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自然甜美就是音响六字箴言 访Audio Refinement黄祈本(图)
刘汉盛
文声电子黄祈本在音响界一直是调声秘技派人物,去年开始,他与博承的陈锦俊、法国的YBA合作生产Audio Refinement系列音响产品。第一批推出的产品不仅造型作工精细,为国产品所罕见;而且声音表现不俗。因此,Audio Refinement虽然推出时间不长,但是已经在国外打出市场,尤其难得的是日本与韩国市场都已经进入。
从访谈中,可以了解影响他最大的就是YBA,他对Hi-End音响的思维几乎都来自于此。而他对声音的要求可以用六个字来形容:轻松自然甜美。他的经销商一看到他,就会叫他「六字箴言黄先生」。
一、请向音响论坛的读者介绍您以及您的公司。
我是民国三十七年次,今年刚好五十岁。因为平常喜欢运动的关系,所以看起来比较年轻。我在这个行业里已经三十年了,还是不倦怠。许多人可能想一件事干了三十年,应该会倦怠。对我而言,只有声音调得不好听时我才会倦怠,平常我很乐业。在我那个时代一齐做的人几乎都收起来了,只有我没间断还在做。
我这家文声公司成立在1972年,但是我却在1969年就开始做音响了。本来我在松江路天使饭店当柜台主任,自己常跑中华路买音响DIY。当时中华商场有一家叫Trumiph的店,有一次我路过听到他放邓丽君,发现声音很好听。店员就跟我介绍,说那是OCL线路而非OTL。你知道当时技术不成熟,做OCL很容易烧机,所以我对他们的声音印象深刻。
后来我就买了一部带回天使饭店,大家听了也喜欢,就有人干脆托我帮他们组装。于是我就去中华商场找机箱,当时文山做机箱相当有名,老板黄先生在台视上班(到现在还在台视),我去找他买机箱,二人谈得来,他就说干脆我们来合作,我跑外面。就这样,我成了文山的合伙人。
后来我发现他比较守成,由于理念不合,所以我们就拆伙,自己在承德路巷子里开了文声电子,黄先生与我的一个医生朋友都合伙当股东。早期因为有些机种开发错误,没赚钱。后来我就跑日本,去秋叶原带一些新的东西回来仿。我还记得当时日本流行面板的灯会跳,结果我仿了之后很受欢迎,从那时开始我才了解那种阶层的客人要的是新鲜的东西,声音有时不是那么重要。
当时年轻人没有计算机,也没什么消遣,所以音响生意很好做。我还记得当时中华路有人在店门口摆一张桌子,当场就焊起套件,很多学生就围在那里看,那种感觉真好。
在台湾限制日本音响进口的同时,我们刚好推出录音座,当时许多人都想找我做,不过我都没空,因为自己的录音座好卖。那里面只要一小片线路板,声音会响,外表漂亮就能卖了。做录音座也让我们赚了不少钱。后来开始流行Surround 时,我们就进入另一个起点。当时我们看到环绕机器里面很简单,怎么要卖那么贵。所以我们就做了,一台卖六千元,也很受欢迎,又赚了不少钱。
环绕流行后,我们又进入卡拉OK。当时我们用模拟方式做回音效果,声音饱满好听,很多人都认为我们的机器声音很漂亮。我记得包括原野四重唱的王大空、摇滚歌手薛岳等等都跟我们买。还有恺锐音响朱守为都喜欢用,而且帮我们卖了很多。
我们一直做,做到先锋牌推出换Key与混音在一起的机种之后,我们的生意才比较差下来,因为大家认为我们的比较不方便。到现在还很多人要我们的机器,因为他们怀念我们机器的声音。
卡拉OK过后,我们就慢慢走比较高级的路线。例如我们做Tuner,为了声音好听,连RF都自己做,而不是买现成的。后来AX-200的扩大机很成功,与CD-600配起来很杰出,包括你们的刘名振与王荣助都觉得用它们推KEF Coda很好听。
二、当初是什么理由促使您进入Hi-End音响工业?
我一直自认自己的声音做得很不错,但是有一次,有一个客人带了一部英国的 Mission Cyrus综合扩大机来比。我一听之下震惊怎么别人的机器这么简单声音却那么好!我这个人就是这样,输就是输,别人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当时,我就感觉到,是不是零件越简单越好。我就跟我弟弟说,看来我们是走错了,我们应该走欧洲路线。那时大概是十年前,从那时开始进入Hi-End的领域。
后来,有一次,博承的陈锦俊在音响展时租太子东宫工地自己展览,我们就去看。老实讲当时我还没听过YBA的名字,但是一听之下,很惊讶它的声音怎么会这么好。我还记得那天放的是四兄弟的「花落谁家」LP。那种声音真的是「轻松自然甜美」,以后我就很习惯以这六个字来形容声音。到后来我的经销商一看到我,就说「六字箴言黄先生」来了。那次之后,我才知道音响原来能够做到这么栩栩如生,因此也想买一台YBA来拆拆看。
后来我去台中开金耳族音响,卖Quick Silver,也一直认为真空管的声音比较好。没想到有一天,我的一位住和美的客人来听,说我的声音怎么那么难听,比他家还难听。当时我很不服气,问他难道是用Jadis,因为我认为Jadis的声音最好。他说他用YBA,这时我想起来在展览听过。我问他那个东西真的有那么好吗?他说「我不知道啦!听起来就是比你的好听。如果不相信,我可以载来比。」第二天,他真的用摩托车把机器载来。他自己还带一张清芳的「水车姑娘」。结果一比,我发现自己的声音全都挤在一起,声音也不活,节奏感都没有。那时我才知道原来晶体机也可以做得那么好。
我对YBA有兴趣,可是,我要跟陈锦俊卖YBA,他还不给我卖,他怀疑我懂不懂。后来我到中环唱片城听YBA的展示间,还是那么好听,所以我又去找他。他知道我是文声之后才让我卖。没想到今天我们会与陈锦俊、YBA合作设计生产Audio Refinement。
开始卖YBA之后,我就开始研究YBA的做法,到现在,我们研究YBA的成果已经汇集了厚厚一迭。我们也了解原来越简单的构造声音越好听,也从那里学到很多。
三、在过去那些年,有哪些设计者或产品对您产生强烈的影响?
YBA可说是我的启蒙。从YBA身上,我也学到了许多调声秘技。我记得很清楚,每次展览,都觉得YBA的房间很好听,怎么自己的就不一样。有一次展览,我在埋头苦调,突然觉得声音变好了,结果我发现我的后面站了一个人。我就请他出去再听,结果又变不好听,那时我才知道反射波对声音的影响,从此我就深深体会到调声的重要性,也开始注重各种调声秘技起来。
还有一件事也值得一提。当时我与「高传真」很熟,每次都会把做好的机器拿去给黄智钰他们听。结果每次拿去听都哭着回来,因为声音真的很难听。后来我了解原来一直在自己的空间中调整,就好像一直在吃补药,吃错了自己都不知道。从那里我也了解调整声音要客观多方面聆听。
就这样经过学习,我开始真正了解好声的秘诀。举例来说,像YBA最注重的就是简单的线路,他认为复杂的线路只不过是不断的制造问题再去解决问题而已,那是没必要的。他的理论是用一个很简单的东西,然后把它发挥到百分之百。像他的 DAC到现在还是用18bit,但是声音却很好听。还有,像他的机器几乎都不用稳压,因为他认为用了稳压就好像把人绑住,这样就会不自然。
再来,他还有一个理论,就是要让机器适当的振动。他说乐器本来就是振动的东西,你不能把所有的振动都绑死,而是要让它适当的振动,使它产生像乐器般和谐的振动,其实这就是最困难的地方。YBA说有些设计者遇上振动就杀掉,他说杀掉敌人并不高竿,利用敌人帮你做事才高竿。
由于我们研究YBA也相当有心得了,而我又是YBA的经销商。加上我们替音宝做的黑色压克力系列外表很美,YBA说如果给他改一改声音,就可以拿到欧洲去卖了。当时我就想,如过这样的话我们可以来合作。结果大家一拍即合,陈锦俊就入股,负责外销,我与弟弟就负责制造。
我们跟他合作的Audio Refinement中,我们大概自己做到百分之九十,剩下的百分之十由YBA负责微调。其实我们把机器送到他那边,他也没改什么,只不过这里放点东西,那里黏个黏胶而已,但是声音就是改善了,他的改善就是一针见血。
我觉得YBA声音最大的好处就是「气息」,也就是活生生的感觉,这种表现我在其它机器上都听不到。不过我也觉得YBA不是十全十美,就看你怎么去搭配。像有些人认为YBA的声音比较瘦,其实那不是瘦,而是精确。如果你用声音瘦的喇叭配YBA,当然会认为它的声音瘦,你应该用饱满的喇叭去配YBA才对,这样才能发挥它的长处。
除了YBA之外,对我产生影响的就是Jeff Rowland。我喜欢它的外表作工的精细,它的声音扎实沈稳也很杰出。我就常跟我弟弟讲,如果YBA的声音能够有Jeff Rowland那种底部,声音就更完美了。可是我们都不敢跟YBA讲,因为YBA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二种个性不可能兼得。
除此之外,Jeff Rowland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他用了很多电子控制与数字控制,但是声音还是能够那么好,这是很难的。
四、在过去十年间,有哪些产品是您乐意给予现阶段最高技艺成就(State of the Art)美誉的?
就是YBA的产品,这些我在前面已经讲得很多了。
五、身为一位Hi-End的设计者,您认为科技与音乐之间有什么关连?
我认为科技有它的极限,科技必须结合人性才有生命。如果你要把声音弄得很好,重要的不是科技,而是对音乐的修养。像日本的科技很发达,但是有一次我在日本听Denon最高级的系统,听来听去虽然觉得非常好,但就是缺乏一种东西。后来我才发现原来缺乏的就是人性,那种和谐性没有出来。好的声音听了会让人跟着打拍子,跟着节奏摆动,那就是活生生的感觉,那就是音乐。
六、当您在设计一件产品时,技术测试与聆听测试哪一项最重要?
当然是人耳最重要,不过你必须先通过基本技术测试,那是最基本的要求。我猜想 YBA厂里可能没有很多测试仪器,但是他实在太会调声了,这就是人耳会不会听的差异。YBA的器材作出来并不是要去符合规格的,而是要符合耳朵的要求。他知道他要的东西可以用什么方法去得到,这就是他的厉害之处。其实这也是我们Audio Refinement的作法。
七、当您在调整空间音响效果时,哪些是您认为必须优先处理的?
空间里的电源处理最重要,再来就是机器放置的位置。很多人不注重放机器的地方,随便摆,其实这是错的。如果你的系统够灵敏,机器摆在不同的地方就会听出声音不同。还有,喇叭摆位也很重要,像你提倡的「三一七比例法」其实与我的摆法一样,只是我不叫做三一七而已,每次我都会教客人这样摆。喇叭先抓宽度,宽度决定之后再移动前后位置。我每次都会先作喇叭摆位,摆位正确之后才决定器材摆那里。等这些都正确之后,再调整聆听位置。
至于壁面处理,我都是就地取材,例如我会用枕头放在一些地方。还有用软木,将它们卷起来,放在角落,几乎百发百中。
八、当您在为新产品作最后的微调时,您喜欢用哪些CD?
我们用很多的CD来听,并没有特别用哪几张。如果只用几张CD去调声,很容易声音就会偏。
九、您的产品有哪些异于别人的特点?
我们的机器每一个地方都经过仔细的聆听、微调,这是最大的不同。像我们很注重电源极性,你看,我们的保险丝是不一样的,这些保险丝每一支都是我亲自听,然后作记号,决定哪一端向外向内。我作了一千多台,真的就听了一千多根保险丝,听得好辛苦。如果电源极性错了,听了声音就会不好听。
还有,你看这四个电容器。为什么它们要架高起来焊呢?原来我们先用这种方式在换电容,因为这样比较方便。等我们确定要用哪种电容之后,就用正常方式焊起来,没想到声音完全变了,那不是我们要的声音。后来我们又把这四颗架起来焊,结果声音就对了。
你看,在CD输入的地方有黏一团像口香糖的东西,那是YBA黏的,为什么不黏别的地方?或黏多一点?不行,YBA听了之后,认为只能黏这里,这就是用耳朵听的微调。
我们的机箱都是无磁性的,也就是铝机箱,因为铁箱会有磁性,将会影响声音。此外,我们的遥控器也是自己开发的,包括控制程序都是自己写的。我就是很讨厌日本遥控器的复杂与不人性,所以自己开发了这种简单容易操作,功能又好的遥控器。甚至包装遥控器的盒子我们都做成高级的纸盒,看起来像高级的名笔包装。
我也认为机器的外型应该要有灵性。所以我们的Audio Refinement也很注重外表。你看这种面板的设计以及旋钮都是我们长期研究设计的,我们甚至讲究到面板上的按钮要放在那里。现在这四个按钮分开二边就是YBA的意见,原来是四个放在一起的。依照YBA的意见改了之后,真的看起来比较平衡。
我们就是每一个细节都很注重,每一个小地方都力求完美。包括有些零件,我们就坚持一定要找到某种零件才用,所以有时候就要等。
十、请给予我们的读者一些建议,好让他们能够正确选购音响器材。
带你自己的CD去听,不论听什么音乐,自己要觉得声音听起来「轻松自然甜美」才对。
《音响论坛》杂志1998年11月,总122期之《专题企划-十年音响十年情-音响论坛10周年》
刘汉盛采访Audio Refinement黄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