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甩一对能文能武的MK B1500书架箱 [复制链接]

1#
MK B1500,无修摩,包装配件说明保用齐,原价近万,现售4500,费用自理,有意请PM或电话13551883366联系。


转贴自音响论坛

还原最接近真实的音乐律动
M&K B-1500喇叭
B-1500的低频表现真的有厂方宣称的那么神奇吗?

它确实具备与其体型无法产生联想的饱满低频量感,所播放的第一张CD丰沛的低频能量充满了七坪大的聆听室,低频上段的结实程度更是「拳拳到肉」,对付绝大多数真实乐器的录音几乎是不需要另外仰仗超低音加持的。
内文
喇叭一向是音响系统里重要性最高的器材,任凭前端器材的性能再怎么飞天遁地,喇叭还是最后一道发声的关卡,只要喇叭不能原原本本地将所收到的音乐讯息转换成声波,就会造成极大的失真甚至是扭曲。进一步来看,喇叭必须将扩大机送来的电流转换成声波,单一的发声单元无法回放够宽广的频域所以需要有分音器,而多个单体的相位、效率及音色匹配等问题一箩筐,再加上摆位与聆听环境的影响,结构可以很简单也可以很复杂的喇叭因此成为是音响系统中最关键的角色。

使用弹性高的两用设计
基于聆听空间大小的限制,绝大多数音响爱好者还是只能使用小型的喇叭,固然小喇叭通常有定位精准、音场具体与较易推动等好处,但声音的气势、动态与轻松感毕竟很难与中大型喇叭匹敌,除了中高频段的密度使然以外,低频的延伸与量感尤其是难以突破的障碍。然而,制作超低音与小型鉴听喇叭经验丰富、技术超群的M&K,近来却有了相当大的突破,成果就是本文的主角B-1500以及使用更大(6.5吋)中低音单体的B-1600。
B-1500由M&K使用小口径单体的MX-700超低音之Back-fire技术出发,经过精确的箱体与分频线路设计,反射孔配合高密度海绵塞的使用与否,可以让B-1500成为低音反射式与密闭式「二合一」的喇叭,两种形式的低频延伸分别到35Hz与80Hz并不特别稀奇(以M&K制作超低音的实力而言),神奇的是两种形式的频率响应竟然都可以一样平直(由截止点到20kHz±2dB)!如此一来,B-1500既可以单独使用也能配合外加的超低音得到更扎实的低频表现,也难怪M&K要称呼它是全音域/卫星式双用的喇叭系统了。


音像实体感突出
论坛的读者们当然都深切体认到喇叭的声音表现与摆位息息相关,在设计上M&K的卫星喇叭都不脱鉴听本色,喇叭正面障板直接对准聆听位置,以聆听直接音为主是绝对需要贯彻的要求。当B-1500取下反射管高密度海绵塞子时,气流朝后发射的低音反射管距离后墙的远近当然会有影响,必须由用家斟酌环境与前端器材的状况作调整。此外,原厂使用手册上特别表明B-1500当「全音域」使用时,必须离背墙有相当的距离,因此倘若你的B-1500只能贴墙摆放,请记得将反射管的海绵塞子塞上,让它以密闭式型态发声。笔者测试B-1500的时候,由于手边没有适当的超低音搭配,以下的描述是以「全音域」发声状态为准。

以B-1500几乎只有「巴掌大」(仅159mm×252mm)的正面障板面积,再加上高音振膜位于短号角底部的设计,对于精准音像与宽广音场表现的帮助是可以想见的;不过,在上述这些优点之外,B-1500出人意表的声音气势与凝聚音像的高密度,才真的让人大吃一惊。即使播放「神鬼战士」电影原声带如此爆棚的乐曲,将扩大机音量转到极大的位置,也难有让它「惊慌失措」的时候。当然,遇到编曲或配器较为复杂的音乐,仅以一支5.25吋中低音为主要发声来源的B-1500,确实是没有采用多支单体发声的中大型喇叭轻松,但无论如何其音像的实体感与乐器人声质感的传真度都很突出,你会发现它总是能提供非常生动的临场感,特别是在播放近距离录音或者乐器种类较单纯的时候,像是钢琴独奏音乐触键的强弱力道就显得历历在目。


还原最接近真实的音乐律动
B-1500的低频表现真的有厂方宣称的那么神奇吗?它确实具备与其体型无法产生联想的饱满低频量感,系统连接妥当之后我所播放的第一张CD是圣桑第三号管风琴交响曲(Dorian Recordings DOR-90200),丰沛的低频能量充满了论坛七坪大的聆听室,尤其是低频上段的结实程度更是「拳拳到肉」,对付绝大多数真实乐器的录音几乎肯定是不需要另外仰仗超低音加持的。播放Emsemble总裁Urs Wanger常用的「Engleskyts」,里头的管风琴依旧流泄出绵密的低频弹性。对了,B-1500当然没有一些设计制作不佳反射式喇叭低频解析力不佳的问题,当你将手贴近运作中的B-1500背板,就可以感受到其超小口径反射管快速吞吐的大量气流劲道;不过,虽然在多声道场合B-1500使用中功率环绕扩大机也能唱得很好,但想要让B-1500有更清晰的低频线条描绘,能提供其长冲程单体更佳制动力的大电流、大功率后级还是必要的,试听过程中使用过的PS Audio GCA-250与DA&T A50就很适合。

明快的速度与灵活丰富的中频律动,是B-1500的另两项优点。试着播放你自认已经听得滚瓜烂熟的乐段,B-1500往往能为你挖掘出以往未曾留意或表现得那么明确的「新细节」,也因此带来更贴近音乐现场的临场感。这并不是M&K施展了什么特别的魔法,B-1500只是透过尽量降低音染、减少压抑,来还原最接近真实的音乐律动而已,但这不就是音响系统里喇叭(以及其它环节)所应尽的本分吗?以B-1500三万出头的价位而言,确实很难找到另一对表现如此全面及「不偏颇」的喇叭了,诚挚推荐给预算有限、又想一窥高级音响堂奥的朋友。

后记 林怡宏

有许多人钟情于M&K小喇叭的优秀表现,但往往因为其低频限制或加上一个超低音后的价格因素而踌躇不前,现在B-1500的友善使用弹性让更多喜欢M&K声音特质的音响迷更加难以抗拒。
现在就来谈谈这对低频可延伸至35Hz的M&K B-1500换成密闭式设计后(塞上海棉),搭配超低音的声音表现。连接时我是以Bow Wazoo综合扩大机驱动B-1500喇叭,再以其Line Out连接M&K V1250超低音,先调正好B-1500喇叭的摆位及聆听音量再行调整超低音的摆位及相关设定(V1250的低通滤波就是固定在80Hz,所以配合主喇叭音量斟酌超低音音量是调整关键之一)。
整治完成后,第一个感觉不是低频的突兀过量,而是整个被撑开的宽阔音场表现,小个子的B-1500在音场表现上原本就令人满意,宽度不会有局限在喇叭周围的小家子气,听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笛声伴奏出现时的深度感更觉直底后墙。而加上超低音之后令人激赏的不是低频量感的增加,而是相形之下加倍宽阔的空间感与完整的音场规模感,弦乐群的宽度在约317比例摆位下已经可以直达两边墙面,虽然宽度被大幅拓开但不减反增的声音厚度及更形深远的深度感,让音场两侧原本相对稀疏的弦乐群,变得丰厚扎实又完整,音场的听感也从原本的约略扇型呈现出近似鞋盒型的完整分布。此组合占去的空间体积其实还比不上一些落地喇叭,但音场的宽深表现已足塞满论坛的试听室而不失饱满音像形体,更妙的是由于1500的体积迷你,但加上超低音后喇叭消失在音场中的「隐密度」还是维持着相当不错的水平,并没有受到什么负面的影响,反而由于密度感与实体感的增加,乐器由音场中浮现而出的感觉更加明显。
此组合播放Mercury版的1812序曲,一开始的弦乐群之丰厚与庞大马上令人惊艳,接下来管乐器光泽感与音像凝聚能力让声音听起来嘹亮且具漂亮的形体感,定音鼓重擂下的稳固音像与坚实重量感更令人印象深刻,像水波般晕开扩散的清晰低频震波带出了更深长的空间残响,最后乐曲终章加农炮与宏亮钟声的惊人能量,此组合不但没有令人紧张害怕的失真,反而让我在轻松的听感下尽享灿烂又过瘾的场面之美。

焦点:
特殊设计的「Back-fire Unplug & Play Bass Port」低音反射孔,备有高密度的海绵塞子,当使用塞子塞住反射管时成为低频仅延伸至80Hz的密闭式喇叭;取下塞子后,透过细长反射管向后发射、藉由后墙共鸣强化,则可让低频向下延伸至35Hz,达成体积虽小但却能全频段(Full-range)的高超性能。B-1500的声音是M&K一贯纯粹、低音染的鉴听走向,论回放的真实度相近价位带少有其它喇叭能及,低频表现尤其让人印象深刻。

搭配建议:
没有大口径多支中低音单体B-1500并不特别难以推动,在多声道系统中使用搭配主动式超低音,甚至中等功率的环绕扩大机都能应付自如。但如果想要让它肩负80Hz以下低频回放任务的话,大电流(通常也是大瓦数)的后级还是必要的,这能让它的长冲程中低音单体剧烈运动时获得更好的制动力,从而得到更清晰、更层次分明的低频线条。另外,过于华丽的高频质感一向不是M&K所追求的,这是B-1500准用家应有的认知。 [upload=jpg]Upload/20061241541433930.jpg[/upload]
分享 转发
TOP
2#

DING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