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收过这位女钢琴家的舒伯特,很有感觉。只知道被许为李希特的传人,但不清楚来历。最近到台湾演出了,见到这篇文章,转在这里。文章提到的柯拉德,最初以录弗莱的音乐出名。
前天如果你在台北,無論是台北中山堂柯拉德(Jean-Philippe Collard)和台北市交,或是國家音樂廳薇莎拉茲(Elisso Virsaladze)的獨奏會,都是讓人佩服且享受的演出。對學生而言,更是最好示範—台灣很奇怪。學琴的孩子不少,會主動來聽音樂會的人卻不多。可是這兩位大師,光是「看」他們彈琴就可以學到太多太多,更不用說聽他們的音樂。
薇莎拉茲今年要七十二歲了,卻不見一絲老態。我不知道有哪個超過七十歲的人,能有她的活力和熱情。這次問她生活有何改變,她說:「喔,史克里亞賓是抱著蕭邦的作品睡覺,而我現在可是抱著iPad睡覺。非常先進吧!」—別說七十,我其實沒有見到多少五十歲的人,能像薇莎拉茲這樣,況且她每年都還學新曲目,演奏不斷進步,風馳電掣甚至更勝以往。連她自己都承認,論及「靈活快速」,她現在可遠比以前得心應手。為什麼會這樣?「彈鋼琴是非常困難卻又非常簡單的事。困難,因為複雜。有太多技巧需要掌握,樂曲變化層出不窮,學習也因此永無止境。但我幾乎每天都有新發現,總會想到新的解決辦法。當我彙集了這些方法,那彈鋼琴就變得很簡單了。比方說,我有時候會要學生就特定樂段練平均。他們怎麼練就是練不好,即使是很用功的學生也一樣。可是如果他們知道如何安排一兩個重音—心裡的重音而非實際上的重音—那段反而就會聽起來非常平均。知道如何看音樂,如何看技巧,用經驗和頭腦而非蠻力去演奏,那彈鋼琴真的很簡單。」—如果你學鋼琴,卻無故錯過薇莎拉茲那神乎其技的演奏,我不知道還能說什麼。柯拉德和薇莎拉茲的音色與風格都相當不同,但皆是懂得用全身力道演奏鋼琴的大師。他的新錄音蕭邦《第二號鋼琴奏鳴曲》和《二十四首前奏曲》,就是最好證明。這是去年至今,我所聽過最好的蕭邦演奏,熱情又有智慧,流暢自然而毫無裝腔作勢之態。但為什麼等了這樣久,柯拉德才又發行蕭邦?「我在巴黎音樂院的時候,幾乎都在彈蕭邦和貝多芬。因為老師只教這些,說什麼只要會彈蕭邦和貝多芬,就可以成為好鋼琴家。這當然是錯的。而當年流行的蕭邦風格非常甜膩,我覺得很倒胃口,所以也就很少彈蕭邦,到現在才回到這位作曲家。」我很高興地知道,不只蕭邦,貝多芬也要回到他的曲目。「我從前幾年就開始有計畫地重新研究貝多芬,應該快要到可以出手的時候了,敬請期待!」我這一代的愛樂者,大概從小聽柯拉德的錄音長大。見到昔日的音樂英雄,至今仍然謹慎謙遜且不斷努力,心裡不只感動與敬佩,更提醒自己應當見賢思齊。一場音樂會或一張CD可以學到這麼多,新的一年,希望大家都能聽到更多好音樂,認識更多好音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