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樂者對Melodiya發行的這套蕭士塔高維契一定有很多的疑問,它和EMI公司曾經出版過的是否為同一錄音?它處理的音效是否比較好?其實毫無疑問的這兩個錄音絕對是同一次,而音效上雖沒有EMI版來得圓潤,高音稍嫌刺耳,不過音樂聽起來比較具真實感。但是最重要的是Melodiya版所收錄的兩首絃樂八重奏小品:作品十一的前奏曲和詼諧曲,是EMI版所沒有的。這兩首小品寫於1925年前後,前奏曲題獻給蕭士塔高維契摯友克查沃夫(Volodya Kurchavov)。這首描寫死亡的音樂恰巧和渴望生命的詼諧曲形成對比。
這兩首曲子錄於1964年,是由鮑羅定四重奏的原始團員(第一、二小提琴為Dubinsky和Alexandrov),加上普羅柯菲夫四重奏一共八人合作灌錄。曲中可以聽到如死神嘲笑般的爆發音響,可以聽到蕭士塔高維契年輕時對生命的熱愛,和惡魔展開一連串的拉鋸戰……實在很難得聽到如此精采的室內樂演奏!
回顧一下唱片史上的全集錄音,我們幾乎找不到具有「壟斷性」的代表性全集錄音,譬如貝多芬的交響曲全集,沒有人敢說托斯卡尼尼、福特萬格勒或者卡拉揚的版本,可以作為貝多芬交響曲的代表;他的四重奏作品更不可能被義大利、阿班‧貝爾格或者阿瑪迪斯等四重奏團所涵蓋,就算巴克豪斯所彈奏的鋼琴奏鳴曲全集聲望再高,也沒有人會忽視許納貝爾、阿勞或古爾達等鋼琴家的存在。
但是一般人提到蕭士塔高維契的十五首絃樂四重奏作品,第一個反應幾乎都是鮑羅定四重奏團。當然全集錄音的版本不多是主要原因(其他比較著名的還有Fitzwilliam四重奏團在Decca的錄音),不過鮑羅定和蕭士塔高維契同樣來自俄國,擁有相同的血緣和文化傳統,更不用說和作曲家之間特殊的關係,他們把這十五首作品詮釋得好應該是理所當然的!
這一套全集的錄音年代是在1978到1983年間,當中有錄音室和現場錄音,像第六號、第九號以及李希特擔任鋼琴部份的《鋼琴五重奏》,就是收錄於莫斯科音樂院大演奏廳的實況,其餘則是錄音室作品。雖然年代和錄音場所有差距,但錄音品質和音樂內容聽起來卻相當一致,這是相當難得的。
另一方面,蕭士塔高維契這十五首堪稱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室內樂傑作,和他十五首交響曲一樣,反應出他創作過程的心理變化,當時蘇維埃**統治下社會的複雜狀態也都反映在他的音樂之中,這對生活在同一環境中的鮑羅定四重奏來說,才真正感受得到那種氣氛。這或許是他們可以將蕭士塔高維契的音樂詮釋得如此傳神的原因吧!
1995年鮑羅定四重奏團才度過他們的五十週年慶。從1945年成立以來歷經了三次改組,最早是由四位莫斯科音樂院的學生組成名為「莫斯科愛樂四重奏團」,於1955年正式改名為鮑羅定四重奏團,當時的成員包括R. Dubinsky、Y. Alexandrov、R. Barshai和V. Berlinsky。其中中提琴手Barshai最早離團,出缺由D.Shebalin遞補。接著在1974年,第二小提琴Alexandrov因身體欠佳而由現任的A. Abramenkov取代。最後是靈魂人物第一小提琴Dubinsky於1976年離開俄國,而由當時只有二十幾歲的M. Kopelman接替,這一套四重奏全集就是由第三代的成員擔任演奏完成的。
當然,擔任蕭士塔高維契這些四重奏首演最多的貝多芬四重奏團,他們的演奏也曾留下部份錄音,但在錄音唱片難尋的情況下,他們是否就是這些四重奏最佳代言人,實有待商榷。至少鮑羅定在推廣這些四重奏作品上是功不可沒,況且目前要找到比他們更貼切的詮釋似乎也不怎麼容易!
鮑羅定四重奏團60年來歷經幾個東家,最先隸屬於祖國的Melodiya,1987年轉入英國Virgin公司,1993年再成為Teldec旗下團體,2005年更將他們創團60週年的紀念專輯獻給了英國ONYX公司,這張曲目包含鮑羅定膾炙人口的第2號弦樂四重奏、 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拉赫曼尼諾夫的浪漫曲、舒伯特的弦樂四重奏樂章以及魏本的緩慢樂章等,此CD也隨著創團元老大提琴手V. Berlinsky的辭世,而成絕響。
Melodiya MELCD1001077(6cd=4cd price)
|
Shostakovich Complete String Quartets |
Artist: | Borodin Quartet |
Details: | 蕭斯塔高維奇:弦樂四重奏全集;鋼琴五重奏&八重奏作品(包羅定四重奏團/李赫特,鋼琴) 失傳多年之名盤,經典重現 舉世公認最權威的版本 |
(from
http://blog.udn.com/ysaye00/2759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