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润物细无声 穆蒂与上海交响乐团2010年新年音乐会现场印象 [复制链接]

1#

润物细无声 穆蒂与上海交响乐团2010年新年音乐会现场印象

 

刘恩惠于 2010.01.03 09:33:52 | 源自www.soomal.com | 版权:原创 | 分类 音乐 音乐人 | 属性 评论

书签现场乐评新年音乐会交响音乐会Riccardo Mutti穆蒂慕蒂上海交响乐团意大利上海大剧院

越是热门时段就越是容易鱼目混珠——用这句话来形容岁末年初国内的新年音乐会演出市场,恐怕是很贴切的。不过在上海的这轮09-10新年演出季里,还算有几场极具分量的音乐会令人期待,其中当然就包括意大利指挥家里卡尔多·穆蒂与上海交响乐团2009年最后一天在大剧院的这次历史性联袂。之所以用“历史性”这个词眼,原因有三——这是穆蒂第一次访问中国,也是上海交响乐团历年新年音乐会指挥台上最负盛名的一位大师,更是指挥家第一次执棒亚洲乐团!穆蒂一下子在上海开了那么多先例,其意义不可谓不重大;也难怪有人猜测,会不会是2010年的世博效应促成了这样一次合作呢? 已然有一两年未曾现场聆听上海交响乐团的演出,发现乐队阵容有了相当程度的变化。接着又知道,为了这场重量级音乐会,乐团特邀美国洛杉矶爱乐乐团副首席王冰女士和芝加哥交响乐团中提琴副首席张立国先生临时加盟。当然,所有人都更愿意相信,综合实力可居当今乐坛一线指挥大师行列的穆蒂,对乐团表现所起的作用才更为关键。实际效果如何呢?

点这里,看大图 [ 收藏此图]

穆蒂与上海交响乐团2010年新年音乐会现场之一

摄影:刘恩惠(Canon EOS 1000D + EF-S 55-250mm IS 光圈-f/5.6 快门-1/50秒 感光度-ISO 400)
 
演出结束后有记者向我发问:你觉得穆蒂大师有没有给上交带来脱胎换骨的变化?虽然我心里明白,应付这样的采访,言论必须是“鼓励为主、批评为辅”的,但还是毫不犹豫地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平心而论,大师的确给乐团带来了可喜变化,但要说“脱胎换骨”,这种期望固然美好并可以被理解,但未免有些不切实际——毕竟穆蒂与上交的排练仅有几天时间,曲目又达四首之多,双方也只是初次合作、谈不上有很强的默契。因此,能在短短数日内迅速磨合成型便已属不易;期待靠大师一己之力迅速大幅改善乐团的整体素质,这只能是一个奢望。与我记忆中的印象对比,上交的整体音色在这场演出中并没有因为穆蒂的到来而发生显著的化学反应,惟有新任单簧管首席翟耀光在《西西里晚祷芭蕾场景组曲-四季》中的那段动人solo,让人产生眼前一亮的感觉! 穆蒂并没有让我们的子弟兵发生“质的蜕变”,但某些地方的点石成金,仍证明了他的非凡功力。大师给乐团带来的明显改善体现于分句的歌唱性与呼吸感、乐队音响的层次感以及恰当的强弱控制。典型如开场序曲《命运之力》,这虽是一首音乐会热门曲目,但穆蒂还是让其展现出了属于他个人的风格——对于戏剧张力的掌握显得自信而老辣,并不要求全团演奏始终处于白热化,却有着分明的层次与饱满的声效。下半场马图奇的《夜曲》从某种程度而言甚至更为成功,乐团体现出自己弦乐声部良好的传统与可塑性,乐曲那绵长的气息与稠密的色调被充分展现,而穆蒂强调旋律歌唱性的特征也被鲜明地印证出来。看来,他对于上交的短期改造更多致力于艺术修养方面而非音响风格方面。表象上似乎并没有留下很深的印记,细细品味却能切身感受到乐团以往某些固执的演奏习惯,已然经过大师精心地调教而获得进步。对于一位与乐团初次合作的客席指挥而言,穆蒂的这个思路无疑是明智的。

点这里,看大图 [ 收藏此图]

穆蒂与上海交响乐团2010年新年音乐会现场之二

摄影:刘恩惠(Canon EOS 1000D + EF-S 55-250mm IS 光圈-f/5.6 快门-1/50秒 感光度-ISO 400)
 
很满意这套新年音乐会的曲目单。一来曲目安排没有趋于杂锦化,作品之间也有脉络传承;二来穆蒂选择的都是意大利作曲家的作品,他对这些曲目的驾驭能力不容置疑;三来入围作品的格调都还算适合新年音乐会的主题气氛,尤其是威尔第的《西西里晚祷芭蕾场景组曲-四季》,简洁优美、轻快好听,又因相对冷僻而不落俗套。演出最后以雷斯庇基的《罗马之松》压轴,更不难令人产生遐想——即将迎来2010年世博会的上海,需要借一首恢宏有力、气势壮阔的音乐作品来表达自己站上世界舞台的荣耀感。而《罗马之松》最后的《阿庇耶军用大道旁的松树》无疑很能彰显这种气氛。尽管其艺术格调略显铺张、膨胀,倒也与这座城市目前的状态相吻合。对于这个需要依靠强大铜管与打击乐来支撑的乐章,指挥与乐团都竭尽所能,力度已相当爆棚;无奈穿透性与音色美感都还稍欠,这也的确不是穆蒂所能改变的。同时略感遗憾的是,剧场未能提供灯光渐亮效果的辅助配合,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此乐章的综合表现力。 穆蒂无疑是一位能给听众带来听觉视觉双重享受的指挥家,他那大刀阔斧、挥洒自如的肢体语言,亲临现场观摩更觉赏心悦目。相信舞台上的乐师们面对如此难得的体验与交流,也定然不会无动于衷;加之认真排练,细腻而流畅的分句以及对于演奏力度恰如其分的精密掌控,悄然融汇于音乐作品之中。乐团的整体音色并没有发生立杆见影地变化,但一处处小细节上的改观仍体现了大师的价值。借用一句古诗来总结穆蒂与上交的这次联袂,那便是“润物细无声”。不过说到底,对于目前的国内乐团而言,世界级指挥大师终究只是“偶到的一场春雨”,要想让大气候变得滋润长久,却不是这一朝一夕之功所能达成的。

点这里,看大图 [ 收藏此图]

演出结束后穆蒂正在为听众签名

摄影:刘恩惠(Canon EOS 1000D + EF-S 55-250mm IS 光圈-f/5.6 快门-1/50秒 感光度-ISO 400)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