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黑胶党】数字录音与模拟母带- Digital Recording on Analog Ta... [复制链接]

1#


自1980年Decca/EMI分别发行了该公司的第一张数字录音后(事实上,数字的先驱者是日本),录音工业转向数字的方式已经是不可回头的趋势!

今天谈这个,倒不是要讨论数字录音历史,而是偶尔会有盘友问我,这个不是数字录音,怎么会有模拟母带(拷)?这是一个好问题,也是自我收藏了第一个数字录音,却是模拟母拷文本(1990年内田光子的日本现场录音)之后心中的一个疑问,现在回答这个问题,答案应该很简单:那就是虽然是数字录音的记录格式,可是当时的大部份电台格式仍然是模拟,所以这样的数字录音会有类似的broadcasting master的模拟母拷文本流传。

另外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早期数字的格式并没有统一,而且变化相当快, 所以会有不同数字格式之间重播的问题存在,也因此以标准也通用的模拟盘带流传似乎是一个很合理的选择。
        
事实上,只要当时数字转换模拟做得好,这样的数字模拟母拷也可以相当好。我手上收藏有不少这样的文本,录音的年代从198x至200x年。



















当然所谓"恶意"或是鱼目混珠的,由CD或是低规格数字格式后制后输出模拟格式,不在我讨论的范围。这样的"伪模拟母拷",乍听之下似乎有一点像,但在有经验的耳朵下,是可以分辨出来的。

在数字录音的初期,其实数字与模拟的"界线"是有些模糊的。Decca虽然在1980年推出他家的第一张古典数字录音,但资料指出,其实它的后制过程(Mastering)是在模拟下完成的。因为当时后制设备的完成度与掌握度,会比数字成熟些。有趣的是,现在有不少录音是以模拟完成,但反而是回到数字上去进行后制,因为现代的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可以轻易的解决许多模拟设备难以解决的问题。甚至有些数字录音,会刻意使用模拟盘带过带的方式,来得到模拟声音的连续性以及温暖感。

所以"数字录音的模拟母拷"其实并不奇怪。当然太过近代的版本会有些可疑,因为当数字播放器愈来愈进步与普及,使用模拟盘带的"过渡"模式的需要性自然就不合时宜了。当然刻意想利用模拟磁带的优点而制作的模拟母带文本也是有的。

作者:River Yu
最后编辑泽森音响 最后编辑于 2018-07-26 11:02:38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