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歌,歌如岁月,每一曲都是岁月和心灵的交织。细细聆听,不经意间曾流淌过你我的岁月长河,流水潺潺,当你听到它永远不会忘记时,你又怎能不用一生来把它珍藏。我也曾经听过许多难以忘怀的曲子。可是梦中的曲子还是这首德沃夏克《第十二弦乐四重奏》。我在听这首曲子中,岁月也流走了我长长的时光;中年似乎是在这首曲子的陪伴下度过的。它在我脑子里冲刷出了深深的烙记。只要这曲子一想起,我就会情不自禁地被感动,而且每次聆听都会有新的发现。这就是音乐的奥妙......
《美国》是1893年德沃夏克全家在斯皮威尔度假时写的,他写完了这部作品,而且感觉颇佳。它采用了早期美国黑人音乐的一些动人而且非常迷人的节奏。德沃夏克写作这部作品时,怀有极深的乡愁,一直挂念着波希米亚和他留在祖国的孩子们。 首乐章:充满着妙不可言的平静、满足的感觉—就像有人说的“仿佛黄昏时坐在湖边”。乐章充满迷人的曲调,灵巧的节奏和丰富的随想式音乐,一下子就能抓住你的心。他的音乐是可以入画的,很形象,生动。太深的情感,无法用语言来表述;只能通过聆听,你才真正感觉到什么叫做平静;幽幽的如怨如慕,一颗心都在被融化在浓情万缕里。世间最平静的美是泉溪潭湖,美得使人不忍离去。世间赞颂最多的美是风花雪夜,美的使人无法留住。有人说:“古典音乐一直是精英文化,它以崇高的方式描绘神性,描绘人性和大自然。如果你不懂得高贵,当然就不懂古典音乐。
月色象一张柔曼的轻纱,轻轻地罩着夜色,给大地披上了一层梦幻的银装,也轻轻地抚摸着我那一片寂寞惆怅的心情。接下来的慢乐章巧妙地将一种节拍贯穿其中,并由大提琴奏出。这与惆怅的旋律取得了平衡,并极大地丰富了整个作品。乡愁的感觉油然而生,乡愁是在老一辈子发黄的书信里,是在被损的老照片里,是在蒙满灰尘的旧唱片里,是在对故乡亲人的无穷思念中,还需要什么理由吗?,我会在脑海里依稀浮现出马思聪《思乡曲》我不知道为什么首先能打动我的心,都是轻轻吟唱的旋律,然后才是闭着眼睛从音乐中慢慢浮现的场景,人的心真是弱,弱到听一首曲子眼泪有时竟然悄悄落下......人生三难题:思,相思,单想思。在我的眼里乡愁一直是淡淡的,就像故乡村落里黄昏的轻烟,门前潺潺的小河。这首刻画乡愁的慢乐章,弦乐拉出来的轻灵,优雅,朴素的旋律,把所有的怀乡思亲的激烈感情矜持地掩藏在他的内心。每次远行,我都愿意靠火车和汽车的窗口,那雾蒙缭绕的村落,白云覆盖的城镇,蜿蜒曲折的河流,郁郁苍苍的山脉,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国土,全身便涌起一股想拥抱亲吻这片土地的冲动。“一条大河波浪宽 ,风吹稻花香两岸”,我总是百感交集,神情默然。
最后两个乐章极快地建立在简短的幕间曲上,如鸟鸣一般。最后充满活力地引向了生气勃勃的、迷人结尾,呼应着中间乐段如教堂赞歌的音乐,然后进入了一个积极、轻快的结束。这个国家能真正打动他的,可能就是美丽而洋溢着生机的黑人音乐,对于美国民族乐派应以什么为基点也有了鲜明的想法。作为一位优秀的浪漫主义者,他坚信:伟大的音乐艺术一定是像植物那样地从本国民间音乐的肥沃土壤中成长起来的。
祖国,我回来了,带着太多的思念,绞碎了太多太多情的梦幻,我带回来了这首《弦乐四重奏》,献给我的祖国;来表达我对祖国的深深的眷恋,1895年,德沃夏克回到祖国捷克,1901年担任了布拉格音乐学院院长。1904年3月25日,德沃夏克与世长辞。与许多先前伟大作曲家逝世时候庄重的场面一样,除了浩浩荡荡的送葬队伍,许多人聚集在他生前工作过的布拉格歌剧院的走廊下,唱着他的《爱德纳安魂曲》。布拉格当地政府为他制作了纪念碑,并建造了布拉格当地与瓦茨拉夫广场一样出名的德沃夏克博物馆。街头艺人们每天都会在博物馆门口自发地组织起来演奏这位作曲家的弦乐四重奏作品。音乐,你是世间最美妙的声音,你使人们的心灵得到净化——能把人们和祖国联系在一起;你使人们的精神得到充实——把人们带进一个幻想的世界。
音乐,世界因你的存在而精彩。
天凉似水,风轻如梦,遥望窗外浩瀚星空。回到现实当中,迎接自己的那些欺诈,虚伪,势利,是多么的无聊。这时我又多么想回到这种“乡愁”的意境中去,再一次慢慢体会这首乐曲的韵味。他抒发的是我的情,他描绘的是我的梦;他使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让我享受着这样的乐曲;萦绕心头久久不散。
基点版主:老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