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人:田峰
出品策划:林烁
出品:北京龙源之声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发行:美声唱片有限公司
www.meesheng.com邂逅江南烟雨
悠然夜阑月下
罗衾不耐春寒
弦情何处遗梦

轻舒云袖,踩小桥流水人家。手执丹青,描唐诗宋词元曲。
循着渐斜的夕阳,粉墙黛瓦间,一斛美酒,醉了秦时的风,汉时的雪!
悠悠云海中,文姬忆起了千里江山的南国遗梦!
唐诗烟雨,吟唱亭台楼阁的衣袖曼舞。青青竹海,弹奏梦里水乡的清雅灵秀。
宋时琴瑟,诗意着烟花三月的西子湖畔,月下笛箫,咏叹着花间蝴蝶的阑珊春意。
东风元曲吹落了繁枝压雪凌风尘,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水光山色不胜悲的英雄气概!
一.《欢乐歌》
曲调清新明快,它可能是明、清时流行在江南的一首所谓“俚曲”。《欢乐歌》前面用慢板,后面用快板,采用变奏在先,原型素材在后出现的手法,在江南丝竹乐曲中是一个新的创造。在使欢乐的情绪逐步高涨。
二.《三六》
本名《三落》又称《梅花三落》。“梅花”是对乐曲中的五次 “合头” 的比喻,“三落“则是指曲中四段旋律各含有三个落音并无其它含义,据推算《三六》可能在清道光之前就就产生了。
《三六》的素材基本上取自于《四合锣鼓》和“桥”类乐曲。它的旋律流畅动听,顿挫分明,洋溢着欢快的情趣。
三.《行街》
《行街》本名《八拍》。因用于婚礼行列进行中而得名。早期的《行街》较短小用中速演奏。后期从《四合锣鼓》中又采取了“小拜门”和“玉娥郎”两个素材,处理成慢板,放在早期的《行街》前面,还创造了一个尾声,形成今天的风格。《行街》是一首经常用在喜庆场合的乐曲,全曲充满喜气洋洋的情感。
四.《云庆》
本曲由《四合锣鼓》的第二部分《凭轻狂》加花改编而成。乐曲前面是加花慢板,具有安静沉思的性格。后面是快板,风格粗犷朴实,气氛热烈,一气呵成。过去常在节日和喜庆堂会中演奏,深受群众的喜爱。
五.《霓裳曲》
根据清代曲牌《玉娥郎》改编而成的民间乐曲,亦名《小霓裳》。此曲系浙派古筝宗师王巽之先生传来沪上之杭州的“丝竹名曲”,经孙裕德等国乐界有识之士历年品弄,逐成沪上“丝竹文曲”之精品。此曲旋律温润典雅、清丽飘逸,极写月色之皎洁明媚,闻之常令人顿生飘飘欲仙之想。
六.《中花六板》
《中花六板》是《六板》的改编曲。《六板》与全国流行的《八板》、《八谱》等本是同一曲子,由于江南民间常喜欢把一个曲牌或曲调编为一定拍数的长度,《八板》的长度被编成流水板60拍,曲名也改为《六板》。规定长度并用加花改编得到的乐曲,长度也都是60拍的倍数。江南丝竹中用《六板》改编的乐曲有四首。花六板、花花六板、中花六板、慢六板。其中《中花六板》加花适度,其旋律线条与节奏分布处理得很好,因而旋律优雅动听。
七.《灯月交辉》
此曲系浙派古筝宗师王巽之先生传来沪上之杭州丝竹名曲,已成为上海国乐研究会“丝竹文曲”的保留曲目。曲情概写元宵佳节舞龙耍灯的情景……天上人间,明月与灯彩交相辉映,一幅民俗风情画活灵活现。
八.《慢三六》
《慢三六》由沈凤泉先生根据同名乐曲改编而成。乐曲优美、动听、华丽、典雅,是江南丝竹的代表乐曲之一。两把不同定弦的二胡,演奏时好似双龙戏珠,疏密相间,配合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