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山鸣、谷应、半入云[我的听音室] [复制链接]

1#
这是几年前出游云南滇东北会泽县,瞻仰过会泽小城内“江西会馆”后写的游记片断和拍的照片:




上图既为“江西会馆”戏台
    江西会馆:
    入了大门,穿堂正上方便是大戏台。站在戏台对面仔细打量,即刻怀疑国家大剧院会否有如此好声呢?
    全木结构,长年风雨浸润,油漆已入的木心,那份柔、韧、润的物性,具有了现代建筑材料无法比拟的乐声性格。
    戏台后方、两侧设置的木格屏壁,将前台与后台、乐池隔而不断,彩顶为多面体喇叭状,罩在戏台上方。旦衣小生一张口,那声音在戏台前、后空间内流转迂廻,混合熟了,又汇聚到戏台中央凌波水袖身前,经花格穹顶扩放出来,声腔乐音便涌出了台口。木格屏壁、台口上方雕花斗拱均是上好的反射扩散板,那一声腔韵便不止在台上响了,乐音游曳到戏台对面的真君殿,染了一抹柏香味后,又转身漫开来,整个广场便飘荡起来吚呀音韵了,不知是乐音入了云端,还是云朵迷醉停驻了。
    戏台上方刻匾“山鸣、谷应、半入云”的感悟,恰如其分的勾画出唱戏、听戏、入戏的最佳境界,入了云的,又岂止是戏音呢?两边柱子上挂着“天地无私、贵贱皆为角色;古今如梦、往来只换衣冠”的对联,让往来过客出了大门还会三思回想呢
分享 转发
TOP
2#

上小学时,村子里只有一台电视机,做完作业得冲锋去那家排队入场,好在是同族亲戚,都能挤到好位置。
记得是一天晚上等着看《大西洋底来的人》之前,看了一个洋人乐团的表演,后来知道那叫西方古典音乐,自那一次后,莫名的喜欢上了看过的那些乐器奏出的音乐……。
自此若干年,听音乐成了一种习惯,后来知道这种习惯叫“发烧”,发烧这些人既便从未闻面,也都不分彼此称为“友”,与“友”相关的词汇很多,诸如“洋声”“中国声”“水力”“味道”“入门”“JS”“听音室”……。
TOP
3#

九十年代,昆明的JS热情高涨,也舍得投入,音响展示会基本每周都有,港、台及沿海称为音乐人的三教九流来的不少,每次去激动万分,顶礼膜拜般听完各种吆喝,高人们换机的换机、拉琴的拉琴、演讲的也从不知彼倦,听过万万千后,安静下来,还是觉得自己家里的烂机器好听。
开会太热闹,没法静下心来,古典也不是摇滚!小蜗居里一本闲书、一壶清茶、琴声响起,你就成大师与上帝了!
有个好的听音空间多好呐!
TOP
4#

换了几次房子,都没有找到合适的空间来完成“听音室”的愿望,但没有听音室也并未能改变自己长久养成的听音习惯,也不会影响到闻乐神逸的愉悦与身心放松的舒畅。
机器是用来听的,自知从无高烧过,也便更能把别人的发烧历程看作是对一种不同的未知心性的认识!
前年又换了房子,房子太大(六层跃七层顶楼,近三百平米),安排完所有功用房间,仍旧还有房间空闲无用,总不能第人两间卧室吧!
干脆做个专门、独立的“听音室”!
做独立听音室目的:
    1、相对完全封闭的空间,提高隔音效果,外界噪声的影响降低、听音时对家人、邻居的影响降到最少甚至没有影响;
    2、适当的面积及尺寸比例:选用的听音室面北,不是主要的起居用房,不影响家居用途,长×宽×高为5.1×3.5×2.8米。
    3、顶板30厘米吸音空间(其中10厘米为蚕丝棉、打孔板、乳胶漆封面)、前墙10厘米吸间空间(蚕丝棉、打孔板、乳胶漆)、其余墙面为墙纸和石膏拉毛面,地板为仿古砖、后墙为开放式实木架、窗及门入口拉同质布帘。

这是前墙:


这是后墙:
TOP
5#

听音室怎么做!全凭想象!
整体设想及指导工人实施的全过程全部源于对“山鸣、谷应、半入云”这句古人先言的无尽想象!
数据、计算公式、声学规则一根不理会,什么数据、计算公式、波长、20HZ、20KHZ、混响时间等等全部扔一边去。
听音乐就是好玩、烧是一种唯心玄学,全无科学道理可讲。
灰色亚光墙纸、乳胶漆、深灰非镜面仿古地砖,打破连续平面,增加凸凹造型及不同平面材质配比,色彩简单统一、看投影时无强光反射污染,光线柔和。
后墙木架及无规则摆设的书、碟、杂物给声音来个迂回曲折,让声音冲过终点线时缓冲三步,来个婉转的回韵。
完成后的听音室内空净尺寸4.8×3.2×2.5约16平方。

前墙与顶板交汇:



后墙与顶板交汇:



侧墙交汇:
最后编辑时光车间 最后编辑于 2009-10-20 08:38:09
TOP
6#

实用情况:
        听音乐么,独乐乐好过众乐乐,最多也不宜多过二、三好友,若七、八成群扎堆,那纯属起哄胡闹,就象各色展会上的天价器材,声音可不如嘈杂喧嚣活生劲爆!
过多的人个听感并无参考意义,贵妃、貂禅,各好不同嘛!
        1、俺把器材摆在5.2×7.2约40平的中空客厅里,声音出来比以往放在20平的客厅好听得多,可再摆进听音室后,俺就不想再回到客厅里HIFI了(做家务、喝茶时听背景音乐除外),听音空间光有面积大也是不行的,那40平确实比不过16平的效果,如果你实践过独立听音室后。
        2、在客厅里音量开到十点钟合会觉得吵耳,原因各说各有理,反正俺认为是多余的声音多了;在听音室音量开过十二点声音还不赚吵,声音细节、层次线条感、音场实位结象力,特别是前后深度及宽阔的空间感,在40平客厅里还原不出来。这好比城区行车,二、三百米一红灯,速度没加到40,又要踩刹车,转速老是在1500转上下,汽车完全不在最佳效率区,既开不顺畅又费油,真窝气;若上了高速,转速3000以上,速度保持100上下匀速,发动机功效最佳,行车轻松流畅,油耗还在6个以下,真TNN的畅快淋漓呐!
独间听音室就是这后一种情况,给系统一个宽阔的舞台,全套机器都解放了手脚,伸展开来了!
        3、朋友来听,完过的和没完过了,完着的听后很失落:“咋俺家三、五万的器材听不出你这百八仟的烂家伙?除了听几着试音口水劲爆一下,就不能静下来听完一张碟昵,这里的细节、音场、空间感在俺家里根本听不到,关键是你这烂东东不吵耳,听着舒坦……”;没完过的就问:“咋这么好听?整这样一套要好多万吧!”
俺也不能说太明白,还是谦虚的回应:“几百块的烂家伙,俺的绝品香茗不但贿赂了你们的嘴巴,还收卖了你们的耳朵,听啥都是香甜可耳啦!要玩还是玩高价洋货去吧!玩起来高贵呐!”
最后编辑时光车间 最后编辑于 2009-10-20 09:12:11
TOP
7#

无论楼台听戏、剧院现场、家里听音响,既便童年记忆、成长经历、失意与人生写意,其中绝顶的境界,都脱离不开“山鸣、谷应、半入云”一句中的顿悟。
        某日向大师求字,大师心情畅爽,破例开先,不拘俗套,俺说啥他就可以写啥!
        “山鸣、谷应、半入云;古韵、今语、观自在”
        俺把先人的古话,随口对了一个下联(应该是不对丈的下句),“今语”是俺家公子的名,从小喜听音乐,学琴,写成的对联挂在客厅,权当送给小儿的礼物。
        抚琴、听音、人生入戏,最写意心悦处,全在这句“山鸣、谷应、半入云”的意境。
        玩音响能有、能达到这个境界?!
最后编辑时光车间 最后编辑于 2009-10-20 14:07:55
TOP
8#

原帖由 guoki8 于 2009-10-19 17:23:00 发表
呵呵 梁祝旁边的书好熟悉,那么多版本的梁祝时光兄喜欢那个多一点哈?

        不同版本换着听!
        老西拉得多,太熟,熟与俗挨得近,免不了腻味过了些!易听但少激情!
        沈榕太本分,俞大姐弓下的英台是刘胡兰么?满腔都是对旧世界的愤恨与抗挣,爱情的喜悦与失意的悲怨在才是主题呀!
        名琴声音就是厚润,可云志对名琴的驾驭未够火候!
        小吕子心思不够投入,松松跨跨;盛中国搬弄技巧,反而生硬欠流畅!
        薛伟终归是教授,感性而细腻,可这才子佳人难道是京城大户出来的,爽真与耿直一点听不出来!连悲愤都得娓娓道来么?
        特点最明显的数朝晖与沙涵姆,这不是俺一个人的看法,是俺家娘子、公子及来一起听过的朋友们不约而同的一致结论:
        朝晖入琴很深,身心全情投入,琴声自然、饱满,很有生气,技巧运用得当,流畅连贯,小提琴与乐队的声部配合平衡恰当,雨果的录音声场空间感上佳、乐器结象定位清晰。山伯的耿直专注、英台的才情喜悲表达得淋漓尽致!无论乐韵还是音响HIFI方面都很全面。
        相比国手照普宜科的本分,洋哥哥在灵活求变方面做得好多了!
        沙涵姆的琴音清澈、灵动,对乐曲、技巧运用的解读也应了中国的老话:旁观者清!喜悦、柔情、爱与恨、相知相逢、别离生死、化蝶永生……,如现眼前!水蓝对乐队整体与乐器的协调统筹妥贴到位,更可喜的是源于根本又富于创新,对长笛、竖琴、响板及弦乐器拨弦的深化运用有化龙点睛之妙!
       这是到过俺这里的玩过音响、不玩音响的听过后大体相似的看法,俺只是加以规纳整理,不知与HI-END的高烧们的听感、玩感有何差异?
       朝晖拉琴真是入了戏,把自己当作主角,似火一样的梁祝;沙涵姆如清者远观,看尽了悲欢变化,象水一样的梁祝!
最后编辑时光车间 最后编辑于 2009-10-20 14:06:19
TOP
9#

原帖由 开开 于 2009-10-19 18:49:00 发表
呵呵

小提琴挂墙上

不怕弓弦上沾灰尘


俺家公子用过了的练习琴,权当个装饰摆设!
TOP
10#

原帖由 卡尔文 于 2009-10-19 21:59:00 发表
后墙放得是书还是cd、lp?

CD、书和杂物!正在物色LP系统。
昆明只有看到宝碟和阿曼尼的低端LP机,二手的不想沾,不急,慢慢来。
TOP
11#

原帖由 溪秀兰 于 2009-10-20 10:41:00 发表
障板用什么喇叭单元啊?

飞乐2502,正在试验加不同的小口径全频和小高音,找到自己喜爱的声效后配LP!
TOP
12#

原帖由 空手 于 2009-10-20 11:32:00 发表
时光兄的照片拍得也好!

        找一本闲书、放一张小曲,按几声快门,烧一壶高山冻顶或壮硕陈生普洱……。
        半迷半清后醒来,闲书散在胸口,小曲的最后几个音符刚好渐响渐弱,原来已在乐声里酣寐小憩、入到书里演了一回小生了……,茶已凉,烧水重泡,醒醒惺目,乐声又响起……。
       真的是个“山鸣、谷应、半入了云”也!
TOP
13#

现场及真实乐器的声音,与音响听音是两种不同的体验方式,非要经个高低、贵贱,分个你死我活,确实无必要,结果就是捡不了芝麻还丢了西瓜!闻乐的方式与过程不一样,享受音乐的结果是一样的。
        经常听乐器和现场的再明白不过了,还没有哪套音响器材,能还原出真实乐器那丝丝入扣、撑展自如音色,不相信很简单,到青少年宫找个练琴的小朋友,请到小树林里平一段练习曲,你在家里的音响里不可能听到如此生动的音色。
        俺家公子练琴的时候,以常有小麻雀跑到阳台上来玩,惹得小儿忘了练琴、做作业,假期里好长一段时间端着相机等他的小朋友来玩!俺一回家就抬着相机来告诉我:“今天来了一家子……”。
        爱乐,是一切生灵的生存需要。






最后编辑时光车间 最后编辑于 2009-10-20 14:33:53
TOP
14#

俺家阳台,正对着滇池方向,日落十分,西山睡美人卧视苍穹,窗外天空静谧而悠远,夕霞落尽,月华初升,西望一眼,能让心情安静得不行。
        俺只在客厅里摆了一对自制三寸MS小全频,在这喝茶闲坐,或听小儿在廊台上拉一曲渔舟唱晚,或放一张ECM的毕卓斯坦《琴书》,因为是顶楼,故把此处也就叫做“半入云”。
       随手翻到朋友的电话:“喂!来半入云喝茶么!听听新到的《姹紫嫣红》……”。
       何处不是听音室!听音就是听自己,品茶就是品自己,就如文字,也是写自己!






TOP
15#

原帖由 hifi光少 于 2009-10-20 15:04:00 发表
听音室简洁雅致,时光兄董得享受,用音来提高个人修养及生活素质!

文艺终归是要为人民大众的快乐生活服务的嘛!
烧到家徒四壁、争个你死我活有啥用昵!
TOP
16#

原帖由 溪秀兰 于 2009-10-20 15:17:00 发表
PP用什么软件处理的?

只会用PS里的几个其本命令,比如色阶、曲线,加框是一个小软件:Turbo photo。
TOP
17#

原帖由 我的掌心宝 于 2009-10-20 15:34:00 发表
   大西洋底来的人是82-84年在中央台播的吧,那时央视只有一个台,我最喜欢少儿节目《天地之间》了,都是我喜欢的小制作小魔术节目^_^

就是83年上下这个时期,《鼹鼠的故事》也是那个时候,俺现在周末时还与小儿找出来一起看。
TOP
18#

原帖由 天神 于 2009-10-20 15:04:00 发表
好闲情!

高人驾到!喝茶喝茶!
TOP
19#

原帖由 于 2009-10-20 15:53:00 发表
滇地高人多,,,,,老兄好才情,,好闲情...有如此心境,,,胜似神仙..,,

兄听古琴吗?

也听朋友抚琴,虽然水平不高,也听碟片,老八张,雨果新近的《梅梢月》等,瑞鸣最新的赵家珍《琴》也在听。
最后编辑时光车间 最后编辑于 2009-10-20 18:02:50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