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想听飞利浦多声道开盘带录音的看看这里,30年来第一次开封出版 [复制链接]

1#
飞利浦开盘带四声道录音(Quadraphonic Tape Recording)。

20世纪七十年代初,飞利浦古典唱片公司清楚地知道多声道录音的重播音效远比当时广泛使用的双声道立体声好很多。
四声道磁带录音(quadaphonic tape recording)实际上是开盘录音带录音的一种。开盘带录音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了可以在一盘磁带上输入4轨独立模拟音频信号的录音专用磁带录音机,进行多声道录音。遗憾的是,在当时看来,就终端消费者使用的播放设备而言,这种录音技术过于超前,录音可以做到的消费者听不到。
多声道录音,无论就前期录音质量看还是终端消费者聆听效果,其优势都明显优于双声道立体声录音,这是毫无争议的事实:多声道的录音和重放声音自然、细节丰富生动、音场宽广、清晰度高很多,聆听时富有强烈的感染力。
像飞利浦古典唱片公司这样的知名公司,在录音时不但在艺术方面有很高的要求,在录音技术方面的技术要求一样非常高。为了最佳发挥4声道录音的优势,仅仅是为了探讨录音时麦克风的最佳摆放,飞利浦唱片公司录音部的录音师们就花了几年的时间。顺便提一下,在同一时期,Decca公司也在做相同的录音。10年前,Decca推出的“四项位”(4 Phase recording)CD(普通立体声CD)也许和飞利浦的这个4轨多声道录音就是一回事。
尽管最后录音师们经过努力录制下了令人惊叹的录音,遗憾的是在当时无法将这种录音通过家用音响设备重播出来,让普通消费者感受到多声道录音在音响质量上的突破。另一个原因就是当时消费端出现了多种音响播放格式的大战。最终,飞利浦公司花了很多时间和金钱做出来的高品质录音只好束之高阁等待时机成熟再推出。没想,这一等就等了30多年,在Penta Tone公司用SACD出版发行前,这些四声道录音的母带从来没有被开盒出版使用,立体声的母带是另外一套,经常使用。
这些录音在存放30多年后,第一次开封出版,通过SACD让大家第一次欣赏到了多声道模拟录音的魅力,同时也让大家听到了录音室母带的音效。
Polyhimnia的录音师们为了让人们听到原始录音的真实音效,在转录过程中没有使用任何音效处理,直接用Studer A80和807 4声道开盘磁带录放机直接播放,将音频信号通过模拟输出直接输给DCS904 DSD AD模拟/数字转换器,然后直接取出DSD音频文件去做母带出版SACD。这个系列录音的SACD多声道只有4声道、立体声自然是双声道的,CD层的音频是从DSD下转为PCM的。飞利浦古典唱片公司的所有录音母带在几年前将公司卖给Decca时一起打包卖了,这些录音的母带拥有权今天自然属于Decca。Penta Tone在飞利浦公司与Decca达成交易前,先签约拿下了飞利浦公司当年所有多声道录音的出版权。这些录音很多是已经出版了的经典演绎和录音,大多数都是各种唱片指南和唱片评鉴上知名的上版名盘。
家里有SACD多声道播放机和家庭影院多声道音响设备的听众有条件听到多声道模拟录音的魅力,听立体声SACD的至少也可以听到开盘母带的音质。听普通CD的可能就有些遗憾了。提醒一下,Penta Tone公司推出的RQR(多声道模拟录音)SACD系列的录音,大部分飞利浦公司早年和Decca现在都以普通CD格式出版过,不在呼音效的消费者,在购买时请留意,避免重复购买了相同的录音。
这些录音现在转录的过程中,Penta Tone尽量找回了仍然健在的当年亲自操刀的录音师参与转录工作和监制。母带转换过程中,没有使用调音台和音色处理器(Mixing and mastering),也没有无中生有搞一个第五声道出来,这是为了还原原始录音,也是对当时参加录音的音乐家和录音师们的尊重。
欲了解Penta Tone 推出的Philips Classics70年代制作的4声道开盘磁带录音转制的SACD目录,请到这里察看:http://www.pentatonemusic.com/cn/index.html
这里有胖得痛(Penta Tone)公司4声道开盘带模拟录音的SACD目录。

以上文字根据Polyhimnia 录音公司录音师Jean Marie Geijsen本人在Penta Tone RQR录音系列里的原文编译。 另外,特别提醒一下。Polyhimnia录音公司不是Penta Tone的,它是作为一家独立的录音公司存在,录音师大部分是原飞利浦唱片公司的元老,原飞利浦公司的录音设备在飞利浦将唱片业务卖给Decca后,设备就赠送给了Channel Classics的录音师(因为他对推广DSD录音和SACD有很大贡献),一部分被Polyhimnia公司低价买走,他们手上现在还有很好的Studer开盘带录音机。要了解该录音公司,请访问其公司网站www.polyhimnia.nl.  Penta Tone 和Channel Classics是两家致力于DSD录音和推广SACD的唱片公司,两家公司关系很好,经常相互支持,算不上是竞争对手,公司的老板都是因为热爱音乐和录音干这行,否则不会在SACD市场不看涨的情况下还坚持推广SACD.
最后编辑channelchina 最后编辑于 2009-01-23 16:51:16
分享 转发
www.channelclassics.com (试听300多款录音片段)
http://shop34588457.taobao.com/ (网上购买)
TOP
2#

原帖由 Raxel 于 2009-1-23 17:10:00 发表
现在SACD就只能靠古典类撑着了.但古典类的毕竟销量有限.
一家唱片公司的存活和发展,最终考的还是音乐和音乐家,过去是这样,现在如此,今后更是如此,因为随着科技的更高更快的发展,随着听众自身文化和对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科技手段不再像今天这样会是一个很大的买点。唱片公司想存活就得推广音乐家、推广音乐。Channel Classics也好、Penta Tone也好,今天他们靠的还是音乐家和曲目。比方说Penta Tone推出的普通CD系列-Hans Vonk录音系列,正是取音乐和指挥家艺术作为卖点。我今天听了他指挥的勃拉姆斯《第二交响曲》《学院节日序曲》《悲剧序曲》,真是震撼人心的演奏。
如果仅仅依靠录音作为买点,迟早一天要关门,这样的例子不是很多吗?我也很喜欢你店里的那些200-300元的金蝶,也买过一些JVC出版的XRCD金蝶,我也是冲着上面的音乐和演奏家去的,后期处理和包装设计确实很考究,还有Exoteric刚刚推出的几张SACD/XRCD二合一CD,我也订购了。透过音乐听音响的发烧友是少数,他们是养不活任何一家唱片公司的,但是借助音响欣赏音乐的爱乐者是大多数,这些大众群体是唱片公司的赖以生存的消费者。
听唱片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培养自己听音乐的兴趣,直到走进音乐厅为真正热爱音乐的体现。再好的录音和再好的音响设备也无法再现亲临现场看演出的体验,再好的罐头,即便是用黄金钻石做罐头筒装的肉,它还是罐头食品,不可能成为鲜肉。
两个人同时投入5万元作为买唱片和买音响的投资,一人投1万买音响,4万买唱片;另外一人投入4万买音响,一万买唱片,10年后,谁的收获最大?就我个人的亲身观察到的例子而言,我赞同前者,前者越来越理智,后者越来越失控;前者越来越懂如何欣赏音乐,后者越来越对音响苛刻挑剔,翻来覆去折腾设备,永远沉醉在辞旧迎新更换设备中,痛苦(钱)并快乐着(因为换了)。听唱片目的是为了听出唱片的毛病从而来表现音响的优缺点,并以能够通过这种手段发现唱片录音问题为快感。这样的玩家,我周围有好几个,个个玩得脾气大,性格暴,而听好收藏唱片和迷于欣赏音乐的,却是个个心平气和地沉坠在音乐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听音乐有听音乐的乐趣,听音响有听音响的乐趣,各取所好,只要从中得到快乐即可。录音效果历来不是我购买唱片的主要理由,我买了上千张的历史录音,至今仍然非常珍爱它们。极力推广SACD是因为这种录音让我体验到了现场聆听音乐的美好感觉,但是最终买唱片时还是看曲目和演奏家的演奏是不是我喜欢的,我也不是见一张SACD就买一张。另外,我更对不知名的音乐家感兴趣,他们当中有很多伟大的演奏家,正因为他们没有什么名气,所以剩下唯一可以表现的就是音乐,用音乐证实自己的水平和魅力,用音乐吸引和说服听众。这样的音乐家在很多小唱片公司里,需要我们用耳朵和用心去发现。我想问一个问题诸如撰写《唱片圣经》这类书的人,是否书中的唱片都听过,还不用说用盲听让这个作者听出不同的版本,我就让他听一段音乐是哪位作曲家写的,他未必听得出。这类书只能作为参看,自己的耳朵和心悟是最好的指南。想想看,花了自己的钱,手上捧本书,眼睛直愣愣地看着处于播放状态的音响,耳朵和心苦苦地在这音响播放过程中去寻找书中描写的感觉,多难受!找到了,算是遇到知音,找不到,咋办?哈哈哈
www.channelclassics.com (试听300多款录音片段)
http://shop34588457.taobao.com/ (网上购买)
TOP
3#

原帖由 Raxel 于 2009-1-23 23:32:00 发表
CD圣经供入门者看看还可以,就我自己聆听和了解的音乐类型里面,就已经发现CD圣经里面许多专辑选择的都不是最佳版本,毕竟术业有专攻,写书的老编某些专辑也不可能所有版本都听过,他们只能写出他们接触到的版本里面最佳的......
好了,我要说的都说完了。不想就这个SACD的死活再去讨论。我发的是一则消息。
www.channelclassics.com (试听300多款录音片段)
http://shop34588457.taobao.com/ (网上购买)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