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见到一朋友借了对1.3se回家,遂发贴告知,但该帖却引来不少有关1.3se和1.4孰优孰劣的争论,甚是意外。
作为1.4的用家,身边也有许多朋友是1.3se的极力拥护者,并且上海本地丹拿用户众多,更有c2、c3、c5的玩家,
林林总总听过不少,也交流了许多经验,因此想对自己有比较多亲身感受经历的丹拿新老两代书架箱——1.3se和1.4
做一肤浅对比,只求能够抛砖引玉。
从外型来看,1.3se的箱体打造没什么夺人眼球的地方,而1.4与之相比最大的改良之处在于扬声器的前面板使用了
一块通过吸振阻尼板跟木质箱体相融合的实心金属板,这样的设计大大减少了箱体发声时的谐振,可令音色更为纯净。
从实际聆听来讲,尤其在播放大动态的交响乐时,你会觉得1.4声音的脱箱感、层次感明显要好于1.3se,在推好的情况下,
声音可以说是完全脱离了单元的单体,这样的声音无非更感性,更接近于真实现场的感受。而反观1.3se,即便比起其他
品牌同一档次的产品,她重播声音的像真度已是强项,但无论从基本的箱体设计还是新一代丹拿产品(譬如更高级的c1、
c2等)的调声理念来讲,都注定了新一代丹拿产品在这方面已超越老款。
从音响性的角度来看,想必很多烧友早已对各自的特点有比较深入的了解。1.3se的三频更为平衡,如果你推好的话,其
中高频的绵密度恐怕在书架箱里堪称一流水准。而1.4虽然拥有更为出色的高低频延伸,但其相对清瘦的中频和容易过量
的高频的确成为1.4的一大诟病,也让很多玩这对箱子的人伤了不少脑筋。反过来讲,由于1.4的中高频密度不及1.3se,
但如能控制得当,反倒成就了1.4在细腻度、通透感乃至全频分析力方面更易显现其自身的特点,即与1.3se那种醇厚的
中高音截然相反的特点——一种更为精致与飘逸的美感。不同时代,不同的美感体验,充分凸显出现今人们对美学的全新
认知。这种印象在我听过朋友用mark前级和jeff后级推c2以后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尽管一个Esotec平方发出的声音和
两个Esotar平方差距不小,但是那种无与伦比的精致以及晶莹剔透的感觉是完全一致的。低频方面,1.3se与1.4差异不是
太大,1.4的低频能量感会更多一些,也更容易推出低频来,但是一旦推的不好,你会觉得不是推不出低频,而是低频过于
生猛且无法控制,这点倒是可能和1.3se是截然相反的。
从音乐的表现力上来看,推好了的1.3se音色醇厚、温暖,没有能让人轻易挑刺的地方,但是也或许没什么太出彩的方面,
总体显得比较平淡,这归结于1.3se非常平衡的三频表现。而1.4由于其单元具有更好的hifi素质,因此如果搭配不同,音
色的差异还是很大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分析,也从我自身的感受来讲,我并不认为新一代的1.4更好推,要玩好1.4,
有些方面甚至要投入更多。1.3se还是相对需要大电流的功放来推,只要功放够劲,加上其本身就比较高密度的声底和平衡
的三频做保证,至少那样不会出太恶声的声音。而1.4呢?灵敏度是提高了,单元尤其是低音单元更易驱动,但是想要获得
既精致、有质感又有一定密度和良好平衡度的声音,那要么非得用一番巧劲,要么继续升级前端器材或者投资线材来弥补
1.4相对清瘦的声底以及两头凸、中频凹所带来的缺陷,否则,出来的声音,惨不忍睹,这点——我深有体会。其实,玩发
烧,所谓的推好都是很主观和相对的。
综上所述,单纯地讨论1.3se与1.4孰优孰劣,是毫无意义的,因为正常情况下,你是哪个的用家就会说哪个好,这很正常。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1.3se仿佛有着330那种绵密声音的缩影,而1.4则恰恰走着Esotar平方那种细腻、精致与高保真的路
线,尽管他们都不是旗舰产品,但却是对于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美学的诠释。
这里插一个关于音乐厅构造的话题,从一个侧面或许您更能理解这两种美学发展的脉络。上海音乐厅原名南京大戏院,建造于
上世纪30年代,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她始终是本地爱乐者最最钟爱的演出场地,我想这与其砖木结构的构造所能营造出的那
种温暖、醇厚的声音是分不开的,缘于砖木结构的构造能大大延长混响时间,因此尽管从音响性的角度(诸如高低延伸、音
场、分析力、动态等)来看并不超群,甚至有些落后于现代的标准,但其释放出的无限接近于松软、柔美模拟声的美感却至
今叫人赞叹不已。反观另外一些音乐厅,如东方艺术中心、国家大剧院,场地宽大,演出者被观众席所包围,这样的场地做
了不少建筑声学手段的处理,譬如在其顶部悬挂多块高密度玻璃来大大降低混响时间,这样的场地高低频延伸出色,能上能下,
动态强横,音场宽大,其hifi素质无论哪项恐怕都能让坐在其中的你血脉喷张。
你要问我喜欢哪种场地,我会老实告诉你——我都喜欢,就像1.3se和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