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10年维也纳春晚 [复制链接]

1#
已是第三年评点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本次由普莱特再度执棒,相比马泽尔、穆蒂这些老面孔当算新人。八十五岁还能登台指挥,估计除了托斯卡尼尼之外,也只有斯托科夫斯基了。
殃视磨蹭到六点三刻才开始转播,猜测是气温骤降导致信号问题。

曲目安排得很好,至少深得我心。十年前的夏天刚买音响,便兴冲冲去超市买碟——现在自己都难以置信,最终挑了张国产杂牌的施特劳斯作品集。
《克拉普芬森林法兰西波尔卡》就是其中久违的冷门曲目,隐约记得也叫《乡村波尔卡》什么的,布谷鸟的叫声记忆犹新。
圆舞曲引领我进入古典音乐,因此一直对它们有特殊好感。《醇酒、女人与歌圆舞曲》是较少听到,却相当优秀的作品,气势之大仅次于《皇帝圆舞曲》。《无穷动》是屡试不爽的搞笑曲目,始于弦乐的震颤,结束得也莫名其妙。

中场殃视对普莱特例行专访。“愿我们的演出就像一杯维也纳香槟,使观众忘却烦恼。”老头思路依旧清晰活跃,绝非那些背词、看大字报的“艺术家”可比。最后导播给他推了个近景,老头呲牙大笑还吓到我了。

下半场由维也纳爱乐的老领导奥托·尼古莱的《愉快的温莎妇人》序曲开场(之前都译为:温莎的风流娘们儿)。听过小克莱伯的演绎,乐曲的缓急处理是关键所在。
《维也纳糖果》圆舞曲是似曾相识的,但亦是小约翰的伟大之处——将看似单一的“嘣嚓嚓”交响化,即不离其宗又丰富多彩。
普莱特的指挥比前年更为自由,无棒胜有棒,颇有“垂拱而治”的意思。期间老头打起了太极,正是领悟了华尔兹“圆润、抱成团”之真谛。或许会有人指摘速度过慢,但根据传记,施特劳斯夫人经常批评演绎其夫作品的指挥:“我的山尼指挥时比这要慢得多!”
圆舞曲就该舒缓、轻柔、矫揉造作、死样怪气。当一抹残阳穿过美泉宫的穹顶,照耀着古旧的银器,维也纳的老派贵族情怀揉入了衣香鬓影。泛舟于《蓝色的多瑙河》,任意东西,连双桨都不必荡起……

普莱特的老顽童气质贯穿全场,没有领掌领笑的,有的是乐手观众自然的欢乐。
借用朋友的评语:今年维爱依旧甚好,普莱特依旧老而弥坚,卞祖善依旧不着四六,芭蕾的裙子依旧太长。
新年好!
分享 转发
TOP
2#

原帖由 wsc2100 于 2010-1-1 23:50:00 发表
卞祖善还算不错。

他作为扫盲班的主讲还算不错,呵呵!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