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上演《黄河大合唱》《布兰诗歌》
深交“春夏音乐季”闭幕
(刘晓艳)深圳交响乐团2005“春夏音乐季”闭幕音乐会于7月22日晚八点在深圳市少年宫举行,主题为中外合唱音乐经典,由著名指挥家、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深交艺术总监俞峰执棒,上演我国“民族音乐家”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德国当代作曲家卡尔·奥尔夫的《卡尔米那·布拉那》。演唱全部由上海歌剧院合唱团担任,其中著名独唱演员迟黎明、熊郁菲、杨小勇分别担任男高音、女高音和男中音独唱,岳彩富担任《黄河大合唱》章首配乐朗诵。深圳交响乐团与上海歌剧院联袂演绎这两部中西合唱音乐经典,从演出单位到曲目的组合,都非常值得鹏城乐迷聆听欣赏。
《黄河大合唱》创作于1939年3月,张光年作词,洗星海作曲,是我国近代合唱音乐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也是我国近代大型音乐作品的典范之作。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祖国。《黄河大合唱》气势磅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全曲包括序曲和8个乐章,并由配乐诗朗诵和乐队演奏将各乐章连成一个整体。各个乐章从内容到音乐形象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乐章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品以抗日和爱国两个主题为中心。从深厚的情感和感人的艺术形象一步步展开,直至宏伟的终曲,激荡的感情浪潮发展到了最高点。
《卡尔米那·布拉那》又称《博伊伦之歌》和《布兰诗歌》,全剧为“独唱、合唱、乐队伴奏和魔幻场景而作的世俗歌曲”,分“第一真诚”,“在酒店”和“优雅之爱”三个部分,是20世纪欧洲音乐舞台上演出频率最高的作品之一,与《卡图卢斯之歌》、《阿芙罗狄蒂》合为《凯旋三部曲》。《博伊伦之歌》是一部在慕尼黑以南阿尔卑斯山谷中小镇内迪克特博伊伦修道院里发现的中世纪诗歌。这些诗歌蕴含着放荡不羁的精神、对放浪形骸的生活方式的赞美、对封建社会的无情嘲讽,被誉为中世纪宗教史和文学史上“颠覆性”的发现——那是600年前,古修道院里一些“不守清规”的修士、行脚僧用古德语及拉丁文写成的诗文和歌曲,歌颂美酒佳肴和世俗享受,再现了人的天性和情感,语言鲜明而有表现力;以放荡不羁的精神诉说了人生坎坷和命运折磨,歌颂了生活美好和爱情甜蜜。德国作曲家卡尔·奥尔夫也是世界著名的儿童音乐教育家,所撰《教学作品》和独创一格的儿童音乐教学体系,从节奏训练和即兴演奏着手,启发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自觉性,现为世界各国广泛采用。
这场闭幕音乐会之后,深圳交响乐团会“消失”直至9月中旬再与乐迷见面,在下半年的音乐季里,继续为广大古典音乐爱好者呈献十余场精彩的音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