。

  “柏林森林音乐会”虽然是在露天剧场演出,但是听音效果却极其出众。别看这么大的场地需要用音箱来加以辅佐扩声,由于先进的音响扩声技术的保障,通过音箱所发出的声音不仅能够很好地还原舞台的真实声音效果,而且还音后的声压感与层次感也非常出色。即便坐在远离舞台的最后一排,也不会因距离而产生声压不足的感觉。而相反,即便坐在距离音箱很近也不会感到震耳欲聋。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会出现22000人的音乐会,不论你坐在什么位置上观看,票价都是统一价位的原因。这些感受却只有到了瓦尔德尼森林剧场,才能真正亲身体会到这其中的无尽奥妙!

  尽管每年一届的柏林森林音乐会观众人数众多,但现场的气氛却丝毫也不亚于在室内音乐厅聆听音乐。音乐会演奏时,这里只能听到悠扬的音乐在瓦尔德尼森林上空回荡,只有当每首乐曲结束时,观众们热情而慷慨的掌声才让人意识到这里竟然还有着那么庞大的爱乐队伍。热情的观众在情感激荡的音乐作用下,或愉快地鼓掌、晃动,或掀起阵阵人浪,使剧场出现更加热烈、欢快的场面。当夜幕降临,在观众席中点燃起的一束束小烟花,就好象夜空中的繁星,晶莹闪烁,这靓丽的景致,构成森林音乐会的特殊魅力。
TOP
8#

这首曲子当然能引起共鸣,我再吭着旋律,屁殿屁殿一步摇呢`````:)
TOP
9#

乖乖,这首曲子难以引起本坛爱乐雅士们的共鸣?
TOP
10#

俺不熟悉,所以没有共鸣呢~~~~~~~~~
呵呵~~~~~~~~~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