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您是業餘愛好者或是專業好手,都希望各位能以少一點批評、多一點人性的態度,來看待這套曲集,那麼想必您必然會享有更大的樂趣。」 在史卡拉第(Domenico Scarlatti,1685-1757)出版的鍵盤奏鳴曲樂譜首頁上,他曾留下這樣耐人尋味的幽默話語。這位和巴赫與韓德爾同年出生的音樂家,也一樣是精湛絕倫的鍵盤演奏高手,但史卡拉第更是家學淵深:他出生於當時音樂傳統最為豐厚輝煌的義大利,音樂天份早被其音樂家父親發現並善加栽培,十六歲就已是皇家教堂音樂家。他先在羅馬建立事業,後來遠赴伊比利半島,先為葡萄牙皇室效命,最後則到西班牙。也因此,伊比利半島的音樂風味與樂器演奏,也就成為史卡拉第作品的音樂元素之一。 雖然也有管弦樂和歌劇作品,今日史卡拉第最為人所知的,還是他計有五百五十五首的鍵盤樂器奏鳴曲(為大鍵琴而寫)。一如前述,史卡拉第在這些作品中適當融入地方素材,我們自然可聽到吉他與響板的模仿,以及許多特殊的節奏處理,大幅開展了鍵盤樂曲的表現可能。到了鋼琴時代,雖然史卡拉第一度為人忽視與遺忘,但許多演奏大師仍然看出這些奏鳴曲顛撲不破的價值,蕭邦就是其中之一。他常讓學生演奏史卡拉第奏鳴曲,並相傳曾有以下表示: 「我那些尊敬的、教鋼琴的同行,並不認可我要求學生學習史卡拉第。我實在很驚訝他們竟是如此狹隘。史卡拉第的作品包含豐富的手指練習,而且也觸及最高的音樂靈性,有些甚至能和莫札特相提並論。如果不是因為人言可畏,我怕遭至太多笨蛋的非議,我會在我的音樂會中彈奏史卡拉第。我相信總有一天,史卡拉第會在音樂廳廣被演奏,而聽眾也會欣賞並喜愛他的作品。」 對現代鋼琴演奏者而言,史卡拉第奏鳴曲不見得容易演奏,特別是那些適合輕盈鍵盤或雙層鍵盤的段落,以現代鋼琴彈奏確實甚為吃力。但作品本身所能展現的層次感、音色變化,以及既可華麗燦爛也能深刻內省的藝術內蘊,終能讓史卡拉第在二十世紀後半至今成為鋼琴曲目中的顯學,也讓蕭邦的預言確實成真。 拉赫曼尼諾夫說,他常常用史卡拉第奏鳴曲練習,手指就像是「洗了舒服的冷水澡」。無論彈不彈鋼琴,欣賞史卡拉第都有無窮樂趣。在大吃大喝的年假後,何妨也以史卡拉第奏鳴曲當成音樂收心操,在美妙樂聲中,給自己一個提神醒腦的好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