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转帖]聆听拉赫玛尼诺夫] [复制链接]

1#
傾聽拉赫曼尼諾夫
載  自/聯合晚報
四月一日是鼎鼎大名的「愚人節」,但對音樂迷而言,這一天也是拉赫曼尼諾夫(Sergei Rachmaninoff ,1873-1943)和布梭尼(Ferruccio Busoni ,1866-1924)的生日。這兩大音樂巨匠都是不世出的鋼琴大師,也是傑出作曲家,為鋼琴音樂貢獻良多。同一天能出這兩大鋼琴聖手,四月一日真是該紀念。 就鋼琴技巧而論,這二人可能不相上下。只可惜布梭尼過世太早,沒能留下更多演奏錄音供我們品賞他的演奏成就。以作曲成就而言,拉赫曼尼諾夫無疑寫作技巧更為精湛,在鋼琴技法與管弦樂法上都有驚人成就,也提出風格鮮明的一家之言,在世時就是深受歡迎的作曲家和鋼琴家。即使在經濟大蕭條時期,拉赫曼尼諾夫的收入仍是遙遙領先同行。在鋼琴與作曲之外,他甚至也是傑出的指揮家,堪稱全能音樂大師。 但也因此,拉赫曼尼諾夫在音樂史的地位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喜愛他的原因自不用說,鄙視他的人認為其音樂毫無新意,完全是十九世紀俄國浪漫風格的延續,未若他的同儕勇於開創。只是,若我們換一個角度思考:如果拉赫曼尼諾夫在飽受攻擊之餘仍堅持「反潮流」,如此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態度難道不也該受人尊重?終其一生,拉赫曼尼諾夫都保持對旋律和調性音樂的熱愛,不斷精進自己的創作。他的音樂完全發自內心且能在瞬間感動聽眾,真正達到雅俗共賞。拉赫曼尼諾夫的旋律也不只是美麗,背後更有深刻的文化意義。他的旋律語彙來自中世紀的東正教音樂,而東正教聖歌的旋律與形式,以及這些聖歌的歌唱方式,都深刻影響拉赫曼尼諾夫,也孕育出他獨特的音樂語言。 或許,對拉赫曼尼諾夫最大的偏見與誤解,其實在於對歷史缺乏認知。許多人批評拉赫曼尼諾夫的作品像是「電影配樂」,但一如生於猶太樂評之家,馬勒口中的音樂天才,十七歲就譜出兩部歌劇,最後在好萊塢落腳,創作電影配樂的康果爾德(Erich Wolfgang Korngold ,1897-1957) ,若我們審視拉赫曼尼諾夫與康果爾德的作品,再去比對同時代的電影配樂,答案其實是其他電影配樂學習這兩位大師的經典,而非他們寫得像電影配樂(即使康果爾德的確為電影寫作配樂,其風格筆法仍然不同於他的時代)。 無論你是否喜愛拉赫曼尼諾夫,希望你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觀點。
分享 转发
EMT 982
JBL K2 S9800
ARYE K 1XE
DANIEL HERTZ M5
TOP
2#

有那么多同辈在反潮流,Rach还能坚持不反那才叫价值啊,都在那儿算八卦,这音乐就别听了。
TOP
3#

拉自己弹的从没听过,不知道录音如何
TOP
4#

原帖由 myzcj 于 2011-4-12 11:20:00 发表
拉自己弹的从没听过,不知道录音如何

我有拉氏自己弹的一二三四协和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NAXOS历史录音。录音年代:第一钢协1940年;第二钢协1929年;第三钢协1940年;第四钢协1941年;帕格尼尼主题狂想1934年。音质……请自己想象。
TOP
5#

RCA大包子转录不错!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