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P:收藏第一还是聆听第一? [复制链接]

1#


   粗看起来这个问题似乎有些多余,但刚入门的朋友肯定会有这方面的疑问,资深发烧友没有答案的,也大有人在。目前尚作为主流媒介的CD,肯定是聆听者多,收藏者少;而作为目前基本上停产的LP,收藏和聆听之间的界线,就变得不那么泾渭分明了。
   从历史走向看,目前的LP热较之它作为主流音乐媒介的时代,无疑是偏重于收藏这边了。不过,但凡作为收藏品的,也必有欣赏价值,LP也不例外。就像作为工艺品的瓷器有欣赏和实用两方面的功能一样,LP也有欣赏(封套设计)和聆听这两方面的功能;它的封套设计和声音效果,是随着生产工艺的发展而渐进改善的。
   那么LP的收藏价值又如何体现呢?收藏价值首先体现在该物件的存世量上;如果它俯拾皆是,易于得到,那么它的收藏价值显然不高;反之则值得收藏。体现在LP上就是“名盘”效应。举例来说,DeccaSXL序列编号中有很多首版、二版的LP,市场价格在几百美元甚至更高,其中直接的原因就是品相、状态良好的片子,存世量已经不多,而衡量这类LP价格的要素就是聆听的效果和封面的保养状态。
   因此,LP的收藏价值取决于它的状态和品相,而不能单纯从存世量去考虑。在单声道录音和立体声录音交接的年代(1960年代),很多唱片都有单声道和立体声两个版本,虽然封面设计和压片版次、地点都完全一样,但由于聆听效果的关系,立体声版本在今天的市场价格要高出单声道不少。
  那么为什么存世量的多少不能作为LP选择收藏的唯一标准呢?由于LP是易耗品,而不是像CD那样磨损率相当低的载体,这种特性就决定了LP的存世量,基本上是以发行量按照存世时间逐年减少的(当然这其中需适当考虑到再版的因素),如果以此为标准,那么年代越久就越具有收藏价值;但是LP首先是音乐的载体,它具有收藏和欣赏双重价值,并不是年代越久远的唱片,它的演奏水平就越高;再者,如果单纯考虑年代因素,那么很多早期的单声道LP(录音和压片水平一般乃至粗糙)就比LP成熟期的产品更有收藏价值?比LP早出世几十年,存世量更少的SP(快转虫胶唱片)就更有收藏价值?正确答案显然不是这样。
   如果要单纯从存世量方面考量的话,那么LP/SP的收藏范畴,就更接近于古董(但绝大多数品种又达不到古玩和文物的级别),这样就可以不考虑或少考虑唱片的播放效果,但这又和当时发明LP取代SP的目的相背了;还是拿瓷器来做比方,现当代的瓷器,除了观赏性外,也有很强的实用性。因此衡量LP的收藏价值和聆听价值,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整体而言,聆听价值大于收藏价值,而收藏价值反过来也可以证明可听性。
分享 转发
TOP
2#

1990-2000年间四家中图有不少打口的包仓LP出售,价格从8.5-18.5人民币不等,其中也有不少连口都没打的。各省市的外文书店也有不少。这10年如果把握机会,收集一定数量也不是难事吧!
TOP
3#

回复 49# 雷笑天 的帖子

90年CD的价格大致是:
NAXOS 25
SONY/CBS 39
宝丽金 低价 45 中价 65  高价78

那时套装的LP一套几张的也得百把元;城市职工一个月平均工资是2、300元吧。
中图的外汇也是通过北京科委批的,一年就这些,应该说进的品种还是可以的。具体的分配是LP 50%,MC和CD各25%.
TOP
4#

回复 51# 雷笑天 的帖子

是啊,有的套装合计起来就超过100元了。
套装有时是有13元的价格,那时中图还经过不完整的london版海顿交响曲全集,都是4张一套,卖52元。菲利普有很多金线高价版卖到18-19元,也有冲到22.5元左右的,应该是Chandos。
TOP
5#

回复 53# 雷笑天 的帖子

各地中图价格会有微调。轻音乐LP的价钱要比古典的贵一些。有时还会有蒙古和古巴LP,都是比较难得的聆听体验。回想起来,那时中图虽然有官商作风,但也不会像现在的港台代理片商那样填鸭式的疯狂运作,对于养成音乐欣赏的多元化是有帮助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