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45转LP的魅力 [复制链接]

查看: 2706|回复: 4
1#
【杰特集】
45转LP的魅力(上)
李富桂


<图1>莱纳「天方夜谭」45转重刻片,一套四张,由CR公司出版。
在这所谓Analogue(模拟)录音已消失,而LP唱片(注1)仅是极少数民族拥有的在二十世纪末,还将45转LP唱片(注2)这种老掉牙的产品当成宝,实在令人不解?

有关45转之简要介绍,请各位读友参阅台南惟因唱片行的许先生,2000年July「惟因唱碟通信贩卖」42期之大作。最近这几年,美国Classic Records公司专门以180公克发行重刻版RCA、Mercury、CBS古典LP,其中Mercury只有六张,而CBS只有三张(注3),以及CBS、Epic、Verve爵士LP,还有些Pop(通俗)与电影配乐LP。Classic Records(简称CR公司)每个月大致会再以45转方式,发行以前已经出版的33转LP。刚开始,笔者对CR公司发行45转的行为不以为然,但是将第一次重购的「天方夜谭」铭盘45转LP放上Forsell空军一号二代唱盘,第一声「陈起」,就被它给迷住了而无法自拔!(注4)

魅力何在?

如果没实际比较过最新的45转LP与原来同一录音的33转LP,如果您聆赏也比较过不同型式的媒介物:CD、原版LP、0.5半速刻片、再制版、180公克重刻片,而自以为已经全盘欣赏过,也领会了其中之奥妙,那很可能就丧失了该录音(指模拟)的绝妙演奏与魅力所在。
笔者这次仅针对自己拥有的部分、由CR公司所发行的45转LP,向各位提供听感与讯息,并给已经购买CR公司180公克33转LP、却没实际领教过45转的LP迷,或者对45转唱片有抗拒情结者,尤其是认为LP已经是过时产品的人。
CR45转的魅力有:

1. 一样是180公克,处女黑胶唱片(Virgin Vinyl)。

2. 每张LP仅刻一面,另一面系空白光面。据称,由于这光面直接与转盘接触,可避免空气进入唱片与转盘之间,更可确保有刻纹那一面之沟槽不受影响,更可增加针尖与沟槽接触,进而提升沟槽左右两侧原音之重现。

3. 原有的33转唱片,变成以三张(例如Mercury的火鸟)、四张或五张唱片发行,但美金售价仅从30美元涨到42美元。

4. 由于CR公司最近是以DMM方式刻片,所以靠近唱片内圈留白较多。好处是一般而言可提供较优异的唱头寻轨,因为愈靠近内圈循轨愈不易,无法同时将左右沟槽均衡无误地「唱出来」,这点也是LP系统不如CD系统之处。(注5)笔者特别强调一点,很多人对DMM的刻片感冒,但是CR公司的DMM重刻版本,绝对可赢得您的信赖:它没有Pre或After Echo,它的声音并不冷峻也不硬。Bernie Grundman最近都是采用特制的大瓦数真空管机刻片进行制作,只将DMM好处保留,而没有以往德国Teldec或EMI所制作DMM唱片的缺点。

5. 可惜的是,因为有些以33转发行的LP,卖座很好,其唱片的封套所剩不多,以至于45转再次发行时,只有第一张LP是有封面的,其余三张是白色的,仅在封面贴上小小的一张图卷标,如附图中所示,由莱纳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所演出的「罗马之松」与「罗马之泉」即是一例。还有笔者最喜爱的唱片之一,由史托考夫斯基指挥的「狂想曲」,编号LSC-2471,可会因为根本没库存封套而夭折。上述是笔者自己推论的,希望 CR公司即使没封套,还是要发行这张45转的「狂想曲」LP。

6. 美国TAS的HP曾表示,CR公司的45转重刻LP,是最接近Original Master Tape,而其间的差异无几。我们无从验证,只得姑且信之。

伟大的「天方夜谭」(唱片编号:RCA/Classic LSC-2446-45)

提起莱纳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CSO)演奏林姆斯基高沙可夫的「天方夜谭」,可说是无人不知晓。但是您总是还存着疑心,为何这张录音,无论是CD、原版本、再版片、半速刻片0.5版或是180公克重刻片LP,都没办法让您绝对百分之百赞同是它是一个伟大、无以伦比的演奏与录音呢?是否HP老大过度吹嘘呢?是不是自己的音响太差或是聆听空间有问题?还是自个儿的耳力不行?种种不利的因素时常挂在脑海里。好了,这下子可加以验证之。

谈起「天方夜谭」第一乐章(或称第一段组曲)的开端,铜管部有如君临天下般地吹出巨幅的前奏,大多数人偏爱安赛美指挥瑞士罗曼德管弦乐团的Decca/London版,笔者当然也不例外。然而,如果您能以较大音量播放这45转的版本,其再生出来的效果必定会让您吓一跳!以为聆赏不下百次的您,可能作梦也没有想到莱纳版的录音,是多么令人惊讶!有朋友在笔者家比较过33转与45转二种版本之后,曾表示:这真的是同一个录音吗?!动态大,声音稳重,铜管洪亮与光辉俱存。这次主奏小提琴的首席Sidney Harth的细致,绝对不比其它号称最佳版本的差;而大提琴首席Frank Miller,有超人一等的演出,连本刊的林及人都误认为有Spot Mike之嫌。

如果要依着每一个乐章逐步加以比较,那可能会占去相当大的篇幅,笔者诚心建议,如果您运气够好,已经收藏了这45转LP,拜托您,不要舍不得,尽量拿出来与朋友同党共享。如果您还没有,则请想尽办法去买一套,虽然听台南惟因许老板说,网络上全新的一套45转唱片,已飙涨到美金350元之谱。如果荷包无法负荷这笔数字,何不退而求其次,收藏一张33转的重刻片吧!

对了,即使是45转,笔者还是要对其中二点稍加抱怨:一是铙钹录得还是不够好,形体感欠佳,且有点「碎碎的」感觉,可能录音当时的麦克风摆置不当。二是整个CSO乐团的宽度稍微窄了一点,影响到右后方的铜管组而显得有点前冲。但抱怨归抱怨,这张1960年2月8日在芝加哥Orchestra Hall,由Lewis Layton操刀的伟大录音,不容乐迷错过。(待续)

<图2>RCA Original版。
<图3>0.5版。
<图4>Chesky版。
<图5>33转重刻片,CR公司出版。

为何要用牙线?

音响论坛的网站上,有位林先生问笔者的Forsell Air Force One MKⅡ(空军一号二代,简称AFOⅡ),为何舍一般用的皮带而取「牙线」来作为马达上轴承与转盘的传动媒介物,笔者答复如下:<图6>

一、 Forsell公司的老板兼设计人Dr. Peter Forsell认为AFOⅡ的马达系为飞轮(Fly Wheel),其转速极快,每分钟超过数千转以上。如果以上述一般的皮带作传动媒介物,使用没多久就会松弛了,连Forsell以前所使用「丝」的产品,也有拉长的现象产生,以至于转盘之转速无法稳定一致,进而影响到声音的表现。

二、 经过Dr. Forsell的多种与多次实验结果发现,以「牙线」(Dental Floss,以棉织纤维作成的牙线)最为恰当。
优点有:
(1)在某段长时间(约2、3个月)的使用之下,不会有松懈之虞。
(2)可以很容易在药局或超商找到。
(3)可以尝试不同厂牌、不同颜色的牙线,进而找出最适合您所要求音色的产品。

虽说累人,但却乐处无穷。
缺点有:
(1)到底要买什么牌子的牙线?
(2)要买有加蜡(Waxed)或不加蜡(Unwaxed)的牙线使用最为恰当?
(3)如何将牙线绑得很紧?该接头(接端或结)又不会碰到马达(飞轮)的轴承及转盘的周围,否则转速不一且有「嘟、嘟」声经唱针传出来。
(4)该牙线应取多少长度,以及完成后的松紧程度;还有飞轮基座与转盘之间应留多少距离,样样都是难题。
(5)除了有飞轮设计的唱盘系统之外,一般的传统唱盘可能无法使用牙线,但如果读友曾经试验过,且效果不错,请来函公布之。

三、 以笔者使用AFOⅡ四年多的经验,向有兴趣的读者提供以下的结论:

(1)不要使用有加蜡(Waxed)的牙线,也就是使用标明「Unwaxed」的牙线。笔者试用过的Unwaxed牙线都是白色的,最后选用了Johnson & Johnson及二种Oral-B产品(一为标示紫红色『UNWAXED 55YDS』字样,一为标示深蓝色『UNWAXED floss』字样),其中深蓝色的Oral-B牙线最为合适。有蜡的牙线提供了红、绿等二种颜色选择,可增加唱盘转动时的气氛,但最大的缺点是,台湾为岛国气候,温度与湿度的变化会使有蜡牙线上的蜡附着在轴承与转盘的周围。当蜡凝固时,牙线转动就会受影响,当然转速就不会一致了,那怎能好好享受LP唱片沟纹内的音乐呢?

(2)如何绑牙线?

1. 先凉出飞轮机座与唱盘作之间距,AFOⅡ应设为7-8吋,您可自行试验之。
2. 量出最佳长度,总长度应再加一公分左右,以便打结。记得使用AFOⅡ时,先将牙线从飞轮的轴承周围绕过。
3. 再依图标,绑个结。
4. 用打火机烧二端牙线时,要特别注意将结烧得愈小愈好,但又不能松脱。
5. 记得飞轮激活后,务必随时注视该「结」应摆在外头,边转动边以拇指与食指微调牙线,多试验几次应可成功的。对了,为绑该「结」之前,务必将牙线稍加调整,愈平直愈好,选用圆形的牙线,效果可能会更好。如果读友发现圆形的Unwaxed牙线,请一定要通知笔者。
编按:以下文字取材自作者早年刊登于「音响春秋」第六期(1988)的大作,内有对「天方夜谭」的详细比较。

笔者花了将近一个半月的思考,才提笔来完成这五张Chesky唱片中的三张,其中忧虑之一为:如果没有RCA原来发行的LSC-2446唱片,怎么提笔评写Chesky这张再制版的Reiner指挥林姆斯基柯沙可夫的「天方夜谭」呢?忧虑之二:想将笔者拥有的四种不同刻片的相同录音唱片:Reiner指挥雷史毕基「罗马之泉」(独缺原RCA编号LSC-2436的正版)全部仔细听完的确不易,不但花费时间甚长,更是伤神,不累死才怪!笔者这次尽量以版本(相同录音不同刻版或同音乐不同演奏版本)比较研究,而不太涉及音乐之各乐章的乐曲解说,实在是不得已,请大家见谅!

RC-4林姆斯基高沙可夫「天方夜谭」

照说应该以「天方夜谭」交响组曲来当压轴好戏才对,然提前的用意仍在;好不容易获得黄鸿钧兄的好意相借原版LSC-2446的RCA宝贵唱片,他刚由美国专门二手唱片店「The Record Collector」(地址是1158 N. Highland Ave,LA,CA 90038电话213-467-2875)购到的,属大红卷标加上RCA Red Seal白字换再版原编号唱片,而真正所谓原版「Shaded Dog」版本(唱片卷标之上端为与EMI同一标志:一只白狗聆听老式唱机的彩色图片,狗与唱机后面均为淡黑咖啡色的背景,是为Shaded Dog版本),该唱片在美国索价达美金20-30元之多,如是Shaded Dog版,则高达美金125元以上!在特别谢谢黄兄慷慨相借。

该唱片可能系1964年以后的Dynaflex的产物,因唱片非常薄且摇起来「晃晃」声,第一面杂音较大,第二面就好得多了,可能与唱片原来主人(不知是一位还是好几位)爱听第一面音乐有关吧!唱片内圈空白甚少(刻片沟纹蛮粗的,而沟槽之间空隙也较大,pre-echo不像Chesky版那么惊人,小声多了),由刻片记录第一面L2RY-0939-19S,第二面L2RY-0940-15S,明显得知是正式首版发行(1960年中期)以后好几年的版本。据可靠来源(TAS第49期1987年秋季号)TAS作者Michael Gray的两张RCA Shaded Dog唱片中第一张之第一面L2RY-0939-1S是RCA在1960年5月27日刻给Indianapolis工厂压片用的,而第二面-3S是1960年5月3日刻给Hollywood工厂压片用的。另一张的第一面L2RY-0939-13S是1963年3月5日刻片给Indianapolis压片,第二面-11S是1962年12月20日刻片,也是给Indianapolis工厂用的。由此可知黄兄的RCA薄版唱片第一面-19S第二面-15S都是以后的刻片记录。读者可能会看到Michael Gray的第一张Shaded Dog两面怎么会由不同压片工厂压片呢?Mr. Gray本人也在文中提及表示怀疑是否记录有误。读者中有该「天方夜谭」正版者,不妨取出唱片研究一番,可能会有出乎意料的发现呢!搜集唱片的另一种乐趣就在此,您说怎么不让人高兴呢?

正题之一
CD版与0.5版

笔者至今尚无购置CD盘之计划,无法比较CD片与LP片(所谓银或白碟与黑碟之比较)之异同,仅从朋友处与杂志中得知,CD片(编号RCD-7018)比RCA 0.5系列唱片(编号ARP1-4427)逊色。例如:演奏厅Orchestrs Hall之堂音较少又不清楚、乐团之后排(尤其是法国号)声音被压倒了,齐奏之气势也不足,将这首富有乐器特殊音色的特色也浪费了,真不如RCA这般大厂会让这张CD片发行,主持者真是音痴。

而0.5版与原版或Chesky版相较量,也是败阵下来。它缺乏音场的纵深,左右宽广也差一点,乐器之高低感被压缩(亦即三度空间均缩小一点),乐器的冲击力不足(打击乐器的速度慢,而低音大提琴强劲弹奏与铜管的狂吹力量不够),透明度被蒙上一层纱,音频不够均衡(有被压缩的倾向),变得更硬、更亮、尤其是中高频以上的声音似乎消失了。请注意Concert Master-Sidney Harth那活生生的美妙小提琴音色在0.5版给糟蹋了,缺少丝绸般的光辉,更有意思的是中频的上端反而有被放大硬化的感觉(由小提琴的齐奏硬又尖锐以及木管较死板的声响得知),想仔细列出0.5版的缺失是写不完的。在此笔者特别声明是以极高又非常严苛的水准来比较版本的,当然在一般系统聆听时或聆听室不够安静,或许会有不同的结果,也许反而会喜爱0.5版的温暖声音(您的系统声音有尖锐倾向),或觉音场中间比例较正确(您的音场宽度不够一致),以及中低频与低频上端约80Hz至200Hz的厚实感(其实您房间在那些频段有膨胀肥大的现象而不自觉),如果不信,请好好仔细研讨之,最好到亲朋好友公认最佳的聆听室与再生音响系统处去比较,实地了解一下,多听、多学、多看总是有益的。

正题之二
Chesky vs. RCA Original

Chesky兄弟这次完成了一项极了不起的贡献,他俩向世界爱好古典音乐者,提供了一张不朽名「片」(指LP)重生,当您找不到那难得的RCA原版「天方夜谭」时,不要忘了必定购买这张Chesky重新刻制的唱片,或许为保险起见买它二张也不算多(笔者就是一下子买二张,有好的版本LP唱片,预藏一张备用是绝对必要的,尤其是在这难找好LP的时代!)。

因为这是原来的三轨录音带转制成的唱片,而非RCA原版唱片由二轨录音带直接刻片过来的,在转制成二音轨过程中,可能效果与1960年时代的二音轨有所不同,一开始您会觉得音场怎么会左右开弓,而形成中间音场似乎有点中空,乐器较少。如是情形,请不必大惊,当您再重新调整唱针、唱臂、唱盘时,也应对喇叭系统微调,然后修正您聆听位置,当您发现音场中间与左右乐器都存在,而且其乐器之间的空隙自然均衡,还纵深有序时,那时请再好好欣赏这Lewis Layton伟大录音师的遗产:不可一世的「天方夜谭」。
据称RCA Original「Shaded Dog」刻片时的电平要比Chesky再制版为高,但黄兄这张大红RCA原版反而比Chesky版为低。为比较公平起见,以下所听的报导是在两版本音压相近情形下聆听的:

(一)Chesky版的优点

从第一乐章「海与辛巴达之船」整个乐团齐奏强而有力(表示阿拉伯国王之雄伟独裁)的短暂乐段,可知Chesky版动态范围大而不失真。第二乐章「卡兰德王子的故事」于开端小提琴(Sidney Harth主奏)优美细腻微慢拉奏后,巴松管吹奏同时,其右侧之低音巴松管持续吹低音部与细微低音大提琴的低鸣相互陪伴,可表现出Chesky在低音量时低频之解析力特别强,乐器在特殊音频的通透与实体存在感情特别好。极高频的延伸较足,例如三角铃与铙钹(第二乐章与第四乐章),极低频的指向亦佳,低音大提琴的强弹奏,土巴的狂吹与上述低音巴松管的持续低鸣,乐团中乐师们的杂音(翻乐谱之声,移动或摇晃椅子等声音)均保存在Chesky再版唱片中,当然唱片杂音少也应列为其优点。对了!第二乐章之木管(双簧管与长笛)非常实在且其透明度亦佳,竖琴之弦一根根弹奏的感觉尽存,弹弦后的余波(声)清晰无比,是RCA原版无法超越之处。还有鉰管的光辉灿烂与强劲气势(指第四乐章)在Chesky版,有如扩大机突增几十瓦的功率。

(二)RCA Original的优点

首先可发现RCA原版的中频特佳,木管之圆润与实体感比Chesky版要好上百分之廿,中高频的表达也较Chesky版为自然。例如主奏小提琴(表示莎哈拉萨德公主)的琴声更为美丽、自然又透明,传神多了;也略带哀怨之情,确为人间珍品,她不似安塞美与瑞士罗德管弦乐的Decca版那种稍具小家碧玉型的瘦弱琴声,也没毕勤爵士与皇家爱乐管弦乐团EMI版略为成熟丰韵的琴声,Sidney Harth的琴声,单靠Reiner这张「天方夜谭」的不朽遗产,就能名留青(唱片)史了!木管中Ray Still的双簧管吹奏时空气自管口而出,Clark Brody吹单簧管的自然悠情带点摇晃,在RCA原版里特别清楚。不忘了主奏大提琴的Frank Miller在第二乐章中段的Solo小段是多么精彩,没想到比Chesky版还要传神。乐团之音场的排列往后一点,纵深较足,各组乐器的隔离也比Chesky清楚,自演奏场所Orchesra Hall两侧与后墙反射的堂音与Chesky版不相上下。

(三)Chesky的缺点

前文所述音场中间部份可能因三轨母带转换为二音轨时处理不够均衡而有点中空现象,中频的下端与低频的上端稍为瘦细了一点,以至于齐奏时弦乐器偏向冷峻的声音。乐器的3D感略比RCA原版差,有点所谓「晶体声」(而RCA是『真空管声』),但是原版中那自然宽广的音场仍然保持在Chesky再版中,的确难得。据TAS另一位作者Myles Astor实际聆听到三音轨母带的直觉是Chesky版较接近母带的声音,而原来Chesky刻片的Test Lacquer听来,三度空间与乐器实体感更好,透明度更佳,而且高音及低音清晰无比,很可能是压片工厂Europadisc在压制唱片时有误,或自Lacquer转制Stamper出了问题。实在是太可惜了!

(四)RCA Original的缺点

由于黄兄的原版唱片较薄,唱针之VTA需再调整以适应之,非常麻烦。音频的两极端延伸不足(可能当时的扩大机与刻片机之缘故或RCA的Dynaflex之弊),使得打击乐器声响延续较短,中低频虽说丰润有实体感,但严格论之是有被放大(Boosted)的倾向,声音不够结实弹性也不足(定音鼓一个个敲击有点模糊),也影响到速度的表现不够快(可能电平较Chesky版低的缘故)。或许哪天听到真正的Shaded Dog版本时,上述某些缺点改善了也不一定。

结论

这张在Analogue全盛时期的产物,Reiner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于1960年2月8日在芝加哥Orchestra Hall,从上午九点半录到下午三点半(共计六小时)的林姆斯基高沙可夫名作「天方夜谭」,不只是录音界的奇葩,也是唱片史上最优秀的唱片之一。在您失望于找不到RCA原版唱片时,或对0.5版与CD版不满意时,请您务必买回一张Chesky版本,重新调校音响系统,将这非凡珍品再发挥昔日之光芒。■
注1:
最近,十月二十八日,笔者所属的「知音联谊会」,在台北的小高音响举办Dynaudio旗舰喇叭「Evidence」欣赏会,也邀请友刊「高传真」蒲总编谈论最新影音走势时曾言:欧美地区将LP改以Vinyl(氯乙烯,俗称黑胶)或Twelve Inches(12吋)称呼。而由Stereo Sound得知,日本人称LP为AD,可能是Analogue Disc的缩写吧。

注2:
45RPM,每分钟唱盘转动45圈,那33 1/3RPM则指每分钟唱盘转动33又3分之1圈,简称33转。

注3:
不知为何,CR公司出版了三张CBS的重刻唱片后就停止了步伐。这三张唱片分别为:
MS 6036     贝多芬第三号「英雄」交响曲,由华尔特指挥哥伦比亚交响乐团(可惜著名的第六号『田园』并没再重刻发行)。
MS 6113     布拉姆斯「第四号交响曲」,也是由华尔特指挥哥伦比亚交响乐团
ML 4001    孟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密尔斯坦小提琴,由华尔特指挥纽约爱乐交响乐团,系Mono版,为当年CBS公司的第一张33转LP。说起来蛮特别的,这张33转LP(编号ML4001)竟然还是由78转SP转换过来的。

注4:
几年前曾在香港的33 1/3唱片店看到45转的RCA重刻片,然价格惊人,印象中不只港币千元(约为台币四千元),只好放弃了。后来请陈维然兄代为从美国寄来邮购而得的「天方夜谭」45转唱片。至今,约有九套CR公司再发行的45转LP问世,最可惜的是,编号为RCA LSC-2225-45 Witches' Brew并未收购到,哎,终身遗憾!

注5:
CD转盘转速的一致性也是LP的致命伤之一,想要好好处理转速的稳定性并不容易。笔者从Audio Asylum网站的Vinyl Asylum(www.audioasylum.com)看到有人描写LP为:

1. 大小、Size皆合乎人性
2. 一般而言,声音较温暖
3. 纯净和谐
4. 高音压时较不刺耳
5. 乐趣较多(例如:收集/清洁/观赏……)
也有人认为:「Vinyl is back!」、「Vinyl never really left!」该网站值得您去阅览每天的留言,其中请教或抬杠的非常多,有时一天可达到50则以上,您可以请教任何有关LP唱片何处寻,唱盘、唱臂、唱头的评论,还有Set Up等的问题。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81116375884563.jpg[/upload][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81116381118865.jpg[/upload][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81116382056878.jpg[/upload]
最后编辑leslie
分享 转发
TOP
2#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81116405974282.jpg[/upload][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8111641529820.jpg[/upload]
最后编辑leslie
TOP
3#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81116441399568.jpg[/upload][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81116441960978.jpg[/upload]
最后编辑leslie
TOP
4#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81116431180100.jpg[/upload][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81116431965790.jpg[/upload][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81116432476359.jpg[/upload]
最后编辑leslie
TOP
5#

45转LP的魅力(下)
李富桂

「罗马之松╱泉」莱纳的最佳录音?
(唱片编号:RCA/Classic LSC-2436-45)

在莱纳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CSO)的1960年前后,众多录音绝佳又演奏一流的唱片之中,要想推荐出最佳的录音版本,的确不易。笔者在本标题「45转LP的魅力(上)」,曾将「天方夜谭」冠上「伟大」的字眼,但并不表示它就是最佳录音(文中笔者提出二点缺失)。然而,CR公司重刻莱纳的二十二张经典之作,其中的十七张属于交响曲与管弦乐,五张则是协奏曲录音(注1),而并非张张重刻得当。编号LSC-2500的史特劳斯圆舞曲集,就是失败的一例,弦乐之美完全无法重现,不知道是母带历经多年已损,或是Grundman在刻片过程有误。<图1>

笔者在前文已述说,45转的版本是全部LP的最佳选择,所以笔者想将自己所购入的45转莱纳录音中,选出一套代表作。说真的,如果选了「罗马之松╱泉」,那么,「基杰中尉与夜莺之歌」、「展览会之画」、「巴尔托克的管弦乐组曲」,以及「莱纳之声」与「天方夜谭」该怎么办呢?<图2>

Chesky出版的「基杰中尉与夜莺之歌」曾经是笔者该曲的最爱,当时认为它应该是史上的最佳录音,到现在,仍然可在美国Audio Asylum网站看到相同的观点。而「展览会之画」则是几位好友在笔者聆听室,比较过33转与CR公司重刻RCA版本的45转唱片后,公认是最佳版本。它在重现CSO整个乐团的能力,似乎是最完整的,音场之宽广与纵深比率得当,尤其是宽度之佳,令人印象深刻,它也没有「天方夜谭」右后方铜管稍微向前冲的缺点。不过,莱纳在音乐一开始的Promenade速度微慢,铜管之小喇叭也嫌嘹亮不足,之后,越演奏越棒,一直到终曲「基辅大门」,精采绝伦,不可一世。

那为何笔者只挑「罗马之松╱泉」为标题呢?原因有三:一是它曾被几位唱片评论者列为来纳之最,二是「罗马之松」的第一乐章(Borghese村庄之松),一开头整个乐团的齐奏,不论是铜管组、木管组(尤其是短笛)、打击乐器,还有弦乐组倾力而出,绝对是您音响与聆听环境的最佳试听乐段,请依自己的考量,将音量转到极限,好好享受或吃惊一下!三是当时的指挥权力既大又专注,莱纳指挥117位CSO的团员,在芝加哥的Orchestra Hall,历经三小时又十二分,自早上9点20分到中午12时42分,完成「罗马之松」的全曲录音。而「罗马之泉」则在当晚7时开始录音,9时完成。这两首罗马三部曲(注2)的表现,不仅将莱纳与CSO之间的亲密度,完整呈现在我们眼前,连录音时的高昂气氛,经由录音大师Lewis Layton的妙手,全盘捕捉下来,何时才会再有这样的历史性录音,实在无法预知。

历经四十年的古典音乐唱片聆赏经验,笔者领悟到,永远不要道出何者演奏、什么版本、哪种录音是最伟大、最棒、最佳的,这就是为何笔者在「罗马之松╱泉」字句后,加上问号的原因。

Kind of Blue
(唱片编号:Columbia/Classic CS-8163-45)

Miles Davis的经典之作「Kind of Blue」,已经是全世界爵士乐界公认,有史以来爵士乐的代表作之一,连一些不太听爵士乐的古典音乐迷(笔者亦是),都知晓这张伟大的作品。好几年前,太孚的彭康德先生曾向CR公司定了约20张33转二张一套的重刻「Kind of Blue」,但是听说Columbia/CBS的台湾代理公司,依法扣押了这些唱片,因而无法销售到市面上,笔者是在香港买到的,虽说贵了一点,但还是非常值得。事隔多年,CR公司又将该录音已45转再予发行,笔者很幸运地从台南「惟因」许老板那里抢购了一套。

33转版曾将这三十多年来,所有出版过的LP(包括CD版),第一面的三首曲子:So What、Freddie Freeloader、Blue In Green之错误速度修正过来,所以在第三面以正确速度刻片,恢复原来的风貌。当然,原来的速度还是刻在第一面上,供听者辨认与比较。最有意思的是,CR公司将名曲「Flamenco Sketches」(也是笔者的最爱)的另外一种录音(以前没出版过的),以45转刻在第四面做Bonus,如果您没收藏到这一套LP,那就亏大了!

45转的「Kind of Blue」,不论您是否属于爵士乐迷,都应列为LP迷收藏的精品。Miles Davis的小喇叭、Julian Addeky的Alto萨克斯风,以及Bill Evans的钢琴,根本不必介绍,连贝斯手Paul Chambers与鼓手James Cobb,在这历史性录音的表现都可圈可点。45转的LP,无论是乐器音色的精准、乐手的位置与间隙,还有乐手们的相互气氛,都能十足地表达出来,似乎能将我们经由时光隧道,重返当时录音室,聆赏几位大师的表演。

由于笔者并无CD盘,也无SACD盘,无法比较到底45转版本与数字讯源的表现差异多大?仅能从上述Audio Asylum网站中有位网友的比较,转载给各位做参考,其次序如后(可惜的是,并没有将CR公司的33转重刻片列入):

1. 45转重刻版
2. SACD版
3. Columbia六眼版本(由于该员的原版本品质较差,杂音较大,影响到高音的表达,是故,他称如果原本品质佳,有可能排名向上。)
4. CD版

如果读友有机会比较不同版本,且有兴趣提供,不妨透过「音响论坛」与笔者联络,让我们见识一下。笔者已对所谓LP与CD的比较与论战提不起兴趣了!只是将它们都当成是欣赏音乐的一种媒介而已,就像是以前的盘式或卡式录音带一样。

其它值得推荐的45转LP

这里仅就笔者拥有之45转LP中,挑出几张较具代表性的唱片,介绍给读友们,而上述所提到的45转莱纳名盘,就不再重复了。

● Mercury SR-90226-45(三张一套)

史特拉汶斯基的「火鸟」全曲,由杜拉第指挥伦敦交响乐团在英国伦敦近郊Waltford Town Hall录音。C.R. Fine主持录音,再由他的遗孀Wilma Cozart Fine亲自将三音轨转成二音轨以刻片之。Grundman重刻的33转,已被笔者惊为「钜作」,那45转的唱片真不知该如何称之!吾友陈维燃并未收购到45转的火鸟,至今懊恼不已!套句俗话,有机会请务必抢购一套。它的动态与低频的震撼力,尤其是后半段Bass Drum的力道,其震动与残响自然且一致,位置实在(位音场的中左后方),爆发力惊人,当出力达98dB时,差点把笔者心爱的Sound Lab A-1静电喇叭震毁了。TAS的HP曾言:「只有这张火鸟,比美现场的表现。」笔者也有同感。

● Columbia CS-8192-45

The Dave Brubeck Quartet:Time Out。其中Take Five的鼓群是这张Time Out的精华,45转的唱片更具形体,大鼓的延伸与录音室的回响融合一体,堪称奇迹。

● Audio Fidelity ST-91058-45

Satchmo Plays King Oliver,只取原有33转中二首曲子刻成一张45转LP。其中第一面St. James Infirmary最具代表性。一开始极慢速的铜管吹奏,可能会以为转速不稳,之后越演奏越精采,加上Louis Armstrong的沙哑浑厚及独特声音,必定会拉近您与演奏(唱)者的距离,似乎可以走近他们,甚至想去触摸他们,这可谓是表达Armstrong声音的最佳唱片。如果Audio Fidelity唱片公司当年(1960左右)的录音水准,都像此录音一般,再改由RCA或Mercury发行,则必属Super Discs榜单;如果改由CBS公司发行,则不知会以再制LP、半速(0.5)刻片、CD版以及SACD重复出版几次?多言无益,请将这张绝品纳入您必购45转LP名单之中,对有兴趣的爵士乐迷,请增购33转的完整盘,好好享受一下。

● Discovery Records JP-0779-12

Bill Anderson:Send in The Clowns。一面33转,另一面45转,跟上一张LP一样,每一面均仅刻一首。这是黑人歌手Anderson于1975年8月在The Time Restaurant的现场录音,简单的钢琴伴奏,掺杂着细微的耳语与酒杯碰撞声,约十来人的掌声,一幅现场画,透过Anderson迷人的嗓音,厚实具磁性。人声被录得稍微大了些,但那实体与迷人音质的重现,您根本不会去介意那点小缺失。一张不可多得的人声唱片,45转比33转棒多了!<图3>

● COLGEMS CR-5005-12

The Look of Love,取自1967年电影「皇家夜总会」(Casino Royale),由Burt Bacharach作曲,已故Dusty Springfield主唱。CR公司出版这张唱片的当年,已由论坛的海外主笔蔡炳荣兄评论过,不再重复,不过笔者还是重述一句话:「45转比33转棒多了!」<图4>

● RCA(日本)RDC-4

Beethoven:Piano Sonata No.23 in f minor "Appassionata"(热情钢琴奏鸣曲)。由日本Ikuyo Kamiya小姐主奏,1977年2月2日现场演奏,日本JVC公司以Direct to Disc(俗称DD,注3)45转方式刻片。主要使用器材有:二支Schoeps CMT-56与四支Neumann麦克风,Cutting Amp与Cutting Head都是Neumann,Cutting Amp高达600W╳2,当时的鉴听喇叭是JBL-4320,4325以及英国KEF 104。Kamiya小姐使用Bosendorfer「Imperial」演奏型钢琴,有兴趣比较1977年直刻LP与近年来CD发行的同曲目的读友,请将编号Delos MIT-8001,Carol Rosenberg主奏,以全套MIT线材录音的CD版,与LP相互比较,看看二位女士使用同型钢琴的不同诠释,而该片会被选入HP的Super Disc是有道理的,整台Bosendorfer被弹得惊心动魄,音量的提高真会令人招架不住,音响性极佳,音乐性则见人见智。

● Virgin VS-466-12

The Human League:Don't You Want Me?(B面Ext. Dance Mix)由三男一女演奏(唱),全属电子合成器,连打击乐器都是。它是笔者听过音场前排宽度最广的录音,乐器甚至可以达喇叭的前方,亦即超出喇叭的面板,在大音压的表现必定会令您面红耳赤。十多年前,由「普洛唱片」处买到这张舞曲的读友,千万不要轻易出让,不然您会后悔一辈子的。<图5>

● Reference Recording(俗称RR唱片)的优秀45转LP

由于篇幅所限,笔者不再一一介绍RR唱片公司1980年左右出版的45转杰出唱片,仅列出编号供各位参考。

RR-7    Professor Johnson's Astounding Sound Show(B-1 Widon第五号交响曲之Toccata,由Pipe Organ主奏是佳作)

RR-9    Kronos Quartet:In Formation(A-1 The Funky Chicken及B-1 Joan's Blue是作秀的名曲)

RR-12    Micky Hant:DAFOS

RR-13    Tafelmusik。由11人组成的加拿大古乐器巴洛克管弦乐团,演奏一些巴洛克时期的名曲。这几年又流行古乐器的演奏曲,这张应属精品。

RR-11    白辽士「幻想交响曲」。由Kojian指挥Utah Symphony的二张一套45转LP,经过考虑,还是将这张当年的测试名盘列入推荐。原因无他,就是过瘾极了!


注1:
RR公司出版的莱纳指挥CSO乐团的重刻片如下,每张唱片后,均列美国TAS杂志Associate Editor - Jonathan Valin于1993年出版的「The RCA Bible」中,对该原始LP的结论(以※表示),还有笔者对RR公司重刻LP的推荐,如果笔者有45转版本,也以「45」特别注明;另外,TAS榜单上的LP则以「TAS」注明。

一、 交响曲与管弦乐,依唱片编号次序:
LSC-1806    理察史特劳斯:查哈图斯特拉如是说(※Excellent/TAS)
LSC-1934    巴托克:管弦乐组曲(※Very Good to Excellent/45)
LSC-2077    理察史特劳斯:Till的戏谑,死与变容(※Very Good)
LSC-2150    普罗高菲夫:基杰中尉
            史特拉汶斯基:夜莺之歌(※Excellent/45/TAS)
LSC-2183     莱纳之声(含拉威尔的西班牙狂想曲、死公主的孔雀舞以及拉赫曼尼诺夫的死之岛)(※Excellent,曾入选HP之13张史上最佳唱片)
LSC-2201    穆索尔斯基/拉威尔:展览会之画(※Excellent/45/TAS)
LSC-2222    德布西:依贝里亚
        拉威尔:高贵与感伤圆舞曲╱丑角的晨歌(※Very Good to Excellent/TAS)
LSC-2230    西班牙(含法雅╱阿尔班尼士与格拉纳多斯Granados曲子)(※Excellent)
LSC-2241    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等(※Very Good to Excellent)
LSC-2364    马勒:第四号交响曲(女高音:Lisa Della Casa)(※Very Good)
LSC-2374     巴托克:为管弦乐、打击乐及钢片琴所作的音乐(※Gddo to Very Good)
LSC-2423    庆典Festival(含柴可夫斯基的斯拉夫进行曲、穆索尔斯基的荒山之夜、葛令卡的鲁斯兰与路米拉序曲等)(※Excellent/TAS)
LSC-2436    雷史毕基:罗马之松╱    泉(※Excellent/45/TAS)
LSC-2446    林姆斯基高沙可夫:天方夜谭(※Good-A面刻片7S,Excellent-B面刻片2S/45/TAS)
LSC-2500    史特劳斯:圆舞曲集(※Excellent/TAS)
Victrola VICS-1104    理察史特劳斯:家庭交响曲(※Very Good)
Victrola VICS-1424    序曲与舞曲(含Schwanda的波卡与赋格,过去曾上TAS榜单)(※Very Good)

二、 协奏曲,依唱片编号次序:
LSC-1831    布拉姆斯:第一号d小调钢琴协奏曲●钢琴:鲁普(※无结论,CR公司第一次以LSC正版编号发行)
LSC-1903    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小提琴:海菲兹(※Fair)
LSC-2129    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小提琴:海菲兹(※Fair指乐团,Excellent指海菲兹的小提琴)
LSC-2430     拉赫曼尼诺夫: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钢琴:鲁宾斯坦(※Excellent/TAS)
LSC-2541    拉赫曼尼诺夫:第一号钢琴协奏曲●钢琴:Byron Janis雅尼斯)(※Very Good to Excellent/TAS)

注2:
事实上,雷史毕基的罗马三部曲罗马支松、罗马之泉以及罗马节日(或称罗马庆典),也有一些不错的LP,例如:Decca SXL-6822 Maazel指挥克里夫兰管弦乐团的罗马之松、罗马节日,1976年名版,您务必要买到英国原版,Decca或London(编号:CS-7043)均可。英年早逝的Kertez指挥伦敦交响乐团,Decca SXL-6401或London CS-6624含罗马之松/泉及鸟组曲,也是名盘。至于三部曲录在一张LP可找DG公司出版编号2530 890,由Ozawa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的1978年版本,企鹅杂志给三颗星评价。

注3:
Direct to Disc(DD)方式是在现场直接将音源刻制,是1970年代的产物。Shefield于Crystal Clear二家公司的DD唱片最具代表性,可能是因为成本考量,近一、二十年根本没有DD唱片了。最近,美国专门发行重刻片的Acoustic Sounds公司,应LP爱好者之需求,再以DD发行了新的LP,试图将乐师们与录音工程师的结晶,重现给爱乐者。以Analogue Production名义发行了四张:AAPO-001 Henry Gray,AAPO-002 Pinetop Perkin,AAPO-003 Lazy Lester,AAPO-004 Wild Child Buster,不知台南「惟因」许先生可有兴趣进口?


编按:
1. 本月「音响话题讨区」中,有位读者曾询问到李富桂先生所使用的Classe Six前级的版本问题,编辑部在此代作者做一解释。
事实上,李富桂先生所使用的Classe前级,应属于该厂同型机种的第三代产品。型号「DR」,原为该公司前老板兼设计师David Rich的缩写。在DR-6前级经过二次的改款动作之后(DR-6,DR-6 MKⅡ),David Rich因故离开Classe公司,继任该职的原副总裁Gleen Glue,由于受限于「DR」二字的版权使用问题,在第三代的产品上,不得不取消「DR」二字,而改以Classe Six的型号继续生产。
新款的「Six」在外观上显得较为柔和,原本粗壮四方的面板皆以圆弧修饰,二侧的把手也经过修改,并取消了相位切换开关,另增加了平衡输入端子。据闻,这部「Six」,是Gleen Glue特地为李富桂先生生产的Special版本,而Gleen Glue多年前造访本地时,还专程前往李先生府上拜访。在经过十多年的使用之后,这部李先生的宝贝机器从未闹过任何别扭,状况也依旧如新。

2. 本刊第146期「杰特集」中,编辑部将李先生现役的「Classe Six」误植为「Classe DR-6」,在此特向作者及各位读者致上十二万分歉意。

3. 对于第147期中提到的「以牙线取代皮带驱动转盘」一节,编辑部收到一些读者来电询问牙线的绑法与技巧,在此特将Forsell原厂所建议之方式图标补上,以兹参考。<图6>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81116413465602.jpg[/upload]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