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胆色过人,尽在力高(三) Audio Note M10 Line Signature旗舰分... [复制链接]

1#


之前介绍过两期“胆机”,分别是
Einstein和KR Audio,这两款都是欧洲的“胆机”品牌,在我心目中这两款音色均比较中性,而速度感上Einstein比较快,很多时候你并不感觉自己是在聆听“胆机”的,但是Einstein也不缺乏“胆机”该有的优点;而KR Audio呢?声音的底噪上都很低,其程度即使音量旋钮拨到零点,把耳朵凑到高音上,都察觉不到丁点的讯号噪声,且控制力和动力都很不错,从T1610硕大的管子和可清晰欣赏当中精细的栅极,仅凭这些造诣,是没有理由怀疑KR Audio在“胆管”上缺乏发言权的,而事实上KR Audio是堪称这方面的专家,即使创办人的夫人独担大旗,公司依然继续推出新品和改进技术。




不过这次要向大家介绍的同为“胆机”,但声音风格则有着不同,其是来自英国的Audio Note音响品牌。是的,我称其为音响品牌,而不是“胆机品牌”,因为他家旗下连线材、唱盘唱放唱头、唱臂以及扬声器都有出品,世界各地都有不少玩家趋之若鹜,也确实是毫不夸张的。另外要强调的是Audio Note价格并非亲民,有一定的门槛,但声音的毒性和高贵感相信也是其他品牌难以复制的,自然成为了世界各地土豪玩家钟爱的音响烧品。




既然要介绍,肯定就是旗舰——M10 Line Signature,在我的认识中这款前级是很夸张的,两声道是分体设计不在话下,连电源供应也是独立的,而且各自装在一个与前级等大的箱子中。确实,跟它一样玩夸张的,Pass Labs XP-30也是疯癫一枚,供电也是独立箱子配对而成。也就是说,M10 Line Signature整套机子就是要对三个大铁箱子进行买单,您说是不是要有点财力才可以?




有点经历,有点故事

关于Audio Note品牌的背景,要整理好也是有点吃力。更重要是要了解官司!Audio Note起初日本本土品牌,可以追溯到时昭和32年,当吉村贞男离开日本电器株式会社(现在的NEC),自创了YL(Yoshimura Sound Labs)音响,其为日本非常著名的号角单元制造商。他虽然有雄心壮志要生产更高级的家用音响,但价格还算合理,直到近藤公康加入Audio Note后,产品便往追求更加精致的音质和精益求精的造工而取胜。在生产设计中更购入精密仪器,调整设计理念,也有了今天高不可攀的局面。但这跟现在看来品牌来自英国有着很大矛盾?事实上Audio Note在后期一直以英国的Peter Qvortrup进行营销工作,产品的生产和技术设计则一直以日本本土负责,随后两公司均卷入官司之中,对Audio Note商标权的争夺问题上,而结果是以Peter Qvortrup胜诉,随后Peter的英国公司全权拥有了Audio Note的商标,而针对此近藤公康则以自己的姓氏Kondo创办另一个电子管放大器的品牌,该品牌也是为发烧们所熟识的。而今天,Audio Note依然是Kondo的一大对手。




Peter Qvortrup目前成为了Audio Note商标的拥有者,何德何能呢?他曾念遍大学经济、政治与哲学等学科,79年在丹麦哥本哈根开过音响店,进口过英国Lowther、Sugden、EAR和Decca等器材,1981年首次接触日本制作的单端三极管放大器后为之着迷,经过多年的争取后,取得了Audio Note的国际经销权,更组建了Audio Note UK的公司。




不论Audio Note还是Kondo,专注的产品研发和用料都已经为大家所惊叹,Audio Note推出的旗舰前级M10 Line Signature放大器,不但保持着原汁原味全平衡的音量调节操控,内部精良的用料也是一大看点。Audio Note在目前的发展上已经打破了只为其“胆机”名气所垄断的地步,例如旗下的扬声器以及线材产品,这些都是相当的知名,售价也是不菲,当然音乐的毒性也是十分惊人的。



堪称旗舰之作

Audio Note为什么会这么昂贵,绝对没有议价的余地。这均在于当中使用的组件都是补品堆叠而成,也难怪声音毒性这般。即使在近藤公康的年代,Audio Note都是“为银独好”,Audio Note产品内非常喜欢使用银材料,内部很多东西都使用银,不论是导线抑或变压器,都有银的身影。而这款M10 Line Signature旗舰前级就用纯银绕制变压器的电子管产品,因为这种不惜成本的投入,也导致这台机子价值不菲。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