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俄罗斯的冰川】肖斯塔科维奇漫谈 [复制链接]

查看: 17127|回复: 104
1#
从整个音乐史来看,肖斯塔科维奇无疑是最有才能、非常全面的作曲大师之一。他是真正真实面对残酷的现实世界,真诚地在诉说自己的内心世界的音乐家。从欣赏这个角度来说:聆听肖斯塔科维奇的15部交响曲无疑是最好的入门之一,而听他的弦乐四重奏会感觉比他的交响曲更为内省,更加耐听。肖斯塔科维奇的弦乐四重奏是继贝多芬弦乐四重奏以来最为深刻、更为辛辣的室内乐。我们更能从音乐中了解他的人生。肖斯塔科维奇的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无疑具有自传性质。我想在168,肖斯塔科维奇也会象马勒那么有争议的,哈哈。

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我接触得比较早。在90年代听过一些肖斯塔科维奇的现场,当时为他的交响曲震撼而开始对他感兴趣。如果你对肖斯塔科维奇一时不感兴趣,可以考虑用耳机来听。肖斯塔科维奇并不艰深苦涩,我觉得我对他的作品有比较大的兴趣,和他的音乐的音响性、思想性、人生哲学有关。最早基本上是喜欢他的交响曲,感觉非常丰富、震撼。交响曲是肖斯塔科维奇作品中的创作重镇,庞大的结构,黯然的色调,冥想的气质以及间或爆发出的狂烈的激情等特点在这里得到集中而全面的体现。我想马勒之后,只有肖斯塔科维奇的交响曲比较吸引我了。对很多他的交响曲我并没有对他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更多是聆听音乐本身,他的几乎每一部作品都很合我的口味。听多了巴赫,换换口味,听肖斯塔科维奇很有感觉的。我几乎是听了很多音乐家的作品,才开始系统地听肖斯塔科维奇的,感觉他的音乐世界是个巨大的宝库。爱乐早期,我经常会为勃拉姆斯只写了4部交响曲而耿耿于怀,但今天在肖斯塔科维奇这里得到了最大的补偿,因为他写了15……他的作品太多但又太好了!

肖斯塔科维奇小时候是个神童,11岁时开始写音乐作品。第一交响曲是他的毕业作品。我很早就听过他的第一交响曲,记得是伯恩斯坦的版本。会感觉与别的作曲家明显不同,此时他已经初步在他写的音乐作品中独具特色,与众不同。天才总是与别人不一样的。二十年代的苏联正处在艰难的发展时期,西方的现代派、形式主义对肖斯塔科维奇具有极大吸引力,从而导致他开始走他完全与众不同的道路。肖斯塔科维奇的很多作品表现了某些现代派的特征,曾引起舆论界的争议。但在这一时期,肖斯塔科维奇极力要求自己广泛地创作不同题材和体裁的作品,从中不断探索并确立自己的创作风格。在30年代后期,肖斯塔科维奇创作了第五交响曲,标志着他已经开始完全确立自己的创作风格。旋律剑拔弩张,节奏繁衍多变,情绪强烈,这是较有代表性的老肖的交响曲特质。在肖斯塔科维奇的中后期创作,他的作品数量非常多。他有许多作品我还没听过,慢慢挖掘这些音乐宝藏吧。我感觉对一般爱乐者而言,肖斯塔科维奇不是那么容易理解的。要完全进入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世界是需要一定人生经历的。他不像莫扎特,谁都很容易欣赏……

对于肖斯塔科维奇的很多作品,象交响曲、协奏曲等作品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刚开始听时会有这种感觉的),只要你深入下去,了解肖斯塔科维奇的独特音乐语言,很多作品就非常容易理解了。听他的协奏曲和弦乐四重奏会感觉到他写慢板写得非常优美而不俗气的。他的很多作品基本上是熙嚷,忙碌的节奏,无与伦比的优美的慢板乐章,间或火爆的喷发,基本上他很喜欢这种多元、复杂的混合体。如果听肖斯塔科维奇一下子找不到感觉,可以先听他那些优美的慢乐章。像他的大提琴协奏曲,钢琴协奏曲,都非常容易理解和共鸣的。

今天,我们处在一个特殊的时代,肖斯塔科维奇也不是一定要听。但听肖斯塔科维奇,会令我们对生活产生更大的热情,忆苦思甜吧。其实我对肖斯塔科维奇这个人很感兴趣,我经常在晚上听他的弦乐四重奏,不乏尖刻,睿智和幽默,表达了作曲家的内心最真切的感受。因为通过他的音乐,我们会真正理解他。“研究”多一些肖斯塔科维奇,我们的内心世界会更加丰富,就像获得更多一些人生体验,也获得更多一些的音乐感受。多年以前李德伦去过苏联,听了肖斯塔科维奇的第十交响曲,苏联人问李德伦感觉如何啊?李德伦苦笑:怎么如此沉重呢?哈哈。1992年,已经七十五岁高龄的指挥家李德伦来到清华大学,义务普及古典音乐欣赏知识,其间向清华学生们讲述了这一典故,谈了他自己对这部作品的不理解到经历沧桑世事而慢慢领悟这部作品,并亲自指挥演出了肖斯塔科维奇的《第十交响曲》。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09/10/24 0:14:06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

原帖由 mxtq 于 2009-10-14 10:45:00 发表
顶,正在找套四重奏:)
梅洛迪那些人和DG这些比较风格差别很大的,我喜欢梅洛迪的,辛辣刺激。爱默生的演绎较为优美。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

原帖由 万众 于 2009-10-14 10:58:00 发表
    顶施兄此帖,如果把马勒与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作个比较的话,那将是个有意思的话题。二人怎么用音乐去表达对灾难的感受。这二位近代大交响乐的大师独特的音乐技巧。

    肖氏的音乐内容至形式更丰富、多彩。施兄已经做了详细的介绍。他的交响乐与室内乐皆具有巨大的张力。
    在音乐节奏的运用上,可以说继承了同族斯特拉文斯基的衣钵,给人极强的感官冲击。
     这是个比勋伯格、巴托克、梅西
如果简单比较肖斯塔科维奇和马勒。感觉在对待灾难和死亡上,肖斯塔科维奇较为坚毅和刚强;马勒要软弱一点,他没有过多反抗和挣扎,一切由它去吧。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

一些老肖的唱片,弦乐四重奏我是经常听鲍罗廷的:
照片 049.jpg (, 下载次数:1)

jpg(2009/10/14 17:47:24 上传)

照片 049.jpg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5#

其他一些唱片:
照片 050.jpg (, 下载次数:1)

jpg(2009/10/14 17:50:43 上传)

照片 050.jpg

照片 051.jpg (, 下载次数:1)

jpg(2009/10/14 17:50:43 上传)

照片 051.jpg

照片 052.jpg (, 下载次数:1)

jpg(2009/10/14 17:50:43 上传)

照片 052.jpg

照片 053.jpg (, 下载次数:1)

jpg(2009/10/14 17:50:43 上传)

照片 053.jpg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6#

一些CD版本:
1.jpg (, 下载次数:1)

jpg(2009/10/14 18:09:32 上传)

1.jpg

2.jpg (, 下载次数:1)

jpg(2009/10/14 18:09:32 上传)

2.jpg

3.jpg (, 下载次数:1)

jpg(2009/10/14 18:09:32 上传)

3.jpg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7#

继续:
4.jpg (, 下载次数:2)

jpg(2009/10/14 18:12:11 上传)

4.jpg

5.jpg (, 下载次数:2)

jpg(2009/10/14 18:12:11 上传)

5.jpg

6.jpg (, 下载次数:2)

jpg(2009/10/14 18:12:11 上传)

6.jpg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8#

前奏曲与赋格:
10.jpg (, 下载次数:1)

jpg(2009/10/14 18:17:38 上传)

10.jpg

20.jpg (, 下载次数:1)

jpg(2009/10/14 18:17:38 上传)

20.jpg

30.jpg (, 下载次数:1)

jpg(2009/10/14 18:17:38 上传)

30.jpg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9#

原帖由 wangfeng202 于 2009-10-14 21:11:00 发表
马六以失败收场,肖五却有一个违心而作的欢欣鼓舞的终乐章。
看过伯恩斯坦指挥肖五的录像,看到他鼻尖上滴着汗,面露笑容,无比快意地把肖五终乐章演成爵士乐,真忍不住想揍他!——到现在我对伯恩斯坦的东西都是七分相信、三分怀疑。
听听巴尔沙伊对肖五末乐章尾声的正确解读:阴暗的音色和缓慢的节奏带出巨大的惊悚和无边的压力。
“作曲家本人对此曲有如下说明:‘此曲主题在于表现人性,作品始终以抒情为基点,在中心,我设定一个人的种种体验。终乐章是解决前面各乐章的悲剧的追问,并引导至光明灿烂的人生观、生命的喜悦。’”

不知他说的是否真实?还有我们的理解是否正确?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