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最不常听的10套(部)经典唱片 [复制链接]

1#
意国作家卡尔维诺对经典作品下了几条按语,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我正在重读”,而从不是“我正在读的”的那类书籍。我的小乐友陈俊以施耐德汉演奏的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为抡魁,又一张张往回请不同的演奏版本,脑汁绞尽,反复比较优劣,这些行为,当然可以证明该曲是不折不扣的经典。但是,尚有另一些经典作品,其命运却大抵处于“被谈论得多,被阅读得少”的境地,比如乔伊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这样遐迩闻名的大小说家,就难脱尴尬。不幸的是,音乐领域似乎更不鲜见。常常一部作品,在乐史地位崇高,制成唱片,乐评又鼎立推荐,花不少银子买回家,不料,听了一次就束之高阁了,这样的经典唱片不在少数。有一段时间,我是专买大部头经典的,既然是重要的作品,无论如何都得听听了。但不久就发现,自己常听爱听的竟然是一些在乐史上地位并显赫的作品。乐迷非研究者,以赏乐为乐事的,没人喜欢和自己的耳朵过不去,嗜好将那些艰深晦涩的作品探个究竟。   当然,凡事总有个例,我有个叫向东的朋友,头脑就很不一般,专门喜欢挑战乐史上最重要最严肃音乐,有一段时间,几乎言必称布鲁克纳,似乎不这样就不足以显示他高人一筹,于是就比较辛苦。其实,欣赏音乐主观性最强,对某作品朝秦暮楚或忠贞不逾的乐迷都大有人在,众口难调,无可厚非。每个人都可以开出自己的最常听和最不常听的唱片单,理由都可以千奇百怪,你的甘饴也许恰恰是别人的毒药。我如此斗胆数落经典,实在有些言不由衷,因为下次碰见经典唱片,我可能还是忍不住要掏腰包的,原因只有一个,它是经典。

   1.巴哈《马太受难乐》,里赫特指挥慕尼黑巴赫乐团。这是一切宗教音乐中最伟大的作品,为纪念耶稣被钉上十字架而做的大型声乐套曲。全曲分两部分,全部歌词来自圣经,演唱众赞歌部分时,全体听众要与圣诗班一起唱。演出到中段,牧师还要布道半个小时,总共演出三个半小时。柏辽兹初听此曲演出时,大为感动,写到:“德意志的听众是以怎样的聚精会神并以敬畏和虔诚来聆听这部受难曲的!每个人都用眼睛跟踪着他们手中的歌词本,大厅中鸦雀无声,平静严肃,没有赞赏,没有指责,更没有鼓掌喝彩,人人都象在教堂中倾听福音而不是默默地听音乐,这完全是参加一次礼拜仪式。”的确是一次礼拜仪式,这部作品应该在教堂而不是在音乐厅演出,它激发的不是人在天父跟前的卑微而是虔诚,需要特定的情感介入。这部作品我认真听过两三次,我相信,即便不是虔诚的教徒,也可以感受的乐曲的崇高和庄严。任何时候想到要听这套唱片,都绝对得当一件正经的事情来对待,但是在当下这个纵欲浮躁,精神压抑的世界,又有谁,会在什么时候,想到去听它呢?

   2.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富特文格勒指挥拜罗伊特音乐节乐团。贝多芬最后的最伟大的交响曲,从开天辟地,混沌初生的初乐章,经历思绪浩茫连广宇的哲学沉思的慢乐章,进入“万民拥抱在一起,和全世界接吻”的人类欢乐颂歌,用了艰辛漫长的七十分钟。音乐的主题可理解为英雄通过斗争获得胜利,也有人喻为人与他体内的神的一场拼搏,称得上是一部音乐哲学史诗,毫无娱乐性可言。演奏贝九几乎已经成了一个仪式,两德统一时,伯恩斯坦统领各国乐队组成空前庞大的乐团奏出了最喧哗的贝九,确实,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刻,没有比贝九更适合演出的音乐了。但是评价最高的,却是51年拜罗伊特音乐节重开时的这张单声道录音,传奇指挥福特温格勒深挖贝九内蕴,空前绝后,这样的音乐,这样的演出,岂是随便听的!

   3.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施纳贝尔演奏。32首奏鸣曲的写作跨越了贝多芬的一生,风格从早期优雅的古典主义,中期激扬戏剧性的浪漫主义和过度到颇具神秘抽象意味的晚期作品。这套录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单声道,音效实在差强人意,任何一个版本都可以轻易胜出,但是其演奏的精神性至今无人能及。施纳贝是车尔尼的再传,可视为贝多芬正宗,其演奏乍闻平淡,细听方觉气氛庄严非凡,有“圣殿矗立”之感,贝多芬的悲天闵人,独立傲岸的精神欲出。32首中,晚期6首演绎最为深刻,完全是圣人哲思,心连广宇,有人甚至将聆听当中的第29号奏鸣曲视为“毕生最深刻的三大经验之一”,我以为此言不虚。这个版权现在已被拿索斯买去,做成廉价,据说音效上好。几乎一夜间,所有音像店都摆上拿索斯的廉价版,33元一张,搞的人不禁失措,在这样一个文化皆娱乐化的时代,这样的音乐,这样的演奏是多么不合时宜。                    
   4.贝多芬《弦乐四重奏全集》,塔利赫四重奏团演奏。听音乐讲究所谓的登堂入室,先入交响乐之门,再窥室内乐之堂奥。四重奏这种形式,两把小提,一把大提,一把中提,比大型乐队演出自然少了许多感官性,却更适合作家内心情感的表述。这四样乐器完美的组合在海顿时确立下根基,莫扎特跃上新高,而贝多芬将其带上最高峰。他一共写了16首,尤以最后五首和大赋格超凡入圣,此时,他对音乐艺术的创造性推动已经超过了所有人,谁也没有他做得更多,更有力了,他一人孤零零站在艺术之巅,进入罕见的自由之境。七个乐章的,五个乐章的,一个乐章的,怎么写都是浑然天成。晚期四重奏一改早中期的激昂的情绪,乐境平静和深刻,简朴圣洁,用哲学上的话来讲,似乎重回童年了。有人语重心长的奉劝晚辈乐迷,认为这些音乐非沧桑阅后不能感悟,要留到晚年才能听懂。其实,贝多芬四重奏我听的很早,十年前,竟然从最难的晚期作品入手,听得有滋有味。可是我辈毕竟是凡夫俗子,现在,却不敢轻易碰触了。
   5.柴可夫斯基《4,5,6交响曲》,穆拉文斯基指挥列宁格勒爱乐。老柴的音乐是他自身和外界对立关系的某种写照,其抑郁的个性让音乐染上多愁善感的迷人气质,最后三部交响曲,一步一个台阶,渐入佳境。第四交响曲还有些许抒情,第五则是命运的强烈冲突,第六是生命冲突后永恒的寂灭,其思想性和表现手法都有震撼人心的强大力量,称空前绝后也不过分。这套唱片的演出是俄罗斯原汁原味,演奏极其生猛,那种歇斯底里式的悲剧性爆发无人能及。我在少不更事,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曾将柴6听的烂熟,现在有了些阅历,反而不敢听了,谁没事存心想经历第六交响曲那场惊天动地的生命搏杀和毁灭呢?
   6.瓦格纳歌剧《纳尼伯龙根的指环》,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及德国歌剧院。这部史诗剧由《莱茵的黄金》,《女武神》,《齐格弗里德》和《诸神的黄昏》四部组成,剧情相互独立,又可连成一体,要连着演出四个晚上。瓦格纳连续写作了22年,并亲自编剧,其剧情取自北欧,德国中世纪神话。全剧自侏儒阿尔伯里希盗走莱茵女神看护的黄金,铸成了统治人类的指环开始,其后经历了一场场的厮杀,阴谋,乱伦,爱情以及复仇和毁灭,灾难一个接着一个,人物一个个死去。最后,最伟大的英雄齐格弗里德也死了,莱茵河水淹没世界,指环重回女神。而整个过程,无不应验了第一场侏儒的一句诅咒,全剧主题就是人类对权力的私欲会毁灭一切。这是音乐史上篇幅最巨,内容最为复杂的歌剧。全剧需要14张cd的容量,无论再发烧的乐迷,只要想听指环,都将要面临一场对精力,体力的空前考验。此套唱片,我仅完整听过一遍,将cd装回包装,再也没有动过。
   7.瓦格纳歌剧《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福特温格勒指挥爱乐乐团。瓦格纳似乎格外喜欢爱与崇高,感官与圣洁和生命意志等空泛的主题,本来要自杀的特里斯坦,却将春药当毒药给吞了,于是有了与特里斯坦的爱情,当然,初始是有罪的,最后的毁灭也是注定的。据说这部歌剧初演时,大家都以为瓦格纳疯了,他摒弃了传统歌剧宣叙调加咏叹调的既定程式,创造了一种以管弦乐从头到尾,近乎戏剧交响乐和相当性感的音乐语言,音乐如汹涌不绝的潮水,一刻不停,整整四个多小时。兼之剧情是极其阴郁的性爱与自杀,乱伦和复仇,给予听者无限的压力,让人喘不过气来。太过分了,太过分了,这样的歌剧,你听还是不听?
   8.马勒《第八交响曲》,伯恩斯坦指挥维也纳爱乐。这部交响曲一上来,就管风琴,乐队和合唱倾巢出动,全奏骤然而起,可谓声势骇人。之后,一位女高音带出三男五女八位歌手,重唱,轮唱竞相亮相,一时间,气象无比壮阔。这还仅是第一乐章,其后崇高雄壮的乐段比比皆是。这就是乐史上著名的“千人交响曲”,因其参演需要一个大型管弦乐团,一组童声两组混声外加三个合唱团,八位歌手,最后外带一部巨大的管风琴而得名。如此之声势,马勒的本意是要“模仿宇宙运行的声音”,其音乐主题竟然是“歌颂伟大的欢乐与光荣”,其歌词取自拉丁圣诗和《浮士德》等,演出将近九十分钟,诸如此类,融汇一炉,将其铸成为一部彻彻底底凡人难参的经典。
   9.布鲁克纳《第6交响曲》,约胡姆指挥德累斯顿交响乐团。布鲁克纳做了九部交响曲,他是个虔诚的教徒,其交响曲都可视为他细心编织的向上攀援,接近上帝的阶梯,第三交响曲之后,部部彪炳乐史,但是其艰涩隐晦,恢宏磅礴也是出了名的。我自己最喜欢的是描摹自然风貌的第四和感念故人的第七,渴望天国的第八和告别情怀的第九也能听出滋味,但唯独这部别号<<哲学交响曲>>第六交响曲,情绪幽暗,不知所云,听过几次都不得进入。因此,每次看到这张唱片,都是一种进退维谷的心情。
   10.切里比达奇作品集。切里是二十世纪欧洲极富传奇色彩的一个指挥,成名甚早,却被挤到音乐边缘国家,终生只能指挥二流乐队。此公学的是哲学,对音乐解释如同参禅,意境极高。但他厌恶灌录唱片,搞得乐迷只闻其名难闻其乐,他晚年在慕尼黑的现场音乐会被有机会莅临现场的人誉为奇迹,神迹。不料,他去世后,其子将他的现场录音悉数卖给了唱片公司,奇迹就这样被轻易破解了。这套唱片收有贝多芬第2,3,4,6,7,8,9交响曲,几乎一个准全集,另外有布拉姆斯四首交响曲和德语安魂曲,舒曼第2交响曲。看得出,此公专挑皇皇巨著来演奏,其演奏最大特点就是极其缓慢中性,似乎拆穿音乐华美的外壳,直逼其本质,处处神完气足,笔笔送到,其精神性绝非某些明星指挥能够企及。正如此,听其唱片绝难有轻松易得的感动,我这套费了不少银两,听过一遍,因听功尚浅,便将其深锁柜中。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09/12/11 23:59:51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欢迎诸兄将自己不常听的列出,,最近又搬亨德尔的歌剧回来,知道最终难逃不常听的"习性",却没办法.
TOP
3#

原帖由 万众 于 2009-12-23 12:12:00 发表
     楼主真的是在说最不常听的曲目吗。肯定不是了,才写出了对这些作品的看法与感想。
   如果最不常听都写了这么多。建议楼主把最常听的写出来,一定精彩到家了。

   真诚地期待中……

仁兄此命题甚好,对不喜欢的东西(其实说贝钢奏有些言不由衷,自己常常成套往过听呢)自有话说,对喜欢的东西,理由可能更奇怪,一定努力.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