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看过一本欧洲绘画史,题目叫《从拜占庭到毕加索》。这个帖子我是想谈谈不同时代人们对音乐的欣赏问题。谈绘画和音乐有一定关系的……
我先说说自己的经历:我听古典音乐是从贝多芬开始的,非常容易入门和欣赏。估计贝多芬可能是听众最多的,有可能超过莫扎特。贝多芬的音乐都很容易接受,即使是其巅峰作品《晚期弦乐四重奏》,喜欢的朋友都很多,我估计不是乐迷们都能完全听懂,但有一定的共鸣是肯定的。贝多芬的大部分作品我在入门初期都听过,除了一些钢琴奏鸣曲,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是我没有全部听完的,但大部分还是听了至少一遍。
同时也听勃拉姆斯。勃拉姆斯一开始不容易理解。我第一次听勃拉姆斯是在一个音乐视听演示会。当时听得一头雾水。后来我听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听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第二钢琴协奏曲、德意志安魂曲,也就慢慢喜欢上勃拉姆斯了。勃拉姆斯的室内乐是有很高水平的,当年听得觉得很沉重,今天仍然如此,但上面提到的几部作品我现在是仍然听的。
接着就是听德伏夏克,它的乡愁、对故土故人的怀念,感觉他的音乐是很真挚的。听德伏夏克的作品,感觉他是一个很朴素而又带有诗意的作曲家。他绝对不是农夫,只不过是他的作品非常通俗易懂,但格调是很高雅的。有人认为德伏夏克是最健康的音乐家,我深以为然。
其实我听这些音乐家的作品并没有一定的先后关系,而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先后关系主要是一个时期听的音乐家的作品重点不同而已。早期也听马勒,对他的音乐还是很喜欢的,论坛已经讨论得太多,我就不重复了。当然也听莫扎特,他的钢琴奏鸣曲、钢琴协奏曲令我着迷。
基本上听完这些作曲家(当然还有很多没提到),我就能接受音乐之父巴赫的音乐了。其实我很久以前我就听过巴赫大无,但当时基本上是没有感觉的。直到听了差不多10年我才喜欢上巴赫的。当然同时期听的还有现代派的音乐。象巴托克、普罗科菲耶夫、斯特拉文斯基等等都是我非常喜欢的。
其实我的听乐历程基本上就是一部简单的音乐史。只不过这个听乐历程和真正的音乐发展史是没有对应关系的。比如巴赫是属于巴洛克音乐的集大成者的。但我却是在比较晚的时期才能接受的。这就是我这个帖子想谈的问题:音乐史的发展规律是怎样的?听音乐是否一定都是从简单到难度大的?我觉得不一定。回头谈谈那本欧洲绘画史《从拜占庭到毕加索》,这本书是写了美术的发展史,但作者并没有谈哪个时期的画家是最重要的,每一个时期都有值得欣赏的画家与绘画作品。艺术的发展史和科学是不同的,科学是在不断进步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早期科学家用的所谓电脑有一个屋子那么大,速度又慢,但今天当然不是吴下阿蒙了。但音乐史不同,虽然音乐家也在不断创新,但现代派有许多作品的知音未必有巴赫和莫扎特那么多粉丝。简单地说:是否今天的音乐家(包括作曲家和演奏家等等)就比以前的高明呢?我看未必。呵呵。大家是否对每一个时期(象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代音乐等等)都有非常喜欢的音乐家和作品呢?大家的看法是怎样的呢?
因为看了论坛那个马勒的长贴,我这个帖子也算是有感而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