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林夕,还是黄伟文? [复制链接]

查看: 9198|回复: 24
1#
大家喜欢粤语歌曲吗?尤其是香港的流行曲。

我们那代人都非常喜欢哥哥,谭咏麟。那个读书时代,觉得有哥哥和阿伦的音乐就非常满足了,他们一出音乐专辑,我就马上去买。哥哥的专辑差不多全部听过。后来,哥哥弃世,就象自己的偶像和信仰突然倒塌,也导致很多年基本上没怎么听港乐。

后来,看到一些乐评对黄伟文和林夕的评价,从新对港乐产生兴趣。80年代就知道林夕了,他当时和RAIDAS合作,写了很多很出色的歌词,象《吸烟的女人》,《别人的歌》,《传说》等作品。后来,哥哥复出,林夕为他写了很多作品。林夕在今天仍然写词,不愧是香港乐坛的常青树,获得金针奖也是实至名归。据说林夕已经写了3000多首歌,而香港乐坛唯一能够和林夕相比的就是黄伟文,他也写了1000多首。林夕早期的作品要传统一些,但不可否认,后期的歌写得更有创意。黄伟文虽然出道要晚一些,但他的作品很多都像如有神助,充满才气,他自己也是一个很有个性,很幽默的乐坛怪才。

粤语歌曲,在8,90年代达到巅峰,那时候随便一个歌星出一个专辑都能卖掉几十万张,今天,一个歌星能卖掉几万张都算不错了。对今天这种局面,有人说港乐退步了,但仍然有人认为港乐还是在进步的,例子就是林夕和黄伟文,他们的作品写得太好了。开个头,大家有兴趣就谈谈吧。
最后编辑shinelb 最后编辑于 2014-09-01 11:40:01
分享 转发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

原帖由 fdnn118 于 2014-9-1 11:49:00 发表
林夕更写意一点,不容易理解,有时候有些晦涩。黄伟文理性一点,文字扎实。都是很好的作词

就看过的一些评论,今天对林夕和黄伟文的评价都非常高的。
我个人其实没有听过他们很多作品,因为他们两人一共写了4000多首。
这是个很惊人的数字。
因此有些人就认为今天就只有林夕和黄伟文两个人能写的,认为今天是不可能与上世纪8,90年代相比了。
我个人的经历就是,哥哥离开后我就不怎么关心港乐了。
今天我个人认为自己是误解了,我也想知道大家是怎么看今天的香港歌坛的?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

原帖由 TISvili 于 2014-9-1 14:36:00 发表
现在那可能一万别说几万,
几十万是因为那年代有王霑,郑国江,林振强等才子

那你说<谁>害死港坛

这个问题我也想知道的。我认为港乐还有生命力的,林夕和黄伟文都不比黄霑他们差,乐坛可能有高潮也有低潮吧。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

多谢两位仁兄的参与,简谱我看得懂,谢谢。

(刚写了一点,发上来,写得不太好,大家多多包涵,哈哈)

歌坛是娱乐圈的一部分,娱乐圈也是整个社会的缩影。

谈到上个世纪8,90年代的歌坛,确实是非常繁荣,除了跟社会环境有关,那时的歌手是非常具有人格魅力的。象谭咏麟,他今天仍然在出唱片,你不服都不行。名利对他来说应该没有什么意义的了,但他仍然出唱片。我想这是他最喜欢的事业吧,他是为他的歌迷而唱吧。既是感谢歌迷长期的支持,也是对这个社会的一种回馈吧。哥哥,是个追求完美的人,一生很执着,但他对朋友非常好的。林夕是哥哥的好朋友,哥哥经常劝林夕多去运动和锻炼身体。张学友,他的人品也非常好的,他很讲义气,据说梅艳芳患病时,张学友无私帮付了很多医药费的。还有四大天王时期的刘德华,无论是对待歌迷,还是对待记者,都非常敬业的。那个时代,这些天皇巨星都非常有个性的,也非常有爱心。哥哥经常说的一句话:唔衰得……意思就是不能放弃,要做好的意思。这些歌星都非常有上进心的,也激励着一代香港人……我想这也是那个时候香港歌坛很繁荣的原因之一吧。

今天的香港歌坛,虽然在唱片销量上不能与过去相比,但起码有两点是在进步的。一是今天的原创歌曲多了。在过去那个时代,不论是谭张时代,还是四大天王时期,很多金曲其实都是借用外国的流行歌曲,从新填词的。当时,真正优秀的原创歌曲相对来说,不是太多的。第二点就是今天的港乐在题材上更加丰富多彩了。以前的香港乐坛,情歌比较多甚至是垄断式的,但今天,音乐题材不再仅仅局限于情歌了。音乐开始关心社会问题,朋友之间的友谊,父子和母子的亲情,甚至社会的变迁等等,这些都成为音乐的题材和主要内容。

林夕和黄伟文是香港乐坛的绝代双骄,他们对香港乐坛的发展都是居功至伟的。据说香港乐坛曾有这样的传说,有人因为听了林夕的歌曲而放弃了自杀。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林夕的歌曲的特点。林夕擅长谈一些人生的道理,他是很有社会责任感的一个人。在华丽的歌词下面,隐藏着他要表达的真正的内容。而黄伟文,他是个怪才。他写的东西一开始可能不太容易令人接受。但是如果你适应了他那种独特的语境,会感觉到他的歌词往往会一下击中你的要害。黄伟文写歌的对象很广泛,象手表,跑车,相机这些男人的玩物也会成为他关心的题材。黄伟文也写香港的城市文化,社会的变迁,甚至同性恋题材,视野非常广阔,可谓无所不包。

林夕和黄伟文后期的作品,在谭张争霸的时代,在四大天王时期,这样的作品和题材是并不多见的。林夕和黄伟文大大拓展了流行音乐反映的范畴,这也是他们对香港流行乐坛的最大贡献。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5#

原帖由 ronge911 于 2014-9-1 19:07:00 发表
黄伟文2012那场演唱会不可错过,百看不厌。
他的词经常让我觉得就是在写我自己。

多谢兄台推荐。这场音乐会有蓝光发行的,我找来看看。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6#

以前我也喜欢怀旧,其实今天我最喜欢的粤语歌曲还是哥哥那张《salute》。
不否认在8,90年代,群星云集,但是那已经过去了,
社会在进步,音乐也会随之而改变。
前段时间我在看顾嘉辉的音乐会录影,不否认有很多经典歌曲。
我也看过陈慧琳,杨千嬅等人的音乐会录影。
我感觉今天香港乐坛流行的风格与以前非常不同了。
刚开始我也接受不了港乐的这种变化,后来适应了感觉就好了。
10几年里,香港乐坛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当年那些巨星的位置也被“新人”所取代了。
比如陈慧娴复出发行的专辑反响不大了。
乐坛在变化,我觉得歌手也要转型,象哥哥的复出还是很成功的。
最后编辑shinelb 最后编辑于 2014-09-02 13:41:00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7#

相信兄台和我也是过来人,对8,90年代的香港乐坛怀有很深的感情。
那个时候,哥哥和谭咏麟的音乐就是我们的精神寄托,
我们觉得那个时候的音乐好,是因为那些歌曲是陪伴我们成长的。
我也曾经拒绝听今天的流行音乐,后来有所转变。
因为时代不同了,今天的年轻人的口味和我们是非常不同的。
其实今天,不是音乐不好,而是因为音乐的风格已经改变了,我们无法适应这个改变。
今天的香港乐坛其实没有倒退,而是更加多元化了。我前面的帖子也说了。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8#

原帖由 TISvili 于 2014-9-2 14:05:00 发表
简单講,而家广东歌连外国人识小小中文都听得明,但系………
好似:吐艳华堂人盡哄,就系广东人先明箇中韵味

大学时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我一说普通话他们就知道我是广东人。哈哈。
有很多同学喜欢粤语歌,有一位同学说他喜欢谭咏麟唱粤语歌,但不太喜欢他的国语歌,可能是因为阿伦说的普通话不太标准。
哥哥的普通话说得非常好。他的国语歌我也喜欢。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9#

原帖由 仁厚里权少 于 2014-9-4 9:52:00 发表
而家哩两个人都麻麻地了,写嘅作都好大众化;70、80年代哥D词人就犀利!!俺举一首好靓嘅词:徐小凤《深秋立楼头》

兄台也喜欢怀旧,我们都不再年轻。这首歌我听过,不过歌词我就没记住。
喜欢徐小凤,是因为当年看港剧《流亡大亨》,主题曲《城市足印》,《婚纱背后》就是她唱的。
她的《顺流逆流》,《卖汤圆》这些歌都很流行的。她好象也获得金针奖的。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