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穿马甲的维也纳新年乐团又要来了 转载 [复制链接]

1#
新年乐
-中国新年音乐会揭秘



原文:“弗耶尔豪森交响乐团是一支民主化的交响乐团”


我第一反应就在想,民主和音乐水平有关系么?我不得不反过来想这个“Feuerhaus”了,看过世界上这么多乐团的介绍资料,没见过也没听说过哪个乐团会把民主单独提出来推广自己,莫不成“Feuerhaus”认为他们所谓民主化是他们与各大乐团不同的大卖点?莫不成想来中国给我们介绍什么是民主?简直是个大笑话。难道这乐团还有什么政治任务?我是不敢往下想了。。。

在这个标题下文章向下

原文:“与普通交响乐团相比较。。。”

看完抬头后我就不知道自己后来看到什么了,我只有一个念头,这种说法真外行。。。此处省略一千字。

还是让我看点能让人长见识的吧。

原文:“弗耶尔豪森交响乐团的团员是由生活和工作在维也纳的职业音乐家们所组成。乐团常备的职业音乐家们大约300人。。。”

好不容易啜上的可乐被我喷的是一干二净,我不得不说我真的是长见识了,一个乐团有常备300名职业音乐家的规模,放眼望去,现今世界各大交响乐团难怪都要“被埋没”了。否则“曼瑟”(“Manser”)岂不是自己扇自己嘴巴?我记得前面资料中介绍该乐团都是“土生土长的职业音乐家”组成,这样的乐团不仅以前没有,现在没有,以后也不会有。莫扎特时期奥地利的乐团都是由意大利人,法国人,匈牙利人等等组成,根本不存在完全“土生土长”的,包括我国的很多交响乐团也在继续召集外籍音乐家。既然全球各大乐团都做不到“土生土长”,那“Feuerhaus” 这个所谓的“交响乐团”的性质岂不是被我完全言中。。。我还别费这个神了。。。此处省略我重新倒可乐过程描述若干字。
原文:“。。。首席长笛Gerhard Peyrer,下奥地利州交响乐团的演奏家(Mr Gerhard Peyrer,Principal Flute of Lower Austria Symphony Orchestraor Tonkuenstler Orchester Niederoesterreich) ;第二长笛Maria Jauk,荷兰海牙交响乐团的首席长笛演奏家(Miss Maria Jauk,Principal Flute of Hague SymphonyOrchestra or The Hague Philharmonic Orchestra);首席双簧管MarkusSepperer,克恩顿州和佛奥尔堡州州立交响乐团演奏家;定音鼓Christian Eberle,佛奥尔堡州州立交响乐团演奏家;首席单簧管Robert Corazza,巴登大剧院交响乐团演奏家。”

奥地利的下奥地利州只有一家职业交响乐团,名为“下奥地利州艺术家交响乐团”,该交响乐团网站为: http://www.tonkuenstler.at/orchester/musiker/holzblaeser. 长笛组名单为:“Walter Schober”,“Mag.Heidrun Lanzendoerfer”,“Friederike Herrmann”与“Birgit Fluch”,不存在名为“Gerhard Peyrer”的乐手,顺便按名搜索,现今各乐团的名单中也均查无此人。这个所谓的首席长笛本人有一个刚建没多久的个人主页,里面看一圈,只字没有提到这个“Feuerhaus”,也没有提到前面所提到的“下奥地利州交响乐团”。

而“荷兰海牙交响乐团”根本就不存在,作为一个很小的城市,荷兰海牙有“荷兰海牙爱乐乐团”,“海牙广播交响乐团”及“海牙官邸交响乐团”(“Residentie Orchestra The Hague”)三大交响乐团,这已经很难得了,现在又凭空多出一个“荷兰海牙交响乐团”,这骗人也得讲点常识吧?除此之外海牙还有个别室内乐组,但也均无“Maria Jauk”此人,按照名字搜索,发现这个人是个音乐学生, 经过查证,这个“MariaJauk”在荷兰所有的乐团不存在任何的兼职。

至于其他的几位乐手根本查不到所谓的在职乐团,不知道“北京华盛世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曼瑟”(“Manser”)是怎么得到这种信息的,难道是“曼瑟”(“Manser”)想瞒天过海,以为中国人不知道国外情况,欺瞒主办单位,中国乐迷甚至于该乐团团员们自身?还是“北京华盛世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为推销这个乐团夸大其词,不惜编出些不存在的头衔名目来包装该乐团?

原文:“汉斯 彼特 曼瑟1974年出生在奥地利,早期在奥地利费尔德克歇州立音乐学院与约瑟夫-斯戴尔凌俄教授,奥地利维也纳音乐学院与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克劳斯-查耶尔教授,维也纳国家爱乐乐团佛尔科-奥特曼教授分别学习了圆号。。。”

在以上“曼瑟”(“Manser”)的个人介绍中提到一个“维也纳国家爱乐乐团”,这简直是个天大的玩笑,经我和奥地利外交部及中国驻奥地利使馆文化处电话咨询,奥地利这个国家根本就没有“国家爱乐乐团”。

在“曼瑟”(“Manser”)对自己的学习经历的描述之外,我发现其竟然没有毕业!随后马上去“Feuerhaus”主页进行了查证,发现“曼瑟”(“Manser”)确实没有类似毕业的任何描述。按照国际学术惯例,没有获得学位者,是不可能获得教授头衔的,尤其在欧洲,没有硕士或博士学位及一定的工作经验,更不可能获得教授头衔。即使获得学位,按照惯例和规定,必须署名时写明正确的学位,如此看来,文章中所有“曼瑟”(“Manser”)和教授写在一起的情况肯定全部为作假。其本人姓名前无任何标注,也说明他没有获得任何的学位。

我们继续看其本人履历来证实下:
原文:“在奥地利克罗斯特新堡歌剧艺术节担任助理指挥”

输入关键词,搜索后发现没这回事。
原文:“与著名指挥家尼古拉-哈诺库尔特和瑞内-亚克普斯合作指挥。”

“尼古拉-哈诺库尔特”英文名为 “Nikolaus-Harnoncourt”,当代指挥大师。本人与“尼古拉-哈诺库尔特”本人经纪公司电话联系,其否认“尼古拉-哈诺库尔特”本人曾经与这个“曼瑟”(“Manser”)有过任何合作,出于好奇,我也查阅了奥地利有关部门的相关对外开放的记录,均查不到,看来“尼古拉-哈诺库尔特”本人这次遭遇“被合作”了。至于这个“瑞内-亚克普斯”我就不知道是谁了,也没听说过。

原文:“获古斯塔夫-马勒青年管弦乐团奖与著名指挥家佛兰茨-威尔瑟-莫斯特和克里斯多夫-米勒合作指挥。”

“古斯塔夫-马勒青年管弦乐团奖”听起来档次很高,但经过搜索才明白,此奖与我们习惯认为的高尚荣誉有很大的差距,他其实是一种经参考学生条件后颁发的奖学金,想找找有没有同样名称的荣誉,可惜,查不到任何雷同的。而“佛兰茨-威尔瑟-莫斯特”英文名为“Franz-Welser-Moest”与这个“曼瑟”(“Manser”)也没有任何的合作记录,联系了“佛兰茨-威尔瑟-莫斯特”本人的经纪公司,对方绝口否认“佛兰茨-威尔瑟-莫斯特”本人与“曼瑟”(“Manser”)的任何合作。
原文:“在欧洲曾经指挥斯德格尔摩交响乐团,布拉替斯拉瓦广播交响乐团,巴德莱辛哈尔爱乐交响乐团等等。”
斯德哥尔摩为北欧国家瑞典的首都,而当地乐团有“斯德哥尔摩皇家爱乐乐团”,“瑞典广播交响乐团”,“斯德哥尔摩室内乐团”,“斯德哥尔摩爵士乐团”,“斯德哥尔摩音乐会乐团”。而在“曼瑟”(“Manser”)这个简历里出现的“斯德哥尔摩交响乐团”什么来头我不说大家也都能猜到了。我还有意再搜索了“曼瑟”(“Manser”)的英文简历,上面赫然写着“Sinfonietta Stockholm”,“Sinfonietta”是什么呢?按照翻译为“小,微型交响”。经查询,该团说,我们没有和这位叫“曼瑟”(“Manser”)的合作过的记忆。。。
在乐团名单上没有此“曼瑟”(“Manser”)的名号。
那这个“曼瑟”(“Manser”)究竟在哪高就呢?

原文:“在下奥地利州最大的指挥大师班任教授。”
我前面已经提到,没有获得相应的学历,不可能得到教授职称,这与没有学位的“曼瑟”(“Manser”)明显是自相矛盾。为妥善起见,我向下奥地利州文化部门求证。经证实,在不同季度所有这样的指挥大师班,“汉斯。彼特。曼瑟”(“Hans Peter Manser”)从未任教过。尤其在维也纳音乐圈,“汉斯。彼特。曼瑟”(“HansPeter Manser”)这个名号更是无人知晓。
如上所述的是这份简单的资料里种种问题,主办单位没有写任何的原文,现在想来,这决不是工作失误,即使是我这样有音乐及外语基础,条件及办事机会的人来说都需要花很多的时间才能整理清楚头绪,查证核实,这种种的问题,中外文对译,地名,乐团名等对于一般的爱好者或外文欠缺的人来说,谁又能在网络进行准确的搜索,查证?尤其是电话咨询查证,上国外查证那更难了,有那机会也不一定能查出什么事实来。看来这无非是主办单位欲盖弥彰的手段而已,最终吃亏的是广大乐迷甚至是演出承办单位。
当我把标注过的资料交给委托人以后,人家事后作何感想我也可想而知。
回头看一下整个资料,密密麻麻的有问题的地方何止几十处。虚浮,吹牛的成分很大,无中生有,以假乱真,张冠李戴也已经成为这种资料的“标准配备”。在乐团需要承接方提供的乐器名单中,我看到甚至有“大提琴3把”,这种乐器竟然由承接方提供!一般来说,对运输困难的大型乐器,如定音鼓,低音提琴等,由承接方提供合乎要求的是有情可原的,但一个乐团一共就那么几把大提琴,尽然还由第三方提供,可想而知,该乐团对乐器音色及演出质量的控制把关是多么的业余和“凑或”,这种“轻装上阵”的奥地利“游击队乐团”连“枪”都不带,演出能好的了?
按照惯例,我也看到了文化部对该乐团演出的批复,但令人吃惊的是报批方竟然是一个署名为“华瀚国际文化发展公司”的,并非为我在资料中看到的“北京华盛世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这是什么缘故呢?很简单,“北京华盛世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不具备接待,组织境外乐团赴华演出的报批条件和法人资质,只是由这个叫“华瀚国际文化发展公司”的代为报批而已。。。现在我也就能够理解,对“北京华盛世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这样既无资质,又无接待经验的新手,拿出这份漏洞百出的资料来宣传“Feuerhaus”太正常不过了。这个话题水太深,多说无益。
2009年1月我在“东艺”现场聆听过前面提到过的“维也纳管弦乐团”(“Symphonia Vienna”)和“汉斯。彼特。曼瑟”(“Hans Peter Manser”)合作过的现场音乐会。该乐团曾在报章及网上引起过很多的争论,我当时也参与其中,这次我决定亲身听听看该乐团究竟是个什么样水平的乐团。正好赶上休假,又有人送我这个乐迷一张票,不看白不看,大不了受不了了就半道退场。
演出的结果道是有点让我意外,“维也纳管弦乐团”倒不是外面有传闻所说的那样。光是阵容,是我到目前为止见过的来自维也纳的演奏新年音乐会的乐团规模最大,编制最完整的阵容,竖琴和5个低音贝司的出现让我对该乐团的第一印象加分不少。不知不觉,我也把整场音乐会听了下来,就我个人挑剔的眼光,该音乐会中规中矩,没什么大的失误,小毛病还是有一些,但总体应该算是值那个票价。
现在想来,让我觉得很是奇怪,这个“曼瑟”(“Manser”)为什么放着大乐团不合作,却弄出一个莫名其妙的“Feuerhaus”到中国来呢?这里面肯定有很大的玄机。根据在国内及奥地利线人的信息来看,“维也纳管弦乐团”今年已经和一个叫“Raphael Eroed“的新的指挥签订了合同,而与“曼瑟”(“Manser”)的合同及合作关系在今年年初就中止了。具体是什么原因和细节,我以乐迷身份想通过“维也纳管弦乐团”联系方式咨询,对方承认今年启用新的指挥,与“曼瑟”(“Manser”)的合同及合作均中止;但更深一步的细节上的问题,对方以“乐团自身的需要”就带过了。
无论是从世界上所有乐团自身的演出质量还是乐团自身的经济利益方面来分析,人员变动都是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各方面利益。无疑,“维也纳管弦乐团”找到了更好的人选,有人被扫地出门了。
在网上查了下“RaphaelEroed”是个什么人,找到他一个系列的视频,“勋伯格-净化之夜”(“Schonberg -VerklaerteNacht”),网址是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523b5F5K4Q .这种对控制力要求很高的曲子,该指挥的表现可圈可点。合作的是优秀的“维也纳室内乐团”(“Wiener Kammerorchester”)。这个乐团是世界级的,当我们国内的乐迷将很多的关注只投注在世界著名大乐团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忽略了像“维也纳室内乐团”这样的在国内不太为人知晓的优秀的乐团,这是中国爱乐人应该反思的一个问题。
一份几页的资料,却被我看出那么多的问题。“维也纳弗耶尔豪森交响乐团”(“Feuerhaus”)这种“乐团”试图被包装后推上中国新年音乐会,会有人为这种产品埋单么?谁又处心积虑的料定有人会为这种产品埋单呢?这个问题我就懒得再写一遍了,直接在这再用下老调子就算落笔了。
“这可以说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想象。
什么特色呢?无非就是重门面,重面子。这新年音乐会,就好像旧时富豪人家庞大的哭丧队和今日富豪人家庞大的婚庆队,来头越大越好。至于到底哭点什么庆点什么,好像没有人关心的。所有的都是做给外人看。这么多所谓维也纳的新年音乐会,无非也就是给大多数(不敢说全部)观众饭后茶余添点体面的谈资而已。“你们31号有什么打算va?”“我们去那个什么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呦,老有情调的么。”“呵呵,么事体做也去看看。”。。。对这大多数观众来说,找个地方消磨这个晚上是重点,至于他们来的哪些人,演的什么曲目,都不重要。反正一个晚上开开心心地过去了,日后回忆起这个晚上怎么过的,剩下的也就两个关键词:维也纳,音乐会。不要说具体内容了,这两个关键词当年代表什么,恐怕这些看客也不记得的。总之,这两个词抛出去,就很体面了。如果音乐会组织者老老实实写上“火屋”,谁睬啊?当艺术不再是the end(目的)而只是the means(手段)的时候,一种悲剧就诞生了;当人们连这个end到底是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另一种悲剧又诞生了。”




分享 转发
www.channelclassics.com (试听300多款录音片段)
http://shop34588457.taobao.com/ (网上购买)
TOP
2#

了解,外国不实的文化,但如果很多方面都好,喜欢有时也例外。
TOP
3#

回复 1# channelchina 的帖子

文章写的好,有理有据。。。。 厉害! 该大师的很多文章过去读过!
楼主转贴的不全,补上。在天涯网有全文。
。。。。。。。。。。。。。。。。。。。。。。。。。。。。。。。。。。。。。。。。。。。。。。。。。。。
新年乐-维也纳弗耶尔豪森交响乐团
-中国新年音乐会揭秘          
作者:酸苦辣咸


        这几年都赶上这个时候出差,当多少人尤其是欧美人不知在哪里悠闲度假的时候,我又拉着我的拉杆箱踏上飞往慕尼黑的航班,好在欧洲国家的节奏不如我们国内那么快,安排好了,还是有点时间能够自己支配下的。欧洲人尤其是生活在几个德语国家的,周五晚下班就蜂拥出城,直奔乡下,周六街上就开始没多少人了,周日除去个别饭店,大多数店铺都大门紧锁,街上人迹稀少,闲着大好的商机不做,说到底还是这些国家的生活习惯造成的。
        出门前几天,一个演出公司联系上我,简单的说明来意后,塞给我一份资料,想请我帮忙“鉴定”下。作为一个在欧洲新年音乐会及中国新年音乐会上资深的乐迷来说,能够被演出公司认可,并请我“鉴定”资料,我当然没有丝毫拒绝的理由。
        晚上回到住的酒店,很是无聊,就从包里抽出那份署名为“北京华盛世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资料,别人所托的东西既然收下了,当然应该认真的看看。

原文:“维也纳弗耶尔豪森交响乐团访华演出 2011年新年音乐会”

        不论我当时心情多好,但看到这种不标注原文的音译名称我就反感。同一个音,中国汉字我可以给出几个甚至几十个音译词来,现在很多资料的翻译水平参差不齐,什么词都敢用,逼得我念念有词地多少遍后才能有点头绪,这个“弗耶尔豪森”就是“Feuerhaus”,中文译过来就叫“火屋”。恩。。。这个难道就是前几年大家提过的某个乐团么?
        这年头全世界的迷都不容易,球迷为看场巨星云集的比赛,不惜千山万水。乐迷又何尝不是如此,为听几场真正的音乐会,花钱不说,还经常花错钱。

“世风日下,人心不古!音乐不再纯洁,艺术也被玷污!当然,那些骗子是不会管他生气不生气的,骗了钱就走,去年骗了一次还不够,居然又来了!今年居然还有可能是一下子骗两次!真是岂有此理。”——唐僧

        传说中的牛人指挥“汉斯 彼得 曼瑟”(“Hans Peter Manser”) 又要来了!

这是个真人,而且曾被中国中央交响乐团(“国交”)邀请,来指挥了一场音乐会。按国交网页里的说法,Manser生于1974年,现在是维也纳三个乐团的总监,是个大大的牛人。那么这个牛人带的是哪三个团呢?我没有仔细查过资料。不过,根据MICA(Music Information Center Austria),他带的一个团叫做“Feuerhaus”直译成英语是“Fire House”。。。。。。这说好听了是“神奇”,说难听了是“莫名其妙“。该团的介绍也很有意思,经google翻译后贴在这里,小的错误已经修改过了,但仍有些莫名其妙:
Fire House is an orchestra of new style.  Fire House does not only interpret music, it also re-presents it.  Fire House acts across the borders of the classical music to jazz, to DJ sound, to folk music, to rock music.  Fire House acts across the borders of the music to painting, to the theatre, to literature,  across the borders to sciences and ways of life.  Fire House is a classical chamber orchestra.  It plays in most variable occupations music from the baroque into the present.  Fire House is more creative an idea pool for elaboration and conversion and crazy ideas.  Fire House breaks through the terms "concert", "orchestra" and "classical music" and interprets it again.  Fire House is a multimedia ensemble, which orients itself no more at the traditions of classical orchestras.  It lets all possibilities of the representation flow.  Fire House transfers the music.  Fire House makes fun.  You may not expect a frack and no black concert clothes with Fire House.  You may not expect Fire House to copy other orchestras.  You may not expect Fire House to offer solid interpretations.  You may not expect to hear music in such a way as you already did it one hundred times.  Actually you may expect nothing at all.  Except music...
总结:这是一个搞怪的团。。。
        
        这是2006年“曼瑟”(“Manser”) 及这个“莫名其妙”的“Feuerhaus”的大概介绍,当时人员,编制,都没有被提到。
        时隔几年后,在乐迷们对演出团体的演出水平鉴别力越来越高的条件下,这个“Feuerhaus”准备粉墨登场。

        我手上这份演出主办单位“北京华盛世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宣传资料上面是这么写的

原文:“维也纳弗耶尔豪森交响乐团,在指挥家汉斯-彼特。曼瑟先生指挥下,成立于2003年,是奥地利年轻的,具有较高水准的专业交响乐团。弗耶尔豪森交响乐团由维也纳土生土长的职业音乐家组成,由弗耶尔豪森协会组织的,并经奥地利国家正式注册的一支交响乐团。”

        此处这个“弗耶尔豪森交响乐团”就是我们上面提到的那个“Feuerhaus”的近似音译。但“交响”两字可不是随便可以加来加去的,交响乐团对乐团的编制,组成都有严格的标准,而根据资料,“Feuerhaus”最多能叫个“爱好者的民间协会”,成立于2003年,但在2003至2009年间销声匿迹,现在摇身一变,突然冒出一个“专业交响乐团”,看来这“曼瑟”(“Manser”)确实是个大大的牛人啊,难道乐团也能像超市里的反季蔬菜水果般催催熟,然后换个体面的大包装上市?
        据我的调查, “曼瑟”(“Manser”)过去几年的演出记录及个人简历上都只字未提这个“Feuerhaus”,这又是为什么呢?这就和当年北京城胡同口听到自己同姓的能往自己脸上贴金的就往上认当家的:“那个汉高祖刘邦是我们当家的。”“那个清代东阁大学士刘墉是我们当家的。”。。。“那《法门寺》的刘彪呢?。。。”“同姓各宗,不认识。”。。。就躲开了。

原文:“。。。自从维也纳弗耶尔豪森交响乐团成立以来,一直在最著名的音乐厅演出。。。”

        慕尼黑后,我前往奥地利维也纳办事几天,乘工作之余也顺道拜访了好几家维也纳当地最著名的音乐厅,诸如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及所属金色大厅,维也纳广播电台音乐厅,顺便就提到这个“Feuerhaus”,结果各音乐厅方面明确表示没听说过这个乐团,更谈不上有任何的演出记录。随后我对萨尔兹堡及萨尔兹堡莫扎特音乐厅的访问也证明了这点,我还给林茨布鲁克纳音乐厅和格拉茨音乐厅都打了电话,对方都认真的查询记录后否认了任何的可能性。这么看来,这种毫无演出记录的乐团就敢在中国标榜自己,满嘴跑火车,素质可见一斑。

原文:“同时参加了大量的奥地利音乐艺术节,如卡里第安夏季音乐节,波格贝斯音乐节,乔-查维奴尔音乐节等等。音乐会节目被奥地利国家电台1台作为欧洲最成功的电台文化节目播放,以及奥地利国家电视台转播。交响乐团还出版了大量的CD。”

        说的土点,这里所列的这些音乐节我真是没听说过,也不太明来历,更没什么兴趣去查证这些个五花八门的名词,但让我感兴趣的马上就来了,就算“Feuerhaus”的确参加了这个公共活动, 但这个“Feuerhaus”又不是这些个音乐节上的主角。人家据说还上了电视了,但我们翻各家广播,电台的网站,想找记录简直是天方夜谭,估计各家广播,电台都没想着留个档吧。看来改天我也该多找机会多参加几个什么节的,尤其是要在世界上名气更大点的电台的镜头前多晃几秒,回头留个档,下次好把我也卖出去,最好那段还能上个什么滚动性的节目。 为找点CD,我还看了这个“Feuerhaus”的网页,除去那个“Rache fuer Mozart”,译名为“复仇,莫扎特”(你看这名吧,在此我就不多加评论了。) 看起来能和莫扎特扯上关系,里面的内容却与正统的古典音乐不发生任何的关系,取材为钢琴协奏曲某个乐章,说的好听点有点好玩而已,爵士流行,小组演奏,除去这些关键词我看不到一点其他实质性的节目。以一个叫“Chez es Saada” 为名的专题其实也仅仅是有一首与该“Feuerhaus”有关而已。顺着网站的路径,我想根据他们的联系信息购买点CD听听看,结果对方表示“我们没有出版过CD”,看来根本要不到“大量的CD”。顺便查询了各家唱片出版公司的网页,进行专门的查询,结果当然是证实了材料上的说辞都是子虚乌有。如果该乐团主办公司“北京华盛世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能够提供该乐团历来的CD及相关版号,出版公司信息,在此我先表示感谢。。。(我个人真是怀疑会有哪个唱片公司会给一个偶尔弄点搞笑曲目的“爱好者的民间协会”做唱片。。。)。

原文:“维也纳弗耶尔豪森交响乐团还经常与最著名的独奏家合作,如:森德拉•派瑞斯,比德•赫伯特,亚历山大•道艾池,马替欧•米歇尔等等。”

        在百度和Google上我是没有查到这些人什么来头,我看这些就是传说中那种东拉西扯的无名人士吧。

        接下去看到的标题就更是洋味十足了,
TOP
4#

这大虾真的一手好文章啊!牛,佩服,把那些挂羊头卖狗肉的家伙卷的是一塌糊涂。
TOP
5#

上月18日晚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也听过山寨版的“维也纳莫扎特管弦乐团”,盛惠70欧/位。维也纳况且如是,何况这里?
TOP
6#

原帖由 jskinli 于 2010-9-16 0:37:00 发表
上月18日晚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也听过山寨版的“维也纳莫扎特管弦乐团”,盛惠70欧/位。维也纳况且如是,何况这里?


这位兄台,我以前也有过相同的疑问,后来问过当地人,他们说和中国和俄罗斯这些有国家级乐团,吃国家工资的乐团不一样。他们那都是非固定性的。
你看的那个好歹是真的在金色大厅演出的,文章中这个是压根没根没底的,差远了去了。
正因为问过,所以特别讨厌像这种骗钱乐团,强烈鄙视,欺负我们中国人不懂还是怎么的!楼主写的好!
TOP
7#

作者很认真啊,挖掘得很不错,哈哈。。。21世纪目睹之怪现状!
淘宝店:http://lpdays.taobao.com/
TOP
8#

每年如此,而且用的广告宣传画都不变,水货的很。七年前,我有幸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听过一次,用的是学生证买的半价票,25欧元,实在值回票价,而今看看来沪的“李鬼”,,,,而且每年去听得听众层次不一,许多都是赠票或者关系票,就看见一般社区阿姨们带着零食去东艺听“音乐会去了”
TOP
9#

老觉得爱好古典的乐迷不多,但通过这个文章却让我觉得事实不是如此,那么多的关注和转载,看来人口基数大,影响也大啊。
TOP
10#

啊?LZ贼喊捉贼?
TOP
11#

至于这个“瑞内-亚克普斯”我就不知道是谁了,也没听说过。
René Jacobs
TOP
12#

原帖由 deRud 于 2010-9-28 12:42:00 发表
至于这个“瑞内-亚克普斯”我就不知道是谁了,也没听说过。
René Jacobs


没听说过的要打屁屁,嘿嘿
TOP
13#

原帖由 chrisspher 于 2010-9-28 15:20:00 发表
原帖由 deRud 于 2010-9-28 12:42:00 发表
至于这个“瑞内-亚克普斯”我就不知道是谁了,也没听说过。
René Jacobs


没听说过的要打屁屁,嘿嘿


不喜欢他的古乐。。。呵呵
TOP
14#

原帖由 法国妞 于 2010-9-30 16:53:00 发表
原帖由 chrisspher 于 2010-9-28 15:20:00 发表
原帖由 deRud 于 2010-9-28 12:42:00 发表
至于这个“瑞内-亚克普斯”我就不知道是谁了,也没听说过。
René Jacobs


没听说过的要打屁屁,嘿嘿


不喜欢他的古乐。。。呵

。。。。。
看完这篇文章后,我在网上到处寻找,找到这个酸苦辣咸的另外一篇文章,“古典马甲不古典“ 哈哈哈。转贴过来给各位看看。(好长啊。。。 )
http://nomoreclassic.blog.sohu.com/160413464.html
中国新年音乐会揭秘系列(二)——古典马甲不古典


“维也纳古典爱乐乐团” or “维也纳古典交响乐团”






-酸苦辣咸




几个朋友小聚。




局上,




A兄大吐苦水,抱怨现在的月饼如果光看售价,还是难以分辨档次好坏。孝敬给未来岳母大人的精装月饼,包装之精美还是过的去的,包装上精美的图片,也在说明内里装的是绝对的货真价实。中秋佳节,一口啃下去,却发现根本不是像包装上的照片里显示的那么回事。准岳母的眼神似乎也有点不太肯定这未来女婿是没有诚意而虚报了价值,还是真的忙到没有时间和心思买盒像样点的礼品。。。




B兄则对南方某地的浪漫之旅甚为怀念。给我们带来的纪念品却是一瓶“普普通通”的可口可乐,桌上各位很是不解。但大家仔细一看,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Coca Cola”的原商标被“疏忽”的印成了“Coco Cola”!座上各位对这番头昏眼花之际犯的低级错误深表同情,强烈鄙视奸商造假。




C兄对离开这个喧嚣的城市,回到小镇里的娘家感触很深。C兄娘家有大块的自留地,瓜果蔬菜都足以供应家里大部分的需要。如果说我们这些所谓的城里人为了提高点生活质量,购买超市高价的有机蔬菜而不得不付出几倍花费,还在担心如报道中所说的只是买到个极为昂贵的包装袋。C兄娘家人“是菜先扒3层皮”的做法则是我等不敢体验的大大的奢侈。




想想刚回来就收下的几份委托材料,我倒觉得今天这小聚会倒让我笔下有话想说了。




第一份材料很是厚实,打开后一眼望去,发现里面所列的乐团名则是相似而不相同,很是奇怪。




原文:“奥地利维也纳古典爱乐乐团2010年中国新年音乐会巡演”



这材料可以在中国演出网上查到完全一样的。信息来源为“浙江仙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原文:“Österreinische Vienna classic philharmonic
奥地利维也纳古典爱乐乐团”



此处这个乐团名称前面是德语,而后面为英语,极不规范。就好比“中国上海交响乐团”,“中国”两字用汉字,而“上海交响乐团”用韩语,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但更可笑的是原文中的德语单词还写错了,字面应该为“Österreichische Vienna Classic Philharmonic”!连乐团名号都写不对,就和做买卖却把公司名写错了一样让人啼笑皆非。这种什么都像,但是什么都不是的事实,使我拿到材料粗看时的笼统印象完全得到了验证。




原文“该乐团前身为奥地利管弦乐乐团(1952)和格拉茨学院爱乐乐团(1968)。”



经过查证,所谓的“奥地利管弦乐乐团”在奥地利历史上根本就没存在过,只有一个“奥地利铜管乐乐团”,网站为www.austrian-brass-band.com , Austrian Brass Band europameister 2010”在主页上特别的明显,说明至少到2010年该乐团没有任何运转上的问题。而所谓的“格拉茨学院爱乐乐团(1968)”也根本就不存在,只有一个“格拉茨大学乐团”“Grazer Universitaets Orchester”,网站为www.uni-graz.at/uorchwww/ ,这是个业余学生团体,在其简章中有很准确的描述。很明显,此处原文所列两个乐团不仅和“维也纳古典爱乐乐团”毫无瓜葛,而且都是凭空捏造出来的一个东西。




原文:“于2001年在维也纳注册成立”



请问Österreinische Vienna classic philharmonic
奥地利维也纳古典爱乐乐团”,能否出示相关的注册材料么?如果不能,那就是作假。




原文:“现团部坐落于奥地利的欧洲文化首都,欧洲文化交汇的枢纽,奥地利前卫艺术的发祥地——格拉茨”



这个团部是否存在找不到任何依据。更让我奇怪的是,一个在维也纳注册,打着“维也纳古典爱乐乐团”旗号的乐团却把大本营放在另外一个城市“格拉茨”,为什么不叫“格拉茨什么什么”或者就在格拉茨注册不行么?请问这个团部具体在哪?叫什么?下次有机会去格拉茨一定顺道拜访下。但这种“打游击”的做法实在让我不敢有什么期待。




原文:“由著名音乐家德扬达杰克教授亲手组建,并任其间音乐总监。”



初看起来似乎满理直气壮的样子,但结合后面材料中“德扬
达杰克”德文“Dejan Dacic”的原名,我找到了这个人的个人页面,网页为
http://www.uni-graz.at/uorchwww/dejan_dacic.html

截图如下:






可以看到,该人和这个“维也纳古典爱乐乐团”
Österreinische Vienna classic philharmonic”毫无瓜葛,而和其本人的电话通话更是证明这是一次让人啼笑皆非的“被合作”。


错误的乐团名其实早就在说明其败絮其中的本质(一个奥地利的乐团连自己的母语德语都搞不清?),虽然张冠李戴式的拼接手法使这份材料真真假假网罗大众,但段落中闪烁其辞,随性标注而产生混乱的主语们却掩盖不了一个最大的事实:云山雾海不知处,妆去钗落非斯人。


我倒是觉得这就和B兄那瓶可口可乐是一个道理:当人们只笼统的观察这个世界,而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 the end (结果)上的时候,悲剧就已经开始了。




原文“其成员主要来自于一批活动在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的艺术造诣深厚的中青年音乐家和部分拥有高超技艺的奥地利国立音乐大学的毕业生,他们其中有许多人在国际各种比赛中获奖。”



这种话是典型的万金油套话,我也绝不想在上面浪费时间。




原文:“乐团的重心发展被定位于富有特性的音色和非传统性的演奏曲目。”



请问,什么是富有特性的音色?这种新鲜的词汇在我个人多年的工作经历中尚未接触过,即便是在对世界各乐团长期的接触和了解后,我对此“特性的音色”充满兴趣。该乐团的曲目列表中有什么非传统性曲目?对不起,我没看到。还妄谈什么“重心发展”!我看写这原文的人肯定连自己写的是什么都不清楚,搞不好连海顿,莫扎特,舒伯特,斯特劳斯,勃拉姆斯,马勒是谁都分不清楚,更不知道究竟施特劳斯圆舞曲为何物,否则怎么会弄出这种自相矛盾的东西出来。




原文:“在音乐总监兼德扬达挈克的统率下,乐团保留演奏有从巴洛克到现代的众多交响乐经典曲目,并特别发展自己作为德奥派出色乐团的特色,成为经典德奥作曲家交响乐作品的代言者,”



这段前两句是不知何处嫁接过来的。后两句我倒觉得放到“维也纳爱乐乐团”“The Vienna Philharmonic”上还算是相当。但各位注意啊,这次这种评价“被下放”到传说中的“Österreinische Vienna classic philharmonic
奥地利维也纳古典爱乐乐团”脑袋上了。

试问,这个团演奏过什么“巴洛克到现代”的曲目?何时何地演出过?能不能提供保留的节目单和广告等材料,否则我这么多朋友在欧洲就从来没有听说过什么叫“Österreinische Vienna classic philharmonic
奥地利维也纳古典爱乐乐团”的有过什么演出。这种牛吹的也太离谱了吧。

什么叫“德奥派出色乐团的特色”?德奥两国乐团虽然风格,水平各不相同,什么时候有以“德奥派”来表现自己的?德国国内的大小乐团风格,水平各不相同,奥地利国内乐团风格,水平也各不相同。就算是这个“Österreinische Vienna classic philharmonic
奥地利维也纳古典爱乐乐团”
是“德奥派”乐团,可你所谓的特色具体是什么?什么样的水平?

更是大言不惭的说是什么“代言者”。演奏过什么作品,就敢叫自己“代言者”,这话即使是柏林爱乐,维也纳爱乐我都没见过人家这么多年来敢这么称自己的。




原文:“其音色和编制,乐器的编配,以及特殊的音色,特别是弦乐的演绎方式是有异于欧洲其他大型乐团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奥地利国家音乐领域的一支标杆,此外也尝试着更加贴近大众的包括TANGO,民族音乐等非传统古典交响乐的演奏。”



一句话总结:“Österreinische Vienna classic philharmonic
奥地利维也纳古典爱乐乐团”在向非古典迈进。而这支所谓的“标杆”是否真的存在呢?不仅仅我们不清楚,我估计连写这原文材料的人也不清楚。


演出过几场,有什么证据么?否则请不要玷污“奥地利国家音乐领域”。



所谓“以弦乐的演绎方式是有异于欧洲其他大型乐团的一个重要特性”我仅仅只在对“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技术评价中看到过。而现如今,有人不仅在乐团命名上刻意“打擦边球”,甚至于连相关的评论也敢堂而惶之的照搬照抄。





待续。。。      




TOP
15#

回复 14# 法国妞 的帖子

原文:“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经常回荡着他们的音符,音域领域遍布整个欧洲,并频繁参与接受各国**音乐节的邀约,出没于世界各地的著名音乐大厅,在奥地利国家广播电视上经常听到该乐团经典的音乐。”



        该乐团成立于2001年,我就查了一下维也纳金色大厅,维也纳音乐厅,萨尔兹堡莫扎特音乐厅,萨尔兹堡音乐节演奏大厅,林茨布鲁克纳音乐厅,格拉茨音乐厅及格拉茨歌剧院等主要场所,都没有任何的演出记录。其中维也纳金色大厅2000年到2009年所有的演出记录,网址如下:http://www.musikverein.at/monatszeitung/monatszeitung.asp?monat=7&jahr=2001 .我们期待的“Österreinische Vienna classic philharmonic  奥地利维也纳古典爱乐乐团”从未出现在奥地利本土任何演出舞台,更不用说欧洲其他国家,更别特日本,台湾地区及南北美洲了。

        有可能维也纳金色大厅官方网站鉴于“Österreinische Vienna classic philharmonic  奥地利维也纳古典爱乐乐团”非古典的性质,就擅做主张把乐团名里的“classic”去掉了也难说,既然“非古典”,去掉这“古典”马甲又何妨。。。

    本人电话与奥地利国家广播电视台 (简称 ORF )咨询的结果是:我们没有听说过这家乐团,也从来没有播放过这家乐团的任何音像制品!。。。 这显而易见又是一个大大的骗局。



        原文:“乐团于2006年受邀参加在希腊举行的国际著名音乐节Nafplion。与大提琴家Miklos Perenyi 一起完成了在奥地利国家境外的一项极具影响力的国际性演绎,此次成功后,”



        如下为第19届Nafplion音乐节的官方网址:http://www.nafplionfestival.gr/en/artists.asp ,上面罗列的是该音乐节从1991年到2009年所有参演艺术家及团体名单,我也在这预祝各位能够找到这个传说中的“Österreinische Vienna classic philharmonic  奥地利维也纳古典爱乐乐团”。我是没找到,所以我只能认为原文是段不折不扣的瞎话。在名单中唯一和维也纳有关的团体是“Vienna Philharmonic Chamber Orchestra”及“Graz Chamber Orchestra ,Miklos Perenyi”。

        而“Miklos Perenyi”与“Österreinische Vienna classic philharmonic  奥地利维也纳古典爱乐乐团”所谓的合作则根本没有任何记录。我们来自匈牙利的可爱的“Miklos Perenyi”也遭遇“被合作”。这种大肆的篡改实在为人所不齿。



        原文:“使乐团整体水平和美誉度。。。一度成为所有大众媒体所追捧的对象;作为专业性的德奥国立乐团,已发行拥有属于自己特色的古典乐各类型曲目的CD,VCD。乐团。。。一个奇葩。”



       打字很辛苦,但为废话辛苦打字更是无趣。好歹还认识些当地的爱乐人和音乐人,一问,“Österreinische Vienna classic philharmonic  奥地利维也纳古典爱乐乐团”无人知晓。“大众媒体所追捧”完全是瞎编的大话。说到所谓的CD,VCD,大家可以在材料下面看到几个所谓他们出版的CD封面,其中第2和第4幅封面能够清楚的辨认出“Grazer Universitaets Orchester”,该乐团就是这份材料开头原文中提到的那个业余校乐团。即便如此,此封面和此“维也纳古典爱乐乐团”也没有任何的关系,完全是挂羊头卖狗肉的行径。



        原文:“优秀的乐团是属于世界的,乐团每年为40多万欧洲观众演出,得到了近百家报纸的赞评,莱比锡人民报赞扬道。。。法兰克福汇报评价道。。。极大的冲击力。”



        每年为40多万观众演出!看到这我是大呼过瘾。我们来简单的计算下,将欧洲不同大小音乐厅满员后平均下观众人数,由于欧洲的音乐厅实际普遍较小,此处为计算方便,即便我以1000人来计算,我们可以得到,在一年内该乐团演出超400场!平均下来每天演出至少1场,并且每年都是!我看这个乐团的团员都是超人级的,否则怎么年年这么弄法还不趴下。。。这种毫无常识的说法,实在是个天大的笑话。

        莱比锡人民报属于原东西德时期的报纸,现在早已不复存在。鉴于“Österreinische Vienna classic philharmonic  奥地利维也纳古典爱乐乐团”2001年才成立(如果属实的话) ,我认为原文中的所谓评论是捏造的。而法兰克福汇报的评论查无出处,我也只能予以否定。

        如果“Österreinische Vienna classic philharmonic  奥地利维也纳古典爱乐乐团”能够提供给我原文件清晰可辨的材料,并发到我个人邮箱:suankulaxian@hotmail.com 我将马上致电相关报社核实,如果属实,我个人愿意在我个人搜狐博客主页 http://nomoreclassic.blog.sohu.com/159931853.html 上进行道歉并收回我以上所做的几个结论。



待续。。。
TOP
16#

回复 15# 法国妞 的帖子

原文向下为“德语简介”



        该德语简介介绍的完全是另外一个乐队,和“维也纳古典爱乐乐团”没有任何的关系。很多描述和之前的中文版描述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有很大的差别。形式上采用的是同样的移花接木法,东拼西凑让人不知所云。

       “乐团部分音乐会演出宣传材料”,大小经过精心的布置,刚刚只够看清“Bach”“Konzert”等字眼,然而具体是“谁”,我看这就是the means(手段)下,“Österreinische Vienna classic philharmonic  奥地利维也纳古典爱乐乐团”想让我们看到的,而其他的我们不被“设计”为看到,或许我们根本已不再可能会看到。



        接下去是几个乐团成员的介绍,行文很是慷慨,洋洋洒洒占去总材料篇幅七成多。让我们重点看下指挥吧,



        原文:“艺术总监首席指挥   斯维托斯拉夫.鲍里索夫(Svetoslav Borisov) ”



Svetoslav Borisov wurde in Ruse (Bulgarien) geboren. Im Alter von 5 Jahren begann er Klavier und im Alter von 12 Jahren Trompete zu lernen.

Nach Abschluss des Musikgymnasiums in Bulgarien kam er nach Österreich, wo er zunächst Trompete an der Musikuniversität Graz studierte. 2002 begann er mit dem Dirigierstudium bei Prof. Sieghart und Prof. Prinz in Graz. Außerdem besuchte er verschiedene Dirigierkurse, unter anderem bei Wayne Wyman, Georgi Dimitrov und Thüring Bräm.

Von 2003 bis 2007 war er künstlerischer Leiter der Grazer Bläser Vielharmonie, von 2005 bis 2007 künstlerischer Leiter des Hugo von Monfort Chores. Seit Sommer 2007 ist Svetoslav Borisov beim Orchester der Technischen Universität Wien.

        各位请注意,从此人的个人简历中我们可以看到,带下划线部分证明了此人无任何的专业指挥的记录。



        原文:“斯维托斯拉夫.鲍里索夫。。。2008年被维也纳技术大学交响乐团聘为常任指挥,专攻于合唱指挥,。。。2008年里获特别荣誉,。。。被选为kritischen乐团的指挥,。。。同年也被维也纳古典爱乐乐团聘请为常年的首席指挥。”



        维也纳技术大学交响乐团,顾名思义,是大学附属乐团,搜索得到相关的信息,截图如下:





        该乐团的宗旨解释的很清楚。如果翻译过来就和上海交大乐团一样,官面文字“活跃我校音乐气氛,欢迎维也纳其他学校学生也一起参与。。。”。很简单:业余乐队。

         2008年所谓的特别荣誉,担任“kritischen乐团指挥”,听起来似乎有点来头。进行搜索后得到如下网址:http://www.hfm-berlin.de/INTERAKTION_-_Dirigenten-Werkstatt_des_Kritischen_Orchesters_Patronat_Deutsche_Orchestervereinigu..._2.html,

里面有3个人物采访,介绍的是这个kritischen 乐团的宗旨:“指挥工厂”,该乐团旨在培训年轻指挥学员,直面现实指挥中会碰到的很多问题,为学员积累相关的经验。

归根到底,这是个学习班。

        而输入指挥名:“Svetoslav Borisov”,仔细核对后,发现根本不存在任何同名姓的记录。所以又是生搬硬套的老一套。

        在核对后面的德语部分才发现,德语简介中写到被维也纳技术大学聘为常任指挥就没有下文了。而后面的内容只有中文翻译中才有,如此画蛇添足的做法,我不解释,各位也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压轴的马上出现,原文:“NAXOS唱片公司因而也经常与其合作,。。。兼任艺术总监。”



         NAXOS唱片网址为:http://www.naxos.com/ ,输入指挥名搜索,无任何记录。通过调查,NAXOS从没有和什么叫“Svetoslav Borisov”的人有过任何层面的接触。



        接下去的学生简历般的洋洋洒洒我已无心再看。。。



        这是第一份材料的大概的问题,再详细具体的只反馈给委托人。但以上的问题,已足以说明,这是“盒”不折不扣的“精装月饼”。



       后话,根据线人的信息,该团报价仅为同规格乐团的一半左右。并非我对相对“便宜”的“好货”没有信心,在这个信息共享和流通快速的时代,行业内还是一分钱一分货的。所以我在此“傲慢”的认为:在品质上也如价格般打了半价。



待续。。。
TOP
17#

回复 16# 法国妞 的帖子

第二份材料标题为“2009-2010年奥地利维也纳古典爱乐乐团访华巡回音乐会”,"369会网"上能够查到完全相同的材料。



       原文:“于1985年由一群于维也纳的青年音乐家所创立,因经常于维也纳宫廷古典音乐会演出而得名。乐团创始时称为维也纳宫廷爱乐乐团,自2007年6月始改称维也纳古典爱乐乐团。乐团的所有成员都毕业于世界最高音乐学府——维也纳国立音乐暨表演艺术大学。当中大部分都曾经获得国际性音乐比赛将项,包括。。。比赛等。”



        注意,这个“维也纳古典爱乐乐团”更名于2007年,之前那个“维也纳古典爱乐乐团”前文已经详细说明,是个“精装月饼”乐团。我仔细检查了前后两份材料的发布时间,确认为同年同月发布的材料。但同名同姓的两个乐团同时活跃在中国新年音乐会期间,我相信无论换谁都要一头雾水。市场之混乱可见一斑。



       第三份材料为今年的演出材料“维也纳古典交响乐团(2011中国新年音乐会)”,

出自“浙江仙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原文:“维也纳古典交响乐团是指挥大师鲍里索夫和承办人汤米奥卡尼安共同创办的,。。。”



       这里的这个指挥大师“鲍里索夫”就是第一份材料里那个新人指挥“斯维托斯拉夫.鲍里索夫(Svetoslav Borisov)” 。另外那位承办人我并不感兴趣。

        中国有句古话: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更何况和“斯维托斯拉夫.鲍里索夫(Svetoslav Borisov)”分别一年将近,其荣升大师也不是不可能。

        但这次这个“斯维托斯拉夫.鲍里索夫(Svetoslav Borisov)”不光光是“指挥大师”,更是顶着“维也纳古典交响乐团”的创办人的光环。这就犹如换了玉泉山的汤,此“雨前”已非彼“雨前”喽。。。



        原文:“2009年,维也纳古典交响乐团成立于维也纳,奥地利。。。主要表演的是维也纳古典和现代的重点曲目。”



        也就是说当第一份材料里的2009年年末“维也纳古典爱乐乐团”中国行之前,“斯维托斯拉夫.鲍里索夫(Svetoslav Borisov)”已经与人创办了新乐团,而命名仅仅把当时受聘的乐团名改掉了“爱乐”两字而已。

        随后我们在“浙江仙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网站上可以看到 http://100499.zgycw.net/sf7a2336.html ,“维也纳古典交响乐团”开始预定档期。而“维也纳古典爱乐乐团”自然无影无踪。

        而在另外一个网站上我们可以看到如下信息:“2011新年“维也纳的音乐大使”奥地利维也纳爱乐交响乐团”。网址为 http://c.show160.com/a35993.html , 截图如下:







        我们可爱的“Oesterreinische Vienna classic philharmonic”如期而至。德语名保持了“一贯的传统”,唯独就是中文名改了改,由原来的“维也纳古典爱乐乐团”改为“维也纳爱乐交响乐团”而已,而从组织到构成完全是同一个乐团。

        由此得到验证,第一份材料中“维也纳古典爱乐乐团”所有所谓的乐团历史均为完全的杜撰。而“草台班子”的实际本质越来越明朗化。

        所有的一切,表象是如白菜扒头层皮般的名称更新,即使所谓的创办人的更新也无非是扒了另外一层皮而已,再往里呢?

        经过更深入的调查,某父为大陆台商的林姓姑娘和几个台湾同学同乡的组织关系逐渐浮出水面, 而早先于维也纳就读的林姓姑娘放弃原学校而跑到相对偏远的格拉茨的原因在此文中将不再说明。

      

        为了给这份材料的调查落下圆满的结笔,与奥地利驻北京大使馆文化参赞进行了直接的联系:没有“维也纳古典爱乐乐团”或“维也纳爱乐交响乐团”任何的记录。而对奥地利维也纳,格拉茨,萨尔兹堡等各演出公司的更具体仔细的询问和调查,对方均表示:不知道有此乐团存在。出于对奥地利国家音乐形象的维护,询问各方均表示今后将大力配合所有此类相关的调查,维也纳及萨尔兹堡方面作为演出频繁的著名城市方更是提示我们要注意多多的“鉴别”。。。

      

        很明显,该“Österreinische Vienna classic philharmonic  奥地利维也纳古典爱乐乐团”也就是今年改头换面的“奥地利维也纳爱乐交响乐团”是个彻头彻尾的“游击性”的“草台班子”。在奥地利所谓的本土根本没有进行过任何的公开演出,在欧洲其他国家诸如德国的所谓演出记录也完全是虚构的,纯粹是为实现某些纯商业利益而为中国新年音乐会及中国乐迷量身定做的。

        这样性质的业余乐团不仅歪曲和破坏奥地利专业乐团整体的对外形象,其误导中国乐迷对专业水准的理解的危害则更甚。



        这么多人都不约而同的向着“交响”乐团迈进,看来现在中国这市场真的不怎么容易混了,不早一天更名换姓,看起来更气派点,看起来更专业点,中国人不埋单怎么办?“明儿个“交响”的也不好混怎么办?。。。”“接着改呗。。。”。



        看过耍猴的没?脱帽戏法,就那戴了摘,摘了戴,戴了再摘,摘了再戴。现在这个一个理,几年换个名那叫家常便饭,多的时候有一年甚至半年就换个名的时候。但猴还是那个猴,乐团还是那个乐团。唯独看客眼尖了,听客耳更聪了。



        已经致电C兄,下回假期回镇上娘家,一定问问清楚为何“是菜先扒三层皮”,我得参考参考是不是“奢侈”的有道理了。


此篇完。

希望大家喜欢 !呵呵
TOP
18#

这段太牛啦。。哈哈哈
......每年为40多万观众演出!看到这我是大呼过瘾。我们来简单的计算下,将欧洲不同大小音乐厅满员后平均下观众人数,由于欧洲的音乐厅实际普遍较小,此处为计算方便,即便我以1000人来计算,我们可以得到,在一年内该乐团演出超400场!平均下来每天演出至少1场,并且每年都是!我看这个乐团的团员都是超人级的,否则怎么年年这么弄法还不趴下。。。这种毫无常识的说法,实在是个天大的笑话。
TOP
19#

原帖由 法国妞 于 2010-9-30 16:53:00 发表
原帖由 chrisspher 于 2010-9-28 15:20:00 发表
原帖由 deRud 于 2010-9-28 12:42:00 发表
至于这个“瑞内-亚克普斯”我就不知道是谁了,也没听说过。
René Jacobs


没听说过的要打屁屁,嘿嘿


不喜欢他的古乐。。。呵


这兄台搞古乐?
TOP
20#

原帖由 法国妞 于 2010-9-30 19:19:00 发表
这段太牛啦。。哈哈哈
......每年为40多万观众演出!看到这我是大呼过瘾。我们来简单的计算下,将欧洲不同大小音乐厅满员后平均下观众人数,由于欧洲的音乐厅实际普遍较小,此处为计算方便,即便我以1000人来计算,我们可以得到,在一年内该乐团演出超400场!平均下来每天演出至少1场,并且每年都是!我看这个乐团的团员都是超人级的,否则怎么年年这么弄法还不趴下。。。这种毫无常识的说法,实在是个天大的笑


我觉得这哥们就是个地道的真牛人。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