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冬夜听《思乡曲》 [复制链接]

1#
马思聪是我国著名小提琴家,早年留学法国,30年代回国后主要从事音乐教育工作,解放后曾担任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在“文革”中被迫出走美国,1987年在美国费城逝世。《思乡曲》,那是一个永远回不去的家…….

我记得我初来深圳工作的时候,看到马思聪的感人故事,就开始寻找这首著名的《思乡曲》。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我终于找到这盒磁带。每次我思念家乡的时候,我都会听听这首曲子,父母已经早就退休,我想念白发苍苍的父母,母亲还得了糖尿病、父亲心脏不好。所以每次放长假,我总要回家乡见见父母。元旦回到家乡,父母身体还健康,心里的大块石头也落下了地。昨天偶然在家乡的电视台听到这首曲子,不觉唏嘘。我还有一个家可归。而马思聪是有国难归,最后客死他乡。遥望祖国,那是他永远回不去的家……

《思乡曲》衷情于作曲家所熟悉的内蒙沃土。原是马思聪1937年所作《绥远组曲》(现称《内蒙组曲》)中的第二首。慢板,以如歌似诉的旋律表现出远离家乡的人们对故乡所怀的思念之情。我永远相信:音乐是一种人们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形式(我不再谈汉斯立克),音乐里有我抒的情,岁月流水潺潺,岁月无情但又如歌。

每当聆听《思乡曲》,我的心总会很平静。深圳的生活,紧张而快速。我们总是在不停的奔忙中生活着。只有音乐,能令我平静、淡泊,不再想大包大揽身边的一切。人的一生总在还乡的旅途当中,何处是故乡。人的一生总在漂泊:现实生活中的故乡、形而上的故乡。有时觉得:摆脱一天的紧张工作,在家里小音量听古典音乐,就有一种回到“故乡“的感觉。还有什么能感动我呢?唯有想念家乡的时候,有时才会落下一滴眼泪。但第二天,我又要面对很多虚伪、势利,难道我要一辈子面对这种生活吗?所以,音乐成了我不可或缺的鼓舞和安慰,这是我寄居的世外桃源,音乐是我心灵寄托的最后一片净土…..

只有我在聆听《思乡曲》时、聆听古典音乐的时候,我才会变得沉静:生活的挫折和种种不如意、思想的乐观、热切的期盼,这个世界是美好的。在深夜,一个稍微暖和一点的冬天,天凉如水、万籁俱寂。冲一杯咖啡、听听巴赫,我享受着这样的生活——生活永远有她美好的一面…….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0/1/3 23:27:54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

原帖由 万众 于 2010-1-3 10:40:00 发表
   呵呵,施兄、毛兄起的早,铅灰色的天穹下,鹅毛大雪满世界。满目洁白中,心绪自是宁静里带了几丝惆悵。看了施兄的这段文字,受到感染。不由的想码几句。
  
  马思聪写了好多曲子,唯此一首流传最广。细想想也近七、八十年了。其间,人世已几经滄桑。这段旋律使几代人,多少颗心灵得以抚慰。嗟乎!称为神来之笔,一点也没夸张。

   马先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来内蒙“当时称娞远”采风。沿途收集了不少“蛮

有时我觉得自己可能太古板了,还在听这些“老掉牙”的“普通”作品,可能很多人觉得这部作品太简单了,没有什么魅力。
但我则相反,我也记不得了,应该是我先知道马思聪,然后才接触这部作品的。
古典音乐究竟是什么吸引我呢?我曾想过这个问题,也有自己的答案。
我始终认为,古典音乐里有一种神奇的魅力吸引我,有时可以看做魅力和快感。
更多时候,我认为一些艺术作品是包含着人类最高贵的智慧的。是这些东西吸引我20年来一直热爱音乐。
回顾历史,国家有兴盛衰败;人有悲欢离合;音乐作品也有高雅、淳朴和平庸。
音乐是一门艺术,他的涉及面很广.......马思聪这部作品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
我在内心也能找到共鸣.......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

原帖由 mzl 于 2010-1-3 6:46:00 发表
s兄真用功。马思聪自己演奏此曲的录音我有,听着老让人提心吊胆,生怕音不准。薛伟、吕思清的演奏都很精彩,就是稍嫌洋气了点儿。在异国或他乡偶尔听到曲子的片段,真的催人泪下。。。
听过几个版本,我觉得帕尔曼和林耀基的学生李传韵拉得比较好。
他的速度比较慢。但感情很真挚。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5#

原帖由 lilacs 于 2010-1-5 15:47:00 发表
思乡曲 是马思聪法国留学时写于一个寒冷的冬天,楼主很切题!
我不知道是冬天写的,纯属巧合,哈哈。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