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唱片的外文“翻译”,对我来说是一件既无奈又有趣的事情。
由于自己在校读书时,一直以来对英语毫无兴趣,以至于高考只考了5分,见笑了。所以,在买唱片时,无奈的心情油然而生,外文书店只翻译了唱片的大题目,小曲目极少翻译,每次手拿唱片,仔细端详,一副聚精会神、专心考究、皱眉沉思的嘴脸,其实,自己啥都看不懂,净在那翻白眼干着急。旁边的那位爷看着我不禁感叹——好有学问哦!
好不容易在别人的帮助下,总算成功地买回了几张。回到家还得自己“翻译”其他内容啊。扛来厚厚的《英汉词典》,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译出来啰——这叫“小提琴”,那叫“序曲”。我的天啊,我容易吗?!
后来,慢慢发现,那本厚厚的《英汉词典》不够用了,因为很多古典音乐的曲目,或是法文或是德文甚至是意大利文,看到这样的文字,我彻底地瘪了。
听着优美的音乐,看着看不懂的“鸡肠字”,着实难受,如同爱都做了,还不知她叫“阿娟”还是“阿红”,无不遗憾。
幸好,看不懂的“鸡肠字”并没有瘪死我,倒是瘪出了个办法。手头上的几本书——《音乐辞典》(台湾版 王沛纶 编)、《外国通俗名曲欣赏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还有前面提到的《音乐欣赏手册》帮了大忙。
曲目看不懂不要紧,但我看得懂作曲家,那我就先查一下这个作曲家作有哪些作品,外文是如何写的,仔细对照,再加上半朦半猜,最后虚心请教,也能瞎猫撞着死耗子地译出不少。
这时,听着熟悉的音乐,看着刚撞着的死耗子,哦——原来这首叫×××,那首叫×××,顿时,茅塞顿开,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