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4日,东方艺术中心,旧金山交响乐团专场。
音乐欣赏是很主观的,每人对于艺术家的好恶亦是如此。像阿什肯纳齐,无论是作为钢琴家还是指挥家,我从未产生好感,因此从未听过他一首曲子。诸位阿迷勿怪,我将继续坚持己见。同样我只听过托马斯的一张CD,却颇有好感,或许是因他是伯恩斯坦的徒弟,爱屋及乌……以上话题留着以后再说。
首先感谢东方艺术中心对于我辈闲散爱乐人士的关爱,其次感谢乐友近四个小时水米未进、重温世博排队盛况后弄来的公益票,若是王大小姐知道了也会芳心甚慰吧。
开场的热身曲是首现代作品,就不多谈了。
稍后王羽佳在欢呼声中出现,一袭曳地长裙,上身除应打马赛克部分外基本全露,还来了好几个90度的鞠躬。身旁乐友连连感叹,今天只能看到她的侧面,当年陈萨的独奏会正对着她的后背,看着甚是销魂云云。插播一下:我们当晚坐在E区,位于管风琴之前、液晶屏下方,虽正对着指挥但铜管组基本看不到,再次感谢下乐友的抢票。
印象中只听过拉赫自己演绎《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的录音,算是半熟的曲目吧。即便有错音啥的我也不懂,倒觉得是偏男性化的演绎。拉赫在配器上似乎让各声部都露脸,不妨看做其作曲功力的炫技吧。时有留白似的沉寂,那时整个剧场几乎鸦雀无声,令我也不禁屏息凝神,托马斯这样处理倒也扣人心弦。著名的那段变奏相当煽情,貌似经常出现在好莱坞大片,美国乐团的演绎自然驾轻就熟。可惜钢琴声时常淹没于乐队齐奏之中,但愿是我位置的缘故。最终热热闹闹地结束全曲,掌声雷动。王大小姐貌似笑颜如花,又深深鞠躬几次(真担心她脑袋撞到琴凳),携手托马斯加演一首四手联弹,曲目未知就图一新鲜。可叹我们是廉价票,王大小姐从未正眼扫过E区,自然也不向我们鞠躬。
中场休息时邻座美女找王羽佳签名,拿着一叠CD从我面前飘过,赫然瞥见有张郎朗的片子?!乐友倒不以为然:据说他俩是师兄妹。好吧,那我回头拿着伯恩斯坦的片子让托马斯签名,乐友更附议:拿着杜普蕾的片子找巴伦波依姆签……
下半场的拉赫《第二交响曲》知名度仅次于《第二钢琴协奏曲》,兼有老柴似的离愁别绪和现代派的气质,第三乐章里大块的音流奔腾宣泄尤其畅快,连乐友也颔首称赞,一曲终了自然彩声大作。第一首加演《凤阳花鼓》略显生硬,但凡外国乐团来中国就得演奏民族乐曲,实在有点难为他们了。第二首《比茄多耳舞曲》热闹欢快,托马斯更兴致勃勃指挥听众鼓掌。一般来说,慷慨激昂且快速的曲子总能掀起高潮,一声声bravo不绝于耳,我也是其中喊得起劲的之一。本人幸福点较低,热衷于那些音量大、对比强、结尾辉煌的,看来适合听苏俄与兲朝的作品哈。
据说第二天的马五更是如有神助,可惜临时有事未能到场。也罢,当晚听伯恩斯坦的DG版权当过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