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3/5a,其实有很多想说的,自从98年在比较了N多次35a和P3之间的声音之后,发现了rogers的人声饱满而有力,终于决定了买下35a,次日清晨骑着自行车,到音响店花了5000圆,载回玫瑰木的rogers之后的十年,就再也没有离开过35a的萦绕,算是玩了10年的35a了,感触良多,很想写一本关于35a的书,不是关于35a本身历史的,资料不足,也有人写过了,而是关于35a周边形态的书,无奈水平有限,估计也写不出什么新意的东西,目前为止只好看看别人的言论,买几对自己喜欢的35a来摆弄摆弄了事.
可是,一个品牌:chartwell我一直无缘拥有.
说到35a,便离不开令人郁闷和困惑的价格,自从香港阿明的那本"天书"一出,我就没再有机会触摸到chartwell的35a了,多少个夜晚,看着阿明的那些chartwell图片入睡,这不能不说是我35a之路的唯一的痛和遗憾了...
昨天的ebay,一对USD6000的chartwell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这倒让我清醒了些许,仔细回想一下,chartwell到底有什么?到底比其余的九个品牌多些什么呢?让我们来理性的分析一下:
先从外观说起,被认为是正宗血统的chart大约是3000余对,中间还有什么所谓"交响曲计划"的散件出售,后期rogers的老板收购以后的不到2000对是不作数的.正面看外观,和其他品牌无大差,细看,缺乏点睛之笔的钉书钉,这钉书钉宛如散落在银河里的群星,在35a的造型上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有些品牌,如audiomaster,RAM等的钉书钉的造型很是别致,有斜打的,有打成双排的,令人爱不释手,而chart却没有钉书钉,说得好听是"别致".箱体的做工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吧,同期的品牌里面除了比audiomaster好一些之外,不如其余的几大品牌.后背的接线柱只是螺丝,阿明的赞许之词就没必要多说了,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有实用价值吗?除了goodmans早期用过这样的接线柱之外的其余品牌都是插孔(CANON除外),整体做工说质朴,比不上rogers,说做工精美,无法和goodmans比肩,更有后期harbeth的精美到极致,chart都做不到!
再说数量,说chart少,阿明说3000对,hp122兄整理的数字是3900对,这还不算后期的1700对,看看RAM,阿明说是不足百对,这已经无从考证,按下不提,同期的audiomaster不足2000对,goodmans也不足2000对,现在的RA和ST品牌恐怕是难以超过2000对的了,chart算少吗?再看spendor,虽然总量达到10800对,而15欧的产量却不超过3500对,spendor错在哪儿呢?编号500多的一对连号spendor也就是chart的1/3价格!
最后说声音,声音是衡量一个音箱的不可或缺的参数,阿明对chart的声音给予了无限的赞许,我一共听过三次chart,都是在和其他品牌做AB对比,可以说没有什么十分深刻的印象,高频稍显亮丽,柔和程度逊于同期rogers,中频就没有同期rogers饱满,根据别人的听感和我听感的综合而论,可能chart的瞬态或者说动态会好一些,也就是说播放钢琴一类音乐的弹跳感会有优势,但在其他方面和其他品牌平心而论应该是各有千秋了,用于聆听,若是我,我宁愿选择黑牌rogers,因为整体素质很重要.rogers的人声和弦乐甚至可以比肩其他更多品牌,而chart的钢琴能和Proac同日而语吗?chart的制胜优势又在哪里呢?
USD6000的价值到底体现在哪里?或许阿明是个人爱好,本无可厚非,说香港人都是经济动物的恐有失偏颇,但经济这根弦在HK人士的脑子里,粗也罢,细也罢,多少都还是比大陆人士要明朗些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