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id Audio从创业开始就选择走跟别人不一样的路子,别人的音箱是矩形的,他家的音箱形状则是依照声学要求而做的有机形状。别人的音箱是用MDF制成,他家的音箱则是用复合材料开模铸成。别人的单元是买市售现成者,他家的单元则是自己设计特别订制的。
不管是便宜的Oval Range,或中价位的Kaya Range,顶级的Giya Range,都设计出功能领导造型的杰出外观。像这样的厂家,怎么可能会做出衰声的音箱呢?Vivid Audio的旗舰音箱G1 Spirit不仅造型有如现代雕塑,而其声音表现更是让人惊艳。
我们都知道Vivid Audio是南非一家音箱制造厂,创始者之一就是以前设计B&W鹦鹉螺的Laurence Dickie,另一位就是负责行销的Philip Guttentag(前Halcro CEO),此外还有B&W的前CEO Robert Trunz ,创立于2001年。
虽然在2001年创立,不过第一个产品推出的时间却是在2004年,而且其造型是很罕见的橄榄型,那就是Oval系列的B1。一直到2007年,Vivid才推出Giya G1,奠定了他们旗舰机种的基础。
过10年,在2017年,Vivid又推出G1 Spirit(以下简称G1S)。我已经在音响展会场看过、听过多次的G1S,但却一直到2020年7月,G1S才送到我家,想想代理商的动作也真慢啊!
▲ G1S的外观美感见仁见智,我认为很漂亮,是工业设计的杰作。而且它的造型完全是为功能而设,完全没有哗众取宠的意念。
三大系列
目前Vivid的产品分为三大系列,即Giya、Kaya与Oval,Oval是最早推出的系列,橄榄造型,是Vivid的长卖机种。Oval只有一型B1,不过在2014年时推出B1 Decade,也就是10周年的意思,Decade除了造型不变,其余做了大幅改良。Giya G1于2007年推出,也是造型最为人称道的系列,当然也是旗舰系列,Giya总共分G1、G2、G3、G4四型,通通是落地式,2017年推出老大哥G1S,这是目前Vivid的最顶级音箱。
推出G1S之后,Giya G1、G2、G3、G4型通通改为Series 2。Giya系列全部都是四音路五单体设计,只是体积大小不同罢了,这样的设计逻辑很明显,就是要因应不同大小的聆听空间,当然体积越大的就越贵,体积越小越便宜。Kaya是2018年最新推出的系列,造型有机,线条美丽,全身没有一处棱线或直角,共有90、45、25三种落地型音箱,S12书架型音箱,以及CXX中声道。
▲ G1S采用中、中高、高音三位一体来负责220Hz以上宽广的频域,这三个单元虽然是金属振膜,但却发出细致软质甜美的声音。
更矮更胖
G1S虽然是新推出的老大哥,但它的高度比G1还矮,腰围屁股却比G1还胖。此外,G1S还有一处与众不同,那就是有二种版本可选,一种是分音器内置,也就是传统版本,另⼀种就是分音器外接,购买时可以跟代理商预定,分音器外接者当然会比较贵。
现在外接的分音器还是被动式分音器,以后会不会有主动电子分音器的版本?不要忘了,鹦鹉螺的设计就是主动式电子分音,四路放大器驱动,Laurence Dickie早就有这种设计能力,把G1S的分音器改为主动电子分音有何困难?只是看市场有没有需求罢了。
对了,从G1S推出之后,G1、G2、G3、G4也可以订购分音器外接的版本。或许您想问,到底分音器外接会不会比较好?理论上是会比较好,一来分音器拿出来,可以避免箱体内的震动;再者低音箱体的容积也变大了一点点,可能有利于低音单元的吞吐。
▲ G1S的低⾳单元分置左右二边,内部则是背对背,具有相互抵消震动的能力。
鹦鹉螺变形
大家都知道,Giya系列的设计理念就是来自于当初Laurence Dickie自己设计的鹦鹉螺,老实说鹦鹉螺的各项设计已经是超完美,无法再改了,所以一直到今天,B&W的其他型号音箱改了又改,唯有鹦鹉螺依然屹立不摇,展现经典设计的价值。而Laurence Dickie创立Vivid之后,碍于专利法,当然不能照抄,于是只好重新设计造型,将鹦鹉螺变形为Giya。
Giya是怎么变形的呢?原本鹦鹉螺的超高、高、中音单元后面都有一根由大渐小的管子,正确的说应该是所谓的指数型锥管(Exponentially Tapered Tube),这三根管子是外露的。
而Giya同样的在这三个单元后面接了三根管子,但是这三根管子不再外露,而是包在低音箱体里面,从背面可以看到三个大螺丝,可知这三根管子是以这三个大螺丝固定在里面的。而低音箱体的做法呢?鹦鹉螺是在低音单元后面接一条如鹦鹉螺般的长管,利用这条卷起来的长管慢慢吸收低音单元的背波。
而Giya当然不能如法泡制,于是改为一个酪梨型的庞大箱体,这个箱体遵从由大渐小的原则,底下大,上面一直缩小,一直到最顶端就形成一个后卷的圆形。这样的造型设计非常高明,一方面避免了侵犯鹦鹉螺的专利造型,另一方面还改良了低音的表现能力。怎么改良?
Giya系列的低音单元都是左右侧面各一个,背对背发声,让低⾳单元本身的震动相互抵消,而且二边都有新月形低音反射孔也增加了低音的量感与向下沉潜的能力。不得不佩服Laurence Dickie的设计能力高超啊!
▲ G1S的低音单元做了大幅改良,这是上一代低音单元与G1S的比较。
低音单元大变身
G1S的单元尺寸与G1一模一样,高音单元26mm,中高音单元50mm,中音单元125mm,低音单元225mm,而且全部都是金属振膜。不过箱体变矮变胖了。为何G1S的箱体要改为稍矮更胖呢?
其实这是因为所使用的单元改良了,只要单元一改变,箱体、分音器也都得改变。G1S的低音单元从原本只能承受300瓦的C225改为能承受600瓦的C225-100。这个新的低音单元振膜尺寸没变,但音圈的高度从原本12mm增加为35mm,而音圈的直径也从原本的75mm增加到100mm,此外框架也重新铸成。
从这样的改变中,可以了解新的单元对于振膜的驱动能力更强,控制力更好,低频往下延伸能力也提升,线性提升30%,散热能力也提升了。也因为低音单元的磁力系统改变,体积加大,而G1S这二个低音单元又是背对背连接的低音震动消除设计,所以无法装进原来的箱体中,只好把「酪梨」那里加宽,以容纳这二个低音单元。酪梨的部分加宽,为了维持原来的箱体容积,所以高度也就配合降低了。这就是G1S的箱体改为胖一些、矮一些的原因。
▲ G1S的中音单元也做了大幅改善,这是上一代与G1S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